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鑑於上述的研究背景與重要性,本節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分別說明 如下:

壹、研究動機

本研究之研究動機如下:

一、對環境問題的反思

面對全球暖化的危機,政府及許多國人已開始有了反思環境問題 的聲音,並實際付出行動。由於盛行多年的中秋烤肉文化威脅到環境 的品質和空氣的清淨,且將使全球暖化的情況更加地惡化,所以行政 院環保署(2007)便極力呼籲各縣市停辦「萬人烤肉」的活動,並推廣

「清淨家園全民運動」,提出全國各縣市推薦的中秋賞月景點,期使 國人回歸傳統閒適靜逸的賞月活動。而不少國人為了取得烤肉活動與 環境維護的平衡,便改用瓦斯爐取代木炭烤肉,並做好垃圾分類工 作,以期使對環境的危害減至最小。

在各國高度關注全球暖化及「減碳」的議題之下,台灣環保團體 也在全國各地發起「抗暖化,為下一代而走」大遊行,呼籲政府關注

暖化問題。在 2007 年 12 月 8 日下午,由台灣綠黨、台灣環境保護聯 盟、荒野保護協會、千里步道籌備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等,數十個 環保團體發起抗暖化遊行活動。環保團體要求立法院儘快通過溫室氣 體減量法,並提出減量目標與時程。同時要求排放大戶的企業負起減 碳責任。停止擴增耗能產業,為下一代儲蓄永續生存的環境資本(朱 淑娟,2007a)。

二、社區為推廣及實踐環保的一股重要社會力量

面對地球的環境破壞及變遷,生態社區是解決我們這個時代主要 問題的方法之ㄧ。生態社區致力要創造一種可以成功地延續至無限未 來的生活方式,它是永續性的示範,也是立即採取行動的範例。它們 代表一種解決日漸惡化的社會,生態與精神環境的有效可行方式。為 了深化社區居民對環境的認識,並走出以硬體為主的迷思,配合行政 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生態城鄉規劃」工作項目,前驅性的實驗計 畫「社區風貌營造計畫」- 生態社區示範計畫於民國 93 年在台灣展 開,希望透過社區總體營造的方式,推動省能、生態與環保之生態社 區規劃,期建立示範案例(廖嘉展,2007)。

此外,貫徹終身學習的社區大學學員,亦是實踐環保的一股重要 力量。根據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07a)的統計顯示:全國 社區大學總數已達 75 所。而在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07b)的全國 社區大學資料統計分析中,2005 年社區大學的註冊人數已達 102﹐049 人,突破 10 萬人關卡。由此可見,社區大學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社 區成人教育機構之一環,其背負了「活化社區、解放社會力、培育公 民參與社會事務的能力」的社會責任,更有著「解放知識、催生公民 社會」的積極目標。善用社區大學這股巨大的社會力量,將能使環保 工作大有作為。社區大學乃實施環境教育的重要場所,研究者欲針對 社區大學目前的環境相關課程現況作分析,以此檢視社區大學的環境

相關課程是否充足、多元、實用,及是否確實對學員日常生活中的環 境行為發生影響。此促使研究者對社區大學的環境課程作分析。

三、補充「樂活」及成人學生環保議題的研究文獻之不足

自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物質文明與科技的極度進 步,雖大幅改善民眾的生活品質,卻導致了嚴重環境的汙染及破壞、

全球暖化、生物大滅絕等種種異狀時,西方社會開始對過去的資本主 義消費模式及物欲享受,有了反省與覺悟,並試圖追求一種健康環保 的生活方式–「樂活」(LOHAS)。「樂活」是由「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第一個字母縮寫而成,意指「實踐健康的生 活型態,追求地球永續發展」(李鴻圖,2007)。然而因台灣近年來才 剛興起樂活風潮不久,社會大眾對它多是一知半解,不太清楚其原本 的涵義,或是只注重其健康的層面。再加上有關的研究仍十分欠缺,

促使研究者對此一主題深入研究的動機。

此外,回顧環境教育的相關研究中,絕大部分皆以正規教育的學 生為研究對象,以非正規教育成人學生為主的環保研究仍十分欠缺,

例如簡秀如(1994)、王閔威(1995)、及吳瓊斌(1996)乃以大專學生 為研究對象;陳秋澕(1998)以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林村助(2001) 則以高職機械群學生為研究對象。這些研究常顯示出︰因正規教育的 學生尚未能獨立自主,因此對實踐環保常會有無力感。而成人學生有 獨立自主能力,為一成熟的個體,因此在環保行為上較有能力去達 成,此便促成了研究者以成人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來進行環保研究。

貳、研究目的

本研究欲了解台北市社區大學學員的環保認知、環境行為之現況 與個人背景變項對環保認知、環境行為之差異情形。茲將本研究之研 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社區大學學員所具備的環保認知及在環境行為上之差異。

二、分析不同的個人背景變項對環保認知及環境行為的影響。

三、探討社區大學學員的環保認知與環境行為的相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