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物多樣性應用於學校教育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生物多樣性應用於學校教育

受 破 壞 地 區

閒置 保育生物、環境工程、遺傳工程指導下恢復或 重建自然環境

為因應生物多樣性保育政策之實施,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的推展,落實 保育生物多樣性之教育工作變得極為重要。如果能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觀念從小 紮根,讓社會大眾都能了解「什麼是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有什麼重要性?」

「保育生物多樣性該怎麼做?」生物多樣性才能永續經營,才能提供給我們的子 子孫孫使用。

第二節 生物多樣性應用於學校教育

一、實施生物多樣性教育的意涵

雖然全球已經開始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展開行動,但是關心及研究的成員,

仍然侷限在科學家、保育人士及執政者,一般社會大眾對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觀 念及方法仍舊毫無頭緒,尤其以台灣地區的民眾來說,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僅只於 部分保育團體高呼的口號而已,一般民眾可能對於生物多樣性的概念是什麼都還 不清楚,更遑論將保育工作落實於日常生活中,因此,推廣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概 念,確有其重要性與急迫性,將生物多樣性這樣的議題融入教育中,尤其是基礎 教育,將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向下紮根,從小灌輸我們的孩子正確的觀念,淺移默 化之下,生物多樣性的未來才能有所展望。

生物多樣性教育在環境教育上,實為非常重要的一環,生物多樣性的提出,最 重要的就是要在觀念上打破傳統過於強調單一物種保育的方式和價值觀,強調任 何生命都有他存在的價值。Galbraith(2003)認為在 21 世紀能對生物多樣性有 更大的認識,並且把維護生物多樣性當成是負責任的行為是重要的,而教育最主 要的意義,在於鼓勵人類能與生態進行更深、更全面性的思考,為了未來生活著 想而改變思考模式,並且提出教育對政府及個人各個層面都是重要的。

Gough(1992)提出八個環境教育的原則-思考全球化、行動地方化、與個人 連接、發展價值、發展公民、地方感、時間感、範例操作,並以學校的政策、教 與學、和學校的運作三方面作為介入,讓環境教育者思考如何進行、發揮這八個 原則,以營造出綠色學校。其中學校需要發展自己的政策;教與學方面包括:個 人的以身作則、課程內容、消費及保育教育、教室的民主過程及鼓勵學生採取行 動、戶外或野地的經驗、特殊的環境活動或環境日、適當的環境教材資源、個人 做環境 稽核;學校運作包括:合作的改變朝向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綠色採購、

有毒物質 管理、節約能源、節約用水、交通、多租借而非購買、野生物棲地、募 款及奉獻。Barker & Elliott(2000)也提到教育工作者開始認識到向國小生介

紹生物多樣性和相關問題的重要性和好處。

Randler & Kern(2005)則指出生物多樣性的學習應該要聚焦於數量少的物 類、從國小開始、在戶外進行、以及與教室內教的做連結。

培育學生正確的保育觀念與認知,讓自然保育意識更深植人心,使更多人能 發自內心來珍視與愛護這塊寶貴的土地,進而共同營造無污染的環境,以提昇生 活品質,積極地為台灣的生態保育工作紮根,推動永續理念的全民教育。

二、九年一貫課程生物多樣性的內涵

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在國小階段生物多樣性所蘊藏之相關 內容包含如下:

(一)第一階段(一、二年級)-認識常見的動物、植物

1.選定某一(或某一類)植物和動物,做持續性的觀察、並學習登錄其間發生 的大事件。察覺植物會成長,察覺不同植物各具特徵,可資辨認。注意到植物生 長需要土地、陽光及水分等良好的環境。察覺動物如何覓食、吃什麼、做什麼活 動,成長時身體形態的改變等。

(二)第二階段(三、四年級)-認識動物、植物生長

1.實地種植一種植物,飼養一種小動物,並彼此交換經驗。藉此栽種知道植 物各有其特殊的構造,學習安排日照、提供水分、溶製肥料、選擇土壤等種植的 技術。

2.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到如何去改善生活環境、

調節飲食,來維護牠的健康。

(三)第三階段(五、六年級)-認識植物、動物的生態

1.察覺植物根、莖、葉、花、果、種子各具功能。照光、溫度、溼度、土壤 影響植物的生活,不同棲息地適應下來的植物也各不相同。發現植物繁殖的方法 有許多種。

2.觀察動物形態及運動方式之特殊性及共通性。觀察動物如何保持體溫、覓 食、生殖、傳遞訊息、從事社會性的行為及在棲息地調適生活等動物生態。

3.知道動物卵生、胎生、育幼等繁殖行為,發現動物、植物它們的子代與親 代之間有相似性,但也有不同。

4.藉著對動物及植物的認識,自訂一些標準將動物、植物分類。

表 2.2 九年一貫課程生物多樣性的內涵

課題 主題 次主題

120 生命的共同性 自然界的組成 與

特性

地球上的生物

121 生命的多樣性 改變與平衡 213 動物體內的恆定性與調節

交互作用 221 生物對環境刺激的反應 與動物行為 230 植物的構造與功能 自然界的作用

構造與功能

231 動物的構造與功能 演化與延續 生命的延續 310 生殖、遺傳與演化

510 生物和環境 511 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 512 資源的保育與利用 永續發展 生態保育

521 科學之美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 域。

研究者發現,在國小階段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雖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內 涵,但大部分的內容僅止於物種的介紹與認識,從保育觀點來看,內容也著眼於 瀕臨絕種生物的保育,這樣的課程與生物學家欲將生物多樣性概念廣為傳達與向 下紮根的理念並不吻合。

本研究旨在將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概念,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

補充課程內有關生物多樣性保育概念不足的部份,並融入原住民生態智慧與在地 化之概念,提升小學生對生物多樣性的認知、態度與行為意向。所以徹底地了解 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在國小階段生物多樣性所蘊藏之相關內 容,對於研究者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實有所幫助。

三、 生物多樣性課程試驗相關之研究

研究者蒐集生物多樣性教育國小教學試驗研究案例,並分析其研究目的及研 究方法及教學成效,藉以做為本研究之參考。

在這些相關研究中發現,大部分學者採用實驗研究的方法(例如:李淑真,

2001;劉雅玲,2003;劉威男,2004;蔡輝毅,2004;王怡今,2005;吳矞雲,

2005;許凱林,2005;陳采綸,2005;程柏璋,2005;傅千芳,2005;蔡孟芬,

2005;賴啟文,2005),僅少部分採行動研究(例如:王淑君,2002;陳雅平,

2004;黃淑容,2004)或調查研究方式(例如:李孟珊,2005;郭鳳琴,2005;

魏郁芬,2007)。

從許多學者的研究中發現,學童對生物多樣性的認知情形並不理想(魏郁芬,

2007;黃淑容,2004;李孟珊,2005);學童對生物多樣性的態度是正向積極的

(魏郁芬,2007;李孟珊,2005);學童的生物多樣性相關知識來源,多來自電 視、學校師長、家人、學校課程、書籍或影片(魏郁芬,2007;陳曉萍,2001;

李淑真,2001;郭鳳琴,2005);學童對生物多樣性訊息的認知與態度呈正相關

(魏郁芬,2007;李孟珊,2005)。

在背景變相中,常閱讀或觀賞相關書籍影片、參與戶外活動次數較多及曾經 飼養過寵物的學童,在相關概念的認知表現較佳(魏郁芬,2007);而經常閱讀 相關書籍的學童,則相關態度的表現較佳(魏郁芬,2007);性別對學童之生物 多樣性概念認知無顯著差異(郭鳳琴,2005)。

生物多樣性實驗課程的介入,能正向提升學童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知識與保 育概念(李淑真,2001;王淑君,2002;劉雅玲,2003;陳雅平,2004;劉威男,

2004;蔡輝毅,2004;王怡今,2005;吳矞雲,2005;許凱林,2005;陳采綸,

2005;程柏璋,2005;傅千芳,2005;蔡孟芬,2005;賴啟文,2005)。

亦有研究發現,利用多媒體、戶外探索、調查、觀察、操作、互動與討論等 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能提高學童的興趣,有助於學習(陳雅平,2004;劉威男,

2004;吳矞雲,2005;許凱林,2005;傅千芳,2005;蔡孟芬,2005;賴啟文,

2005)。

將上述研究整理如下表:

表 2.3 生物多樣性課程試驗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主題 對象 目的 研究法 結論

魏郁芬

(2007)

中部地區國小六年 級學童對外來種生 物的認知與態度之 調查研究

國小六 年級學 童

瞭解學童 認知與態 度 之 現 況、不同 背景之差 異、以及 認知與態 度間的相 關

調查研 究

1. 國 小 學 童 對 不 同 的 外 來 種 生 物 熟 悉 度 差 異 甚 大;對外來種生物 的 認 知 情 形 不 理 想。

2. 學 童 的 外 來 種 生 物 防 治 態 度 正 向積極。

3. 在 背 景 變 項 中,每週閱讀或觀

賞 自 然 生 態 書 籍

(2005) 樣性教學活動設計

生 動 物 保 育 知

的研究

向之影響 情形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研究所使用自編或融入式生物多樣性之教材,對學童在 認知、態度、行為均有不同程度之影響,且均為正向之提升,所以從上述相關研 究得到之結果,大都肯定實驗課程的介入可以有效增加學童生物多樣性相關知 識,並顯著提升學童的相關態度及行為意圖,故在小學課程中帶入生物多樣性的 相關內容,可以使學童對生物多樣性有更深刻的認知。

除此之外,研究者從上述研究中亦發現,大部分研究的實驗課程內容均屬自 編,並非融入實際課程中,所以必須利用彈性時間來實施,以現今主流科目當道,

普遍強調立育性時間來進行國語與數學兩科能力的銜接,欲再撥出額外的時間來 補強學生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實有困難,因此研究者構思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以 融入議題的方式,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原有教材當中,除了兼顧學生課內應具備的 知能外,還能提升小學生對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又可解決實際彈性時間課程安排 的問題。

綜合上述文獻探討,歸納成以下結論

(一)生物多樣性概念的向下紮根,對學童將來在學習生物多樣性知識,或從

(一)生物多樣性概念的向下紮根,對學童將來在學習生物多樣性知識,或從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