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漢字的特性與學習困難

漢字包含形、音、義三大要素,其特性如一字一音節、一字多音、一字一形、

同音異義等,漢字的書寫系統與拼音文字系統不同,故對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 而言,學習漢字有一定的困難度。本節將對漢字的特性如形音義、筆畫和六書進 行探討,並探討漢字的特性與漢字的學習困難的關係。

壹、漢字的特性 一、漢字的形音義特性

漢字的字形結構有「獨體」與「合體」之分(黃沛榮,2006),漢字是由筆 畫與部件在二維的方格空間內構成的文字,與拉丁語系和英文等水平排列的拼音 文字不同,因此漢字具有一字一形的特性。漢字的歷史悠久,雖經多次演變,從 甲骨文、金文、篆書到隸書,又轉化為筆畫方正整齊的標準字體楷書並沿用至今,

但「以形表義」特性並未改變,是漢字最顯著的特色(李雪娥,2012)。

一字一音節為漢字的特性,形聲字在現代通用漢字中佔八成,大多是由一個 聲符加上一個形符所組成。形聲字的聲符能表示字的讀音,有表音的作用,形符 用以表意。但在形聲字中,聲符的表音作用往往無法精確,因為語音發展的變化 結果使聲符的表音作用被削弱了、造字時聲符與其字未必同音、常用的聲符數以 千計,造成了讀音上的困難(劉精盛,2005)。

文字書寫系統分為兩大類別,分別為拼音文字系統(alphabetic writing system) 與意符文字系統(logographic writing system)(Sterling, & Robson, 1992)。拼音文字系 統用以表音,根據字母的語音規則發音,拼音文字透過語音轉錄(phonological

mediation)的方式理解字義。而意符文字系統用以表意,透過字義結構的演變表達 文字之意涵。漢字正屬於意符文字系統,不像拼音文字系統具有形素和音素的對 應規則(grapheme-phoneme correspondence rule),而是以形表義,強調形義的結合

(劉精盛,2005)。

由上述可知,漢字同時包含形、音、義的多重特性,故對母語為拼音文字的 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而言,學習漢字有一定的困難度。

二、漢字的筆畫特性

漢字除了具有形音義的特性,其筆畫也有一定的組成規則與特性。在拼音文 字的系統中,字母(alphabet)為構成單字(word)的基本單位,一個單字由數個字母組 成。漢字的書寫方式則全然不同,Chen、Allport 與 Marshell (1996)說明筆畫(stroke)、

部件(radical)、整字(character)是漢字的組字階層,一個整字是由筆畫、筆畫構成的 簡單部件所構成。曾金金等人(2007)認為筆畫是組成漢字的要件,是漢字基本 單位,可視為漢字的基本形素。

漢字的起源最早的說法是結繩記事,《易經.系辭》說:「上古結繩而治,

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顯示上古時代時還沒有文字,因此人們用結繩的方式來 幫助記憶,之後結繩記事才被聖人用文字取代了。漢字字體經歷長期的演變,從 商周時期的甲骨文發展到春秋時期的金文,再發展到秦國的大篆和從簡易的符號 漸漸演變成為漢字的小篆,再到漢代的隸書,到魏晉之後則盛行楷書,並沿用至 今。在漢字演變的過程中,漢字的字形字體逐步規範化與穩定化。小篆使漢字的 筆畫數固定,楷書誕生以後,漢字的字形字體穩定,進而確定了「點、橫、豎、

撇、挑、捺、鈞、折」之基本筆畫(林慶昭,2008)。漢字的基本筆畫雖不多,

但不同的組合可產生許多不同的漢字,且學習者需學習漢字的筆畫、筆順和書寫 規則,才能正確書寫漢字。

蘇宜芬(2000)的研究指出,促進認字自動化的指標之一是筆畫數,在認字 的歷程中,對於筆畫數越多的字,就需要花越多的時間來處理。綜上所述,筆畫

是組成漢字的基本單位,是學習漢字之要件,且對學習造成影響,故本研究欲探 討筆畫數對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在漢字學習成效之影響,與不同之學習策略對 於不同筆畫數之漢字的學習效果之影響。

三、漢字的六書造字原則

漢字是語言的視覺形式,是記錄和傳遞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而最早關於漢 字構造的系統理論是「六書」(裘錫圭,1994)。

東漢文學家許慎於其所著《說文解字》一書中,說明了中文造字和用字原則,

簡稱「六書」。「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轉注」與

「假借」是後起的二法,為用字的原則,「象形」、「指事」、「會意」、「形 聲」為造字的原則。以下簡述漢字的造字原則:。

(一)象形

《說文解字》:「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象形字是 單體結構的獨體字,以簡單筆畫表示事物形象,不能被分解。

(二)指事

《說文解字》:「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指事字是 把意象用線條表達的文字,可表示抽象的「事」,例如:若有一條短線在「一」

下方,即為「下」字。

(三)會意

《說文解字》:「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意思是若 合併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即可表現出新字的意義。例如:「休」是人倚在樹旁,

代表休息之意;「木」字最初是樹的意思,兩個「木」字表示有很多的樹,組成

「林」字,表示樹林;三個「木」字在一起,表示更多樹,為森林的「森」字。

(四)形聲

《說文解字》:「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聲字包含 形符與聲符兩個部分,形符表義,聲符表音。例如:「楓」、「梅」、「材」等 與樹木有關的字,以「木」作為形符,加上不同的聲符以表音。

從漢字的造字原則可看出,漢字有以形表義的作用,形聲字則有表音的作用。

漢字獨有之造字原則衍生出之形音義特性和拼音文字系統有極大的不同,且漢字 經過長期演變,字形的筆畫已和原始不同,儼然造就了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之 學習困難,以下將進一步探討漢字的特性與漢字的學習困難的關係。

貳、漢字的學習困難

由 於 漢 字 有 其 獨 特 性 , 學 習 漢 字 對 初 學 者 來 說 有 一 定 的 挑 戰 性 , CSL/CFL(learning Chinese as a second/foreign language)學習者學習漢字的主要挑戰 為字的再認和產出(e.g., Everson, 1998; Shen, 2004)。而這些挑戰主要源自漢字的部 件組成單元多、高視覺複雜度和形音對應原則較差等特性(Perfetti, Liu, & Tan, 2005)。以下將從語言特色與不同作業形式兩部分進行分析。

一、 語言特色

(一)漢字的部件組成單元多

漢字的數量龐大,很難說出準確的數字,但可從古代字典中,知道漢字的大概 數目。東漢的《說文解字》內收 9353 個字,清朝《康熙字典》內收 47,035 個字,

而教育部出版的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教育部,1979),收 4808 個字。陳學志、

張瓅勻、邱郁秀、宋曜廷與張國恩(2011)的研究根據兩大資料庫聯集得 6097 個 常用字。

而漢字由部件(radical)在二維的方格空間中構成,不同的部件與字形結構造就 出許多不同的漢字。漢字大約有 439 個部件,陳學志等人(2011)提出漢字字形 結構可分為 11 種,分別為「單獨」(如「木」)、「垂直」(如「貢」)、「水平」(如

「烤」)、「封閉包圍」(如「困」)、「左上包圍」(如「仄」)、「右上包圍」(如「或」)、

「左下包圍」(如「超」)、「上三方包圍」(如「凰」)、「下三方包圍」(如「凶」)、

「左三方包圍」(如「匪」)、「左右夾擊」(如「夾」),可見部件組合與字形結構之 複雜。學習者學習漢字之記憶量多,因此產生學習者之書寫問題,如部件位置錯 誤、筆畫缺漏等問題,影響學習者之識記。

至於拼音文字系統的語詞透過字母組成,目前世界上存有的拼音文字系統的字 母數量大約介於 10 到 50 個之間,例如英語字母共 26 字、日語字母為 50 字(Sterling,

& Robson, 1992)。相較之下,拼音文字系統的識字記憶量遠少於漢字,而漢字部件 組成單元多且字形結構複雜,易使西方學習者在學習識字時產生障礙。

(二)視覺複雜度高

曹璐(2006)及楊成思(2009)的研究指出拼音文字系統語詞由字母組成,其 空間結構關係僅為以字母按照語音規則組合,書寫方式是從左至右排列,其字形 結構為單向且線性排列的識讀單位,不論是拼讀或識記都較為方便。而漢字形式 上是音義結合的平面圖形,且是聲、韻、調兼備的表意文字。漢字的筆畫走向複 雜,既分左右、上下、內外多向進行,且重疊交叉。

舒兆民(2010)的研究指出,漢字是圖像式文化符號,筆畫繁多且結構複雜,

此為漢字學習的難點。漢字的圖像式文化符號,是以拼音文字為母語者所不熟悉 的系統。對初學者來說,每個漢字看起來都像是個圖畫,初學時模仿與識記不易。

此外,漢字的筆畫組合方式多樣,筆畫繁多,結構複雜,書寫時常需花費許多時 間,且學習者也僅能一筆一畫的圖像式仿寫。綜上所述,漢字的字形結構相較於 拼音字彙的排列結構複雜得多,以拼音文字為母語者學習時需耗費較多的認知資 源,造成學習上之困難。且與拼音文字相比,漢字無法單憑字形讀出發音,因漢

字本身無音符標記,故相較於拼音文字有很高的視覺複雜度(Wang, Perfetti, & Liu, 2005)。

(三)形音對應原則較差

漢字為方形文字,和西方拼音文字從字形對應字音的模式相比,漢字的字形與 字義的聯結度較高,但在形態與語音對應方面缺乏一定的對應規則,無法「見形 知音」(Liu, Wang & Perfetti, 2007),造成 CSL/CFL 學習者之學習困境。鄭昭明(2009)

亦指出形聲字的聲符並不能有效地提供正確的讀音,因為相較於拼音文字,華語 文的字形與字音的對應關係並不可靠、不嚴格。

漢字的同音異義字過多,再加上形音對應的不一致,導致漢字無法「見形知音」, 對以華語文為母語者而言,識字與讀音亦屬於兩個幾近獨立的語言學習系統(De Saussure, 1915)。故形音對應原則較差的問題為造成漢字難學的原因之一。

二、不同作業:再認與產出

從認知心理學來看,鄭昭明(1981)認為漢字的認知歷程,至少涉及了字形 的區辨、建立心理字典(mental lexicon)和文字的辨識(recognition)三方面的心智運作。

顯示學習者辨識漢字需經過一定的歷程,若需將之產出,定需要更多的認知歷程,

難度更高。

難度更高。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