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檢閱與探討

第一節 生命史研究的意涵與特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檢閱與探討

第一節 生命史研究的意涵與特性

中高齡退休者在經歷二、三十年的辛勤努力後,面對身體的老化、生活作息的轉 變後,如何讓自己的退休生活多采多姿、讓自己的生活經歷獨一無二,加上明興里的 人口結構組成也以中高齡者為主,也正是這些人奉獻出自己的時間從事志願服務,身 為退休者也是志工的一份子,相信每位退休者都累積了自己的生活故事;因此透過對 退休者長久的生命經驗的記錄及瞭解,不僅可以呈現出社會歷史變遷的軌跡,更可以 透過每位志工生命故事的詮釋、回憶及分析,呈現出個人獨特生活態度及價值的體悟,

故本節將透過對生命史研究的特性來記錄這群為明興里默默付出的生命史。

然而國內針對生命史的研究為主的論文 在透過國內期刊論文尋之,似乎均以教 育人員為主,然後透過國內有學者針對人文及社會科學的發展歷程中發現,有關「生 命史」及「傳記」研究在國外卻已有長久的發展歷史,綜觀「生命史研究」的起源可 追溯至 19 世紀,從人類學開始就已利用生命史的研究方式來探討不同的文化史;到 了 1930 年代,人類學和社會科學之研究更廣泛的利用生命史及傳記資料,以了解當 時的社會體系及文化脈絡…等現象(丁興祥、倪鳴香,2008)。

然而有國外學者認為生命史的研究經歷心理學家、社會科學、政治學家甚至是醫 學界等在實務上的使用,使得生命史的使用有其復雜的研究背景;然而生命史的研究 發展至 20 世紀初期才略顯成熟,主要源自於美國人類學家撰寫印第安族酋長之自傳 集(邱天助,2007),因此在社會科學的領域中,約略可以將生命史的研究劃分出三 個時期 (丁興祥、張慈宜、賴誠斌譯, 2002) 。

壹、生命史研究發展歷程:

一、生命史研究發展的顛峰階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生命史研究的蓬勃發展階段約「自 1920 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此期間 大多學者均致力於研究個人自傳、日記、書信等個人檔案為主。「Thomas 及 Znaniecki 在 1921 年出版的《在歐洲及美洲的波蘭農民》(The Polish Peasant in Europe and America)」的作品,即被視為將生命史研究方法應用在社會科學的先驅,該書收錄 的一段「移民美洲的波蘭人 Vladek 的自傳」,更是開啟了生命史研究的首部曲(邱 天助,2007、丁興祥等譯,2002)。

除此之外,生命史發展的另一個主要貢獻則源自於「美國芝加哥符號互動學派」,

此學派主要是取材於犯罪者的生命故事,藉以了解犯罪者生涯的始末與前因後果,包 括:「C.Shaw 著《一個犯罪少年的自身故事》(The Jack-Roller: A Delinquent Boy Own Story)、《一個犯罪生涯的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a Delinquent Career)、

《犯罪兄弟》(Brothers in Crime),以及 Frederic Thrasher 所撰寫的《幫派》(The Gang)、

Cornwell 和 Sutherland 的《職業竊盜》(The Professional Thief)…等」(邱天助,2007、

丁興祥等譯,2002),由於這些犯罪者口述史的發展與世人的矚目,使得生命史研究 在 1930 年代備受重視。

二、生命史研究發展的衰微階段

從二次世界大戰至 1960 年中期,心理學界因為對量化方法及實驗研究的興趣大 增,社會科學界則開始關心抽象理論、更關注於社會階層結構的改變、更專注於假設 -檢驗式的研究,使得生命史研究呈現大幅下挫的現象 (丁興祥等譯,2002),Bertaux 於 1981 年時更對此一現象予以思考,生命史的研究可以運用於何處、如何使用以及 生命史的發展已由 20 年代的興趣盎然轉至 50 年代的凋零與式微。(轉引自丁興祥等 譯,2002)僅管如此,生命史的研究還是沒有銷聲匿跡,如,Leighton 於 1949 年, White 於 1952 年、Erikson 於 1958 年、Lewis 於 1961 仍是有些重要作品產生(丁興祥等譯,

2002)。也因此,即使生命史研究在這個時期不是主流,相較於當時深受歡迎的實驗 法及量化研究並未受到重視,其研究方法仍持續發展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生命史研究的新歷程

生命史研究的新歷程約從 1960 年代中期至 1970 年代間,因為當時社會科學學科 間發表許多與生命史研究相關的作品,使得生命史的研究再度受到學界的重視與使用,

而當時社會學科研究的重點大部分著重於「人類偏差行為與人格發展的討論」,如:

「人類發展歷程研究、正常人格發展研究、心理傳記學領域的生命史研究及人類發展 歷程研究等 (邱天助,2007)。因此,當時利用生命史的記錄方式,可以藉由了解個人 從小到大日常生活人格發展的影響,希望為人類發展的進程帶來一種典範。

同時,這時期的主流研究著重於人文科學的典範,包括「社會學、人口統計學及 歷史學為取向的生命史歷程研究」(丁興祥等譯,2002),也把「敘事研究」此門視為 展現人類的存在意識與時間流轉的型態方法(Ricoeur,1984),因此當時這些研究 著重於「老化歷程、社會遷移研究、社會化研究、自傳檔案資料研究、家族史及生命 歷程史研究及人口統計學研究等」,開始注意「老化」及「年齡階層」的相關議題,

藉由各別敘說的歷史,據以尋找個人生命中深刻意義的故事,與大眾共同分享、體驗。

誠如學者 Schroots 和 Birren 曾於 1920 時便藉由邀請「中高齡者」來進行訪談,並以 時間和情感為主要依據,由中高齡者自行敘說人生故事,並據以分析其在人生中的意 義」 (轉引自邱天助,2007)。綜上所述,此時期的研究著重於人類學,藉由生命史的 記錄來關心個人的生命歷程並與社會環境互動的影響,期望對生命有不同的價值與體 驗,為人生帶來不同的感觸。

貳、生命史研究的意涵

學者 Cole 認為「生命史是社會科學或人類學所使用的一種研究方法。」係指由 研究者記錄、報告,個體生命以及其生命如何反應社會的文化、個人、制度及社會之 歷史(轉引自何怡君,2003:65)。從敘說故事史的特徵來看,生命史是記錄一個人從 出生到死亡的歷程或是某人生命中特定的故事歷程;因為從個案研究的生命故事資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可以透過個體獨特性的情境描述,描繪出個案社會網絡的連結、所處之社會情境 及其價值觀等心靈和行為面向,同時記錄下每位退休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生命故事、

活動情境,讓生命呈現新的領悟,提供新的生活經驗。

生命史研究的意涵一般來說包含為「個人或團體的生命故事」、「所面臨的社會 文化背景」及「社會經驗與背景的順序性」(許珠貝,2002:8),因此本研究將透過 和明興里退休者的對談,探索其退休後的生命紀錄、所處的社會文化情況、身處的社 區環境背景,藉由個案的親身體驗和感受,重新回顧、重新認識自己,也讓本研究可 透過明興里志工們的訴說,描繪出具體的圖像,展現出明興里社區文化的互動與衝 突。

參、生命史研究的特性

就中高齡退休者而言,其整個生命歷程和職場經驗都是其長久累積而來的,因此 屬於其特有的生命體驗若能利用生命史研究的特性予以記錄,便能透過每個明興里志 工對生命的詮釋看法而得到個人所獨有的退休生命觀並藉以形塑「自我的生命認同 感」。

就生命史研究的特性及其特色而言,國內研究者曾彙整如下:

一、 生命史研究具「個案研究」的特性(熊同鑫,2001、羅珮珊,2010、許珠 貝,2009)。意指透過「生命敘說」的故事裡,可以「突顯個案主體」的

「過去經驗和行為」,記錄個人所存在的生活環境、自己的生活及過往的 經驗分享,而且透過生命史個案的研究方法,讓研究不再著重於「他人的 世界」,而是透過自己對自己的生命歷程敘述,從中瞭解不同的生活型態 中每位個體的不同經驗,藉以提供給生命的多樣意義,讓生命歷程不僅對 當事者有意義,也讓他人可以從中學習寶貴的經驗,並對自己的生命也能 開始予以關注,檢視自己的生活態度。誠如本研究是針對志工們參與志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驗的記錄及有系統的整理及陳述理念,加上可透過大眾閱讀他們的生命故 事,使大眾瞭解與自己完全不同世界的人的生命歷程及困境所在,據此可 藉以縮小社會不同族群的距離(許珠貝,2009)。

除此之外,學者丁興祥與倪鳴香(2008:16)也指出「生命史一種隨手摭拾卻有嚴 肅知識論背景的研究方法。」,因為生命史的敘事方式可以是感性、可以是理性的,

是一種貼近人們日常生活與生命歷程的表達方式,而且每個人的個性都是與天俱來的,

各有自己的特色與獨特性,故每個人的生命故事都是與眾不同、每個人的敘述史都有 不同的詮釋方式,也因為每個人的故事均來自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因此透過生命史的 敘說方法也更貼切、更能得到共鳴。以明興里的退休志工為生命史的記錄來源,他們 的退休生活經歷、退休生涯故事等,相信都是你我周遭家人都曾經歷過的人生歷程,

也定能觸動人心。

綜合上述的整理可知,生命史研究方法的特性是可運用在任何日常生活所會發生 的事物、不特定的對象,舉凡任何的人、事、物,只要是覺得值得紀錄的、值得大家 去探究、發掘的,想要更多的人一同分享的,都是可以透過生命故事的敘說方法予以 探討、分析的;藉由生命史的紀錄可以讓更多人一同分享、體會每個人內心潛藏的秘 密與不同的意境(王美文,2010),並得以促使每位讀者有不同的省思與成長,同時 透過個人的日常生活檢視,體會與社會環境的互動模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退休生涯規劃

壹、退休的基本概念

一般觀念退休的概念為不再從事全職的工作,而且開始領退休津貼或沒有固定之 收入,然而黃富順於 1996 年時認為「退休是一種離開工作場所而重新定位的心態」

(轉引自陳慧珊,2013:18)。意即退休通常是老年生活的重新開始,對個人心靈層面 的影響可視為個人生命歷程的另一個轉捩點與調適。

然而,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退休的意義也隨著時間與時俱進的予以修正,並

然而,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退休的意義也隨著時間與時俱進的予以修正,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