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讀讀讀讀

圖 圖 圖 圖 3-1 研究流程圖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 、資料蒐集與整理分析 、 資料蒐集與整理分析 資料蒐集與整理分析 資料蒐集與整理分析

壹 壹壹

壹、、、資料蒐集、資料蒐集資料蒐集 資料蒐集

質性研究強調豐富描述場所與人群之現象,因此,質性研究需有豐富、多 重之資料來源(黃瑞琴,1991)。而質性研究中的訪談法是指兩個人(有時為 更多人)之間有目的性之談話,由研究者引導,蒐集研究對象之語言資料,以 了解研究對象以及受訪者如何看待、解釋其世界(黃瑞琴,1991)。除此之外,

質性研究學者 Patton(1990)亦指出訪談之目的是為發掘存在於對方心中的事 物,甚至藉由更接近受訪者之觀察,以蒐集無法直接觀察之事件(吳芝儀、李 奉儒譯,1995)。因此,訪談法有其明確之目的性,研究者得透過訪談過程更 貼近受訪者之想法、情緒與經歷。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了解這群選擇讓子女就讀特殊教育學校之學前融合班 的一般幼兒家長對子女在學前融合班之學習經驗,以及其對融合教育之看法與 建議。因此,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之「一對一深度訪談」做為資料蒐集之主 要方式,過程中再配合受訪者提供之相關文件、作品資料,輔以訪談札記以及 研究者省思等記錄,以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以下針對本研究資料蒐集之主 要方式說明之:

一、深度訪談

質性研究學者 Patton(1990)依訪談進行之方式與準備程度,將訪談形 式分為非正式之對話訪談、一般性訪談導引法,以及標準化開放式訪談三種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

考量研究目的與需要,本研究企圖深入了解家長之不同觀點,因此採用

「一般性訪談導引法」為訪談形式,所謂一般性訪談導引法是指研究者在訪 談進行前,依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預先擬訂訪談大綱以為訪談之導引,但是 訪談進行中,研究者仍保有調整欲談論之問題順序(吳芝儀、李奉儒譯,

1995)。為使受訪者更思考、了解該次訪談之目的與焦點,甚至能於訪談情 境中有適切豐富之問題表達,研究者在每次訪談進行前皆檢視所擬定之訪談 大綱,並事先將訪談大綱重點與受訪者說明。

二、相關文件分析

黃瑞琴(1996)指出研究者除了透過訪談記錄得到相關資料進行分析之 外,亦可蒐集現場原有或現場人員產生之文件資料,以做為描述性資料,此 過程可預防與驗證資料之有效性。若發現相關文件之呈現與觀察或訪談所得 資料有所矛盾時,研究者可更進一步探究與確認。因此,本研究除了透過訪 談法蒐集被研究者參與子女於學前融合班之相關經驗與看法等語音資料之 外,亦輔以相關文件之蒐集以進行資料分析,其中包括研究札記、受訪者K 於受訪過程中提及並提供之相關文件、子女於融合班之學習資料、照片、作 品、家庭聯絡簿…等,以助本研究多元資料來源之相互檢驗。

貳 貳貳

貳、、、資料整理與分析、資料整理與分析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

Patton(1990)提到質性研究者要將大量資料消化、整理、分析出資料之 意義,並將受訪者所言具有重大意義之事物區辨組型,再為資料所呈現之實 質內容建立出架構(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因此,質性研究之「資料 整理與分析」是對所蒐集之原始資料進行整理加工,使資料逐步趨於系統與 條理化(陳向明,2002)。王文科(1990)亦提及資料分析在質性研究過程 中並非最後階段,而是隨著資料蒐集過程不斷進展,其分析多採「歸納分析

法」,亦即研究者將所蒐集之豐厚資料進行分析、組型、論題與分類。

綜合上述質性研究之資料整理與分析的方法,研究者透過訪談法與相關 文件分析法收集資料,接續將此豐厚資料反覆閱讀並進行分類、編碼、分析 和詮釋,以形成主題與概念。以下為本研究之資料整理與分析步驟:

一、將訪談錄音內容謄寫為詳實之逐字稿

研究者於每次訪談後,在最短時間內將訪談之全程錄音內容轉譯、謄寫 為訪談逐字稿,其內容真實記錄研究者與受訪者之間的對話,並包括受訪者 所傳達之非言語訊息,包括聲音、表情、動作以及情緒…等,對於訪談現場 之偶發、特殊狀況,研究者亦據實呈現,以確定訪談稿之真實性。

二、詳閱逐字稿

高敬文(1996)認為資料分析與資料整理可以同時進行,亦即研究者可 以在適當的時候澄清問題、集中焦點,並隨時記錄初步的發現。因此,研究 者於每次訪談逐字稿完成後,立即反覆閱讀訪談逐字稿;再逐題將十一位受 訪者之意見與論述歸納統整,以為橫向資料,並於閱讀時依研究目的與訪談 情境、氛圍加以記錄。過程中研究者秉以公正中立的態度,自然呈現受訪者 之重要經驗,再整理、分析資料之意義,並提出對整體文本之描述與反思。

本研究主要分析的重點有:研究對象選擇讓子女就讀特殊教育學校之學前融 合班的原因與期望、研究對象所見子女在融合班之實質學習經驗與影響、研 究對象對學前融合教育之看法與意見。

三、代碼

基於保護研究對象及其子女以及所提之相關機構、專業人員等之隱私 權,並嚴謹考量、保護研究對象之身份與相關資料,因此所有訪談資料將匿

名以代碼取代。有關資料代碼之邏輯性,以A990815-I2為例,A為受訪者A、

F、G、H、I、J、K

代表研究對象名

四、編碼、資料歸納、分析,建立概念

在質的研究法中,研究者需在逐字稿中逐句進行開放性編碼,並將重要 事件、關鍵字,以及各分類主題加以標記,並將訪談過程中有意義之文句依 研究對象的用語、經驗或稱「本土概念」加以標記,並隨時記下備忘錄(潘 淑滿,2003)。因此,研究者在錄音逐字稿完成後即依研究問題進行概念之 分類編碼,經過資料整理、逐字稿轉譯、分類、編碼之後,研究者即開始著 手進行資料分析與呈現。因此,研究者將每一個研究對象對每一個問題的說 明逐題整理成一個檔案,以歸納橫向資料,再對照依訪談對象與時間脈絡之 縱向逐字稿資料,反覆閱讀,以理解、分析資料與資料間之意義與關連,並 統整形成各概念,再形成主題。接續,對照研究問題與目的,依照訪談大綱 的脈絡以及所歸納分析之主題意象,呈現資料之核心概念與結果。

五、資料呈現

本研究於研究結果呈現的部份將引用受訪者語言來佐證、呈現就讀學前 融合班之一般幼兒家長對融合教育的看法。因此,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重新閱 讀並對應相關文獻,依據資料分析、文獻探討之內容,對所得資料做適當判 斷與解釋與反思。本研究一共收集十一位家長之訪談資料,並結合相關文件 資料歸納、分析後呈現研究結果,期以對學前融合教育之實施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