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之研究"

Copied!
12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 體育教學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溫卓謀 博士

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之研究

研 究 生:林如甄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一 年 八 月

(2)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 體育教學碩士論文

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之研究

研究生:林如甄 撰

指導教授:溫卓謀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 ○ 一 年 八 月

(3)
(4)
(5)

謝誌

本論文得以付梓完成,首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溫卓謀老師之悉心指 導,從論文題目的擬定到論文相關資料的蒐集與撰寫,溫老師都以溫 和及包容的態度,一路上給予我細心的指導,沒有批評只有正向的鼓 勵與讚美,帶給我信心繼續向前邁進。

口試期間,感謝林如瀚教授及林耀豐教授,於百忙之中撥冗審閱論 文,並提出許多寶貴建議,使得論文更加完善;另感謝修業期間系上 的秀惠主任,除了專業知識啟迪之外,每次見面提到論文總是笑咪咪 的給予暖暖關心,真好。

研究所三年期間,感謝同窗好友們克環大哥、曉蔓姐在修課、論文 寫作期間之照顧,其中要特別感謝清華大哥、建興及同事家瑩,當我 論文有任何問題時,總是義不容辭的情義相挺,幫我解決難題,感恩 啊~另感謝碩二的學妹書萍、韶誼,生理學課程有妳們的陪伴真是有趣。

還有在問卷施測過程中,感謝接受本研究施測的體育系學生,由於你 們熱心地認真填寫問卷,這份論文的實證資料才能順利獲得。這一路 走來需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還有許多的師長、親友同事,無法在 此一一誌謝,就感謝天吧!

最後,僅以本論文獻給摯愛的家人,感謝父母親、哥哥勇成與大嫂 昭樺,因為你們親情的關懷與包容,是我最大的支持與後援,使我能 無後顧之憂的順利完成學業;另外也謝謝我可愛的三歲小姪子彥祺,

總在我疲憊沒力時,出現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貼心舉動,例如…找我 一起玩 IPAD,哈哈。

如甄(幸靜)謹誌

2012 年 8 月

(6)
(7)

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之研究

作 者 : 林 如 甄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體 育 學 系 體 育 教 學 碩 士 班

摘 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在生涯規劃及生命態度的差異,

探討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兩者的相關,並進一步分析生命態度對於生涯規劃的預 測情形。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謝曼盈(2003)所編製的「生命態度量表」及林佑 儒(2008)編製的「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調查問卷」為編製研究工具的主要參考 依據,編製「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及生命態度量表」為研究工具。以前身為師範 學院的三所國立教育大學體育系 100 學年度在籍大學部學生為研究母群,採分層 叢集取樣方式從北中南各區抽出一所學校進行調查,樣本人數共計 603 名,回收 510 份(回收率為 73%),有效問卷共計 490 份,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單因子 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及典型相關方法進行各項研究假設的統計檢定,

顯著水準()設定為.05。在本研究範圍內所獲得的結果為:

一、 工作經驗者、入學方式、個人預定就業方向為影響體育系學生的生命態度 的重要變項;性別、年級、教育學程、宗教信仰、兄弟姐妹、家中排行、

親朋好友死亡等變項則非影響因素。

二、 性別、年級、工作經驗者、個人預定就業方向者及家中排行對體育系學生 的生涯規劃有顯著的影響;教育學程、不同入學方式、宗教信仰、兄弟姐 妹、家中排行、親朋好友死亡等變項則非影響因素。

三、 生涯規劃的自我特質探索與生命態度的理想及生命經驗有高度的關聯性。

生命態度之「理想」、「愛與關懷」、「存在感」及「生命經驗」為預測生涯 規劃的重要因子,解釋變異量為 49.3%。其中以「理想」層面的預測力最 佳。

關鍵詞:生命態度、生涯規劃、體育系

(8)

ii

The Study of Life Attitudes and Career Planning for the Students 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Ru-Zhen Lin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life attitudes and career planning for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life attitudes and career planning were discussed. The predictions of life attitudes on career planning were further analyz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adopted, according to Man-Ying Hsieh’s “Life Attitude Scale” and Yu-Ju Lin’s “Career Planning of Students 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Career Planning and Life Attitude of Students 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ale” was created to be the tool of the study.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100th academic year 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within three national universities of education were population.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e was adopted, one school from each area, including north, middle and south, were sampled to conduct an investigation. The total samples were 603. A total of 510 questionnaires were recovered (recovery rate was 73%), and a total of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490.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MANOVA,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were applied in data analysis. The level of significance was at .05. The following results have been concluded.

1. Experienced workers, ways of entrance and career goalswere important variables which influenced life attitudes of the students 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9)

Education; as for genders, grades, whether students have taken educational program, religion, siblings, family ranking and death of relatives and friends etc., were not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genders, grades, experienced workers and career goals for the students 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s for the variables like whether students have taken educational program, different ways of entrance, religion, siblings, family ranking and death of relatives and friends etc., were not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3. There were highly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rning about ourselves explorations of career planning and ideals and life experiences of life attitudes. “Ideals”, “Love and Care”, “Sense of Existence” and “Life Experiences” of life attitudes were important factors to predict career planning. The explained variation was 49.3%, and “Ideals” got the best prediction.

Keywords: life attitudes, career plann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10)

iv

目次

學位論文考試委員審定書 博碩士論文授權書 謝誌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目次 ... IV 表次 ... VI 圖次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前言 ...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 4

第四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4

第六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生命態度的基礎理論與相關研究 ... 7

第二節 生涯規劃基礎理論與相關研究 ... 10

第三節 文獻總結 ...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1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1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2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21

第四節 研究步驟 ... 30

(1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 3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33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教育大學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 之差異分析 ... 3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教育大學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 差異分析 ... 53

第三節 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與生命態度之間的關聯與預測 ... 7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85

第一節 結論 ... 85

第二節 建議 ... 86

參考文獻 ... 89

一、中文部分 ... 89

二、英文部分 ... 93

附錄 ... 95

附錄一 生命態度量表(預試問卷) ... 95

附錄二 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 102

附錄三 師資培育大學體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與生命態度調查(正式問卷) ... 105

附錄四 「生命態度量表」使用同意書 ... 112

附錄五 「體育系生涯規劃量表」使用同意書 ... 113

(12)

vi

表次

表 3-2-1 研究母群人數統計摘要表... 20

表 3-3-1 教育大學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項目分析摘要表 ... 23

表 3-3-2 教育大學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分層面因素分析摘要表... 24

表 3-3-3 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 24

表 3-3-4 教育大學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項目分析摘要表 ... 26

表 3-3-5 教育大學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分層面因素分析摘要表... 28

表 3-3-6 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 30

表 4-1-1 不同性別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34

表 4-1-2 不同性別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34

表 4-1-3 不同年級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36

表 4-1-4 不同年級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36

表 4-1-5 不同年級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單變項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37

表 4-1-6 有無修讀教育學程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38

表 4-1-7 有無修讀教育學程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39

表 4-1-8 有無工作經驗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40

表 4-1-9 有無工作經驗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41

表 4-1-10 有無工作經驗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單變項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1

表 4-1-11 不同入學方式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43

表 4-1-12 不同入學方式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4

表 4-1-13 不同個人預定就業方向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45

表 4-1-14 不同個人預定就業方向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46

表 4-1-15 不同個人預定就業方向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單變項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46

表 4-1-16 有無宗教信仰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47

(13)

表 4-1-17 有無宗教信仰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8

表 4-1-18 有無兄弟姐妹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49

表 4-1-19 有無兄弟姐妹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9

表 4-1-20 不同家中排行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50

表 4-1-21 不同家中排行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0

表 4-1-22 不同家中排行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單變項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1

表 4-1-23 有無親朋好友死亡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52

表 4-1-24 有無親朋好友死亡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3

表 4-2-1 不同性別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54

表 4-2-2 不同性別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5

表 4-2-3 不同年級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57

表 4-2-4 不同年級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8

表 4-2-5 有無修讀教育學程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59

表 4-2-6 有無修讀教育學程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0

表 4-2-7 有無工作經驗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61

表 4-2-8 有無工作經驗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2

表 4-2-9 有無工作經驗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3

表 4-2-10 不同入學方式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65

表 4-2-11 不同入學方式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6

表 4-2-12 不同入學方式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6

表 4-2-13 不同個人預定就業方向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68

表 4-2-14 不同個人預定就業方向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9

表 4-2-15 不同個人預定就業方向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單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9

表 4-2-16 有無宗教信仰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71

表 4-2-17 有無宗教信仰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1

(14)

viii

表 4-2-18 有無兄弟姐妹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73

表 4-2-19 有無兄弟姐妹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3

表 4-2-20 不同家中排行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75

表 4-2-21 不同家中排行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6

表 4-2-22 有無親朋好友死亡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 77

表 4-2-23 有無親朋好友死亡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分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8

表 4-3-1 生涯規劃與生命態度各構面之積差相關分析表 ... 79

表 4-3-2 生涯規劃與生命態度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 80

表 4-3-3 生命態度預測生涯規劃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82

(15)

圖次

圖 2-1-1 生涯彩虹圖 ... 13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19 圖 4-3-1 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各構面之典型相關路徑 ... 81

(16)
(17)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緒論共分為:第一節前言,第二節研究背景與重要性,第三節研究目的,

第四節研究問題與假設,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及第六節名詞解釋操作型定義等 六個部份。以下就這六個部份加以論述:

第一節 前言

無論是剛入學的大一新鮮人或是即將從學校畢業進入職場的應屆生,都將面 臨各種生、心理及生涯環境的劇烈變動,容易導致對自己在環境中的角色定位感 到茫然失措,因而想確知自己對他人及社會之價值和意義,並確定值得努力的奮 鬥人生方向與目標(蔡淑芬,2004)

生命態度,係指人們對和生命中有關的人、事、物或觀念,傾向如何感覺;如 何行動的描述,而除了行為傾向的意涵之外,同時還牽涉到對生命的認知與情意 層面的內在架構(謝曼盈,2003)

研究者本身為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系 92 級畢業生,是教育實習制度中,實習一 年後即可領取教師證者,研究者在民國 92 年 6 月大學畢業後,當年 7 月即開始教 育實習,93 年 6 月起陸續參加了宜蘭市、高雄市、台東市的教師甄試,應屆考上 台東市的正式體育老師一職,但無論是大學時的不確定感、教育實習時的不安徬 徨及教師甄試時的茫然失措都是人生旅程中令人難忘之感受,而在外人眼裡,也 許會覺得研究者教職工作一路順遂,孰不知當時內心的巨大恐慌、無時無刻的煎 熬,令人無所適從。

生涯規劃在現今社會已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而大多數體育系學生雖對自 身的生涯規劃有初步藍圖,但面臨充滿未知數的將來,體育系學生心境上起伏轉 折之變化,我們發現會有來自社會的外在干擾或自身的內心矛盾衝突,或許從生

(18)

第一章 緒論

2

相關性?生命態度在心理上的二大思考方向:積極性的面對或消極性的放棄。為 研究體育系學生上述的心路歷程,以資往後體育系所的參考效益,故提出了生命 態度與生涯規劃二大層面以作為體育系學生的研究。

第二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過去早期的體育師資是計畫培育制度,師資培育生大多都是公費生,畢業實 習完即可分發到各學校擔任教職,因此無須為未來就業出路憂心,然而師資培育 的演變過程在社會環境變遷下,已從單一計畫培育制度轉變為多元化培育制度,

雖能讓優秀人才且對擔任教職有興趣的人提供更多的機會成為教師,但不同以往 舊制的是實習半年後得先通過教師檢定考,再去面對競爭激烈的教師甄試,經歷 了層層關卡才能成為正式的體育老師,加上少子化現象造成班級數減少,出現僧 多粥少的困境,導致大多應是樂觀開朗的國立大學體育系學生,卻在為了自身的 生涯發展苦惱憂心。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與張德聰(2003)分析 Super 生涯發展理論指出,大 學階段學生處於生涯探索階段的過渡期,在這個階段裡,個體嘗試有興趣的職業 活動,而其職業偏好也逐漸趨向於特定的某些領域,並參加各種生涯探索活動,

增進自我與外在工作世界的瞭解,進而訂定具體的生涯目標與計畫,由此可知大 學階段是生涯發展歷程中的關鍵時期。楊珮琳(2006)針對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 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所進行的研究發現,體育系學生在生涯發展分量表中,對「生 涯探索」之發展較佳,「生涯定向」及「生涯規劃」之發展較不理想。林佑儒(2008)

針對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生的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所進行的研究發現,大 學階段屬於生涯探索時期,學生對「自我特質探索」及「生涯環境探索」這兩個 面向有較佳的表現,但在「生涯抉擇與規劃」面向上的表現卻不盡理想,可能原 因在於學生缺乏具體的生涯實踐計畫。

尼采(Nietzsche)有句名言:「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

(19)

第一章 緒論

住。」(趙可式、沈錦惠,1995)。大專院校學生隨著時間及社會的變遷,他們對 於生命意義的價值解釋以及生涯規劃的現況皆不斷在變化中(賀豫斦,2008)。大 學階段正值自我追尋與自我肯定的迫切時期,當其缺乏生涯規劃,面對未來的不 確定感增加時,最易感受價值與意義的缺失,覺得生命缺乏目的與意義而感受「存 在的空虛」何英奇(1986)。

宋秋蓉(1992)針對青少年生命意義的研究發現,超過五分之一青少年對生 命意義有存在空虛的傾向。賀豫斦(2008)針對大學生生命意義感與挫折復原力 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生命意義感與挫折復原力存在有顯著的正相關。郭玟君(2007)

的研究發現,大專青年參與程度透過生命意義對利社會行為有正向的影響。許瑩 真(2010) 採用何英奇發展的「生命態度量表」作為研究工具,結果顯示教育大 學學生在全量表平均值為 3.50,整體生命態度傾向正面。林惠芬(2011) 探討大 學生的完美主義、靈性成長與生命態度,結果發現大學生普遍持有正向的生命態 度,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生,其生命態度有顯著差異。綜合上述研究發現,近年 來探討生命態度的研究,針對大學生為對象的研究並不多見,體育系學生生命態 度的相關研究更付諸闕如。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引發了我對體育人「生涯規劃」與「生命態度」研究的 動機。因此本研究擬探討體育系學生在面臨就業高度不確定感無法確定努力有效 的情況下,生命態度及生涯規劃之差異情形為何?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兩者之間 的關係為何?期盼本研究完成之後,研究結果能提供國內體育相關的系所參考,

協助體育系學生做好生涯規劃,建立積極正向的生命態度。

(20)

第一章 緒論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一、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之差異情形。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之差異情形。

三、分析體育系大學生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兩者的相關與預測情形。

第四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基於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大學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之差異情形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大學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之差異情形為何?

三、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之間的相關及預測情形為何?

根據研究問題,本研究所擬之研究假設如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大學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之差異達顯著水準。

二、不同背景變項大學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之差異達顯著水準。

三、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之間的相關及預測達顯著水準。

假設 3-1 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之間典型相關達顯著水準。

假設 3-2 體育系學生的生命態度對生涯規劃有顯著預測力。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前身為師範學院的三所教育大學體育系100學年度大學部學生 作為研究對象為受試樣本,其他不同大學之體育相關科系則不在本研究之範 圍內。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雖致力於落實研究的客觀性,但受限於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故在 研究的施行上仍有所限制。說明如下:

(一) 本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採集體施測方式,研究者受限於人力 與時間,故並未親自進行施測,而是交由各校負責人辦理,雖然在施 測情境及指導上研究者力求一致與明確,但有關本研究結果是否受樣

(21)

第一章 緒論

本本身之差異所影響,是本研究難以控制的。

(二) 因為本研究僅針對教育大學之體育系學生進行探討與比較,故研究結 果在推論至其他體育科系學生時,應有所保留。

第六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一、體育系學生(student of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體育系學生係指前身為師範學院的九所教育大學體育系 100 學年度大學 部學生。本研究由北、中、南三個地區各選取一所教育大學體育系學生作為 研究對象。

二、生命態度(life attitude)

生命態度,係指人們對和生命中有關的人、事、物或觀念,傾向如何感 覺;如何行動的描述,而除了行為傾向的意涵之外,同時還牽涉到對生命的認 知與情意層面的內在架構(謝曼盈,2003)。本研究以謝曼盈(2003)所編製 的「生命態度量表」為參考依據,編製一份「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量表」作 為量化之工具,以李克特(Likert)七點量表為量尺進行量化,共包括理想、

生命自主、存在感、愛與關懷、死亡態度、生命經驗等六個層面,得分愈高 代表生命態度愈積極。

三、生涯規劃 (career planning)

Hall(1986)個人對自己興趣的瞭解,評判自我能力、各項機會、助力或 阻力及各項選擇等,並確認個人生涯有關之目標,從事自我發展活動的規劃 過程。本研究以林佑儒(2008)編製的「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調查問卷」為 參考依據,編製一份「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量表」作為量化之工具,以李克 特(Likert)七點量表為量尺進行量化,共包括三個構面,分別為「自我特質 探索」「生涯環境探索」及「生涯抉擇與規劃」,得分愈高代表其生涯規劃愈 佳。

(22)

第一章 緒論

6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探討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之相關研究。本章將針對相關 文獻進行探討,並從中歸納出其重要性,以作為本研究理論基礎,擬定本研究之 研究架構。本章共分成三節:第一節為生命態度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第二節 為生涯規劃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第三節為文獻總結。

第一節 生命態度的基礎理論與相關研究

一、基礎理論

本研究所指的生命態度,是指人們對其他人、事、物或觀念,是如何感 覺、行動的傾向描述(謝曼盈,2003)。擁有正向的人生觀,可讓個體感覺生 命是有意義,並且對周遭的情境有更敏銳的感受性。此可謂「人生觀」,意指 人們「看待生命的態度」King, Hicks 與 Krull(2006),綜而言之,生命態度 就是指人們從小到大學習而來的生活經驗,且深受家庭生活、學校、社會環 境所影響,在面對與生命有關的人、事、物或觀念時,個人由內在而顯於外 在的表達歷程,故擁有正向積極之生命態度者,將會是生活較充實、有意義 的人。

生 命 態 度 相 關 的 理 論 基 礎 與 研 究 通 常 是 以 沙 特 ( Jean Paul Sartre 1905-1980)、弗朗克(Viktor E. Frankl, 1905-1997)、羅洛梅(Roll May, 1909-1994)

與羅傑斯(Carl Rogers, 1902-1987)為主,以及國內學者謝曼盈(2003)將上 述四位學者對生命態度的看法來綜合歸納。

(一)沙特(Jean Paul Sartre 1905-1980)

沙特主要重視個人存在意義,強調人的主體性,從意識觀念出發進 行思考。他強調:人,沒有先天的本性,人必須創造自己的本性;人,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必須創造自己生命的意義。因此,人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只是,

每個人必須為他自己的選擇負責。也就是說,人如何看待自己選擇的自 由,是一種為極重要的生命態度,而沙特對人類處境的分析,顯示人的 思想、行為與處境息息相關(李彬,2005)。

(二)弗朗克(Viktor E. Frankl, 1905-1997)

弗朗克是意義治療學派的創始人,他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 一位心理學家,他的理論被稱為維也納心理學派的第三勢力,集中營的 生還經驗,使得弗朗克對人生存有深刻的體悟。弗朗克強調人不應該問 自己能從生命獲得什麼或有什麼期待,而是應該瞭解生命對自己有什麼 期待。因為自己才是被生命詢問的人,生命把「我的生命有什麼意義?」

的問題拋給人自己去思考,如此人們才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且也只 有自己可以給自己生命的答案,旁人是無法為我們做決定的(趙可式、

沈錦惠譯,1995)。

(三)羅洛梅(Roll May, 1909-1994)

羅洛梅是美國近代十分知名的存在主義心理學家,認為生命的本質 與意義,指涉了一個人自我追尋之路,這個過程是動態不斷成長且自我 創造的。綜合來說,羅洛梅 所強調正向看待生命中的停頓與挫折,在發 展與成為自己的過程中,將痛苦的經驗匯導成建設性的渠道。而從羅洛 梅對愛的分析,也使個人生命呈現豐富的意涵(李彬,2005)。

(四)羅傑斯(Carl Rogers, 1902-1987)

羅傑斯是人本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羅傑斯從「當事人中心治療法」

中引申出生命成長的種種主張。羅傑斯的看法對於生命態度的啟示有三:

1.人首先要成為自己;2.人應該抱持著正向積極的態度,以坦然開放的方 式面對經驗;3.無條件的積極關懷。而羅傑斯所描繪的「充滿自主與流變 的人生景象」,更為生命態度的意涵帶來莫大的豐富想像(陳逸群譯,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000)。

(五)謝曼盈(2003)

謝曼盈歸納上述四位學者的理論,認為個體看待生命之態度,可從 下列六點獲得觀察,分別是:理想、生命自主、愛與關懷、生命經驗、

死亡態度、存在感,「理想」、「生命自主」是個人的生活態度,「愛與關 懷」是個人對他人的態度;「生命經驗」、「死亡態度」是面對生命的情境 與遭遇時,所表現的態度;「存在感」則是對目前當下所處情境的一個重 要指標,雖然可能受到環境與突發事件的影響,但可以大致忠實的表現 當下的情形。這也同時是生命態度量表發展架構的主要基礎。

二、生命態度的相關研究

許瑩真(2010)研究主旨在瞭解大學生的生命態度之研究-以某所教育大 學為例。研究以台北市某教育大學 96 學年度一至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調 查工具為何英奇發展的「生命態度量表」,以分層隨機及叢集取樣方式,得到 有效問卷 693 份。得以下重要結論:整體而言,整體生命態度傾向正面;平均 值最高的影響因素為求意義的意志,最低則為存在盈實,而呈現顯著的個人 背景變項為不同宗教信仰。蔡明昌(2008)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大學生來生 信念與生命態度關係之現況,研究工具為謝曼盈(2003)「生命態度量表」,

以中部地區公、私立大學各一所的 300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抽樣方式以科系 為單位進行隨機抽樣,回收有效問卷 252 份,研究結果如下:大學生的生命 態度整體趨於正向,其中與外在世界的和諧情形相對較佳,與自我關係的和 諧情形相對較低,而且相信來生存在者,其生命態度較為正向,尤其相信來 生是美好的,其生命態度的正向關係更為明顯。

林惠芬(2011)研究的主要目的在瞭解不同背景變項目的大學生之完美 主義、靈性成長與生命態度之差異情形,以及探討大學生之完美主義、靈性

(2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南 615 位公私立大學的學生為對象,研究的主要發現大學生的完美主義正向 特質與靈性成長與生命態度有顯著的正相關,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生,其生 命態度有顯著差異。

許孟琪(2006)探討南投縣國小教師之教育信念及生命態度,採用調查 研究法,抽取南投縣公立國民小學共 154 所,依教師比例隨機抽取有效樣本 337 人。主要之測量工具為謝曼盈(2003)「生命意義量表」及改編自朱苑瑜 與葉玉珠(2001)「教育信念量表」。研究主要結果如下:南投縣國小教師的教 育信念與生命態度之間呈現正相關,整體生命態度趨向於「正向」,不同背景 變項(年齡、婚姻狀態、子女個數、自覺經濟安全程度、運動習慣、健康狀 態、任教年資)之國小教師在生命態度上有顯著差異,年齡為「41 歲以上」、

生育「三個以上」、自覺經濟安全程度「很安全」、「每天」運動、健康狀態為

「良好或非常好」、任教年資為「11-15 年」及「21 年以上」 之教師生命態度 最趨向正向。

第二節 生涯規劃基礎理論與相關研究

一、生涯規劃基礎理論

(一)生涯發展的意涵

依國際教育百科全書(1985)的解釋,「生涯發展」是指個體選擇或 決定進入某一行中的種種規範或要求,並扮演和學習該行業的工作角色,

由低層級逐漸升到高層級的歷程。我們從早期對於生涯發展意義的主張,

至近期學者所提的論點中,可發現生涯發展的涵義有相當大的轉變及拓 展。「生涯發展」包含了個人一生中職業角色與生活角色的發展歷程,此 種歷程呈現出連續性的動態發展。個人面對生涯發展的歷程中,許多時 候需要面臨作選擇和決定的難題,而生涯規劃可以使個體更清楚自己的 方向,透過不同的生涯探索活動增進個體的生涯知覺,有助於個體適應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變化、掌握生涯方向,進一步訂定具體的生涯目標。生涯發展是指個人 ㄧ生中連續不斷的過程,關連到教育、職業以及其他重要角色的選擇、

進入與進展,經此過程而塑造出個人獨特的生活型態與人生目標,其最 終目的都在實現個人的自我(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2003)。

吳思達(2005)認為生涯規劃包含個體由過去生涯經驗中的體驗,自我

「生涯因應」的方式,以及由探索自我、探索生涯環境、探索生涯資訊 及生涯發展的時機,形成生涯適當的「生涯決定」後,擬定「生涯目標」

及周延、可行、具有因應社會變遷及配合個人生涯發展的「生涯計畫」

努力執行。

(二)Super 生涯發展理論

Super(1957)的生涯發展理論係根據生命全程論(life-span theory)

與發展任務論(developmental task theory)綜合而成。他認為以年齡為自 變項,可以有效區別人生與職業的各種發展階段;換言之,可以年齡來 作為人生發展階段的劃分依據。Super 將人的生涯發展劃分為五個時期:

成長(growth)、探索(exploration)、建立(establishment)、維持(maintenance)

與撤離(disengagement)。每個發展時期下尚可劃分為三個次階段。Super 生涯發展論的五個階段與發展任務的詳細內容如下:

1.成長期(出生∼14 歲)

成長期是指個人的成長時期,包括心理和心理方面的成長與發 展。此時期的發展重點除了身體的成長、養育之外,也包含個人對 此世界(家庭、學校與社會)的認同,並發展其自我概念、瞭解其 工作社會,據以為試探與選擇工作與生活的依據。成長期的次階段 有三:(1)幻想(fantasy,4~10 歲):仍未清楚自我與環境,尚依賴成 人的養育。(2)興趣(interest,11~12 歲):對社會事務感到興趣並參

(2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強。

2.探索期(15∼25 歲)

探索期是個人對自我、職業工作、社會角色行為與休閒活動的 探索與適應期。其有三個次階段:(1)試探(tentative,15~17 歲):

依據個人的興趣、嗜好、能力與機會來考慮其將來的職業取向與生 活形態。(2)轉換(transition ,18 ~ 21 歲):職業或生活不適合時,

會做重新的評估,因應與調整。(3)嘗試(trial , 22 ~ 25 歲):以確 定自己將從事某一職業後,嘗試著將它當作一份維持生活的事業。

3.建立期(26∼45 歲)

此時期大體上而言是個人工作生涯的正式開始,個人開始在職 業上建立基礎。此時期有三個次階段:(1)穩定(stabilizing , 25~ 30 歲 ): 工 作 生 活 穩 定 下 來 並 謀 取 一 份 安 定 的 職 位 。( 2 ) 奠 基

(consolidating , 31~ 45 歲):個人在職業領域或機構之中,具有一定 的身份和威望,且職位能獲得保障。(3)晉升(advancing , 25 ~45 歲):每個人都希望能在薪資或職位上獲得升遷。

4.維持期(46∼65 歲)

維持期從約 46 歲到 65 歲,但這仍須視個人的生活適應、生理 與心理的情況而定,此階段的要務是維持自己的工作事業,且為將 來的退休多做盤算。此期有三個次階段:(1)保持(holding):保持 其工作職位,並因應工作壓力(競爭、技術革新與健康衰退)的問 題。(2)符合時代要求(updating):僅維持現狀是不夠的,還需配 合時代和環境的改變而做調適。(3)革新(innovating):在高度專業 化的工作人員,即使已達奠基期,但仍有必要再探索、再建立以求 創新。

5.撤離期(65 歲至死亡)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撤退期指個人逐漸從工作崗位上撤離或退休,分為三個次階段:

(1)衰退(deceleration):個人隨著年老而漸漸的想減輕工作負荷,

準備退休。(2)計畫退休(retirement planning):個人著手準備退休。

(3)退休生活(retirement living):停止原來的工作,轉而向家庭、

休閒和社交等方面發展不同的角色。

此外,Super 更從社會角色(social role)的觀點,拓展其生涯發 展論,進而提出一個「縱」與「貫」並重的生命全程、生命空間的 生涯發展觀點(life span , life spacecareer development view)。Super 依據這個觀點,繪製「生涯彩虹圖」(life-careerrainbow)來說明人類 的生涯發展(如圖 2-1-1)。

圖 2-1-1 生涯彩虹圖

資料來源:轉引自“生涯規劃與發展”羅文基等;1995,頁 9。

Super 認為,個人一生所扮演的角色如同一條彩色的色帶般,同 時扮演許多角色。這些角色包括子女、學生、休閒者、公民、工作 者、配偶、管家、父母與退休者九項,而這九個角色乃分別在家庭、

學校、工作場合與社區中的人生舞台上扮演。在彩虹圖中,每一階 段都有其顯著角色,成長階段是兒童;探索階段是學生;建立階段

(3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4

先是家長,而後是工作者;維持階段在四十五歲左右,學生角色會 再出現,工作角色中斷,公民與休閒者的角色份量逐漸增加。Super 的生涯理論融合了「時間」—發展歷程與「空間」—社會角色的兩 個向度,為人類的生涯發展,提供一個周全的觀點。

二、生涯規劃相關研究

(一)大學師資培育學生之生涯規劃研究

林佑儒(2008)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及生 涯規劃之現況,透過問卷調查,以臺師大體育系 98 級至 101 級在校大學 部學生為調查對象。主要之測量工具有:「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度 與生涯規劃調查問卷」。依據實際所蒐集的資料結果發現:1.大學階段屬 於生涯探索時期,學生對「自我特質探索」、「生涯環境探索」情形較佳,

但因學生缺乏具體的生涯實踐計畫,所以在「生涯抉擇與規劃」發展較 差。2.在不同年級、入學方式、個人預定就業方向及有無教育學程之臺師 大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上有顯著差異。3.臺師大體育系學生學習滿意 度與生涯規劃之間呈現正相關。由此可知,學生在大學學習的過程中,

包括年級差異、入學方式、就業方向、有無教程等,都會影響學生在生 涯規劃上的決定,並改變其生涯發展的方向。謝豐昌(2008)研究主旨 在瞭解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之近況。以國立臺東大學師資培育學 系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自編「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問卷」, 採分層叢集抽樣的方式,研究指出,師資培育學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各層 面的表現以「自我覺察」層面的得分最高,其次為「生涯覺察」層面,

不同族群在生涯規劃各層面上皆無顯著差異。

陳盟方(2009)研究旨在瞭解實習教師實習認知與生涯規劃之近況,

以屏東教育大學 95~98 級實習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為個案研究法 兼用開放式問卷填寫,實習教師實習認知與生涯規劃之研究中發現,參

(3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與者對生涯規劃意義的述說呈現積極與消極的落差,雖肯定生涯規劃的 助益,但也表示之中仍有部份的阻礙,且家人的因素在生涯規劃上具有 相當的影響力。呂淑蘭(2009)研究主旨在瞭解師範院校體育人的教甄 生涯規劃與發展,以 93 級之後的自費生為研究對象,以訪談為主要研究 方法,研究得到以下結論:在教師甄試遇到高門檻筆試的困難及因工作 不穩定在教學上無法做長遠規劃的窘境。莊慧珠(2010)以臺灣師範大 學體育學系選擇非教職畢業生 6 名為研究對象,以半結構是訪談的方式 進行資料的蒐集,分析其就業狀況和職業選擇情形,希望藉此了解師資 培育對於職業選擇的影響。所獲得的重要結論歸納如下:個案在學生時 期雖然有職業探索但缺乏行動及規劃、個案選擇就讀體育系時將「從事 教職」視為附加價值、對師資培育生而言,從事教職是誘因也是限制、

個案認同體育系及師培教育有所認同,尤其是體育系的態度養成及師培 教育中溝通及表達能力的培養。

(二)運動員生涯規劃的相關研究

黃高賢、呂佳霙、林惠美、周建智與黃美瑤(2003),藉由文獻的蒐 集與分析來探討學生運動員生涯規劃的問題,文中指出,運動員在追求 運動成績的同時往往忽略了自己在運動以外其他能力的探索及培養,使 得自己在運動生涯結束之後,心理調適產生問題。建議運動員應從了解 自我開始及重要他人應扮演好提早規劃生涯的推手;如何將運動員已習 得且具備的特質銜接至職場,創造出另一個可以揮灑的舞台,此議題對 於運動員生涯規劃會有相當大的助益。許瀞心(2005)分析女子足球選 手退休前之生涯規劃與否對於其退休後就業的影響,採用訪談法及開放 式的問卷進行資料的蒐集,研究發現,受訪者一致認為退休前要做好生 涯規劃,而在參加代表隊的期間只有 50%的運動員有生涯規劃,選手在

(3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6

明確的概念,此時教練及教師必須扮演重要他人的角色,提供其職涯探 索的機會。

張維唐(2009)採深度訪談法針對桃園縣平鎮高中棒球選手生涯規 劃進行研究,受訪的家長、教師、教練、在校生及校友一致認為在高中 階段的棒球選手應接受生涯規劃相關的輔導措施。在生涯規劃輔導實施 方面,校方雖有實施生涯規劃輔導措施,但因所提供之資訊乃以一般普 通高中生的需求為主,故升學方面以教練的意見為主。希望有關單位及 學者能設計專屬於學生運動選手相關的生涯規劃輔導措施。何守正(2008)

採用問卷調查法,分析 SBL 超級籃球聯賽球員的生涯規劃情形,結果顯 示大多數球員對於目前的薪資都還滿意,只有 17%左右的球員認為目前 月薪不合理;有 86%左右的球員預計 35 歲退休,球員最擔心的為退休積 蓄不足,球員退休後最想從事的工作前三個依序為教練、自行創業及老 師。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文獻總結

從生命態度的相關文獻可看出,生命態度涉及到目標、責任、成長、愛、經 驗、認知、情感等方面的意涵,和年齡、職業效能的表現有明顯的相聯性,所以 由此可發現,生命態度可影響行為表徵,隨著年齡的增長,邁入大學這個階段,

內在想法逐漸成熟。大學生若能探索及思考自己的生命意義並以正向態度面對生 命,將能引導其自我認識,進而自我接納以實現其自我價值。

經由上述文獻得知,國內實際探討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之關聯性 的相關研究仍屬少數,基於關注師資培育在教育政策轉變下,學校師資來源從單 一化的師範院校走向多元化的發展,加上少子化的影響造成師資缺額銳減,形成 教職的激烈競爭,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採用林佑儒修訂的「體育系學生 生涯規劃調查問卷」和謝曼盈的「生命態度量表」為編製研究工具之主要依據,

以教育大學體育系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分層叢集取樣。並依據文獻探討來建立 研究架構,以體育系學生個人背景變項(不同性別、不同年級、有無就讀教育學 程、有無工作經驗、不同入學方式、不同個人預定就業方向、有無個人宗教信仰、

有無兄弟姐妹、不同家中排行、有無親朋好友死亡),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為依變 項,來檢證個人背景變項、生命態度、生涯規劃之間的關係,進而瞭解兩者間的 交互關係有何影響?期望能經由研究的過程與結果,對影響體育學系學生生命態 度與生涯規劃因素做深入的瞭解與釐清,並供作學校及教育當局的參考。

(3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8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之目的在說明研究的設計與實施,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 研究對象;第三節研究工具;第四節研究步驟;第五節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背景變項

1. 性別 2. 年級 3. 教育學程 4. 工作經驗 5. 入學方式

6. 個人預定就業方向 7. 個人宗教信仰 8. 兄弟姐妹 9. 家中排行 10. 親朋好友死亡

生涯規劃 1. 自我特質探索 2. 生涯環境探索 3. 生涯抉擇與規劃

生命態度 1. 理想層面 2. 生命自主層面 3. 存在感層面 4. 愛與關懷層面 5. 死亡態度層面 6. 生命經驗層面 單因子多變量

變異數分析

單因子多變量 變異數分析

多 元 逐 步 迴 歸

典 型 相 關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0

本研究旨在瞭解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之實際情況,探討不同背景 變項(不同性別、不同年級、有無就讀教育學程、有無工作經驗、不同入學方式、

不同個人預定就業方向、有無個人宗教信仰、有無兄弟姐妹、不同家中排行、有 無親朋好友死亡),對生命態度及生涯規劃的影響;分析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之關 聯性,並建立生命態度對於生涯規劃的預測模式。研究架構如圖 3-1-1 所示。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研究母群

本研究以前身為師範學院的九所國立教育大學體育系 100 學年度在籍大 學部學生為研究母群(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新竹教 育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屏東教育 大學、國立臺東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母群人數共計 1638 人如表 3-2-1 所示。

表 3-2-1

研究母群人數統計摘要表

區域 縣市 學校名稱 學系名稱 在學生總數 男生 女生 北區 臺北市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 197 115 82 北區 臺北市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 204 126 78 北區 新竹市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 165 89 76 中區 臺中縣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 201 140 61 南區 臺南縣 國立臺南大學 體育學系 185 126 59 南區 嘉義縣 國立嘉義大學 體育學系 150 113 37 南區 屏東縣 屏東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 198 129 64 東區 臺東縣 國立臺東大學 體育學系 186 105 81 東區 花蓮縣 國立東華大學 體育學系 152 110 42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二、預試對象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前身為師範院校之某國立大學體育系 1~4 年級學生 180 位為預 試對象,於 2011 年 10 月 17 日至 10 月 21 日進行問卷預試,共發出 180 份預 試問卷,回收 180 份,問卷回收率 100%,在回收 180 份問卷中,剔除空白卷、

任何一頁填答同一性質答案或其中一頁未填答、以及明顯以 Z 字型或斜線填 寫者,做為廢卷的認定依據,有效問卷共計 175 份,有效問卷率 97%。

三、正式施測對象

本研究於 2012 年 1 月正式施測,採取分層叢集抽樣,剔除預試對象後,

從研究母群中依北、中、南三區域(東區併入南區),各抽出一所學校進行調 查,樣本人數共計 603 名。發放 700 份正式問卷,回收 510 份,回收率為 73

%,在回收 510 份問卷中,剔除空白卷、任何一頁填答同一性質答案或其中 一頁未填答、以及明顯以 Z 字型或斜線填寫者,做為廢卷的認定依據,剔除 無效問卷 20 份,有效問卷共計 490 份,有效問卷率 9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所使用之工具包括「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調查 問卷」及「生命態度量表」,茲將量表主要內容及信、效度分述如下:

一、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調查問卷

本研究以林佑儒(2008)所編製的「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調查問卷」作 為修訂問卷之參考依據,主要原因如下:此量表經研究者參考李欣靜(2006)、

楊珮琳(2006)、謝豐昌(2008)等人在生涯發展及生涯規劃上提出相關的生 涯規劃量表之內涵,以及林幸台(1990)提出之生涯規劃三要素,修編過程 嚴謹,包含之向度完整,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

預試問卷共發放 180 份,刪除無效問卷後,有效問卷共計 175 份。透過 項目分析瞭解預試問卷題目品質,作為本量表篩選題項之依據,其中所分析 的方法與判斷的標準,包含下列幾項:(1)題項內部一致性效標法:依量尺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2

總分高低排列,分為三組,取前後各 27%為高、低分組,進行平均數差異之 t 考驗,求得決斷值(CR),未達.01 顯著水準之試題,建議刪除。(2)題項

相關分析法:計算各題與該量尺項及總量尺總分之相關,相關係數未達.30 以 上或未達.05 顯著水準者,建議刪除;題項間相關若太高,則代表題項重疊或 題意相近,予以刪除。(3)刪除題項後分量表的 α 值高於總量表的 α 值之題 項。

經項目分析步驟,共計刪除第 12 及 21 等 2 題,保留 23 題(表 3-3-1)。

接著以分層面的方式針對各層面進行單獨因素分析,以作為進一步選題之依 據,結果共刪除第 5、6、7、8、9、10、11、12、19、20、21 等 7 題。預試 完成後的量表共計 16 題,依各層面予以重新編碼後如表 3-3-1 所示。

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調查問卷共 16 題,採 Likert 七點量表進行計分,分 成三個構面,分別為「自我特質探索」「生涯環境探索」及「生涯、抉擇與規 劃」,本研究參考林佑儒(2008)對量表之說明,各構面包含的意涵如下:

1.自我特質探索:對自我本身有充分的瞭解與認識,知道自身的興趣、能力、

性格及價值觀,這也是生涯規劃的起點與基石。

2.生涯環境探索:對外在生活環境的瞭解與認識,包括經濟發展、人力供需情 形、就業機會、工作性質與條件等,特別是與個人生涯發展 有關的外在工作環境。

3.生涯、抉擇與規劃:意指正確有效的決定,能透過資料的蒐集、分析、比較 而找出適合的生涯發展途徑。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表 3-3-1

教育大學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項目分析摘要表

題項 極端組比較 同質性檢驗

決斷值 與總分相關 刪題後α係數 備註

1 -5.438 .553* .898 保留 2 -5.044 .564* .898 保留 3 -4.909 .535* .899 保留 4 -5.495 .562* .898 保留 5 -5.632 .644* .896 保留 6 -4.694 .560* .898 保留 7 -5.532 .530* .899 保留 8 -5.804 .527* .899 保留 9 -3.365 .418* .901 保留 10 -6.080 .527* .899 保留 11 -5.521 .452* .901 保留 12 -4.121 .386* .902 刪除 13 -6.295 .563* .898 保留 14 -5.824 .526* .899 保留 15 -5.610 .584* .897 保留 16 -7.724 .679* .895 保留 17 -7.991 .723* .894 保留 18 -6.580 .636* .896 保留 19 -5.132 .506* .900 保留 20 -7.482 .667* .896 保留 21 -3.367 .403* .903 刪除 22 -7.256 .540* .899 保留 23 -4.386 .527* .899 保留 24 -10.196 .624* .896 保留 25 -5.688 .555* .898 保留

*p<.05 總量表的 α 係數=.902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表 3-3-2

教育大學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分層面因素分析摘要表

題目 因素

負荷量

解釋 變異量

我 特質

01.我瞭解自己的興趣喜好。 .691

49.02%

04.我瞭解自己的人格特質。 .726

07.我瞭解自己的缺點。 .777

10.我瞭解自己的優點。 .769

生涯 環 境 探索

02.我會詢問同儕(含同學、朋友、學長姐),以瞭解畢業後的發展(含 升學、就業)。

.766

43.35%

05.我瞭解周圍同學即將決定的就業狀況。 .693

08.我會請教師長(含老師、教練、父母),以瞭解畢業後的發展(含 升學、就業)。

.753

11.我瞭解周圍同學即將決定的升學發展。 .780

13.我會蒐集(一般性)未來就業機會的資料。 .648

15.我會蒐集繼續(進修)升學管道的資料。 .673

生 涯 抉 擇 與規 劃

03.我對於將來要從事的工作,已有具體的規劃。 .819

50.97%

06.我已經確定將來要從事的工作領域。 .810

09.我能訂出實現自己生涯目標的具體計畫。 .800

12.我已經決定畢業後要繼續升學或是就業。 .642

14.我會與同儕(含同學、朋友、學長姐)討論將來要從事哪類型的工 作。

.635

16.我將來選擇工作時,會選擇與體育科系相關的工作領域。 .526

表 3-3-3

體育系學生生涯規劃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分量表 題項

Cronbach’s α

自我特質探索 1、4、7、10 .824

生涯環境探索 2、5、8、11、13、15 .696 生涯抉擇與規劃 3、6、9、12、14、16 .798

生涯規劃總量表 1~16 .882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二、生命態度量表

本研究以謝曼盈(2003)所編製的「生命態度量表」作為編製研究工具 之參考依據。經研究者評估參考國內外生命態度相關量表後,發現該量表係 針對大學生所設計,並且綜合多位學者的理論觀點翻譯發展而成,該量表發 展過程中亦建立了生命態度總量表及各項分量表的常模可供未來研究之參考,

受試者與本研究對象相符,適合做為本研究的研究工具,經與原作者聯繫並 獲得同意後,使用該量表作為本研究編製體育系大學生生命態度的參考。

預試問卷共發放 180 份,刪除無效問卷後,有效問卷共計 175 份。透過 項目分析瞭解預試問卷題目品質,作為本量表篩選題項之依據,其中所分析 的方法與判斷的標準,包含下列幾項:(1)題項內部一致性效標法:依量尺 總分高低排列,分為三組,取前後各 27%為高、低分組,進行平均數差異之 t 考驗,求得決斷值(CR),未達.01 顯著水準之試題,建議刪除。(2)題項 相關分析法:計算各題與該量尺項及總量尺總分之相關,相關係數未達.30 以 上或未達.05 顯著水準者,建議刪除;題項間相關若太高,則代表題項重疊或 題意相近,予以刪除。(3)刪除題項後分量表的 α 值高於總量表的 α 值之題 項。

經項目分析步驟,t 檢定刪除未達顯著水準(.01)之題目共計 31 題(3、

4、5、7、8、12、13、16、19、20、23、24、27、28、31、36、39、40、41、

43、44、46、47、51、52、53、55、56、60、64、67)。由於第 32 題題項與 總分相關為.175,未達.30 以上,故予以刪除。依前二項分析刪除後的題目信 度係數皆為高於總量表的α 值(.739)。共計刪除 32 題,保留 38 題(表 3-3-4)。

接著以分層面的方式針對各層面進行單獨因素分析,以作為進一步選題之依 據,結果共刪除 66 及 11 等 2 題。預試完成後的量表共計 36 題,依各層面予 以重新編碼後如表 3-3-4 所示。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6

表 3-3-4

教育大學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項目分析摘要表

題項 決斷值 與總分相關 刪除後的α係數 備註 1 4.99* .395* .731 保留 2 6.40* .407* .731 保留 3 -1.06 -.119 .751 刪除 4 -2.06* -.157 .750 刪除

5 0.90 .065 .746 刪除

6 5.00* .432* .730 保留

7 -0.42 .042 .744 刪除

8 1.60 .187 .738 刪除

9 3.75* .414* .730 保留 10 5.49* .396* .728 保留 11 3.34* .350* .731 保留

12 0.11 .072 .744 刪除

13 1.02 .115 .741 刪除

14 5.75* .482* .727 保留 15 6.71* .462* .728 保留

16 0.97 .163 .737 刪除

17 4.34* .346* .732 保留 18 5.26* .406* .731 保留 19 -2.62* -.156 .751 刪除 20 -0.89 .006 .744 刪除 21 6.29* .430* .730 保留 22 5.48* .459* .731 保留 23 -0.51 .022 .744 刪除

24 1.57 .198 .738 刪除

25 4.99* .410* .729 保留 26 6.76* .535* .727 保留

27 0.31 .099 .741 刪除

28 -0.77 .013 .744 刪除 29 4.32* .326* .734 保留 30 6.08* .433* .730 保留 31 -0.07 .025 .744 刪除 32 3.10* .175 .737 刪除 33 4.60* .328* .733 保留 34 6.80* .469* .726 保留 35 4.86* .367* .732 保留 36 -1.52 -.812 .746 刪除 37 5.88* .503* .728 保留 38 4.13* .393* .732 保留 39 -2.52* -.170 .750 刪除 40 -0.28 .071 .742 刪除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續表 3-3-4

題項 決斷值 與總分相關 刪除後的α係數 備註 41 1.71 .228* .735 刪除 42 5.79* .493* .729 保留 43 -1.23 -.036 .744 刪除 44 -1.23 -.007 .743 刪除 45 3.23* .309* .734 保留 46 -1.83 -.048 .746 刪除 47 -1.91 -.093 .747 刪除 48 4.17* .414* .730 保留 49 7.55* .499* .728 保留 50 5.46* .390* .731 保留 51 -0.32 .067 .742 刪除 52 -2.29* .113 .747 刪除

53 1.68 .128 .742 刪除

54 7.81* .542* .726 保留 55 -0.87 .013 .744 刪除 56 2.46* .259 .735 刪除 57 8.52* .567* .725 保留 58 8.93* .590* .725 保留 59 4.93* .461* .729 保留

60 0.83 .176 .737 刪除

61 5.22* .476 .729 保留 62 5.58* .460 .729 保留 63 5.29* .417 .728 保留 64 0.799 .091 .741 刪除 65 4.29* .404 .730 保留 66 2.77* .297 .734 保留 67 -0.82 -.057 .746 刪除 68 6.82* .524 .726 保留 69 6.63* .518 .728 保留 70 6.63* .446 .729 保留

*p<.05 總量表的信度係數 .739

(4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8

表 3-3-5

教育大學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分層面因素分析摘要表

題目 因素

負荷量

解釋 變異量

01.我勇於追求想要的生活目標。 .753

47.72%

07.我投入與實踐生命的理想,使我的生活有了意義與方向。 .710

13.我相信在這世界上,有一個等待我去實現的夢想。 .697

19.我知道什麼是我想要的生活。 .692

25.如果能完成某些心願和理想,將會使我覺得此生了無遺憾。 .664

30.我有一個十分清楚的理想,而且願意用一生去實現它。 .622

02.我認為,我的態度可以改變我的命運。 .777

40.38%

08.我認為,我需對自己的現狀負直接的責任。 .766

14.我相信擁有美好人生的關鍵,在於自己的努力。 .742

20.我會對自己做的決定,擔負起責任。 .736

26.縱使沒有人贊成,我仍堅持做我真正想做的事。 .574

31.我能選擇自已想要的生活方式,即使它和別人不同。 .458

03.我知道我為誰而活,為何而活。 .796

54.17%

09.我知道我是獨一無二的,我的存在對某些人是意義重大的。 .789

15.我常覺得能活著就是一件值得快樂的事情。 .752

21.我熱愛我的生命。 .687

27.我能充實的過每一天 .643

04.我願意花時間陪伴需要安慰的人。 .856

48.62%

10.我由付出中獲得自我的肯定與喜悅。 .751

16.藉由關懷與助人,讓我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705

22.對於需要幫助的人,我能無私地付出自己的關懷與愛。 .697

28.對於家人,我總是不斷付出關愛。 .675

32.我總是希望自已有能力為他人帶來快樂。 .625

34.我常主動親近他人並接納他人 .625

36.我關心其他人的處境,即便我和他並不認識。 .610

05.我雖然無法決定死亡,但我可以決定如何過每一天。 .839

56.94%

11.縱使到了人生的晚年,我依舊會積極、快樂的過生活。 .812

17.我希望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能告訴自己:我的一生活得很滿

意而且沒有遺憾。 .756

23.因為會死亡,所以我珍惜每一天。 .586

06.我相信廣闊的人生體驗,會使我的生命更豐盛。 .816

42.61%

12.我把遭遇困境當成是生命的挑戰與成長的機會。 .797

18.在挫折裡,我獲得很多寶貴的人生經驗。 .773

24.我相信我能克服生命的困境。 .682

29.即使我相當的努力,我知道我還是有可能會失敗。 .662

33.我希望在生命的旅程中可以經歷一些挫折與考驗。 .554

35.我羨慕那些在困境中成長,經歷磨練,而變得有智慧的人。 .545 註:皆為正向計分題

(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生命態度量表經因素分析後歸納為「存在感」、「愛與關懷」、「死亡態度」、

「理想」、「生命經驗」及「生命自主」等六個層面(如表 3-3-6)。本研究參考 謝曼盈(2003)對量表之說明,界定如下:

1.存在感:係指個體能肯定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掌握自己獨特生命意義性 的程度。得分越高,表示越能肯定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生活過 得越充實。

2.愛與關懷:係指個體對他人的存在,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得分越高,表示對 他人的存在,越趨向正向和諧之態度。

3.死亡態度:係指個體對死亡所抱持的態度,得分越高,表示越能以正向思考 的態度面對死亡問題。

4.理想:係指個體追尋的生涯目標。得分越高,表示在生活中越能擁有值得投 入心力去完成之目標。

5.生命經驗:係指個體對生活中的各種經驗所採取的正向接納態度。得分越高,

表示越能以積極正向的態度來看待經驗。

6.生命自主:係指個體對於對自己的生命進行自由選擇並自行負責的態度。得 分越高,表示越能主導自己的生命,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4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表 3-3-6

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分量表 題項

Cronbach’s α

理 想 1、7、13、19、25、30 .741 生命自主 2、8、14、20、26、31 .782 存 在 感 3、9、15、21、27 .659 愛與關懷 4、10、16、22、28、32、34、36 .757

死亡態度 5、11、17、23 .499

生命經驗 6、12、18、24、29、33、35 .803

生命態度總量表 1~36 .938

第四節 研究步驟

一、行政聯繫

研究者先與協助問卷發放及回收之各校體育系進行聯繫,說明本研究之 目的後,委請學校教師推薦 2 位學生作為本研究的施測者,每校 2 位共計 8 位。為避免施測過程不一致影響研究結果,由研究者編製標準施測程序,要 求每位施測者依標準程序進行施測。

二、進行正式施測

確定研究工具後,於 2012 年 1 月進行正式問卷調查,以深入了解研究問 題。因施測學校分布於臺灣北、中、南,問卷調查統一以委託方式施測。施 測時告知體育系學生填答內容並無標準答案,其結果只是為了瞭解體育系學 生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之實際狀況,僅供研究之用,與個人成績表現並無相 關,使學生能安心填答。

三、問卷回收與整理

問卷於施測前以掛號寄達各校施測者,問卷寄發時研究者已備妥回郵信 封方便施測者回收問卷後寄回。期間做好聯繫,掌控整體進度及回郵情形,

盡量控制於二週內完成問卷的回收工作。問卷全部收回後研究者剔除空白卷、

(4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任何一頁填答同一性質答案或其中一頁未填答、以及明顯以 Z 字型或斜線填 寫者,做為廢卷的認定依據,剩餘即為有效問卷。

(4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本研究問卷回收後,剔除無效問卷,進行有效問卷之整理與編碼工作,採用 SPSS for Windows 12.0 版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以考驗本研究之各項研究假設,

所有統計考驗的顯著水準(α)皆訂為.05,統計分析方法包括:

一、描述性統計

以百分比、平均數及標準差來描述不同背景變項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及 生涯規劃之現況。

二、推論統計

(一)獨立樣本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檢定不同背景變項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及生涯規劃之差異情形,如達 顯著差異,進一步進行單變量分析,並以 LSD 法進行事後比較。

(二)典型相關分析

檢驗體育系學生生命態度之「存在感」、「愛與關懷」、「死亡態度」、「理 想」、「生命經驗」及「生命自主」等六個構面與生涯規劃之「自我特 質探索」「生涯環境探索」及「生涯抉擇與規劃」等三個構面之間的關 聯性。

(三)多元逐步迴歸分析

建立生命態度之「存在感」、「愛與關懷」、「死亡態度」、「理想」、「生 命經驗」及「生命自主」等六個構面對於生涯規劃的預測公式。

(4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依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本章將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將結果整理呈現 並加以討論。全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不同背景變項教育大學體育系學生在生涯 規劃得分之差異分析;第二節為不同背景變項教育大學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得 分之差異分析;第三節教育大學體育系學生在生命態度與生涯規劃之間的關聯性 及預測情形。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教育大學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 之差異分析

本節旨在探討體育系學生涯規劃是否會因背景變項之不同而有所差異。本研 究以描述統計、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及單變量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比較不同 性別、不同年級、有無就讀教育學程、有無工作經驗、不同入學方式、不同個人 預定就業方向、有無個人宗教信仰、有無兄弟姐妹、不同家中排行、有無親朋好 友死亡等背景變項之體育系學生其生涯規劃是否具有差異性。

一、不同性別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差異分析

表 4-1-1 為不同性別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規劃得分之描述統計摘要表,在生 涯規劃的三個層面中得分的平均數都高於中位數 4 分,顯示體育系學生對生 涯規劃的感受趨向於正面的方向;其中在自我特質探索的面向上更高達 5.184 分。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表 4-1-2),Wilk’s Λ=.984*,達統計上的顯 著水準。換言之,體育系學生的性別會影響其對生涯規劃的得分。單變量分 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學生在自我特質探索的得分達顯著差異;從描述統計 資料發現,男生得分為 5.262 分,顯著高於女性學生的 5.044 分。

數據

圖 2-1-1 生涯彩虹圖 ................................................ 13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Reading and discussion task: Read the descriptors for Level 4 under ‘Content’ in the marking criteria and identify areas for guiding the students to set their goals for the

1, the Educational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RE) of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undertook four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three of which

(2011).Linking learning to the 21st Century:Preparing all students for college, career, and civic participation.Boulder, CO: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Center.

品德培育、知 識增潤及體藝 培訓 5個培育 範疇編制,以 檢視學生自我 效能感及全校 生涯規劃教育

成長歷程 生涯輔導課 多元學習經歷 自閉症輔導

The grade of the children, education level of parents, the occupation of parents, and the number of times meals are cooked at home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a perception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need of walking to school for middle-grades students and designs related teaching plans.This study firstly conducts a questionnaire

• 主張環境倫理學應包括三大要素,即「倫理體系」 (the Ethical System) 、「尊重自 然的態度」 (the Attitude of Respect for Nature) 以及「生命中心的自然觀」 (the Bioc entric Out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