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病毒細菌與人體的關係

對人體的益處

每位受訪者都認為必然有對人體有益處的細菌,全面性被提及的是腸道中的細 菌。

ASM1:一般的腸子的益菌可以防止其他的細菌長太多,防止其他的菌長太 多,就不會容易被感染啊。

ASF4:好的功能…像如果是乳酸菌的話,就是可以讓你腸道蠕動啊,消化 好啊。

成人對身體益菌的描述僅限於腸道的細菌,而學生的概念則較多樣。除了認為腸道 中的細菌可以幫助腸道蠕動之外,學生認為細菌可以長存在身體必然對人體有所助 益。

SLF1:就是…很多一些…很多東西好像只有細菌能夠分解,我們的酵素是 不能分解,或者是說一些東西就是吃下去,我們…我們要的是 B,可是我們 只能吃下 A,然後讓細菌把它弄成 B,所以有些營養還是要靠細菌才可以獲 得。

SSM1:大腸菌,就是…人體裡面的大腸菌,我記得就是,在幫助人體完成 可能消化、消化的工作,或者是可能去消除不需要的東西或什麼東西…但是 它一定是對人體有益的啊。

這樣的概念可能來自於生物課,高一基礎生物教科書內容曾經提及:大腸桿菌 能合成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 B 和維生素 K。更有甚者,當學生認為細菌在人體 各處都存在時,就會聯想細菌可以在該處幫助人體生理反應的進行。例如另有 概念較多的學生 SLM2 認為胃裡的細菌可以幫助分解、腸道裡的細菌可以幫助 吸收。當學生認為一個健康的人在肝、腎等器官也都長存著細菌時,這些細菌 也在幫助產生能量協助功能的進行。

SLF3:心、肝跟腎…有吧,因為它們還是要…心跟肝跟腎,它們還是要進 行基本的代謝啊,就是也不是代謝啦,就是它們還是要氣體交換或什麼的,

然後也會製造出…就是…也會耗能,然後也會需要能量,然後可能細菌也可 以幫它們吧!

有些學生認為血液中也有長存著細菌,可以幫助「訓練」白血球,甚至成為免 疫系統的一分子,幫助抵抗外來的細菌病毒。例如學生 SLF1 與 SLF4:

研究者:那如果血液裡面都沒有細菌,對人有影響嗎?

SLF1:有阿!

研究者:怎麼說?

SLF1:因為…因為感覺就像是人…就是一定要有才會讓…白血球才會有…

多多少少才會去運動到吧,因為不然這感覺像,人如果活在一個無菌的空間 的話,久了就是免疫力會下降那種感覺。

SLF4:就是如果,就是不是都是……就是像訓練軍隊那樣阿,就是平常要 給它們演習之類,然後就像疫苗那些打進去,就是不要…就是這樣的話就會 有那個抗體。

學生 SSM3 也同樣認為血液裡的細菌可以幫助白血球增強「免疫力」,並敘述了 自己概念來源:

SSM3:就是像廣告,那種什麼,那種比菲多的廣告。那種,好像有說的,

那些菌進到體內好像就對人體比較好,就增強免疫力,那種抵抗力。

這種認為細菌在血液中擔任免疫功能的概念並非受訪者所獨有的,Jones 和 Rua (2006)的研究中,也發現有些國小學童認為細菌就是血球或具有對抗其他細菌的 功能。

學生中只有 SSF2 認為血液是無菌的,而學生 SSM4 則認為以顯微鏡可以觀察到 健康的自己血液中有細菌,但由於數量不多,所以不致引起免疫反應或身體不適。

而健康的人血液中常存的細菌是大部分學生(八分之六)的另有概念。成人則全都認 為如果細菌進入血液是不好的現象。

人體疾病

細菌、病毒引起人類疾病是受訪者普遍的概念,但是當詢問成人或學生是否 曾經被細菌或病毒感染時,各有 2 位學生與 1 位成人受訪者人表示應該沒有,但回 答沒有的受訪者都表示自己曾經感冒。例如受訪者生化助理 ASF4 不認為自己的感 冒和病毒或細菌有關,有可能只是「受寒」。Byrne(2006)認為無病原而導致感冒的理 論( no-germ theory of disease)是既存的通俗概念,且此理論較受人所偏愛。Helman(1978) 曾經提出這樣的觀點:既存的通俗概念是相當強大堅固的,尤其是感冒的英文為 get a cold,更加強了孩童認為此感冒症狀與環境的相關性,因此偏好採用本體論的觀點 來解釋感冒是因為「頭髮濕濕的就出門」,而非被病毒感染所致。我們也稱感冒的現 象為「受寒」或台語的「寒到」,因此這個無病菌理論也可能同樣是台灣人所偏好使

用的概念。

關於病菌如何引起人體的疾病,除了住院醫師 ASM1 和微免所研究生 ASF2 的 概念符合科學模式外,其他所有的成人和學生的概念都呈現混合式的科學模式。認 為病毒或細菌在「攻擊」或「吃掉」細胞,因此引起白血球的反應。中文研究生 ALF4 認為病菌進入體中獲取養分,並積極進行破壞的行動。此外,當白血球和細菌病毒 在進行對抗,對抗過程中會產生熱或影響身體的正常運作,而讓人體會感到不適也 是所有受訪者都具有概念。只有雜誌記者 ALM3、住院醫師 ASM1 和微免所研究生 ASF2 提到細菌或病毒會引起某些物質的釋放,因此導致人身體不適發炎或發燒。但 雜誌記者 ALM3 認為由於抵抗機制正在進行所以人體才會「上吐下瀉」或「發燒、

痠軟」,如果人體沒有抵抗機制的話,這些不適的現象就不會發生了。

在病菌引起的疾病上,也出現了許多混合科學模式的概念。例如 ALM2 認為細 菌可能是引起肝癌的原因。

ALM2:嗯…應該由許多細胞構成一個肝嘛,那有些細胞就被取代阿,就是 好的細胞都被取代阿,好的細胞可以行使的功能他都不會,他只會繁殖,所 以肝的功能就衰竭了,那…感覺這樣子肝就沒辦法好好的做他的排毒或是等 等等的工作,所以可能就…我們稱為肝癌吧,maybe。

除了住院醫師 ASM1 和微免研究生 ASF2 以外,其他成人都認為病毒引起的疾 病往往比細菌嚴重。例如中文所研究生:

ALF4:病毒聽起來比較可怕欸,細菌我們說,欸…可是,可能,她們都會 致命啦,嚴重的話可能都會致命,可是病毒聽起來感覺又比病菌更細微,更 不容易被發現。

生化助理 ASF4 則認為自己可能未曾被病毒感染過,她解釋,感冒吃的是抗生素,

而抗生素的作用是殺菌,所以感冒是由細菌引起的。即使流行感冒她也認為是一種 細菌。繼續詢問她為什麼不認為自己曾被病毒感染,她和中文所研究生 ALF4 有相 同的概念:

ASF4:怎麼說,應該,因為你這樣問的話,就是因為我覺得,就是覺得病…

如果是要講病毒感染,就會覺得好像是要很嚴重的造成很嚴重的傷害,我才 會覺得是病毒感染。然後一般普通的那種,我就會覺得,應該就是細菌感染。

有兩位學生 SLF1 和 SSM3 也認為病毒引起的疾病比細菌嚴重。認為普通的感冒是由 細菌所引起,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應該很嚴重,自己應該不曾被病毒感染。

8 位學生中有 6 位學生認為細菌侵蝕人體細胞,與白血球對抗的結果而導致人體的 不適,例如發燒。只有兩位理組的學生 SSF2 與 SSM4,由於上學期生物課程有免疫 的單元,才認為細菌和免疫細胞會釋放出物質,引起全身性的不適。

抗體的概念

在討論病菌引起的疾病上,受訪者經常會引用「抗體」這個名詞,分析這個主 題可以讓我們更加理解受訪者如何理解病菌和人體的互動關係。關於抗體的概念,

住院醫師 ASM1 和微免研究生 ASF2,以及上學期學過免疫單元的兩位理組學生 SSF2 與 SSM4 得知抗體是由 B 細胞所製造的,是一種實質的物體。其他理組背景的受訪 者對抗體的產生沒有清楚概念,但認為抗體是可能是一種新的細胞或物質,例如免 疫系統的「空降部隊」。而文組背景的受訪者,認為抗體可能是一種抽象的「新能力」

當被同樣的病菌感染時,白血球就會知道該怎麼對付了。

ALM3:類似當…就像打架一樣,你第一次可能只會用腳踢,那你第二次發 現可能拳頭揍它更有用呀,那你第二次可能就會立刻過去拳頭揍它。

學生 SLF1、SLF4 與 SSM1 也認為抗體是一種記錄在細胞中的能力,例如學生 SSM1 也認為白血球在戰役後,DNA 可能有所改變。而 DNA 的改變紀錄了新的能力,造

成白血球特性的改變。

SLF1:抗體,就是像人…像水痘,得過水痘之後,有些人得過水痘之後就 不會再得,身體有抗體,就是…因為病毒,一個新的病毒來身體的時候,那 白血球可能之前沒有對付過它,然後可能之後多…接觸幾次,就是病毒多碰 到幾次可能白血球它自己也會去改變它的基因,或是增強一些東西,然後它 就會變的比較強大,可以剋掉這個病毒,然後到之後又遇到的,它就會直接…

直接用那種可以剋它的病毒直接去吃掉。」

SLF4:嗯,就是……算紀錄吧,就是像白血球把一個新的細菌消滅掉,它 就可能會有記下來說要怎麼消掉那個,消除掉那個細菌,然後要用什麼樣的 防護機制之類的。嗯……就是記像記在可能有胞器或者 DNA 裡面吧。

在對缺乏抗體的概念時,成人與學生都解釋抗體是一種免疫細胞新獲得的能力。解 釋時成人傾向把它視為一種抽象的存在,偏好使用比喻來做解釋。而學生則將此能 力與曾經學習過的概念,例如胞器、DNA、基因做連結,具體的讓這個新的「能力」

或「記憶」有器質上的依存。這些學生表現出了運用先備概念來進行推理,使理論 呈現一致的現象。

抗生素的概念

雖然所有的受訪者都聽過抗生素,也認為自己曾經使用抗生素。但除了住院醫 師 ASM1 和微免所研究生 ASF2 以外,其他人對抗生素都有具有各自不同的另有概 念。雖然生化助理 ASF4 認為抗生素是對抗細菌的,但她認為感冒是細菌引起的,

雖然所有的受訪者都聽過抗生素,也認為自己曾經使用抗生素。但除了住院醫 師 ASM1 和微免所研究生 ASF2 以外,其他人對抗生素都有具有各自不同的另有概 念。雖然生化助理 ASF4 認為抗生素是對抗細菌的,但她認為感冒是細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