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珍惜醫療資源教育推動現況與困境

一、醫療資源的特性

在攸關每個人的「健康」生命歷程當中,絕對與「醫療」脫離不 了干係,就如同人生的必選題:生、老、病、死,無不與醫療資源有 著密切的連結。醫療資源是來自人類長久的公共衛生演進的知識結晶,

不僅止於物資、儀器等具體產物,還包含技術、倫理等抽象內容,從 對抗疾病、預防疾病、改善環境,到健康促進等歷程以來,具備有下 列特性(沈蕾 & 曹建文, 2007):

(一) 難以量化:這些資源有許多非肉眼可見的存在,無法從每次的 醫療之前就準確測度所需要的量值。

(二) 無法儲存:醫療資源不似一般商業資源,可以商品化地生產後 先儲備起來,等有醫療需求時再進行銷售,因此,通常是建立 在需求與生產必須同時進行的過程。

(三) 存在差異:醫療資源必受到人為影響,而人本來就是差異的存 在,更遑論醫療資源提供者或是接受者之間,都存在各種差異 的排列組合。

(四) 不可分割:正因為醫療資源的生產與需求必須互相匹配,更因 此限制了精準的平衡控制,任意分割重組將導致牛頭不對馬嘴 的謬誤。

25

(五) 公平倫理:醫療資源涉及維持生命的人本精神與權利,在「無 私」的人道主義之下,必當面臨人道無限上綱的衝突。

(六) 風險處理:醫療要處理的不只有疾病,還有意外傷害、預防醫 學等問題,而這些皆存在難以監測與預控的風險,有時甚至是 一發不可收拾的窘迫情形。

(七) 連續無間:醫療資源是保障生命的重要防線,如同生命不能隨 時停止或啟動,所以醫療是不能隨時喊停、再啟動或重來的零 碎片段,而是一個完整的歷程。

(八) 廣泛多元:醫療資源涉及的成本與效益受到各種環境與條件的 制約,甚至有許多無從估量的潛在因素難以計數。

(九) 不求利潤:醫療不是商業行為,不能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標,

相對地要控制成本與集資的精準平衡,才不致被人道精神所詬 病,或是失去人本初衷。

(十) 複雜關係:醫療資源不只醫療端與病患端兩造的關係,在集資 的社會保險體制下更加入保人端,或是影響社會風氣與文化的 教育端等,無不牽一髮而動全身。

二、醫療資源是牽涉最廣泛卻也最弱勢的教學主題

國內學者一度針對我國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之珍惜醫 療資源教材內容進行分析,發現國小階段的學習內容僅偏重正確用藥

26

或健康消費等議題,缺乏論述珍惜醫療資源或向親友倡議等內涵;而 國中階段內容則缺乏正確使用急診醫療、體認臺灣醫療資源的可貴之 肯定等學習概念(張家臻 et al., 2016)。

在過去推動相關珍惜醫療資源議題的教學歷程當中,有許多教師 回饋表示,近年來教育潮流變異使然,因應少子化衝擊、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及教學評鑑等議題皆增加了教師各種教學壓力,造成基層 教師教學上的極大負擔與阻礙(涂燕玲, 2010)。而細究推動議題化的珍 惜醫療資源教育則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相關障礙如:缺乏推廣媒材 或教具、議題概念抽象、教學方法缺乏趣味性、授課時間不足、缺乏 專業講師、經費不足,或是教師不甚理解教育目標與教學內涵等原因 (董貞吟、施淑芳、張家臻、簡彰蔚, 2017)。

另外,就政府發行的公版教材作審視,國內學者分析衛生福利部 中央健康保險署自 2008 至 2012 年網路公開的 49 項影音廣告與出版 163 項的珍惜醫療資源相關文宣品,多數影音文宣侷限於成人民眾為 對象的政策宣導,類型上偏屬於知識性的教導,情意層面並未受到任 何情感承諾的強化,且此類宣導品主題繁雜,或者文字內容艱澀且冗 贅,並不適合國中小學童作為學習媒材,必須再透過轉化與課程引導 才能讓學生體認珍惜醫療資源的實質意義(董貞吟, 2013)。

醫療資源理應是每個國民的重要社會資產,從每個人出生的那一

27

刻起就勢必接受過醫療的協助與照護,是最攸關每個人基本人權的普 世價值之一,然而,經國內學者調查全臺灣各種版本教科書提及任何 有關珍惜醫療資源的文字篇幅,總計竟然不及 0.5%(張家臻 et al., 2016),確實地反映出本教學主題的弱勢,與加強推動之必要性。

三、珍惜醫療資源的基本理念

若論及醫療資源,必定與掌管我國的醫療資源分配的全民健保制 度(以下簡稱「健保」)有著深切的干係,正因為我國的醫療資源主 要是經由健保制度來管控,而隸屬於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辦理 的主要業務,其具有強制性社會保險、量能付費、自助互助、單一體 制政府主辦等特性,自1995 年 3 月 1 日起開始施辦以來,透過社會 保險的強制納保精神使國人健保涵蓋率達 99.9%(衛生福利部中央健 康保險署, 2013),民眾的滿意度更一度高達 85.8%(衛生福利部中央健 康保險署, 2017)。然而,在邁入二十週年時,時任健保署署長的楊志 良教授曾接受媒體採訪,語重心長地表示若依照目前醫療資源耗費有 增無減的現況,健保未必能撐得到下一個二十週年的到來。縱使國人 對於健保的滿意度皆維持六成、甚至八成以上的數值(衛生福利部中 央健康保險署, 2017),但在如此便利且受到國際稱頌的健保保護傘之 下的國人,卻未必能理解與體會健保這種社會保險所代表的風險分擔 意涵,以及明白自身看診所支付的金額竟不及當次醫療費用的一半,

28

因而頻傳恣意使用、甚至濫用醫療資源造成浪費的情事。

自 1999 年起臺灣的醫療收支平衡首度出現支出大於收入的失衡 窘境,雖然暫時經由調漲民眾就醫的部分負擔與執行二代健保政策擴 大健保費基進行緩衝,卻也造成民怨載道,加上部分民眾自覺繳納了 保費而產生所謂的「道德風險」(許績天, 韓幸紋, 連賢明, & 羅光達, 2011),意即這部分民眾心中生成「繳了錢不用白不用」的迷思,認為 沒去看病就是吃虧的心理,使就醫行為不減反增。關於醫療資源被浪 費的問題,若比喻作淹水問題,擴大費基就好比增加鑿地引水,只能 讓淹水的深度暫時淺化卻擴大了淹水範圍,很不幸地應驗於 2018 年 之健保總額深陷七千億之泥沼困境(衛生福利部, 2018);為了有效遏止 這種浪費醫療資源行為的「氾濫」,應當回到問題的本質──處理「水 源」,也就是從人民的珍惜意識與行為的源頭下手。

有關校園特別針對珍惜醫療資源的相關教育,乃由教育部自2013 年12 月 11 日偕同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共同推動「全民健保 永續經營」

工作計畫,於國民中小學階段之健康促進學校健保議題為始,發展契 機來自於,長期以來因為醫療資源的可貴性並不受國人珍視,而衍生 浪費資源事件頻傳造成健保嚴重虧損,因而助府提出二代健保卻屢受 民怨阻礙,教育界意識到生活時事議題需要從基本教育去導正價值觀,

才能從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重要性,先行針對醫療資源的靠山──全民

29

健保,向校園的學童、教師作制度層面的現況調查、知識轉化,及增 能教育,並建構專家資源網絡,進而研擬教育目標、教學內涵及發展 成效指標,提供教學媒材、教學模組及教師增能手冊,透過教師研習 活動宣導推廣,以提升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效能,落實發展全民健保 相關珍惜醫療資源教育之實際效益(董貞吟, 2013)。

四、珍惜醫療資源的議題化

在推動健保教育為主題,內涵亦近於強調珍惜醫療資源內涵的健 康教育經驗中得知,應當以培養學童內化成生活態度為目的,以學童 為本位的立場去思考,所需要瞭解、體認及執行的是何種實務目標,

再協助發想最有連結性的情境與機會,適時串聯生活中的就醫經驗,

作為個別化、切身化的學習方向。

為了有效繼承健保教育持續於縣本推廣中,師資培育與學童扎根 的前繼成果,珍惜醫療資源的教育應從「制度面」的教育主題,配合 推動經驗中教師與學生的回饋所知,制度是一種較為抽象、難以連結 的教育目標與教學內涵,應當轉化成與學童生活中相關的經驗,作切 身化的「議題面」主題,可以善用一些彈性的教學轉化策略,例如:

將醫療資源對於每個人的必要性之概念,轉化成醫師人物協助每個人 解決或預防健康問題的重要性,讓抽象的醫療資源變成具體的人物形 象;抑或從醫療新聞相關案例中,引起社會關注與高討論度的話題,

30

並具有輿論的客觀批判性與是非觀的主題,引導學童易位成受害者、

加害者,及旁觀者的各種立場,探討能力範圍能作到的正向改變等(施 淑芳, 2018; 張家臻 et al., 2016; 董貞吟, 2015, 2017; 董貞吟 et al., 2016; 董貞吟、施淑芳、張家臻、簡彰蔚, 2017; 臺灣健康促進學校, 2018)。

在現今的醫療資源相關議題中,主要以政策宣導的「分級醫療」

為主軸,而分級醫療內主要牽涉到「基層醫療」與「緊急醫療」的合 理分配(林依瑩, 2005),關於基層醫療的相關研究與討論涵蓋的層面非 常廣泛,然而,在臺灣卻未實質規範基層醫療相關法令與罰則,相反 地,緊急醫療卻因為社會案件中的醫療暴力事件時有所聞(信傳媒, 2018; 張靜慧, 2012),或是阻撓緊急醫療的新聞頻傳(TVBS 新聞, 2016;

壹電視新聞, 2019; 臺灣蘋果日報, 2012),縱使已經明文立法或修法以 保障緊急醫療相關安全的法令、指引或法律責任(衛生福利部醫事司, 2016; 醫療法, 2004),雖一度緩解急診室中醫療人員身處弱勢立場的 困境,但急診室中的問題不僅值於肢體與言語的衝突暴力,更多的是

壹電視新聞, 2019; 臺灣蘋果日報, 2012),縱使已經明文立法或修法以 保障緊急醫療相關安全的法令、指引或法律責任(衛生福利部醫事司, 2016; 醫療法, 2004),雖一度緩解急診室中醫療人員身處弱勢立場的 困境,但急診室中的問題不僅值於肢體與言語的衝突暴力,更多的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