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環保認知與環境行為之實踐與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環保認知與環境行為之實踐與研究

第四節 環保認知與環境行為之實踐與研究

環境教育的主要目的之ㄧ為增加學習者環境方面的知識,本節欲 探討社區大學學員的環境知識,並探討環保認知與環境行為的實證研 究。社區大學學員的環境知識來源除了社區大學的修課外,還有來自 社會環境教育。本節文獻分三個部分,首先介紹社區大學中的環境相 關課程,接著闡述我國社會環境教育的概況,最後探討環保認知與環 境行為相關情形之研究。

壹、社區大學中的環境相關課程

由於社區大學與一般正規學校教育的性質不同,所以並不必然如 中小學一樣,受到政府所頒布的「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之規 範,所以研究者透過對社區大學的課程表中環境相關課程的整理,以 得知社區大學學員的環境知識來源。

茲將台北市各社區大學的課程表中,與自然、生態環境相關的課

程,列表如下︰

菜、種植園藝盆栽、用攝影記錄生態等。其中,較特別的課程有︰萬 華社區大學的「萬華社大綠野仙蹤社–雁鴨公園調查工作坊」、南港 社區大學的「生態種源復育親師生社造工作坊」及「大坑溪水岸復育 調查規劃工作坊」等。這些課程以工作坊的形式,進行生態情況的調 查工作,特別是南港社區大學的這兩門課,更試圖對生態進行復育的 工作,表示已從一種環境認知層面,提升至親身力行實踐的環境行為 層次,亦是較完善的環境教育方式。另外,士林社區大學的「居家盆 栽、香草、園藝抗地球暖化」課程,直接點出為對抗地球暖化而積極 種植盆栽園藝的觀念,不啻是以行動保護地球環境最直接的方式之 ㄧ。綜合上述,透過社區大學環境相關課程的實施,若能使學員不但 豐富其環境相關知識,對環境產生關愛之情,進而自發地將環境行為 實踐於日常生活之中,乃是社區大學環境教育成功的展現。

貳、成人環保認知的主要來源–社會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在本質上為一種處理人類 與其自然環境、人造環境間關係的教育過程;其宗旨是︰「為促使人 類認識並關切人與環境及其相關的問題,使人們具有適當的知識、技 能、態度、動機、並且單獨或參加團體,共同致力於解決現存的環境 問題和預防新問題的發生」(楊冠政,1989)。

一、社會環境教育

1972 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所發表的基本原則宣言

(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中曾稱︰環境問題的教育,其對象應 包括成人和青少年,應特別注意貧苦的大眾。此點至為重要,藉以擴 大基礎,啟導輿論,激發個人、企業界和社會的責任感,共謀整個人 類環境的維護及改善(楊冠政,1997)。

1975 年貝爾格勒國際環境教育會議所通過的憲章中指出環境教 育的主要對象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正規教育部分,包括學齡前兒

童、小學、中學、大學生和教師,以及環境有關的職業人員;另一部 分是非正規教育部分,包括校外的青少年及一般成人等。在正規教育 部分,各國將環境教育併入現有教育系統中,並且將提升環境意識的 教材分散在各種科目中教學。而在非正規教育部分,則可利用傳播媒 體、社區活動、研討會和戲劇演藝等方式,喚醒國民的環境意識及行 動(劉潔心,2001)。

環境教育的實施,可透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來著手 (李聰明,1989)。Hungerford 和 Volk(1990)指出,在學校曾受過環 境教育者,在三年的追蹤研究中,也表現出較良好的環境行為,唯在 三年中,卻已有消弱現象。因此,單靠學校教育要受教者持續良好的 環境行為是不夠的,尚須歸之於終身教育的一部份,運用良好工具的 社會教育亦應加入環境教育的行列(黃淑貞,1995)。誠如 Hungerford 和 Volk(1990)指出︰應該多利用大眾傳播的力量,以補學校教育之 不足,如何從事之,是值得探討的。

社會環境教育與一般學校教育很大的不同在於其教育對象的廣 泛與多元。由於社會環境教育須適用於複雜多元的社會大眾,所以便 須因應不同情況而採用不同教學模式及目標︰

(一) 因應不同情況而採用不同教學模式及目標

在社會教育系統方面,因其施教對象廣及於各層面之社會大眾,

所以社會環境教育活動更宜注重講求生動活潑及多元性,以增進社會 大眾有關環境問題與保育之意識、知識、責任感、參與感、評價能力 或改善環境技能。在本質上,社會環境教育很可能會因下列情況,而 有顯著不同的教學模式。

1.受教者性質,如國籍、地區、年齡、性別等。

2.學習心理。

3.教學目標。

4.教學資源。

5.施教場所。

此外,這種在學校以外的場所進行非強制性的環境教育,其教育

活動之教育目標與方式,更因各有不同特色方式會有較大差別。例 如︰以自然景觀為特色的國家公園,適於「從環境中教學」(teaching from the environment)、「教學有關環境」(teaching about the environment),以及「為環境而教學」(teaching for the environment) 等三種環境教育教學法。然而,位於都會區的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或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擁有豐富之自然 物蒐藏品及以生態方式陳列之展示品,則適合「教學有關環境」及「為 環境而教學」等兩種環境教育法,而不適於「從環境中教學」的方式 (汪靜明,1990)。

(二) 各國推行社會環境教育的方式

各國推行社會環境教育的方式可分為兩種方式,即參與性和非參 與性,分述於下(楊冠政,1997)︰

1.參與性社會環境教育

各國民間團體及政府社教機構可舉辦研討會、討論會及研習會。

學習者主動參與討論與研討。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扮演主動的角色。

許多參與性社會環境教育是藉環境運動來推行。這種運動通常以特定 的紀念日或主題來進行,例如︰聯合國的世界環境日、歐洲委員會的 歐洲建築傳統年,以及美國的地球日。

2.非參與性社會環境教育

大眾傳播媒體,包括電視、無線電廣播、報紙雜誌的宣傳活動,

以及各種社教機構,例如︰博物館、動物園和水族館的展示活動。在 這些教育活動,學習者只是處於被動的地位,接受各種環境教育資訊。

大眾傳播媒體在環境教育中負有重大任務。在過去數十年來,世界各 國大量運用傳播媒體散播有關環境的科學知識,激發廣大民眾對環境 的覺醒,諸如︰環境汙染、某些生物的瀕臨絕種等資訊。這些嚴重問 題的認識,形成強烈的輿論,以及社會運動的興起、法律的制定等,

皆是大眾傳播媒體的功效。

(三) 我國政府推動的社會環境教育工作

我國環境教育工作起步,雖較先進國家晚二十年,但自八 O 年代 以來政府積極整合國家資源,全力推動下列多項環境教育工作(楊冠 政、汪靜明,1994)︰

1.促進環境教育工作制度化

2.整合環境教育的政府人力與資源 3.普設環境教育教學與研究場所 4.推展學校與社會環境教育計畫 5.環境教育基礎研究

在上述第 4 點「推展學校與社會環境教育計畫」方面,有關社會 環境教育部份,除了行政院各部門分別擬訂相關的環境教育計畫外,

也透過結合民間團體、企業,運用大眾傳播等方式,整合社會資源,

辦理多項環境教育活動,以擴大環境教育的推廣層面,推廣方式如下 (楊冠政、汪靜明,1994)︰

(1)社會環境教育推行網路

我國自民國 78 年,經由台灣地區公立社會教育機構推行環境教 育五年計畫,已有博物館、文化中心、圖書館、社教館等單位,辦理 多項環境教育研習及系列活動,例如辦理環境教育巡迴演講、各種環 境教育活動、舉辦環境教育月系列活動(楊冠政,1997)。

社會環境教育的推動,需仰賴各相關單位與人員的資源整合。民 國 79 年我國環境教育資料庫的系統架構已規劃完成,並初步建立其 中環境教育單位人員及會議活動等兩類基本資料。

(2)民間環保社團組織

在政府輔導和企業支助之下,我國許多環保相關社團陸續成立。

透過社團組織來推動環保是最有效的方法之ㄧ,因民間團體有其特定 之宣導對象與資源,且許多社會團體平日即從事社會公益工作,加入 環保工作僅為日常運作的一環,推動起來自有其助力(陳永仁、劉佳 鈞,1994)。全國性組織的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於民國 81 年成立,

對於整合政府與非政府機構的人力資源,及推動台灣地區環境教育工

作,助益很大。

(3)獎勵推動環保績優人員或團體

為鼓勵全民參與環保工作,政府舉辦「績優環保義工」、「自然生 態保育有功人員」等一系列的選拔與頒獎活動,使環保有功者受到社 會的肯定與實質獎勵,達成環境教育的目的。

(4)大眾傳播科技的運用

大眾傳播具有強大的宣導效益。政府為普及社會環境教育,並結 合世界性及本國性環保活動,已大量運用電視、廣播、報紙、電子媒 體及電腦等傳播媒體,共同推廣環境保護理念,以增加環境教育推廣 效益。環保觀念宣傳可分為兩大部分︰知識方面及行動方面。除了使 民眾了解現今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及政府的因應之道,亦須讓民眾知道 如何在生活中做環保,而這其間的訊息傳遞,便需靠大眾傳播媒體的 運用(陳永仁、劉佳鈞,1994)。

環境教育應由各政府部門之協調合作,運用大眾傳播、結合社會 資源及配合民間團體和社區的組織與力量,掌握適當途徑,且持續落 實執行各項環保政策及工作,方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陳永仁、劉佳鈞,

1994)。維持地球的永續發展是指引我國環境教育的目標。「全球性思 考,地方性行動」則是我國推動環境教育的實務策略。唯有當社會大 眾擁有高度環境素養時,才能發展成為永續性的社會。

参、環保認知與環境行為的相關性之實證研究

一、環保認知與環境行為間為正相關

許多研究結果顯示︰環保認知與環境行為之間有正相關存在。蘇

許多研究結果顯示︰環保認知與環境行為之間有正相關存在。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