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生活科技教育之內涵

本節探討國小生活科技教育之內涵、設計與製作能力以及問題解決在生 活科技的應用探討,分述如下:

壹、國小生活科技教育之內涵

九年一貫課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是基本課程之ㄧ,其中課程目標提到(教 育部,2007,頁 2):

一、培養探索科學的興趣與熱忱,並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二、學習科學與技術的探究方法和基本知能,並能應用所學於當前和未來 的生活。

三、培養愛護環境、珍惜資源及尊重生命的態度。

四、培養與人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

五、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激發開展潛能。

六、察覺和試探人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基於以上課程目標,可以了解生活科技是除了科學內容知識以外,重視 的目標項目之ㄧ。除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外,了解人與科技之間的互動關係 亦是生活科技重視的內涵。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中,培養國民科學與 技術的基本能力,依照屬性和層次分成了八個要項(教育部,2007,頁 3):

一、過程技能:增進科學探究過程之心智運作能力。

二、科學與技術認知:科學概念與技術的培養與訓練。

三、科學與技術本質:科學是可驗證的、技術是可操作的。

四、科技的發展:瞭解科學如何發現與技術如何發展的過程。

五、科學態度:處事求真求實、喜愛探究之科學精神與態度、感受科學之 美與影響力。

六、思考智能:對事物能夠做推論與批判、解決問題等整合性的科學思維

22

5.模擬大量生產過程。

6.執行製作過程中及完成後的機 能測試與調整。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7)。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頁 15)。台北市:教育部。

「設計與製作」中,就設計的過程而言,它也是一種藉由思考來解決問 題的歷程,同時它也需要解決問題的工具、方法,且設計的結果就是要改善 或美化人們的生活(陳辰洧,2005)。游光昭與林坤誼(2005)也提到「設計與 製作」最大目標是改善人類的生活與需求,並說明了設計與製作之程序應包 含六種步驟:(1)界定需求;(2)呈現初步設計構想;(3)選取最佳設計構想;

(4)發展具體設計方案;(5)評鑑設計方案;及(6)依據設計方案製作,設計流 程如下圖 2-2-1 所示。

圖 2-2-1 設計與製作程序步驟圖

資料來源:游光昭、林坤誼(2005)。設計與製作的能力。載於陳文典主編,科學素養的內 涵與解析(頁 5)。台北市:師大書苑。

Jones(1984)也認為設計流程是初步規劃構想,再綜合構思設計,最後確 定設計,如圖 2-2-2 所示。

界定需求 呈現初步設計構想 選取最佳設計構想

發展具體設計方案 評鑑設計方案 依據設計方案製作

 

24

楊文金和熊召弟(1996)將問題定義為呈現情境與目的情境的差異和產生 的衝突。因此依據問題解決的四個要素:呈現情境、目的情境、解題限制與 解題規則,設計問題解決環(如圖 2-2-4 所示),讓教師來應用此問題解決環,

設計在教學活動上,訓練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圖 2-2-4 問題解決環

資料來源:楊文金、熊召弟(1996)。問題解決教學法。載於黃政傑主編,多元化的教 學方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問題解決過程中,進行許多流程與步驟,許多學者 也嘗試將問題解決流程融入教學之中。簡志雄(2001)提到問題解決流程綜合 表,並且說明了問題解決流程包含了解和定義問題、計劃、設計與和解決方 法以及驗證和報告其結果(如表 2-2-2 問題解決流程)。

1.重設問題

2.將問題轉換成 可以探究的形式

3.設計與規劃 實驗

4.實際執行 實驗

5.紀錄數據 與觀察 6.詮釋數據

與訊息 7.評鑑結果:決 定是否需進一步 問題解決

重新確認問題

改 變 設 計

表 2-2-2 問題解決流程

作者 問題解決流程

Polay(1945&

1962) 瞭解問題 設計計劃 完成計劃 檢討 Johnson(1955) 準備 製作 評斷 Kingsley &

Garry(1957)

界定 Osborn &

Parnes(1953&

1967)

認清事實

發現問題 尋求方法 尋求解決 尋求認同 Simon(1960) 理解 選擇 設計完成

Stepien,Gallagh er & Workman (1993) Meier,Hovde &

Meier(1996)

定義問題

26 圖 2-2-5 積木關卡設計教學流程

如上圖所示,將洪榮昭(1998)問題解決歷程的基本架構中,根據機關王 積木教學所需,修改「根據原因做可能的對策」、「綜合概念」架構,加入「設 計與規劃」、「組裝與執行」。將楊文金和熊召弟(1996)問題解決環中「將問題 轉換成可以探究的形式」修改為「探究問題」,以及「紀錄數據與觀察」、「詮 釋數據與訊息」修改為「觀察記錄與再執行」,以符合積木關卡設計之教學步 驟所需。

設計問題 探究問題 設計與規劃

組裝與執行 觀察記錄與再執

行 評鑑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