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硝煙與白衣: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硝煙與白衣: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   指導教授:陳翠蓮  博士 . ‧. ‧ 國. 學.     政  治 大 立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al v i n Ch e n g  c h i U       n. er. io. sit. y. Nat. 研究生:吳欣樺  2014 年 1 月   .  .

(2) 硝煙 煙與白衣 日治 治末期的台灣從 從軍看護婦 ── ─────── ────── ─────.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   . i n U. v.

(3)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謝辭 時光冉冉,從入學到畢業彷彿一眨眼的時間,雖然寫作過程中,曾多次幻想 以完成論文的自己正在執筆寫謝辭的模樣,但此時此刻,卻是千言萬語,對師長、 對同學有說不完的感激與感謝。  論文能夠完成,並非一己之力,在此要深深地向我的指導教授──陳翠蓮老 師深深一鞠躬以表達感激。猶記得當初甫踏入政大台史所的學術領域,第一堂課 便是翠蓮老師的日治時期台灣政治史,在扎實嚴謹的課程中,我這才驚覺到過往 所學的不足,以及台灣史歷史詮釋的多元面向,愈是鑽研愈是饒富興味,歷史的. 政 治 大. 有趣滋味莫過於此!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也多次經由老師提點,才讓我發現文. 立. 章中的各個眉角所在,並獲得更多的史料耙梳與探索機會此外,也要感謝我的兩. ‧ 國. 學. 位口試委員:張炎憲老師與鄭麗玲老師,過去即拜讀兩位老師許多作品,其中有 幾部作品對我的論文也有很大的影響,而兩位老師也在口試中給予了許多指教與. ‧. 建議,在此對這三位我所敬重的老師表達由衷表達感激之意。 . y. Nat. sit. 會選讀政大台史所,除了對於台灣史的好奇以外,更是基於對本土的關懷與. n. al. er. io. 關注,猶記得幼時外公的想法與學校所學的不同,兩者的衝擊反而開啟了我對於. i n U. v. 台灣史的認識以及所謂的認同問題,大學時在何義麟老師的教導下,加上聆聽薛. Ch. engchi. 化元老師與戴寶村老師的演說,更讓我意識到台灣史的重要性,誠如戴老師所言, 若我們忘記過去,那麼就沒有現在,也就看不到未來,台灣史的研究之路任重而 道遠,很榮幸能夠有機會進入台灣史的研究領域。在政大台史所的這段期間,感 謝在學期間多位師長的提攜與照顧,尤其擔任林果顯老師的助理期間,讓我見識 到什麼叫做嚴謹專業的學術工作,也謝謝老師多次包容體諒我這個老是出包的助 理,果顯老師不但是個教學認真的老師,也是關懷台史所每個學生的大學長,在 研究室與老師和同學們溫暖的午後相談時光是在學期間珍貴的回憶。在學期間修 讀師大的課程所遇到的張素玢老師,也顛覆了我對台灣史的想像,歷史不僅僅是 關在研究室咀嚼史料,還可以用身體力行的方式去貼近這片土地與過往的人事物, I   .

(4)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所以我克服了氣喘與一堆毛病,跟隨老師登上了海拔 3886 公尺的雪山主峰,山 巒綿延的壯闊景象與雪山圈谷的白雪靄靄至今依舊深深印烙在腦海哩,這無疑會 是我人生中最棒的體驗之一。  由衷感謝在政大台史所就學的這些日子裡,幫助過我的每個人,謝謝助教與 學長們的建議與協助,讓我順利完成學業與論文,感謝曾經關心過我論文方向的 哲偉、劉士永老師,口試前給予我許多建議的力航學長、參與我論文口試的偉傑。 另外也要感謝大學時代的好姐妹郁涵,以及碩班所認識的芷盈、芊樺、意倫、郁 婷,陪我度過輕鬆自在的荒唐時光,讓我能夠暫時拋下課業的煩憂,獲得片刻的. 政 治 大. 喘息;除了學校的諸位學長姐、同學與學弟妹以外,我更要感謝我的家人,包括. 立. 外公與外婆的無私包容照料,阿姨給我的關懷,以及我的姐妹及表弟妹們,其中. ‧ 國. 學. 表妹怡婷更是在我當年推甄與最後論文口試都陪著我度過!最後要謝謝耿鈞,不 但是個好同學,更是個好男友,數百個捷運站順路接送上下課的日子,讓我不再. ‧. 老是抱怨政大距離北投好遠好遠,在撰寫計畫到論文完成的八個月間,帶我到東. sit. y. Nat. 西南北各處旅行充電,也與我相約在台灣圖書館埋首寫作,甚至還陪我遠渡重洋. n. al. er. io. 到日本的圖書館翻找資料,這一路上感謝他的相伴相隨。 . v. 學術之路孤獨且漫長,跌撞至今多虧眾人的支持與協助,一生當中,能夠花. Ch. engchi. i n U. 些許時間鑽研自己喜愛的學科,確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論文的完成並不是終結, 而是象徵生涯一個階段的逗點,研究所生涯所遇到的人事物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這份得來不易的經驗與緣份會不斷的延續與蔓延,最後, 我要在這裡再次謝謝一路上曾幫助過我的每一個人,我愛你們!    2014 年 2 月 10 日  清晨,於家中            II   .

(5)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摘要 日治時期稱呼從事醫療看護職業的女性為「看護婦」,而隨著軍隊移動、或 處於前往前線執行傷兵照護等醫療勤務者,則稱為「從軍看護婦」,在第二次世 界大戰期間,隨著戰局的擴張,日本軍方遂利用各種管道募集數萬名看護人員前 往海外從事醫療看護勤務,本文即是以其中的台灣的女性從軍看護婦、看護助手 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探究在戰爭如火如荼的展開、戰線不斷延長的狀況下,日本 政府動用國家力量徵募、訓練這些台灣女性至戰場前線的過程。  在此當中,台灣被動員從事看護工作的主要管道包括赤十字救護看護婦、陸、. 政 治 大. 海軍等軍方系統的病院看護婦與看護助手,另外也有短期的衛生班派遣以及其他. 立. 私人管道,其中在日治末期的三次全臺看護助手徵募活動,更是以台灣女性為主. ‧ 國. 學. 的從軍看護人員募集活動。 . 在國家權力的統制下,殖民地女性也被收編於帝國的控制之中,並成為推動. ‧. 戰爭的利器,但殖民地女性也藉由「從軍看護婦」或「從軍看護助手」等職業,. y. Nat. sit. 獲得等同於的從軍報國機會,以獲得地位的轉變;另一方面,在強大的戰爭宣傳. n. al. er. io. 下,看護婦也被賦予了神聖、勇敢等正面特質,許多台灣人也成為殖民者在台灣. i n U. v. 實行愛國動員宣傳的樣板人物。而政府當局也藉各式各樣的的聖潔美稱與意向,. Ch. engchi. 使看護婦的職業性質在戰爭中被賦予極高的評價,並藉此鼓吹更多台灣女性投入 戰爭當中。  在總力戰的框架中,為了達成國民總動員的目標並完成人力的徹底運用,殖 民政府也開放了更多的機會給台灣人成為看護婦,雖然台籍女性也不一定能夠得 到與日籍看護婦完全相同的平等待遇,但是殖民與被殖民之間的界線,也因戰爭 而逐漸模糊。   .   III   .

(6)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 第二章. 殖民地台灣的戰爭動員.............................................................................. 11 . 第一節 . 總力戰下的台灣 ............................................................................................... 12 . 第二節 . 日治時期台灣看護婦 ....................................................................................... 19 . 第三章. 從軍看護婦的徵募、派遣與歸返.............................................................. 29 . 第一節 . 巾幗不讓鬚眉-徵募與訓練 ........................................................................... 29 . 第二節 . 異鄉驚魂-從軍看護婦的派遣 ....................................................................... 43 . 第三節 . 第四章. 政 治 大 戰爭宣傳下的從軍看護婦形象.................................................................. 64  立. 踏上歸途-歸鄉與遣返 ................................................................................... 56 . 被殖民者身分的改變 ....................................................................................... 64 . 第二節 . 白衣天使的形象塑造 ....................................................................................... 80 . ‧ 國. 結論.............................................................................................................. 97 . ‧. 第五章. 學. 第一節 . y. Nat. 附錄............................................................................................................................ 100 . n. al.  .  . Ch.  . engchi. IV   . er. io. sit. 參考資料.................................................................................................................... 107 . i n U. v.

(7)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表目錄  表 2‐1 1943 年居留中國、南洋之海外臺灣人 ...................................................... 14  表 2‐2 台北醫院歷年看護婦養成人員統計 ........................................................... 22  表 3‐1 1940 年〈日本赤十字社戰時救護規則〉改正前後台灣支部招募學員資格 比較表.......................................................................................................................... 31  表 3‐2 第一回看護助手報名情形 ........................................................................... 35  表 3‐3 1937 年至 1945 年台灣支部編成救護班一覽 ............................................ 44  表 3‐4 1937 年至 1945 年各地支部派遣台灣救護班一覽 .................................... 45 . 政 治 大 1942 年南方派遣陸軍看護婦名單 .............................................................. 50  立. 表 3‐5 台灣支部派遣救護班員殉職名單 ............................................................... 48 . ‧.  . io. sit. y. Nat.  . n. al. er.  . 學.  . ‧ 國. 表 3‐6. Ch. engchi. V   . i n U. v.

(8)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圖目錄  圖 3‐1 台北州看護助手訓練 ................................................................................... 38  圖 3‐2 海外派遣看護助手第一班練成會紀念攝影 ............................................... 39  圖 3‐3 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的第 98 救護班編成式 ......................................... 47  圖 3‐4 赤十字救護班第 98 班歸台 ......................................................................... 56  圖 3‐5 第一回看護助手解散儀式 ........................................................................... 57  圖 3‐6 看護助手表彰狀 ........................................................................................... 58  圖 4‐1 以鮮血書寫盡忠報國與日之丸的特志看護婦血書志願 ........................... 66 . 政 治 大 訪談與照片被刊載於《新建設》的歸國看護助手 ................................... 70  立. 圖 4‐2 照片被刊載於報紙的看護助手應募者 ....................................................... 68  圖 4‐3. ‧ 國. 學. 圖 4‐4 於海南島殉職的看護婦報導 ....................................................................... 71  圖 4‐5 指導南洋當地原住民的日本看護婦 ........................................................... 74 . ‧. 圖 4‐6 看護助手訓練過程中少女們與正職看護婦的閒聊 ................................... 82 . y. Nat. 圖 4‐7 日本赤十字的救護看護婦擔架訓練 ........................................................... 83 . er. io. sit. 圖 4‐8 一般看護婦擔架訓練 ................................................................................... 84  圖 4‐9 看護助手擔架搬運訓練 ............................................................................... 85 . n. al. Ch. i n U. v. 圖 4‐10 看護助手看護法修業 ................................................................................. 85 . engchi. 圖 4‐11 看護助手繃帶包紮訓練 ............................................................................. 86  圖 4‐12 看護助手軍事體操訓練 ............................................................................. 86  圖 4‐13 看護助手醫學專業訓練 ............................................................................. 87  圖 4‐14 拉包爾的日赤看護婦與傷兵 ..................................................................... 89  圖 4‐15 簡陋兵站病院前的日赤看護婦與傷兵 ..................................................... 89  圖 4‐16 菲律賓的看護婦與女交通巡察 ................................................................. 90  圖 4‐17 看護助手之歌 ............................................................................................. 92  圖 4‐18 身穿深藍色制服的赤十字救護班第 97 班歸台 ....................................... 94  圖 4‐19 徹夜照護傷病病患的第一陸軍病院看護婦 ............................................. 95  VI   .

(9)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台灣的從軍看護婦 ───────────────── . 第一章. 緒論. 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槍炮聲回蕩在遙遠之地,戰場上蟲鳥亦噤聲無息,  吹拂的和風帶著血腥氣,萋萋芳草已被染成鮮紅。  看那狀貌慘烈的敵我雙方,軍服衣袖盡裂軍帽飛散,  傷亡將士們淒苦的面色,如同那荒郊野草般枯黃。  一面紅十字旗冉冉升起,傷亡將士們被收歸營帳, . 政 治 大. 在那帳篷中靜靜等待的,是滿懷仁愛的貴婦人們。 . 立. 白嫩纖細的手熟練地動著,拭去那遍體淋漓的鮮血, . ‧ 國. 學. 白色的繃帶巧妙包紮著,看護婦的衣袖卻被染紅。 . 無論是軍人們身負的傷痛,或者是他們憂鬱和苦惱, . sit. y. Nat. 這些婦人是何其的勇敢,背負起文明之母的名字, . ‧. 都被看護婦辛勤照料著,赤十字長存她們的心間。 . n. al. er. io. 一絲不苟地護理著病患,赤十字就是她赤誠之心。   . Ch. engchi. i n U. v. 日治時期軍歌《婦人從軍歌》 ,乃 1894 年甲午戰爭之際,近衛師團的樂手加 藤義清為了對於車站列隊出征的看護婦表達感激而作,並由作曲家奧好義所譜曲, 內容主要是描述戰場的激烈與傷兵的慘況,進而強調從軍看護婦慈愛、勇敢,與 赤十字的熱忱之心,而此曲在日後幾經編曲傳唱,在日本發動其所謂「大東亞戰 爭」的期間,也成為鼓動人心的軍歌之一。1  1941 年 12 月 7 日清晨,百餘架的日本所派遣的攻擊機與轟炸機掠過太平洋 夏威夷群島附近海面,對美國珍珠港發動迅雷不及掩耳的奇襲,自此揭開了太平 洋戰爭的序幕,也將亞洲戰場自原本的中國地區,向南延伸至整個東亞與東南亞                                                         1.  .   堀内敬三,《定本 日本の軍歌》 (東京都:実業之日本社,1969) ,頁 109‐113。  1 .

(10)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一帶,身為日本殖民地的臺灣,也無可避免的被捲入日本軍方所謂的「大東亞聖 戰」當中。  基於戰線的延長、戰地的擴大乃至於戰情的告急,日本不得不從殖民地徵調 更多的人力資源,以補充前線戰場的不足。事實上,早在 1937 年,台灣總督府 即徵調台灣軍夫,以及名為台灣農業義勇團的軍農夫等前往中國戰場,隨著戰線 延伸以及對人力需求的與日俱增,一直到 1944 年 6 月與南方交通斷絕前,又加 派了數批台灣勞務勤勞團前往南洋各地。但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軍不得不 訓練更多的士兵投入戰場,自 1941 年起在台灣展開特別志願兵制度,相繼招募. 政 治 大. 陸軍志願兵與海軍志願兵進行訓練。由於日本在戰爭當中逐漸抵擋不了美軍的攻. 立. 勢,漸顯疲態,1944 年因應台灣可能成為戰場前線,故開始計畫實施徵兵制,. ‧ 國. 學. 以強化台灣的戰鬥力。2 . 1941 年開始,總督府基於太平洋戰爭需求,在台灣展開一連串的軍事動員,. ‧. 在時局氛圍感染下,「血書報國」 、「志願從軍」等捐軀報國慷慨激昂宣言不斷宣. sit. y. Nat. 傳與渲染,徵用與動員的對象也包括軍夫、軍人到專業技術人員等軍屬都包含在. n. al. er. io. 內,例如軍醫、從軍看護婦、巡查補及通譯人員等等。3其中關於從軍看護婦的. v. 徵募,則是所有戰爭前線動員中,少數以女性作為動員對象的職業。在日本的十. Ch. engchi. i n U. 五年戰爭後期,日方戰力已達強弩之末之際,統治者對於殖民地的人力動員更是 不遺餘力,男女老幼無一倖免,而以往常常被排除於戰爭動員體系之外的女性, 也使其以「巾幗不讓鬚眉」之姿,網羅成為國家戰力的一環,有的成為後援勞力 或援護的角色,有的則化身為白衣天使,成為到戰場第一線照顧傷患的女勇者。  在歷史舞台的主體論述中,女性本遊走於邊緣,尤其在戰時體制裡,也總以 能夠上戰場打仗的男性做為主要論述對象,但隨著戰局的擴張,殖民政府也開始 重視過去處於次要地位的女性。除從軍看護婦外,戰爭末期,台灣總督府應募數                                                         2 3.  .   鄭麗玲, 〈不沈的航空母艦─台灣的軍事動員〉 ,《台灣風物》44:3(1994.9) ,頁 51‐77。    李國生, 〈戰爭與台灣人:殖民政府對台灣的軍事人力動員(1937~1945) 〉, (國立台灣大學歷 史研究所,1997),頁 99‐126。  2 .

(11)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台灣的從軍看護婦 ───────────────── . 百名從軍看護助手前往海外從事醫療看護勤務,其工作內容與正規看護婦類似, 因此本文主題中的「從軍看護婦」亦包含「看護助手」一職。本文即是以其中的 女性從軍看護婦、看護助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在戰爭如火如荼的展開、戰線不 斷延長的狀況下,日本政府如何動用國家力量徵募、訓練這些台灣女性至戰場前 線?在此當中,殖民地的女性是否也因此成為國家權力所操控的角色?而官方又 如何塑造其獨特的形象?此外,殖民地的女性是否因戰爭參與而獲得地位的平等? 以上種種問題,皆是本文所欲探討的議題,由於日治末期相關資料多已亡佚,本 研究盼能從殘存之史料、文獻與口述資料當中,還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 政 治 大. 海外從軍看護的台灣女性們在歷史上的一頁。 . 立. 二、 文獻回顧 . ‧ 國. 1.. 女性與戰爭動員 . 學. (一). 女性與戰爭相關論述 . ‧. 隨著女性相關研究的蓬勃發展,女性不再屬於次要地位,許多研究者注意到. sit. y. Nat. 戰爭與女性之間的關係。有部分研究者認為,人類歷史上婦女地位的低落,與部. n. al. er. io. 族擴張的有關,婦女淪為聯姻的工具,也因不具有戰鬥力而被禁錮於家庭或城市. v. 當中。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法等的武器工廠大量招募婦女以代替從軍. Ch. engchi. i n U. 的男子,中產階級婦女動員從事情報員、看護或者後援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雖然納粹或法西斯將女性視為次等人類與工具,但是其他國家如俄國的女子在戰 爭中參與了防禦工事、游擊戰鬥與防空工作,英國發動女性動員從事武器生產, 美國僱用大量女性從事後勤工作等等。4  上述情形顛覆了傳統觀念中戰爭中一向將女性視同為應受保護的弱者與戰 爭的受害者角色。早川紀代所編的兩本論文集《軍國の女たち》、 《植民地と戰爭 責任》即收錄多篇論文,論述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滿州、朝鮮與台 灣女性所扮演的角色,隨著研究的立場的不同,戰爭中女性的角色也有可能改變,                                                         4.  .   A.Michel (著) ,張南星(譯) , 《女權主義》 (台北:遠流出版社,1989) ,頁 19‐22、頁 105‐116。  3 .

(12)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婦女不僅是近代戰爭的受害者,也有可能扮演著戰爭的協力者甚至加害者;5其 中《軍國の女たち》所收錄、內藤壽子的〈戰爭と看護-從軍看護婦の位向)一 文中,從一部 1966 年上映而引起爭議的電影《赤い天使》談起,論述從軍看護 婦在戰爭當中的地位、與慰安婦之間的差異以及戰後的補償判決問題,提出抗議 的日本看護協會一方面強調從軍看護婦具有的榮譽性質,極力撇清與慰安婦之間 的關係,但是也在戰後基於女性為戰爭犧牲青春、承載戰爭危機的理由要求戰後 補償,文章從這個爭議事件出發,討論從軍看護婦在戰爭中可能具備的「被害者」 與「加害者」兩個面向。6此外,秋山洋子等人所編的《戰爭與性別─日本視角》. 政 治 大. 收錄的各種研究立場不同的相關論文,內容涵蓋日本戰前到戰時的日本市民婦女. 立. 運動的轉變、國家總動員體制下對婦女生活的控制與影響、滿州婦女、慰安婦以. ‧ 國. 學. 及國際戰犯法庭的討論等等,這些立場不同的研究同樣在討論女性於戰爭中究竟 是受害者抑或協力共謀的問題。7但是,形容護士為「天使」的形象,乃從南丁. ‧. 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於克里米亞戰爭中投入英軍軍營,並照護支援的戰. sit. y. Nat. 場傷兵,而被稱為「克里米亞的天使」 、 「提燈天使」等等,被賦予極高的評價;. n. al. er. io.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樣投入戰場當協助照料日軍傷兵的日方看護婦,卻在事. v. 後被檢討並貼上戰爭的「加害者」 、 「協力者」的標籤,與南丁格爾的事後評價比. Ch. engchi. i n U. 較,對日方看護婦的批判便顯得十分不合理,同樣都是前往前線照料我方傷兵, 也並非執行殺敵工作,但是在「加害者」 、 「協力者」的批判中,戰爭的成敗已成 為定調褒貶的關鍵因素,勝利者往往被加以讚譽,而敗戰者的卻被批判與檢討。  游鑑明的〈受益者抑被害者: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台灣女性(1937‐1945)〉 也印證了這樣的看法,文章討論戰前到大戰爆發後台灣婦女的地位轉變,認為第 二次世界大戰使台灣的女性在職場上得以出頭,乃是使自己的角色得以重新定位,                                                         5.   早川紀代(編) , 《軍國の女たち》 (東京都:吉川弘文館,2008) 。早川紀代(編) , 《植民地と 戰爭責任》(東京都:吉川弘文館,2005)。  6   內藤壽子,〈戰爭と看護-從軍看護婦の位向) ,收入於早川紀代(編) ,《軍國の女たち》,頁 52‐74。  7   秋山洋子、李小江等(編), 《戰爭與性別─日本視角》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  4   .

(13)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台灣的從軍看護婦 ───────────────── . 但是因戰爭而失去家庭的女性也是受害者,標記出「一樣戰爭,兩種際遇」的狀 況。8    若桑みどり於《戦争がつくる女性像》從傳統戰爭=男性/和平=女性的二 元論出發,發現指出這種關係並非對立而是相互補充的關係,但是女性也是家父 長制度──軍事體制的權威構造的被支配者,書中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女性 雜誌封面與插圖,歸納出女性在戰爭中平面媒體上所呈現的特質,其中看護婦更 是象徵堅毅、崇高與慈愛的母性的典型代表。9  2.. 以台灣為主的婦女動員相關研究 . 政 治 大. 至於台灣的研究成果,近年來隨著對政治的解禁,致力於台灣歷史的研究者. 立. 與日俱增,與日治時期台灣動員的研究成果亦相當豐碩。林繼文的《日本據臺末. ‧ 國. 學. 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系之硏究》中,主要探討台灣戰爭動員政策與社會 經濟層面的問題.,在軍事動員與勞力徵用的部份也從政治經濟的角度進行探究,. ‧. 在婦女動員方面,則強調婦女的農村勞力動員的部份。10 . sit. y. Nat. 目前國內與本研究最為相關之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女性動員研究,以李國生. n. al. er. io. 的碩士論文〈戰爭與台灣人:殖民政府對台灣的軍事人力動員(1937~1945)〉,. v. 以及楊雅惠在〈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婦女(1937‐1945)‐‐日本殖民政府的教化與動. Ch. engchi. i n U. 員〉兩篇文章最為重要,日本則有大谷渡的《看護婦たちの南方戦線:  帝国の落 日を背負って》一書。李文對台灣的軍事動員概況全面性的研究,包括軍夫、軍 農夫、軍屬、軍人以及慰安婦的動員,並以以被征召的台灣軍事人員在不同階段 所呈現的特色作為分期依據,分別為軍夫動員時期(1937.7‐1941.12) 、志願兵動 員時期(1941.12‐1944.9)、徵兵動員時期(1944.9‐1945.8),其中在軍屬動員的 部份,特別著墨從軍看護婦與看護助手的部份,並分別就赤十字看護婦、陸軍看                                                         8.   游鑑明, 〈受益者抑被害者: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台灣女性(1937‐1945)〉 ,收入於王政、陳 雁(編) , 《百年中國女權思潮研究》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頁 202‐219。此文也由 大澤肇翻譯後收錄於《植民地と戰爭責任》當中。  9   若桑みどり, 《戦争がつくる女性像》(東京都:筑摩書房,2003) 。  10   林繼文, 《日本據臺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系之硏究》(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 。  5   .

(14)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護婦與看護助手三者進行分析,敘述內容多仰賴口述歷史的訪談成果,雖然較為 零散,但是目前難得的從軍看護婦相關研究。11而日本的大谷渡則深入探討戰時 下台灣人看護婦與日本陸軍看護婦、日赤救護看護婦的戰場經驗,使用非常豐富 的訪談資料,但對整體政策時局面分析與探討則較為缺乏。12  楊雅惠的文章則著重於戰爭下台灣婦女的教化與動員,楊文以台灣漢人女性 作為研究主體,探討戰爭時期女性所扮演的角色,發現在殖民政府與國家力量的 主導下,形塑出皇國婦女、軍國之母與產業戰士三種女性形象,並透過學校教育 與社會教化等方式套用於女性身上。在軍事動員的部份,楊文研究認為殖民政府. 政 治 大. 所強調的「生育以為國家培育軍人」或者慰安婦等性支配,都是以國家力量剝奪. 立. 女性的身體自主權;在勞務動員方面,則可分為女學生的後勤奉公動員與農村勞. ‧ 國. 學. 力動員,並指出總督府以女性補充男性勞動力不足的政策。楊文的主要研究對象 圍繞在總督府的婦女動員政策,討論的對象以後勤為主,如女學生、家庭主婦、. ‧. 農村婦女等等,軍事動員的婦女則以慰安婦為主要討論對象,並未特別討論於海. sit. y. Nat. 外從事護理工作的婦女。13 . n. al. er. io. 若想了解殖民政府在戰爭時期婦女動員的宣傳與形象塑造,可從報章雜誌的. v. 廣告與新聞加以了解,與日治時期廣告或動員廣告相關的研究,還包括陳燕蓉〈日. Ch. engchi. i n U. 治時期廣告中的女性圖像分析-以《臺灣日日新報》為分析場域〉 、古蕙華〈日 治後期台灣皇民化運動中的圖像宣傳與戰時動員(1937‐1945)—以漫畫和海報 為中心〉皆對日治時期的廣告進行探討,陳文藉由分析《臺灣日日新報》的女性 圖像廣告,發現戰時體制下許多圖像是以戰爭後方堅強勇敢的台灣女性作為設計 主題;14古文則發現殖民政府透過圖像中對人物的再現,有選擇性的描繪、強調 某些行為舉止,建構出一個政府所期望的理想皇民形象,並且也透過漫畫及海報                                                         11.   李國生, 〈戰爭與台灣人:殖民政府對台灣的軍事人力動員(1937~1945) 〉,頁 117‐126。    大谷渡, 《看護婦たちの南方戦線:  帝国の落日を背負って》 (大阪:東方出版,2011)。  13   楊雅慧, 〈戰時體制下的臺灣婦女(1937‐1945)‐‐日本殖民政府的教化與動員〉(國立清華大 學歷史研究所,1994)。  14   陳燕蓉, 〈日治時期廣告中的女性圖像分析-以《臺灣日日新報》為分析場域〉(國立政治大 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6    12.

(15)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台灣的從軍看護婦 ───────────────── . 塑造一個美化過後的戰爭想像,文章雖收集分析許多廣告與海報,但對於女性的 部份未加以著墨。15此外,戰爭時期的相關後援組織如愛國婦人會、大日本婦人 會等,則在後方援護與支援有著很大的協助力量,宮本卓大的〈日治時期婦女團 體角色與形象之研究  ‐以愛國婦人會為主〉與王湘婷的〈日治時期女性圖像分析 ─以《臺灣婦人界》為例〉也都指出在總動員體制下,愛國婦人會特別強調軍國 之母與婦德形象,與楊雅慧的文章有著相同的發現。16  (二)台灣日治時期的看護婦  至於日治時期看護婦相關研究,以游鑑明的〈日據時期的臺籍護士〉為重要. 政 治 大. 的先行研究,指出日治時期的護理教育主要以殖民政府的護理教育為主流,日治. 立. 中期以後訓練護理人員的管道漸多元,除醫院外還有補習班成立,但仍以醫院的. ‧ 國. 學. 訓練較為扎實且近爭激烈,但是台籍護理人員的待遇仍不比日籍護士。1930 年 代後期,為配合戰時措施,台籍護士人數大增,而根據政府規定,醫院人員不得. ‧. 擅離職守,必須協助醫院從事各種救援工作,因此中日戰局激烈時無暇顧及己身. sit. y. Nat. 安全,至於曾到中國擔任看護者,更是一度面臨歸期不定與國家認同問題。17日. n. al. er. io. 治時期的台灣大型醫院包括一般醫院、陸海軍病院與赤十字醫院,其中赤十字社. v. 與戰爭救護救援工作最為相關,日本自 1930 年代至 1945 年終戰為止,曾派遣大. Ch. engchi. i n U. 量的赤十字設救護看護婦前往戰區,而江俊銓在〈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之研究 (1895‐1945)〉中,耙梳了日赤台灣支部的成立與擴張過程、支部醫院於疫病防 治所扮演之角色、理蕃事業與天災之救護活動,以及台灣支部在戰爭時期的支援 狀況,尤其救護班的戰地救護派遣工作更與本文息息相關。18除此之外,產婆相.                                                         15.   古蕙華, 〈日治後期臺灣皇民化運動中的圖像宣傳與戰時動員(1937‐1945)—以漫畫和海報為 中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10)。  16   宮本卓大, 〈日治時期婦女團體角色與形象之研究-以愛國婦人會為主〉(東海大學歷史學系 碩士論文,1997)。王湘婷,〈日治時期女性圖像分析─以《臺灣婦人界》為例〉 (國立政治大 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17   游鑑明, 〈日據時期的臺籍護士〉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3(1994.6) ,頁 396‐404。  18   江俊銓, 〈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5)。  7   .

(16)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關研究與女子教育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作為參考之用。19  (三)戰時體制的動員研究  此外,戰時體制當中軍事動員中,關於台籍日本兵的研究與口述作品亦相當 豐碩,如周婉窈的〈日本在台灣軍事動員與台灣人的海外參戰經驗(1937‐1945)〉 、 鄭麗玲的碩士論文〈戰時體制下的台灣社會(1937‐1945)─治安  、社會教化、 軍事動員〉與其口述歷史訪談相關作品、陳柏棕的〈血旗揚帆:臺灣海軍特別志 願 兵 的 從 軍 始 末 ( 1943‐1945 )〉、 巫 靜 怡 的 〈 日 治 末 期 溪 湖 人 的 戰 爭 經 驗 (1937‐1945 年)〉等研究,也都提供了許多台灣被動員人前往戰爭前線作戰的. 政 治 大. 情形與特殊經驗。江智浩的〈日治末期(1937‐1945)臺灣的戰時動員組織‐‐從國. 立. 民精神總動員組織到皇民奉公會〉一文著重在兩個殖民政府所主導成立的戰時組. ‧ 國. 學. 織,探悉國民精神總動員組織與皇民奉公會在戰時動員的角色定位、動員活動以 及其與台灣社會菁英的關係,雖對軍事動員的著墨不深,但是也可以提供部分時. ‧. 代背景的參考。 . sit. y. Nat. 綜合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發現目前台灣雖然日治末期軍事動員、婦女與廣告. n. al. er. io. 的相關研究很多,但是日治時期台灣從軍看護婦與看護助手的研究卻付之闕如,. v. 即使有相關,卻也相當零碎,缺乏統整性的深入探討。 . Ch. engchi. 三、 名詞釋義、使用史料與章節安排 . i n U. 在當今台灣,通常稱從事醫療看護工作的女性為護士或護理師,在日本則稱 之為看護婦,此處的「婦」即指婦女,即專指女性護理師,而男性看護人員則稱 為看護員或看護人,由於日治時期無論官方或民間皆以「看護婦」稱呼從事看護 職業的女性,為對當時看護婦的職稱表達尊重,並更貼近史實,故在本文中一律 以「看護婦」稱呼之。此外,由於日本對於醫治的診療所或收容傷病人的場所多                                                         19.  .   產婆相關研究包括: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產婆〉 ,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1993.6) ,頁 49‐88、洪有錫, 《先生媽、產婆與婦產科醫師》 (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 、陳麗新, 〈日本 統治時代台灣產婆之教育與職能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1990);女子教育與女子 職業相關研究包括: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 士論文,1988) 、游鑑明, 〈日據時期臺灣的職業婦女〉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 文,1995) 。  8 .

(17)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台灣的從軍看護婦 ───────────────── . 混合使用醫院或病院,並無一致規定,因此日治時期台灣的許多醫院命名皆不一 致,有的稱為病院,有的則稱為醫院,故本文乃根據其原名稱而不加以變動。  而國際上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ICRC) ,中華民國稱其為「紅十字會」 ,戰後台灣亦使用此名稱,不過在日 本則稱為「赤十字社」 ,正式名稱為「日本赤十字社」 ,位於台灣的支部則為「日 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故本文亦以「赤十字社」稱之。  至於本研究所使用的史料方面,由於戰爭時期許多珍貴資料多已亡佚,故僅 能從各殘存資料所呈現的斷簡殘篇中尋找資料,盡量蒐集與從軍看護婦相關之史. 政 治 大. 料。包括台灣總督府所發布之各式行政、告示、命令等各式事項的《台灣總督府. 立. 府報》、總督府外事部的《支那事變大東亞戰爭ニ伴フ對南方施策狀況》、總督府. ‧ 國. 學. 官房情報課《大東亞戰爭と臺灣》、台灣總督府臨時情報部的《部報》等等,了 解戰爭時期的動員背景與政策方向,並運用日本亞細亞史料中心(アジア歴史資. ‧. 料センター,JACAR)所藏的戰爭相關資料,藉以了解相關法規、兵站編成與日. sit. y. Nat. 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的救護班出動情況,並與其餘資料相互參照佐證。 . n. al. er. io. 此外,本研究亦使用日治時期的重要新聞刊物《臺灣日日新報》 、 《臺灣日報》 ,. v. 與雜誌《台灣時報》及戰爭時期的皇民奉公會宣傳刊物《新建設》等,除藉以了. Ch. engchi. i n U. 解民間動態與相關情勢之外,並藉由這些官方掌握的媒體了解當時台灣從軍看護 婦的重要性與形象塑造情形。  至於看護婦方面的資訊,除藉由《臺灣總督府臺北醫院年報》了解台北醫院 的看護婦培訓,也利用總督府警務局所編之《台灣の衛生》掌握日治時期台灣整 體的看護婦培育狀況。在日本近代以來,從軍看護婦與赤十字社淵源頗深,兩者 關係密切,因此本文將引用日本國會圖書館所藏之《日本赤十字社社史稿:第五 卷》的資料,回顧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在戰爭時期有何表現,例如救護班調派 資訊、人數等等,《日本赤十字社社史稿》為日本赤十字社按照年代所編之資料 集,包括相關法規、規則改正與廢止、社員人數與本部事務等等,目前已出版至 9   .

(18)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第十一,而第五卷出版於 1969 年,所收錄的年代橫跨 1936 年至 1945 年,恰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此外,由於戰爭時期資料多已散佚,本文將引用相關回憶 錄,包括陳惠美的《日台合作台湾人從軍看護婦追想記》、洪林幸、伊丹康人的 《台灣人從軍看護助手と日本人軍醫》以及由黃玉緞口述、鄭麗玲所譯寫的〈千 人針-我的青春與哀愁〉一文,與相關口訪資料如:鄭麗玲所編之《國共戰爭下 的悲劇》、應大偉《台灣女人》、鍾惠萍《烽火人生:雙和地區歷戰耆老口述歷史 輯錄》 、游鑑明《走過兩個時代的台灣職業婦女訪問紀錄》 、蔡慧玉《走過兩個時 代的人-台籍日本兵》等資料,與所蒐集到的史料互相對照,補充日治末期的從. 政 治 大. 軍看護婦經歷,並配合史料,儘可能還原台灣從軍看護婦從徵調、出征到歸還的. 立. 完整面貌。 . ‧ 國. 學. 本研究第一章大致介紹研究動機、文獻回顧、章節安排等。第二章主要對日 治時期的看護婦制度概況以及 1937 年以後戰時醫療人員的徵調安排概況進行分. ‧. 析。第三章分別就日赤醫院的救護看護婦、陸海軍病院的看護婦等從軍等等看護. sit. y. Nat. 婦,以及 1942、1943、1944 三次看護助手的徵募、從軍因素、志願熱潮與海外. er. io. 經驗進行探討。第四章則分析殖民政府對於婦女到前線支援的形象塑造情形、殖. n. al. v. 民政府對台籍海外護理人員徵調過程與殖為求盡用而施行的動員策略與所形塑. Ch. engchi. i n U. 的形象,本章節將使用日治末期碩果僅存的官方報紙《臺灣日日新報》作為殖民 政府宣傳的參考資料,官方報紙的報導,其實充滿了人為操縱、有意識的選擇, 因此本章將以日治時期的「御用報紙」-《臺灣日日新報》之相關報導,探究在 戰爭時期,殖民政府所欲塑造的看護婦之形象。最後結論中將整理各章內容,總 結台灣總督府利用國家力量與殖民力量動員台灣女子,從軍看護工作對戰爭末期 女性地位的影響。   .  . 10   .

(19)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台灣的從軍看護婦 ───────────────── . 第二章. 殖民地台灣的戰爭動員 . 早在中日戰爭爆發以前,台灣總督府便有將台灣作為南支南洋推進中心的構想, 這些構想主要反映在經濟南進方面,如拓殖事業等等。爾後隨著與中國之間的戰爭 的爆發、戰爭規模不斷擴大以及武力南進的國策化,台灣獨特的地理位置、豐沛的 資源、設施與相關事業的整備以及相關統治經驗等良好條件,使其成為正式成為國 策中的「南進基地」,在軍事上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尤其在大東亞共榮圈中,台 灣總督府扮演對南方諸地方協力的要角,乃日本在南支南洋經營中的重要跳石。20 例如 1941 年 5 月,第 18 任總督長谷川清接受記者訪問時,便以日本「南進政策. 治 政 的心臟」形容台灣,認為地理位置與日本統治迄今四十年來的整備資源,使台灣為 大 立 帝國在大東亞共榮圈南方地域的活躍注入活氧,足見台灣之於日本南進前線的重要 ‧ 國. 學. 性。21台灣扮演著既然是南方推進政策中的重要基地,相對於殖民母國而言既是的. ‧. 前線,也是南進政策中的中繼,尤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台灣成為帝國陸海軍的轉 運站,對於戰爭具有極重要的軍事意義,也因此使台灣有日本帝國軍事佈圖中「不. y. Nat. er. io. sit. 沉的航空母艦」之說法。22 . al. 1937 年隨著戰爭的爆發,在總力戰與「國防國家」的構想下,殖民地台灣也. n. v i n Ch 便在總督府的策動下,對台灣島民展開一連串的軍民動員,包括皇民奉公會、警防 engchi U 團、各地奉公團、青年團等等;而前線徵調方面,從最初的軍夫徵調,到後期的陸、. 海軍志願兵招募,另外也曾進行軍政人員與各種雇傭員的派遣,包括行政人員、技 師、通譯、看護婦、陸海軍工員以及其他勞動人員。   .  .                                                         20.   近藤正己,《總力戰と台灣》(東京:刀水書房,1998),頁 61‐133。   〈南方への心臓∙臺灣最も强く鼓動さす十三日入京長谷川總督談〉, 《臺灣日日新報》 (台灣) , 1941 年 5 月 15 日,夕刊 01 版。  22   鄭麗玲, 〈不沈的航空母艦─台灣的軍事動員〉 ,頁 51‐52。  11    21.

(20)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第一節 總力戰下的台灣 隨著科技與文明的日新月異,戰爭的形式、策略、概念不斷演進,工業革命 以降,工業技術有了重要的突破,19 世紀普奧、普法等歐陸戰爭促成軍事進化,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各國大規模的參戰投入,使戰爭型態有了顯著的改 變,衍伸出「總力戰」概念的出現。23高嶋辰彥在其著作《皇戰-皇道總力戰世 界維新理念》一書中,對於總力戰有定義如下: 「總力戰是對原來的武力戰而言, 它是以武力、政治、經濟、思想等之有機的綜合力而戰爭。」將總力戰分類為「武 戰,政戰,經戰,心戰,學戰」五個項目,並強調謂備戰的經常化。24亦即,總. 政 治 大 力戰除經濟戰、技術戰外,更包含思想戰、教育站、宣傳戰等,是國民總力的集 立. 結。此外,總力戰也是國家中國民物質與精神的全能力結集,是國民皆兵主義的. ‧ 國. 學. 徹底化與兵力的大量動員,以進步的技術為基礎,大量生產與使用近代武器,呈. ‧. 現激烈與殲滅性的戰爭樣相,以及大量且機動性的戰爭手段。25受到總力戰軍隊. y. Nat. 大眾化的概念影響,日本於 1927 年開始施行兵役法,規定帝國男子必須依法服. 徵兵法,因此沒有服兵役的義務。26 . n. al.  . Ch. engchi. er. io. sit. 兵役,但是此法僅限於「戶籍法者適用者」 ,因此當時的殖民地人民並不適用於. i n U. v. 一、向南洋推進的跳石  1930 年代,日本國內軍方勢力逐漸抬頭,由總力戰與持久戰概念所形成的 國防國家理念亦於此時成形,強調「政治、經濟、國民生活、文化、教育等一切 國家國民全部領域的總活力皆集結於國防上,以獲取最高度的發揮。」「外交、 經濟、科學、思想、社會事業、家庭生活、電影、音樂甚至體育都應從屬於戰爭, 並依據國防而存在。國民並非以個人獨立存在,而是附隨國家而存在,同時永久                                                        . 23.   或稱作「總體戰」 。    高嶋辰彥, 《皇戰-皇道總力戰世界維新理念》 (東京:戰爭文化研究所,1938) ,頁 75、81‐85。  25   佐佐木陽子, 《總力戰と女性兵士》(東京:青弓社,2001),頁 23。  26   近藤正己,《總力戰と台灣》,頁 19。  12    24.

(21)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台灣的從軍看護婦 ───────────────── . 活於國家的胎盤中。」271937 年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進入戰時體制,於 1938 年 4 月制定〈國家總動員法〉,內容囊括人員、物資、資金、設備的動員事項與 事業、價格、言論的統制事項,而殖民地台灣也在這種狀況下被納入戰爭動員體 系當中。28  早在 1936 年,日本預備役海軍大將小林躋造就任台灣總督時,將 1919 年以 來的文官統治恢復成軍人擔任總督,武官統治的恢復與當時日本國內政局角力以 及對外擴張政策有關,尤其大戰期間總督府的人事佈局與戰局發展情勢息息相關。 台灣於 1937 年盧溝橋事變發生不久後,8 月 15 日台灣總督府發布公告,要求台. 政 治 大. 灣人民應全力支持日本對華戰爭;台灣軍司令布亦於此時宣布全島進入戰時體制;. 立. 1938 年 4 月,日本頒布〈國家總動員法〉後,台灣、朝鮮與樺太也於同年 5 月 5. ‧ 國. 學. 日開始施行。29受地理位置與日本擴張政策的影響,大戰中台灣扮演著日本南進 政策中的重要跳板,而小林躋造於總督任內所提出的三大治台方針「皇民化、工. ‧. 業化、南進基地化」遂成為貫穿戰爭動員時期日本治台的其軸。30 . y. sit. n. al. er. io.  . Nat. 1939 年,是時台灣總督小林躋造曾提出所謂的「三大治台方針」: . i n U. v. ……第一是台灣島民的皇民化運動。此次事變爆發後,軍伕的徵用與其他. Ch. engchi. 理由雖然已獲得顯著效果,但考慮到台灣將來在日本帝國構成上的重要性, 應更加努力。第二是台灣的工業化問題,台灣產業向來以自然成長的農業 為中心,然今後帝國一旦向南支南洋伸張,距離最近的台灣應予以工業化 以扶植熱帶農產物原料加工業乃理所當然。…第三為南方政策的問題。…                                                         27.   奧村喜和男《變革期の日本政治經濟》 (東京:佐佐木書房,1940),頁 331‐333,轉引自李永 熾,〈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理念的形成〉,收錄於李永熾《日本近代史研究》 ,(台北:稻禾 出版社,1992),頁 360‐367。  28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A03022164500、御署名原本・昭和十三年・法律第五 五号・国家総動員法制定軍需工業動員法及昭和十二年法律第八十八号(軍需工業動員法ノ 適用ニ関スル件)廃止(勅令第三百十五号参看)(国立公文書館)  29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A03022199400、御署名原本・昭和十三年・勅令第三 一六号・国家総動員法ヲ朝鮮、台湾及樺太ニ施行スルノ件(国立公文書館)  30   江智浩, 〈日治末期(1937‐1945)臺灣的戰時動員組織‐‐從國民精神總動員組織到皇民奉公會〉 (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頁 9‐12。  13   .

(22)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台灣乃南方發展及對南支南洋方面經濟進出的句點,因此台灣統治的觀點 必須以此做為考慮。31    這三大方針以日本戰爭所需為基礎,將台灣置於南進擴張的重要位置,致力 發展軍需工業化以及物資、人力的總動員。1941 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台灣 優越的地理戰略條件,使之成為日本陸海軍南進的轉運站,在日本帝國的軍事版 圖上佔有極重要的位置與意義。32尤其在台灣對於南方建設的協力,更是強調台 灣殖民統治經驗,以及往更南方前進教化統治當地異民族的構想,除了將當地原. 政 治 大. 住民解放外,更經由日本人的協力提攜下,完成大東亞的建設發展。33 . 立. 中 支 . 北 支 . al. 4362 1066 2598 7192 1109 65 16392 2195 924 264 176 373 77 321 77 4407 35 312   9. 4203 791 1658 579 663 34 7928 1572 499 180 85 231 34 51 43 2695 40 230. Ch. engchi. 4. y. 女性. sit. ‧ 國. 男性. 合計  8565  1857  4256  7771  1772  99  24320  3767  1423  444  261  604  111  372  120  7102  75  542 . ‧. 廈門  汕頭  廣東  海南島  香港  澳門  小計  上海  南京  漢口  蘇州  杭州  蚪阜  蕪湖  九江  小計  濟南  北京  天津  石門 . n. 南 支 . io. 地名 . Nat. 區 . 1943 年居留中國、南洋之海外台灣人 . 學. 表 2‐1. er.  . i n U. v. 13 .                                                         31.   〈本島人の皇民化こそ新臺灣建設の第一義〉 ,《臺灣日日新報》(台灣) ,1939 年 5 月 21 日, 夕刊 01 版。  32   鄭麗玲, 〈不沈的航空母艦─台灣的軍事動員〉 ,《台灣風物》44:3(1994.9) ,頁 51‐52。  33   岩井肇, 〈擴ぶる日本語‐南方建設ど臺灣の協力〉 , 《新建設》昭和 19 年 2 月號,1944 年 2 月 1 日,頁 38‐39。  14   .

(23) n. al. sit. y. ‧. io. 合計 . Nat. 蒙 疆 . 立. 政 治 大. 學. 滿 州 . 15 140 8 2 21 14 15 5 576 75 151 1 8 235 117 3 2 7 129 7 500 32 1 1 541 15 2 17 22297. er. 泰 . ‧ 國. 佛 印 . 大原  青島  唐山  山海關  徐州  開封  大同  芝罘  小計  河內  西貢  ユエ(順化) プノンベン(金邊)  小計  盤谷(曼谷) プラタボン(馬德望)  チエンマイ(清邁)  シンゴラ(宋卡)  小計  哈爾濱  新京  牡丹江  滿州里  黑河  小計  張家口  厚和  小計 .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台灣的從軍看護婦 ─────────────────  15 30  56 196  6 14  2 4  17 38  6 20  11 26  4 9  391 967  6 81  12 163  1  5 13  23 258  70 187  1 4  1 3  7  72 201  6 13  422 922  20 52  1  1 2  449 990  6 21  2  6 23  11564 33861 . i n U. v. 資料來源:大田修吉,〈海外に於ける本島同胞〉,《新建設》昭和 19 年 3 月號, 1944 年 3 月 1 日,頁 36。 . Ch. engchi.   台灣地理位置特殊,長期受日本殖民,加上風俗語言與中國相近,因此中日 戰爭中,日軍往南支一帶進攻後,每佔領一個地方,都會向台灣總督府請求派遣 人員前往支援,因此總督府時常會緊急徵召人力派遣到各佔領地,協助從事當地 建設與宣撫工作,如擔任警察官、專門技術人員、衛生產業等調查隊或指導者等 職業,包括廈門、廣東、香港等等,之後更擴展到菲律賓、南洋、東印度、緬甸 等地,都可以看到台灣總督府派員活動的蹤跡。34                                                          34.  .   李國生, 〈戰爭與台灣人:殖民政府對台灣的軍事人力動員(1937~1945〉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 15 .

(24)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從表 2‐1 中可發現,根據統計,至 1943 年為止被徵募或滯留海外地區以協 助日本政府進行相關建設工作的台灣人,至少有 33861 人,他們的足跡遍佈滿州、 中國沿海與內陸蒙疆一帶、以及南洋與東南半島等等,範圍極廣。其中男性人數 為 22297 人,女性則為 11564 人,可見在大東亞共榮圈的政策下,大量的台灣人 自願或非自願前往中國或南洋從事各種職業工作。  二、戰時台灣的人力動員  總力戰所強調的國民總動員,主要是建立在「國民平準化」的狀態下,男與 女、士兵與市民、大人與小孩、內地人與殖民地人民等平時鮮明的界線幾乎消融. 政 治 大 要而被塑造成為「皇民」,名義上有了與日本人相同的平等地位,以便於日本政 立. 於戰爭中,取而代之的是能夠為國家貢獻的「國民」,殖民地的人民也因當局需. ‧ 國. 學. 府的戰爭動員需求。 . 戰時台灣的人力動員,包括前線的軍事動員與後方的人力動員兩個部份。戰. ‧. 爭爆發初期,由於台灣與中國同屬漢文化體系,因此日本當局對台灣人在中日戰. sit. y. Nat. 爭中的立場抱持保留與懷疑的態度,加上台灣人沒有服兵役的權利與義務,因此. io. er. 最初日本對台灣的軍事動員著重在軍夫、軍農夫、通譯、調查員等軍隊工員或隨 員,另有配合南進政策而派遣開發佔領區的拓南工業戰士以及高砂義勇隊的原住. al. n. v i n Ch 民軍夫;隨著戰局的擴大與兵力吃緊,統治當局開始考慮將台灣士兵投入戰場當 engchi U 中,1941 年 6 月 20 日,日本內閣會議決定在台灣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制,並於. 次年 4 月公佈〈陸軍特別志願兵令〉,募集 17 至 25 歲青年男性接受訓練並派往 戰場,隨著太平洋戰爭戰況的告急,1943 年 8 月 1 日實施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 徵集 16 歲至 25 歲的男性接受訓練再編入軍籍。1944 年,在日本軍事動員體系 即將面臨崩潰之際,日本不得不將台灣既有人力加以動員,以投入實際作戰行動 當中,至此台灣幾乎已達到全民皆兵的狀態。35                                                                                                                                                              35.  . 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頁 99‐102。    江智浩, 〈日治末期 (1937‐1945)臺灣的戰時動員組織‐‐從國民精神總動員組織到皇民奉公會〉 , 頁 16‐17。鄭麗玲, 〈不沈的航空母艦─台灣的軍事動員〉,頁 51‐77。  16 .

(25)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台灣的從軍看護婦 ───────────────── . 除軍夫與後期的志願兵,總督也對屬於技術人員的軍屬加以動員,徵調的人 員以日本人為主,但隨著前線日本領地的擴大,台灣人的軍屬編制也隨之漸增, 其中巡查補、海軍工員、看護助手等等則以台灣人為主要徵召對象。軍屬可分為 軍政要員、雇員、傭員三類,軍政要員指的是基於軍方所需由軍方雇用從事技術 專門業務者,在軍隊中稱為「囑託」;雇傭員則是依軍隊需求被錄用或徵用者, 如打字員、馬夫、司機、工員等等。這些軍屬人員按照個人技術專長被安排到軍 隊各部門,並依軍隊的方式分職等,按職等給予薪資。總督府也透過各種法令針 對台灣的勞力情況加以整編與應用,除動用人員進行軍需工業如機場、軍用道路. 政 治 大. 等的島內動員外,也並派遣人員前往日本內地、南洋或佔領區進行勞務工作。36 . 立. 在後方人力的動員方面,1937 年總督府設立「國民精神總動員本部」 ,推行. ‧ 國. 學. 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成立街庄與市區的報國總動員團,團下設立各分隊,並舉 辦大型報國運動,對台灣島民進行精神改造,直到 1941 年由皇民奉公會所取代。. ‧. 皇民奉公會則是基於「台灣一家」之理念,希望台灣的內地人、台灣人與高砂族. sit. y. Nat. 能夠同心協力各項銃後工作,以台灣總督為總裁,總務長官為中央本部長,地方. n. al. er. io. 州廳、市郡、街庄、區與部落分別設立支部、支會與分會等等,最底層設立奉公. v. 班,全島男女老少皆為奉公會員,因而有各式各樣的動員組織出現,如奉公壯年. Ch. engchi. i n U. 團、女性組成的桔梗俱樂部、鄉鎮動員的皇民奉公隊、勞務奉公團等,進行後方 的援護工作,如軍需品修補、縫製千人針、寫慰問信、護送青年出征等等;地方 上也有各種青年挺身隊、女子挺身隊實施軍事操演、防衛與救護工作。37  到了戰爭後期,總督府對於學生與婦女階層的動員與勞務利用也更加徹底。 1942 年開始透過學徒奉公隊動員學生從事糧食生產與勞動工作,並擴充工業與 農業學校,課程安排偏重糧食增產、戰技與防空訓練;1944 年制定〈學徒動員 實施要綱〉 ,依學生的教育程度與所學進行各種勞務調度,如醫科生派往醫院服 務、理工科學生到軍需品工廠等等。其他中學校、商業學校與女子高等學校也從                                                         36 37.  .   林繼文, 《日本據臺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系之硏究》,頁 119。    李國生, 〈戰爭與台灣人:殖民政府對台灣的軍事人力動員(1937~1945〉 ,頁 53‐61。  17 .

(26)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事糧食增產與國防建設等之工作。38  至於婦女動員部分,除前往前線從事戰爭協力相關工作外,後方則有皇民奉 公班、女子挺身隊等各地方的奉公組織,以及愛國婦人會等婦女團體配合時局政 策,從事軍事援護的工作,並配合政府皇民化運動,從事教育台灣婦女的工作; 到了戰爭末期,由於男性大多被國家派往軍需工業部門工作,因此總督府特別加 強女子勞動力的利用,包括女學生的動員、農業部門的增產訓練等等,除試圖讓 女性前往原本非固有領域的場所工作外,也強調了傳統分工中女性與家庭的關係, 以及擔負家庭糧食重責的角色。39 . 政 治 大. 為應付戰爭需求,戰爭時期的女性必須具備防空與救護知識,例如提倡穿著. 立. 方便活動的標準服,並舉辦防空防災訓練,或者進行救護相關課程訓練,以增進. ‧ 國. 學. 女子對於看護、救護的知識技能以及衛生思想,例如新竹洲警察部組織愛國女子 看護團,即徵募具國民學校畢業以上之學歷、身體強健且操行良善的未婚女子於. ‧. 新竹病院進行救護相關訓練,培育女子相關知識技能。40桔梗俱樂部也曾組織健. sit. y. Nat. 康的女性到台北陸軍病院實習。 . er. io. 從以上可知,受到總力戰觀念的影響,戰時體制的台灣人力動員,從前線與. n. al. v. 後方都貫徹了無分男女老少全體動員的概念,尤其以往被排除在戰爭體系之外的. Ch. 婦女,也被納入動員體制之中。   . engchi. i n U.  .                                                         38.   江智浩, 〈日治末期 (1937‐1945)臺灣的戰時動員組織‐‐從國民精神總動員組織到皇民奉公會〉 , 頁 18。  39   楊雅惠, 〈戰時體制下的台灣婦女(1937‐1945)‐‐日本殖民政.  府的教化與動員〉 ,頁 14‐15, 77‐85。  40   〈女子衞生看護團結成〉 ,《臺灣日日新報》 (台灣) ,1943 年 2 月 23 日,夕刊 02 版。  18   .

(27)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台灣的從軍看護婦 ───────────────── . 第二節 日治時期台灣看護婦 總力戰消融了男女的界線,將女性納入戰爭的體系當中,強調國民集結全體 國民總力,而國民總動員體制的確立,更加確立戰爭裡「男性前線,女性銃後」 的型態。日治時期戰爭期間,台灣的婦女動員以後方的勞務動員、軍事援護與國 防工作為主,但也有許多婦女前往南支南洋,這些人當中,有的人是隨著親人或 丈夫前往南方或中國的軍屬、眷屬,有的則是被徵調到危險的前線戰場或日本佔 領區扮演協力的角色,例如從軍看護婦便是其中之一。 . 政 治 大 軍」的修飾語顧名思義指的是距離軍隊較近的位置,或者跟隨著軍隊移動,且從 立 日治時期在戰場或南支南洋日本佔領區的看護婦被稱為「從軍看護婦」 , 「從. 事較具有生命危險的工作,此名詞主要是相對於一般看護婦而來。41台灣的看護. ‧ 國. 學. 婦培育工作可追溯到清代長老教會外籍醫師與教會的醫療助手培訓,但政府認可. y. Nat.  . ‧. 且制度化的看護婦制度則是要到日治時期才開始。42 . sit. 一、日治時期看護婦培育概況 . n. al. er. io. 在 1897 年日本領台初期,總督府即在台灣展開的醫護人員的培育訓練,而. i n U. v. 護理教育也隨之開展,但不像醫師培育那般設立專門的醫學校,而是利用醫院開. Ch. engchi. 班授課,最先開始護理人員培育訓練的是台北醫院,最初以在台日本女性為主, 但由於台灣病患的增加,基於語言溝通問題考量,1907 年才開始訓練台灣女性 接受護理教育。正式的看護婦規則,則是要到 1924 年,總督府才以以府令第 18 號〈看護婦規則〉加以規範,規定正式的看護婦必須年滿 18 歲以上,參加台灣 總督府醫院看護婦、或助產婦講習所的看護婦科與總督府認可的私立看護婦講習 所畢業,且經過看護婦試驗合格者,才可以擁有執照,成為正式的看護婦。43除                                                         41.   佐佐木陽子, 《總力戰と女性兵士》,頁 37。    林秀美等(編) , 《天使心,護理情-台灣省護理師護士公會一甲子回顧》 (台中市:台灣省護 理師護士公會,2008),頁 14‐16。  43   〈看護婦規則〉, 《台灣總督府府報》3160 號,1924 年 2 月 14 日,頁 41‐42。  19    42.

(28) 硝煙與白衣 日治末期的台灣從軍看護婦 ─────────────────. 台北醫院外,另外隸屬總督府管轄、較具規模訓練機構還有基隆醫院、新竹醫院、 台中醫院、嘉義醫院、台南醫院、屏東醫院、宜蘭醫院、台東醫院、高雄醫院、 澎湖醫院、花蓮港醫院等,包含台北醫院的十二所官立普通醫院,與馬公海軍共 濟組合病院、台灣岡山海軍共濟病院等,44以及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醫院、教 會醫院、鐵道病院等。45此外,台北醫院後來移交台北帝國大學附設醫院管轄後, 也持續開設看護婦講習所,培訓看護婦。46  各醫院對於有志成為看護婦的女性也訂立門檻條件,最初的條件較為寬鬆且 各家不一,例如 1908 年台北醫院僅規定年滿 16 至 25 歲,身體強健、性情溫良、. 政 治 大. 品行端正且為家累。隨著教育的普及,要求也隨之增加,例如 1918 年台北醫院. 立. 的看護婦生徒募集中,則要求要高等小學校畢業或具同等學力以上、年齡 15 歲. ‧ 國. 學. 至 25 歲且身體強健者;47新竹醫院則要求年滿 15 歲至 25 歲以下,小學校畢業, 家事上無掛累者,各家醫院的門檻大同小異。481923 年總督府制定〈臺灣總督府. ‧. 醫院看護婦、助產婦講習所規則〉,對台灣總督府醫院的看護婦與助產婦學生的. sit. y. Nat. 入學許可統一門檻規則,規定年滿 14 歲以上、25 歲以下,身體健全、品行方正,. al. er. io. 且高等小學校或公學校高等科畢業、或高等女學校第二學年以上修業完成者,皆. v. n. 可報名台灣總督府醫院的看護婦講習所。49除年齡與學歷限制之外,也有其他如. Ch. engchi. i n U. 身高等限制,如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於 1931 年的救護看護婦生徒募集中,便 要求應試者的身高必須在 142 公分以上。50因此日治時期有志成為看護婦的人, 必須具備醫院講習所所開出的條件與學歷門檻,並通過入學測驗後,才能進入看                                                         44.   〈臺灣總督府醫院看護婦、助產婦講習所規則中改正〉 , 《台灣總督府府報》3247 號,1924 年 5 月 30 日,頁 88。 〈看護婦講習所指定〉 , 《台灣總督府府報》810 號,1929 年 11 月 3 日,頁 9。 〈臺灣總督府醫院看護婦助產婦講習所規則中改正〉 ,《台灣總督府府報》853 號,1929 年 12 月 29 日,頁 120。  45   游鑑明, 〈日據時期的台籍護士〉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3(1994.6) ,頁 370‐371。  46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台灣の衛生》 ,(台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衛生課,1939) ,頁 67。  47   〈看護婦生徒募集〉, 《臺灣日日新報》 (台灣),1918 年 9 月 16 日,05 版。  48   〈竹院募看護婦〉 ,《臺灣日日新報》(台灣) ,1919 年 3 月 16 日,本刊。  49   〈臺灣總督府醫院看護婦、助產婦講習所規則〉, 《台灣總督府府報》3063 號,1923 年 10 月 12 日,頁 4。  50   〈救護看護婦生徒募集赤十字支部で〉,《臺灣日日新報》(台灣),1931 年 2 月 7 日,07 版。  20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三、 學校應依學生懷孕受教權維護及輔導協助注意事項 (附件一) 及學生懷孕受教權維護及輔導協助要點流程 (附件二)

表演藝術:1.認識 世界傳統舞蹈類 型實際學習體驗 原民舞蹈與文化 2.實際體驗舞台 與劇場藝術魅 力。3.透過街頭 藝術、國際藝術 節的介紹,體驗

影片: 20210601 公視手語新聞 - YouTube.

課程分為對台灣看世界 對台灣看世界 對台灣看世界、進步的科技 對台灣看世界 進步的科技 進步的科技 進步的科技及來講好聽話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注意事項 十一、 營養的需要..

 在公元前第三世紀后期,印度阿育王(公元 前269~232)護持佛教,舉行第三次 結集後,向外地派遣九個傳教僧團,其中一 支由 摩哂陀長老 ( 阿育王的兒子 )

嶧山刻石:「 貴賤分明, 男女禮順, 慎遵職事。」. 碣石刻石 :「男樂其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