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研究者的省思與專業成長

研究者經過反覆的修正與省思檢討,並紀錄比對教學歷程與行動研究中 所蒐集的資料,本節將研究者的省思與專業成長統整為「教學實務能力的提 升」以及「積木套件應用的能力提升」等兩部份。以下針對兩個項目分述說 明之。

壹、教學實務能力的提升

一、積木設計教學上的提升

在研究開始之前,研究者透過中華創意發展協會的活動推展,開始接觸 機關王課程活動。教學活動最初是以社團方式進行,並以積木零件箱所提供 的簡易指引進行教學。直到 2010 年 9 月,研究者一場中區機關王教師研習活 動後,對積木課程有更進一步的見解。另外也結識了一些同樣喜好積木教學 的同好教師,一起交換對於課程設計與教學的問題,對於教學上獲得更多回 饋與資源。其中蒐集到積木課程的網路教學素材,包含綠色能源積木課程活 動、日本畢達格拉斯開關(Pythagora Switch)教學影片等,對於積木課程設計 的補充資料與學生課程學習興趣皆有很大幫助。

整理教案時,再把之前教師研習與講師要到的影片(日本畢達哥拉斯開 關影片、OK GO 樂團以 Rube Goldberg 為設計創意的 MV)再看一遍,

每次看過都覺得設計關卡的創意很有趣。日前也在課堂上放給學生看,

反應很熱烈,吸引學生目光的效果很棒!不過老師要花些功夫讓小朋友 不只是看過笑一笑,而要把可行的關卡設計創意仿造出來,甚至自己 發揮創作!【手札-004-20111002】

另在 2011 年 8 月參與智高公司舉辦的 TRIZ 創意課程計畫,由蕭詠今老 師分享 TRIZ 的創意 40 錦囊妙計,說明創新的五個等級:第一級創新為簡單 改善科技系統;第二級創新為解決技術矛盾的發明;第三級創新為解決物理

矛盾的發明;第四級創新為具有突破意義的新技術產生;第五級創新為發現 新現象。此創新課程的分享讓研究者對於積木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設計積 木關卡出現不知道該如何組合創意的點子,組裝成積木關卡時,提供了分析 問題並提供了具體的順序步驟來解決創意性的問題。此次研習對於引導學生 關卡製作與設計上,有了可參考的模式。

二、問題解決能力教學經驗的累積

研究者除了本研究所進行的 11 週課程實行積木課程之外,每一學期在課 後也發展積木社團,並 2012 年 7 月在校內也舉辦了綠能積木科學營(如圖 4-3-1 所示)以及在 2012 年暑假於自然科學博物館擔任積木探索營隊的科老 師,進行積木教學活動。回顧一連串研究歷程與教學經歷,研究者在積木課 程教學活動實施時,也不斷的自省上一段教學中需要改進的教學技巧或課程 需調整的部份,期望在學生在科學概念的習得能更加快速。在學生的學習上,

也觀察到許多常見問題,如基本積木操作技巧、綠色能源積木應用、機關王 關卡設計等,這些經驗的累積讓研究者在課程設計上,先讓學生了解各零件 的專有名稱與基本操作,再來設計利用積木之科學原理實作。教學活動中,

也不斷給予學生變因的控制(如圖 4-3-2 所示),觀察紀錄輸出的結果,實際 比較差異,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又觀察結果的差異,更加深化教學的效果。

圖 4-3-1 積木科學營積木設計-噴水車 圖 4-3-2 觀察氣壓水動水柱距離

112

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也常看到學生很有趣的問題解決方法,巧妙地使用 其他方式解決當下所遇到的狀況,對於學生的巧思與回饋,也讓研究者學習 並累積豐富問題解決的教學經驗。

在研究開始之前,研究者對於課程設計中的時間安排不甚了解,給予學 生或小組操作積木活動時間無法拿捏準確,造成操作時間不足,小組討論後 段變成在聊天而無法有效聚焦積木關卡的製作。經由本次研究幾次針對教學 課程與活動設計教案中,研究者在積木教學時間的上,逐漸掌握時間分配的 要點,針對不同課程內容的需要,彈性調整積木教學時間,如積木套件的操 作,以學生按照說明書內容做出作品為主,關卡設計上則需較多時間引導學 生設計與關卡製作。

另外研究者在積木教學研究期間,參與相關的活動與課程,也獲得單位 的推薦,進行積木課程的經驗與推廣活動。2012 年三月到五月間,研究者到 學校所屬的幼兒園進行積木課程的教學分享與主持教師研習活動,分享小學 階段與學齡前的孩子運用積木教學的技巧。在 2011 年七月到八月期間,受中 華創意發展協會邀請,擔任北區祖孫積關王競賽的活動演講者,分享課程內 容並擔任祖孫節機關王競賽之評審。回顧參與的活動,將分享與交流的經驗 內化後,又可將之推廣或應用在教學上。

貳、積木套件應用的能力提升

一、積木教學教具的應用 (一)積木教具的應用啟發

研究者在研究期間,蒐集並接觸了大量的積木教材與國內外作品說明書 與教案,了解到積木在課程應用上的重要角色。在教學活動中,一個顏色鮮 艷的積木套件可以輕鬆的吸引學生目光,再加上積木蘊含課程中主要的科學 概念,就讓積木變身成有趣的教學教具。

在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簡單機械」單元中主要課程概念為齒 輪、鏈條與皮帶分別有傳送動力的功能,另外也有改變轉動方向與轉動速度 的。尚未使用積木教具教學時,學生只能透過簡單的齒輪組裝,觀察轉動方 向與轉速。但經過了教具的改良,研究者使用積木教材(如圖 4-3-3 所示),

轉動左方的齒輪,透過齒輪位置的移動,產生不同齒輪咬合的組合,清楚呈 現齒輪比的轉換,形成轉速上的差異,並帶入變速箱的生活應用例子。

圖 4-3-3 簡易變速箱,呈現齒輪比產生的轉速差異

經過了成功的積木教具輔助教學的經驗,讓研究者對於使用積木零件改 良成積木教具的充滿信心與興趣,其他同領域的教師也肯定此教學活動之呈 現方式。

(二)積木教具的再精進

另一項研究者應用的教具為液壓裝置,同樣在六年級簡單機械單元中,

課程為流體傳送動力的概念,以往研究者是以塑膠針筒裝滿水,呈現課程概 念。後來研究所修課關係,實作木製液壓手臂,如表 4-3-1 液壓手臂改良設 計表,呈現的概念也是液體傳送動力。在積木教具的改良概念下,研究者又 針對木製液壓手臂改變成積木製液壓手臂,方便教學使用,積木也可以重複

114

拆卸組裝使用,製作的速度也比木製液壓手臂簡化許多,效果也更好。

表 4-3-1

液壓手臂改良設計表

材質 木製液壓手臂 積木製液壓手臂

液壓 手臂 設計 成品

科學 概念

木製液壓手臂,只能呈現液壓概念 積木製液壓手臂,呈現液壓與齒輪比概念

差異 手臂製作較費時耗工 組裝省時快速,除錯也較容易

在這教具改良例子中,除了可以清楚呈現流體無法被壓縮並可以傳送動 力的概念之外,研究者也加入齒輪比的概念,綜合簡單機械單元中的科學原 理。積木在國小階段課程中,尤其物理性科學概念的教學,可以呈現完整的 原理,將科學概念透過積木實物展現。

二、應用科學原理的積木套件開發

在積木課程設計過程中,研究者省思將積木零件結合科學原理,組裝成 一套簡易的操作課程。第一件的簡易積木套件課程主題為「彈力動力車」,

如圖 4-3-4,研究者改良工作坊中教師分享之彈力教具,變成適合國小階段 課程使用,並結合四年級課程「交通工具與能源」單元,成為動手實作的簡 易積木套件。將積木套件的作品,製作步驟一步一步拍照,協調校內美工教 師設計編排說明書內容,並以圖示解釋組裝順序與注意事項,最後加入「競 賽規則」、「進階玩法」以及「創意思路」強化變因操作,觀察結果(如圖 4-3-5 所示)。

圖 4-3-4 彈力動力車組裝流程與材料 圖 4-3-5 操作組裝彈力動力車的教師

研究者認為在研究期間,不僅在觀察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上與教案設計上 各有進步,且在積木套件與活動規劃上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以往研究者未 曾想過用積木來呈現科學概念,現在發覺有許多在國小階段課程中,有許多 可行的積木課程。除了結合物理性科學原理外,還可以結合到能源教育與環 境教育之中,在引導學生創意發想的教學與動機的引起上,也可達到理想的 效果。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