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涯規劃基礎理論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生涯規劃基礎理論與相關研究

(一)生涯發展的意涵

依國際教育百科全書(1985)的解釋,「生涯發展」是指個體選擇或 決定進入某一行中的種種規範或要求,並扮演和學習該行業的工作角色,

由低層級逐漸升到高層級的歷程。我們從早期對於生涯發展意義的主張,

至近期學者所提的論點中,可發現生涯發展的涵義有相當大的轉變及拓 展。「生涯發展」包含了個人一生中職業角色與生活角色的發展歷程,此 種歷程呈現出連續性的動態發展。個人面對生涯發展的歷程中,許多時 候需要面臨作選擇和決定的難題,而生涯規劃可以使個體更清楚自己的 方向,透過不同的生涯探索活動增進個體的生涯知覺,有助於個體適應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變化、掌握生涯方向,進一步訂定具體的生涯目標。生涯發展是指個人 ㄧ生中連續不斷的過程,關連到教育、職業以及其他重要角色的選擇、

進入與進展,經此過程而塑造出個人獨特的生活型態與人生目標,其最 終目的都在實現個人的自我(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

吳思達(2005)認為生涯規劃包含個體由過去生涯經驗中的體驗,自我

「生涯因應」的方式,以及由探索自我、探索生涯環境、探索生涯資訊 及生涯發展的時機,形成生涯適當的「生涯決定」後,擬定「生涯目標」

及周延、可行、具有因應社會變遷及配合個人生涯發展的「生涯計畫」

努力執行。

(二)Super 生涯發展理論

Super(1957)的生涯發展理論係根據生命全程論(life-span theory)

與發展任務論(developmental task theory)綜合而成。他認為以年齡為自 變項,可以有效區別人生與職業的各種發展階段;換言之,可以年齡來 作為人生發展階段的劃分依據。Super 將人的生涯發展劃分為五個時期:

成長(growth)、探索(exploration)、建立(establishment)、維持(maintenance)

與撤離(disengagement)。每個發展時期下尚可劃分為三個次階段。Super 生涯發展論的五個階段與發展任務的詳細內容如下:

1.成長期(出生∼14 歲)

成長期是指個人的成長時期,包括心理和心理方面的成長與發 展。此時期的發展重點除了身體的成長、養育之外,也包含個人對 此世界(家庭、學校與社會)的認同,並發展其自我概念、瞭解其 工作社會,據以為試探與選擇工作與生活的依據。成長期的次階段 有三:(1)幻想(fantasy,4~10 歲):仍未清楚自我與環境,尚依賴成 人的養育。(2)興趣(interest,11~12 歲):對社會事務感到興趣並參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強。

2.探索期(15∼25 歲)

探索期是個人對自我、職業工作、社會角色行為與休閒活動的 探索與適應期。其有三個次階段:(1)試探(tentative,15~17 歲):

依據個人的興趣、嗜好、能力與機會來考慮其將來的職業取向與生 活形態。(2)轉換(transition ,18 ~ 21 歲):職業或生活不適合時,

會做重新的評估,因應與調整。(3)嘗試(trial , 22 ~ 25 歲):以確 定自己將從事某一職業後,嘗試著將它當作一份維持生活的事業。

3.建立期(26∼45 歲)

此時期大體上而言是個人工作生涯的正式開始,個人開始在職 業上建立基礎。此時期有三個次階段:(1)穩定(stabilizing , 25~ 30 歲 ): 工 作 生 活 穩 定 下 來 並 謀 取 一 份 安 定 的 職 位 。( 2 ) 奠 基

(consolidating , 31~ 45 歲):個人在職業領域或機構之中,具有一定 的身份和威望,且職位能獲得保障。(3)晉升(advancing , 25 ~45 歲):每個人都希望能在薪資或職位上獲得升遷。

4.維持期(46∼65 歲)

維持期從約 46 歲到 65 歲,但這仍須視個人的生活適應、生理 與心理的情況而定,此階段的要務是維持自己的工作事業,且為將 來的退休多做盤算。此期有三個次階段:(1)保持(holding):保持 其工作職位,並因應工作壓力(競爭、技術革新與健康衰退)的問 題。(2)符合時代要求(updating):僅維持現狀是不夠的,還需配 合時代和環境的改變而做調適。(3)革新(innovating):在高度專業 化的工作人員,即使已達奠基期,但仍有必要再探索、再建立以求 創新。

5.撤離期(65 歲至死亡)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撤退期指個人逐漸從工作崗位上撤離或退休,分為三個次階段:

(1)衰退(deceleration):個人隨著年老而漸漸的想減輕工作負荷,

準備退休。(2)計畫退休(retirement planning):個人著手準備退休。

(3)退休生活(retirement living):停止原來的工作,轉而向家庭、

休閒和社交等方面發展不同的角色。

此外,Super 更從社會角色(social role)的觀點,拓展其生涯發 展論,進而提出一個「縱」與「貫」並重的生命全程、生命空間的 生涯發展觀點(life span , life spacecareer development view)。Super 依據這個觀點,繪製「生涯彩虹圖」(life-careerrainbow)來說明人類 的生涯發展(如圖 2-1-1)。

圖 2-1-1 生涯彩虹圖

資料來源:轉引自“生涯規劃與發展”羅文基等;1995,頁 9。

Super 認為,個人一生所扮演的角色如同一條彩色的色帶般,同 時扮演許多角色。這些角色包括子女、學生、休閒者、公民、工作 者、配偶、管家、父母與退休者九項,而這九個角色乃分別在家庭、

學校、工作場合與社區中的人生舞台上扮演。在彩虹圖中,每一階 段都有其顯著角色,成長階段是兒童;探索階段是學生;建立階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4

先是家長,而後是工作者;維持階段在四十五歲左右,學生角色會 再出現,工作角色中斷,公民與休閒者的角色份量逐漸增加。Super 的生涯理論融合了「時間」—發展歷程與「空間」—社會角色的兩 個向度,為人類的生涯發展,提供一個周全的觀點。

二、生涯規劃相關研究

(一)大學師資培育學生之生涯規劃研究

林佑儒(2008)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及生 涯規劃之現況,透過問卷調查,以臺師大體育系 98 級至 101 級在校大學 部學生為調查對象。主要之測量工具有:「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 與生涯規劃調查問卷」。依據實際所蒐集的資料結果發現:1.大學階段屬 於生涯探索時期,學生對「自我特質探索」、「生涯環境探索」情形較佳,

但因學生缺乏具體的生涯實踐計畫,所以在「生涯抉擇與規劃」發展較 差。2.在不同年級、入學方式、個人預定就業方向及有無教育學程之臺師 大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上有顯著差異。3.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 度與生涯規劃之間呈現正相關。由此可知,學生在大學學習的過程中,

包括年級差異、入學方式、就業方向、有無教程等,都會影響學生在生 涯規劃上的決定,並改變其生涯發展的方向。謝豐昌(2008)研究主旨 在瞭解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之近況。以國立臺東大學師資培育學 系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自編「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問卷」, 採分層叢集抽樣的方式,研究指出,師資培育學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各層 面的表現以「自我覺察」層面的得分最高,其次為「生涯覺察」層面,

不同族群在生涯規劃各層面上皆無顯著差異。

陳盟方(2009)研究旨在瞭解實習教師實習認知與生涯規劃之近況,

以屏東教育大學 95~98 級實習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為個案研究法 兼用開放式問卷填寫,實習教師實習認知與生涯規劃之研究中發現,參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與者對生涯規劃意義的述說呈現積極與消極的落差,雖肯定生涯規劃的 助益,但也表示之中仍有部份的阻礙,且家人的因素在生涯規劃上具有 相當的影響力。呂淑蘭(2009)研究主旨在瞭解師範院校體育人的教甄 生涯規劃與發展,以 93 級之後的自費生為研究對象,以訪談為主要研究 方法,研究得到以下結論:在教師甄試遇到高門檻筆試的困難及因工作 不穩定在教學上無法做長遠規劃的窘境。莊慧珠(2010)以臺灣師範大 學體育學系選擇非教職畢業生 6 名為研究對象,以半結構是訪談的方式 進行資料的蒐集,分析其就業狀況和職業選擇情形,希望藉此了解師資 培育對於職業選擇的影響。所獲得的重要結論歸納如下:個案在學生時 期雖然有職業探索但缺乏行動及規劃、個案選擇就讀體育系時將「從事 教職」視為附加價值、對師資培育生而言,從事教職是誘因也是限制、

個案認同體育系及師培教育有所認同,尤其是體育系的態度養成及師培 教育中溝通及表達能力的培養。

(二)運動員生涯規劃的相關研究

黃高賢、呂佳霙、林惠美、周建智與黃美瑤(2003),藉由文獻的蒐 集與分析來探討學生運動員生涯規劃的問題,文中指出,運動員在追求 運動成績的同時往往忽略了自己在運動以外其他能力的探索及培養,使 得自己在運動生涯結束之後,心理調適產生問題。建議運動員應從了解 自我開始及重要他人應扮演好提早規劃生涯的推手;如何將運動員已習 得且具備的特質銜接至職場,創造出另一個可以揮灑的舞台,此議題對 於運動員生涯規劃會有相當大的助益。許瀞心(2005)分析女子足球選 手退休前之生涯規劃與否對於其退休後就業的影響,採用訪談法及開放 式的問卷進行資料的蒐集,研究發現,受訪者一致認為退休前要做好生 涯規劃,而在參加代表隊的期間只有 50%的運動員有生涯規劃,選手在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6

明確的概念,此時教練及教師必須扮演重要他人的角色,提供其職涯探 索的機會。

張維唐(2009)採深度訪談法針對桃園縣平鎮高中棒球選手生涯規 劃進行研究,受訪的家長、教師、教練、在校生及校友一致認為在高中 階段的棒球選手應接受生涯規劃相關的輔導措施。在生涯規劃輔導實施 方面,校方雖有實施生涯規劃輔導措施,但因所提供之資訊乃以一般普 通高中生的需求為主,故升學方面以教練的意見為主。希望有關單位及

張維唐(2009)採深度訪談法針對桃園縣平鎮高中棒球選手生涯規 劃進行研究,受訪的家長、教師、教練、在校生及校友一致認為在高中 階段的棒球選手應接受生涯規劃相關的輔導措施。在生涯規劃輔導實施 方面,校方雖有實施生涯規劃輔導措施,但因所提供之資訊乃以一般普 通高中生的需求為主,故升學方面以教練的意見為主。希望有關單位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