• 沒有找到結果。

溝通輔具之相關實證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溝通輔具之相關實證研究

結合輔助科技在特殊教育上的應用相當廣泛,近年來國內與輔助性溝通 系統相關之研究越來越多,觀察其溝通輔具走向,早期開始以圖片兌換溝通 系統增進身心障礙者之成效研究為多(林欣怡,2003;林季蓉,2008;周信 鐘,2007;陳芃蓁,2012;陳佩瑜,2012;陳麗華,2006;許耀分,2003;

鄧育芬,2007;葉奕緯,2010;鄭善次,2008;羅汀琳,2004;Binger & Light, 2007)。近年來之研究工具則增加了像是:語音產生裝置、語音溝通板、溝通 筆、點讀筆、圖片兌換系統認知教學軟體iCan 等科技輔具產品,其聲光效果 不只大大提升身心障礙兒童的學習動機,其語音輸出裝置除了能仿真人錄音 之外,也大大減少了教學者在教學時重複念讀與製作溝通圖卡所耗費的體力 與時間(吳姿儀,2013;林霓苗,2011;邱燕華,2012;黃苓鳳,2011;黃 筱晴,2011;陳翠鳳,2012;陳群曄,2013;劉羽珊,2011;劉馨憶,2013;

歐真真,2011;蔡芷菱,2012)。研究者整理近幾年關於應用各類溝通輔具之 介入成效的研究如表2-4:

表2-4

Gotalk9+

表達需求以輔助性 AAC 為

作者 研究對象 研究工具 研究結果 al.(2012)

五位8~11 歲自

Kagohara et al.

Binger &

Light 4 月 10 日,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aZNaoa/search?mode=basic

上述之研究對象其類別包括自閉症、智能障礙、多重障礙、聽覺障礙、

腦性麻痺與發展遲緩等障礙類別,在輔助溝通系統相關研究上,較常見是以 自閉症、智能障礙與腦性麻痺為研究對象(林欣怡,2003;胡雅婷,2009;

劉羽珊,2011;Flores, M., Musgrove, K., Renner, S., Hinton, V., Strozier, S., Franklin, S., & Hil, D., 2012; Kagohara, D. M., van der Meer, L., Achmadi, D., Green, V. A., O'Reilly, M., Mulloy, A., Lancioni, G. E., Lang, R., & Sigafoos, J.,

礙者之研究成果,其實施對象從國民教育階段至成人階段皆有,而障礙類別 涵蓋智能障礙、多重障礙、自閉症、亞斯柏格、情緒障礙等,其應用範圍也 包含促進溝通能力方面。

而就溝通輔具而言,已從廣泛應用的圖片兌換溝通系統、語音產生裝置、

點讀溝通筆,發展至近幾年來的高科技之行動載具,包括:iPod Touch, iPad、

平板電腦等。吳致嘉與王淑娟(2013)在探討平板電腦於巡迴輔導之可行性 的一篇期刊中,提到 iPad 具有符合巡迴輔導教學之幾項特性: iPad 具有隨 時擴充應用程式、容易操作、與擴視機或溝通板輔具相較下相對地低價、普 遍常見以及方便攜帶等特性。由此可見,並非只有傳統專為身心障礙者設計 之輔具足以滿足其需求,時下新穎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亦能作為溝通輔助的媒 介。現今的溝通輔具因科技發達、軟硬體設備的應用增加,使更多類別的身 心障礙學生皆能藉由輔助溝通系統而提升其溝通能力。

綜合上述,溝通輔具之應用範圍已擴及多種身心障礙類別,相關科技產 品也持續推陳出新。縱使國內外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輔助溝通系統能提升身心 障礙者之溝通能力,但過去文獻多屬介入成效方面之研究,無法看出國小特 教班中使用溝通輔具之現況。此外,研究者在教育現場中發現仍有許多教育 人員、家長不了解溝通輔具之功能與使用方式,甚至產生一種使用溝通輔具 會抑制孩子口語能力的迷思,對輔助性溝通系統抱著質疑的態度,部分家長 與老師擔心使用輔助性溝通系統的個案會因過度依賴而對口語能力產生負面 影響(劉羽珊,2011)。但在一些研究指出 AAC 的介入能減少嚴重語言障礙 者在口語表達上的心理壓力,而提升其表達的動機(Lloyd & Kangas, 1994);

AAC 可先暫時跨過個案天生的溝通損傷而著重在溝通功能上(Romski &

Sevcik, 1996)。研究者並未發現輔助性溝通系統會抑制口語能力之實證研究,

因此,特教教師若能具有多元及開放的態度,對學生使用輔具的效果或許也 能大大提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