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戰爭宣傳下的從軍看護婦形象

第二節   白衣天使的形象塑造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0 

第二節 白衣天使的形象塑造

在總力戰體制下的台灣,無論男女老少皆被納入戰爭動員的範疇,除了男子 特別志願兵制度外,以台灣女性為主的看護婦、看護助手也格外引人注目,主要 原因在於在戰爭期間,日本方面對台灣的婦女的動員大部分以後方支援為主,直 接前往戰場前線或海外者相較之下則較少,再加上前線戰場的參與者多為男性,

使得數量較少的從軍看護婦與看護助手,在男性為主的戰爭中更顯得獨特。 

自古以來,「戰爭」多屬於男性所控制、領有、參與的場域,女性往往被排 除於戰爭之外,相對於暴力、競爭、戰爭等男性的屬性,女性所代表的屬性則為 愛與和平,「男性的攻擊性」與「女性的柔順」概念,衍伸出征服者與被征服國 的樣態,在媒體所傳播的刻版印象中,婦女往往刻畫於被征服的殖民地中,而征 服者代表則為英勇的男性,在家父制的社會支配型態中,也貫徹了「男性=暴力」、

「女性=從屬」的軍隊組織型態。203近代出現由女性擔任的「從軍看護婦」一職,

主要工作勤務在於照護傷兵使之回復生命活力,此類生命的回復工作與戰爭本身 所賦予的暴力、破壞等性質不同,但是「從軍看護婦」卻與男子同樣執行軍務、

受軍務身分上的待遇、為君國奉獻殉身,因此「從軍看護婦」的角色在戰爭中,

無論在性別或職業上都具備其特殊性。官方是如何書寫、塑造這群從軍擔任看護 婦或看護助手的女性形象?又是以何種樣貌呈現於大眾眼前?本節將以日治時 期的重要新聞刊物《台灣日日新報》為主要分析對象,探討在戰爭期間,報導與 文章中從軍看護婦所呈現的形象及其意涵。 

 

一、 純真熱情的愛國少女 

由於看護助手所募集多為 16 至 25 歲的年輕女子,在一連串看護助手志願、

投書、訪問等相關報導中,常常以「純情少女」形容看護助手的應募者或錄取者,

顯示這些年輕女性天真爛漫且對國家充滿熱情的一面。例如在看護助手徵募活動        

203  若桑みどり,《戦争がつくる女性像》,頁 25‐3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1 

中,《臺灣日日新報》的多篇報導即以純情少女描述這些應募志願者。例如 1942 年 1 月 30 日報導裡,即有以〈興亞乙女の心意氣 各地に赤誠の看護助手志願──

紅に彩る純情軍國乙女が血書の志願〉為標題,報導彰化高等女學校四年級的幾 位滿懷熱情的女學生所提出的看護助手志願書及血書,又或者以「純情少女部隊」

形容這些年輕女性。204 

在看護助手短期培訓過程中,《臺灣日日新報》從報導第一回看護助手的訓 練的課程中,看護助手少女趁著休息時間向負責訓練的正規看護婦前輩發問,在 言談中,由於連續數日接受密集艱難的專業醫護訓練,數名少女不免對於即將前 往的戰場以及將處理的傷兵照護工作充滿好奇、疑慮與焦慮,並對於不拿手的科 目感到苦惱,藉由前輩間指導員的赤十字看護婦的開導,文末又以少女間的閒談 與明朗的笑聲作為結尾。205在此篇報導中,除了藉由交談對話揭示了這些看護助 手的不安與緊張外,也展現了少女們日常生活中未諳世事的熱情、天真樣貌。 

   

       

204  〈興亞乙女の心意氣各地に赤誠の看護助手志願--紅に彩る純情軍國乙女が血書の志願〉,

《臺灣日日新報》(台灣),1942 年 1 月 30 日,第 4 版。〈續く純情乙女部隊助手志願廿七名 蘭陽五日締切‧十二日採用試驗〉,《臺灣日日新報》(台灣),1942 年 2 月 3 日,第 4 版。〈"

一生のお願ひです"  曾文郡の純情乙女部隊助手志願〉,《臺灣日日新報》(台灣),1942 年 2 月 5 日,第 4 版。 

205  〈看護助手の訓練「憩ふ一時」の會話天使の交す言葉も朗か〉,《臺灣日日新報》(台灣), 1942 年 3 月 15 日,第 4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資料 新報  

資料 日日  

料來源:〈看 報》(台灣)

料來源:〈看 日新報》(台

圖 看護助手の

),1942 年

圖 看護助手の 台灣),194

圖 4‐11 看 訓練  3 "手 3 月 12 日

圖 4‐12 看 訓練 5  練る 42 年 3 月 1

86 

看護助手繃帶 手裁き"も鮮

,第 4 版。

看護助手軍事 る乙女の身 15 日,第 4

帶包紮訓練 鮮か純白な繃

。 

事體操訓練 身體斯くして

4 版。 

練 

繃帶卷訓練

練 

て第一線へ  

練〉,《臺灣日

 

へ行く〉,《臺 日日

臺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8 

三、 勇敢與高尚的情操 

形象常以陰柔、柔弱之姿出現的女性,往往與戰場殺戮攻伐的印象相牴觸,

因此投身於戰場或第一線的看護婦們,勇敢、堅忍不拔的無畏精神也總是被特別 描述與發揚。1943 年 12 月,《臺灣日日新報》即以兩則專欄描寫日赤台灣救護 班的看護婦在前線英勇作戰、協助照護傷患的事蹟,內容主要描述 1943 年 3 月,

日赤台灣救護班與其他班一起到南方第一線--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拉包爾城的 兵站病院支援,在這段過程當中,看護婦們必須在充滿瘴癘疾病的環境下,冒著 被感染的風險,於簡陋的臨時病院照料傷患,常常得躲避敵軍的空襲與轟炸、協 助傷患躲避空襲、照料重症傷兵,而其中看護婦捨身照料患者的偉大情操,也被 加以發揚表彰。211在相關報導中,亦附上在第一線看護婦的照片,例如 12 月 20 日所刊登的兩張照片中,圖 4‐14 的上圖以看護婦陪伴一位傷兵散步,並對風景 給予解說的照片,以及下圖在躲避空襲的防空壕內,兩位看護婦緊握傷患的手給 予支持,皆代表了看護婦的堅定以及對傷兵的慈愛關懷,此外隔日所刊登的照片 中,背景簡陋的外科診斷室,皆顯露了環境的艱困,卻也更襯托出照料傷兵的看 護婦的堅強與勇敢(圖 4‐15)。報導中也刊載了 1943 年所頒發給救護班員的表彰 狀內容全文,表彰其在 1943 年 10 月 12 日的空襲中勇敢的保護傷患免於空襲,

表揚救護看護婦們的勇敢、果斷,以及其無私奉獻、捨己為人的精神。 

 

       

211 〈雄々し最前線に:敢闘する白衣の天使感謝の的赤臺灣救護班〉,《臺灣日日新報》(台灣),

1943 年 12 月 20 日,夕刊 02 版。〈最前線に活躍する日赤臺灣救護班死地に肉親の護り(二)

咄嗟に捨身で患者疵ふ〉,《臺灣日日新報》(台灣),1943 年 12 月 21 日,第 3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資料 捨身

資料來源

《臺灣日  

料來源:〈最 身で患者疵

圖 源:〈雄々し最 日日新報》(

圖 4‐15 最前線に活 疵ふ〉,《臺灣

4‐14 拉包

最前線に:敢 台灣),19

簡陋兵站 活躍する日赤

灣日日新報

89 

包爾的日赤看 敢闘する白 943 年 12 月

站病院前的日 赤臺灣救護 報》(台灣)

看護婦與傷 白衣の天使感

月 20 日,夕

日赤看護婦 護班死地に肉

,1943 年 1

  傷兵 

感謝の的赤 夕刊 02 版。

  婦與傷兵 

肉親の護り 12 月 21 日

赤臺灣救護班

。 

り(二)咄嗟

,第 3 版。

班〉,

嗟に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 

至於看護助手的實地派遣情況,則以看護助手的歸台、歸還體驗發表會的言 談內容最受注目。1942 至終戰為止,一共派遣 3 回看護助手至中國華南地區協 助看護工作,由於採輪調制,因此第一班的看護助手在 1943 年服務期限屆滿一 年後歸返台灣,除陸續舉辦解散儀式以外,在殖民當局、地方政府與相關團體的 策畫下,於各地舉辦「歸國看護助手座談會」,例如 1943 年 10 月 21 日的訪問了 許美智子與吉田緝代兩位歸台看護助手,訪談中提及在海外看護助手勤務過程中,

軍方給予熱心與親切教育指導,且軍紀嚴正,堪稱世界第一。212各地的看護助手 發表會也有類似的言論,例如台中衛生課於 1943 年 10 月 25 日舉辦的歸還看護 助手體驗發表會中,會中並邀請了日婦會、桔梗俱樂部會員、女子青年與家庭婦 女等五百多名聽眾,而看護助手們強調的內容大部分也是軍隊規範嚴格、軍紀嚴 明、皇軍的慈悲關懷、日本母性的偉大等等,強調女性堅強的信念與為國奉獻的 赤誠熱血;213又例如 10 月 28 日傍晚於國民精神研修所舉辦的看護助手座談會中,

也邀請了第一回看護助手發表感想,刊載了陳氏秋子、大山幸惠、沈許氏翠鳳、

岡本真澄、竹田吟子、高山佳子發表的言談內容,內容包括在前線的學習、堅定 的勇氣以及為國奉獻、捨我其誰的精神,表現強烈堅定的奉公愛國精神。214  除座談會外,1943 年 10 月 27 日於國民精神研修所舉行〈看護助手之歌〉

發表會並邀請歸國看護助手參加,〈看護助手之歌〉由越山正三作詞,呂泉生作 曲,歌詞共 16 段,一開始描述戰爭背景與看護助手徵召,接著敘述看護助手前 往前線執行勤務,工作的繁雜、辛苦與無私奉獻,最後搭成病院船歸台,前線士 兵對其的感激,歌詞內容主要展現看護助手的神聖、慈愛性,並描寫看護工作的 過程與辛勞以及其捍衛皇軍祖國的高尚情操,《臺灣日日新報》亦於報導中刊載

       

212 〈軍紀の嚴正世界一歸還看護助手兩孃語る〉,《臺灣日日新報》(台灣),1943 年 10 月 21 日,

第 4 版。 

213 〈歸還看護助手臺中で體驗發表會〉,《臺灣日日新報》(台灣),1943 年 10 月 28 日,第 4 版。 

214 〈「私達は南進基地臺灣の女性生かさうその本分」看護助手座談會紅唇から流れる愛國の言 葉〉,《臺灣日日新報》(台灣),1943 年 10 月 29 日,夕刊 02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3 

四、 慈愛的母性特質 

在第二次大戰期間,日本帝國的女性不再被排除於戰爭之外,而被納入戰爭 範疇,包括生產、勞力奉獻、傷病兵看護等等。尤其在殺戮、暴力的戰爭中,女 性往往被賦予的「和平」、「慈愛」、「溫柔」等陰性特質,例如母親「生育」後代,

養育並支持兒孫,以期能成為為國奉獻的堅強的士兵,而看護婦照護傷兵的工作,

也藉由恢復傷病兵的生命力與戰力,不但具有「再生產」性質,並且同樣具備「和 平」、「慈愛」、「溫柔」等意象,成為在戰場上的代理母親,照護傷兵病患,具有

「慈愛的母性」特質,因此這些身為非戰鬥員的前線看護婦們常被形容為「慈悲

「慈愛的母性」特質,因此這些身為非戰鬥員的前線看護婦們常被形容為「慈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