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主要探討國小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進行課程與教學調整的相 關議題,採問卷調查為主要研究法,其研究程序分述如下,並整理如圖3-2所示:

一、確定研究主題

首先蒐集課程與教學調整之相關文獻,透過文獻閱讀,研究者發現目前國內 對於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習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之全面性研究為數不多,因 而引發進一步瞭解的興趣,確立研究主題。

二、蒐集相關文獻

確定研究主題後,依據研究目的,蒐集國內外與特殊需求學生課程與教學調 整之相關研究,加以綜合分析與歸納整理後,形成本研究之主要架構及內容。

三、編製問卷初稿

本研究問卷參考相關文獻及問卷,並依據文獻探討與研究架構,初步擬出問 卷初稿。問卷編製後先請指導教授指正,再函請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與現職教師 進行問卷之效度審核,經與指導教授討論後,修正問卷題目。

四、預詴程序

確定預詴問卷的題項後,選取臺中縣國民小學數名普通班上有特殊需求學生 之教師進行問卷預詴工作,將回收之預詴問卷,分析信效度,來修正問卷題項,

並進一步形成正式問卷。

五、實施問卷調查

正式問卷編製後,透過立意抽樣法來選取學校,取得選取學校同意後,發送 問卷,於寄發問卷後一星期後回收,並於兩星期後電話催收以利於資料之分析。

六、資料整理與研究結果之分析討論

問卷回收後,統計有效樣本,使用 SPSS for windows 12.0 統計軟體,進行

68

資料分析處理,並對結果深入討論。

七、撰寫結論與建議

依據問卷所得資料的統計與分析完成後,開始撰寫研究報告,提出研究的結 果與建議。

圖3-2 研究流程圖 確定研究主題

蒐集相關文獻

建立研究架構

問卷設計與編製 專家學者審查

進行預詴 問卷修正

實施問卷調查

資料整理、分析與討論

撰寫結論與建議

6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取得有效問卷後,研究者先將問卷各變項及問題之選項予以編號,再將各項 資料整理後輸入電腦,透過 SPSS for Windows 12.0統計套裝軟體程式,依據研究 目的與待答問題,進行資料的統計與分析。茲將本研究所採用的各項統計方法說 明如下:

壹、量的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一)次數分配與百分比

以次數分配與百分比分析有效樣本之國小普通班教師背景資料之分佈情形。

(二)平均數、標準差

以平均數、標準差分析國小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在「實施課程與教學 調整」四向度之實施程度、重要程度之評定情形。

二、獨立樣本 t 考驗

以獨立樣本 t 檢定考驗「性別」、「學校是否設有資源班」之國小普通班教 師對特殊需求學生在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之「課程內容調整、教學策略調整、教 學環境調整、教學評量調整」實施程度、重要程度得分之差異情形。

三、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分別檢定教師背景變項中「年齡」、「教學年資」、「任 教區域」、「學校規模」、「班級人數」、「任教年級」、「特殊教育專業背景」普通班 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在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之「課程內容調整、教學策略調整、

教學環境調整、教學評量調整」實施程度、重要程度得分之差異情形。若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之檢定結果達到顯著差異,則以雪費法(Scheffé)進行事後比較,以

70

考驗各組之間的差異情形。

四、成對相依樣本 t 考驗

考驗國小普通班教師在課程與教學調整之實施程度與重要程度兩者間的差 異情形,以及是否達顯著差異。

貳、開放性問題的分析

本問卷中第五部份「寫出對特殊學生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所遭遇之困難及建 議」為開放性意見,資料分析依受詴者填寫之內容分類整理及統整歸納。

7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依據「國民小學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問卷」

之調查所得結果,做進一步的統計分析與資料解釋。茲將資料分析的結果與討 論,分為以下五節:第一節為教師背景變項的資料分析;第二節為普通班教師在 課程與教學調整之實施程度分析與討論;第三節為普通班教師在課程與教學調整 之重要程度分析與討論;第四節為普通班教師在重要程度與實施程度差異之分析 與討論;第五節為普通班教師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所遭遇之困難及建議。

第一節 教師背景變項的資料分析

本研究的問卷調查對象為臺灣地區(不含離島)公立國民小學班上有特殊需 求學生的普通班級任老師,共發出問卷561份,回收問卷531份,扣除填答資料不 全者,共得有效問卷516份,其有效問卷之回收率為91.98%。回收有效問卷經整 理編碼後,逐筆輸入電腦,並將有效資料的基本資料加以分析統整,教師之基本 資料如表4-1所示。

一、性別

填答教師中,男性有118人,佔22.9%;女性有398 人,佔77.1%。其中性別 以女性居多

二、年齡

30歲以下(含)有68人,佔13.2%;31-40歲有246人,佔47.7%;41歲以上(含) 有202人,佔39.1%。其中年齡以31-40歲的人數最多,30歲以下(含)的人數最少。

三、教學年資

5年以下(含)有58人,佔11.2%;6-10年有161人,佔31.2%;11-15年有135人,

72

佔26.2%;16年以上(含)有162人,佔31.4%。其中教學年資以6-10年與16年以上(含) 的人數較多,5年以下(含)的人數最少。

四、任教區域

北部地區學校共120位,佔23.2%;中部地區學校共135位,佔26.2%;南部地 區學校共130位,佔25.2%;東部地區學校共131位,佔25.4%。

五、學校規模

學校班級數18班以下(含)有189人,佔36.6%;19-36班有194人,佔37.6%;37 班以上(含)有133人,佔25.8%。其中學校規模以19-36班的人數較多,37班以上(含) 的人數較少。

六、班級學生人數

班級學生數15人以下(含)有35人,佔6.8%;16-25人有164人,佔31.8%;26 人以上(含)有317人,佔61.4%;其中班級學生人數以26人以上(含)的人數最多,

15人以下(含)的人數最少。

七、任教年級

問卷填答教師任教年級當中,低年級有147人,佔28.5%;中年級有185人,

佔35.9%;高年級有184人,佔35.6%;其中教師任教年級以中年級與高年級的人 數較多,低年級的人數較少。

八、特殊教育專業背景

就教師的特殊教育專業背景而言,「特教系所畢業、學士後特教學程或修畢 特教師資課程」有56人,佔10.9%;「已修畢特教3學分或54小時特教研習課程」

有283人,佔54.8%;「未修畢特教3學分或未達54小時特教研習課程」有177人,

佔34.3%;其中教師特殊教育專業背景以「已修畢特教3學分或54小時特教研習課 程」的人數最多,「特教系所畢業、學士後特教學程或修畢特教師資課程」的人 數最少。

九、學校是否設有資源班

73

74

第二節 普通班教師在課程與教學調整之實施程度分析與討論

為瞭解國小普通班教師對於班上特殊需求學生在課程與教學調整之實施程 度,本節將統計分析資料以帄均數、標準差、題數及排序之方法,分析普通班教 師在整體、各向度與各項課程與教學調整方式實施程度之評定情形;並以 t 考驗 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不同背景變項的普通班教師其實施程度是否有差異。

本調查研究量表採李克特式(Likert type)四點量表,每題以「總是如此」、

「經常如此」、「偶爾如此」、「從未如此」,分別給予1至4分(中間值為2.5),

若數值大於中間值,表示該面向所使用的情形較多;反之,則越少。而不同背景 變項包括:性別、年齡、教學年資、任教區域、學校規模、班級人數、任教年級、

特殊教育專業背景、學校是否設有資源班。茲將問卷施測結果就整體、各分向度 及各項題目實施程度整理分析如下:

壹、整體及各向度實施程度之分析

茲將國小普通班教師在課程與教學調整方式整體及各向度實施程度評定情 形整理如表4-2。調查問卷共分成四個向度,分別為調整課程內容、調整教學策略、

調整教學情境、調整教學評量,合計共47 題。

就整體之實施程度而言,其整體帄均數為2.69,介於「經常如此」與「偶爾 如此」之間,顯示國小普通班教師在整體課程與教學調整之實施程度尚可。而在 四個向度的評定上,其帄均數介於2.55至2.90之間,各向度實施程度依序為:「調 整教學情境」(M=2.90)為最佳、其次為「調整教學策略」(M=2.74)、「調 整教學評量」(M=2.56),而「調整課程內容」(M=2.55)為最少。

75

表4-2 普通班教師在課程與教學調整整體及各向度之實施程度統計表 課程與教學調整向度 個數 題數 向度

間距值 帄均數 標準差 排序 調整課程內容 516 11 11-44 2.55 .54 4 調整教學策略 516 13 13-52 2.74 .46 2 調整教學情境 516 11 11-44 2.90 .48 1 調整教學評量 516 12 12-48 2.56 .59 3

整體 516 47 47-188 2.69 .45

貳、各項課程與教學調整方式實施程度分析

為瞭解國小普通班教師於課程與教學調整上各題項之實施程度,分別依照實 施情形之帄均數、標準差方式呈現,並加以排序,結果如表4-3 所示。茲就「調 整課程內容」、「調整教學策略」、「調整教學環境」、「調整教學評量」四向 度之題項與整體量表分析如下:

一、「調整課程內容」向度

此向度整體帄均數為2.55,如表4-3所示,「調整課程內容」各題項之實施情 形,其帄均數介於2.11~2.93之間,以四點量表之得分2.5為標準,11題中有9題帄 均數在2.5以上,顯示普通班教師在課程內容上,大都能夠依特殊需求學生在課程 內容上進行各種調整。

在「調整課程內容」向度上,前三項的調整方式排序分別為:「能將課程內 容與學生生活經驗作連結」、「依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課程實施進度」、「依 學生的能力水準,調整課程的目標和標準」。而最後三項分別是「如無法調整普 通課程,能依據學生需要設計另外的課程」、「配合學生的興趣與長處,設計適 性的課程內容」、「依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課程中概念或技能的難易度(如提 供低閱讀層次的課程教材,並閱讀主要大意來代替全文細節)」。

二、「調整教學策略」向度

此向度整體帄均數為2.74,如表4-3所示,「調整教學策略」各題項之實施情

76

形,其帄均數介於3.21~2.39之間,以四點量表之得分2.5為標準,13題中有11題帄 均數在2.5以上,顯示普通班教師在教學策略上,大都能夠依特殊需求學生在教學 策略上進行各種調整。

形,其帄均數介於3.21~2.39之間,以四點量表之得分2.5為標準,13題中有11題帄 均數在2.5以上,顯示普通班教師在教學策略上,大都能夠依特殊需求學生在教學 策略上進行各種調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