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相關實證研究

在問題表徵的研究中,林惠真(2004)在探討國小五年級學生面對不同題目表 徵型式的解題表現中,認為不同表徵的確會影響學生的反應,大多數學生在「圖 畫題」的解題表現顯著優於「文字題」與「線段圖題」,顯示了圖示、圖案、或 圖畫有助於學生理解數學概念;而高數學能力的學生,在不同表徵題目的表現均 優於中或低能力的學生;進一步訪談時,發現學生在文字題的口語描述,大多只 是重述題目,有的甚至無法說明或表達錯誤;低數學能力的學生,在這三種表徵 裡的表現都差不多,並沒有像中、高能力的學生一樣的有差異,且當大部分學生 表示圖畫題和線段圖題比較能了解題意時,但有一半的低能力學生卻選擇文字 題,可見他們對於不同問題表徵的掌握較差。類似的情形在莊凱安(2003)的問題 表徵與解能力之相關性研究中也提到,在評量學生將文字題轉譯為圖像或算式 時,學童對表徵的喜好會影響其所欲採用的解題表徵類型,而兒童的數學圖像表 徵能力與算式表徵能力均有助於提升學生數學解題能力,但學生多半無法同時具 備兩種表徵能力。陳世杰(2005)則發現女生的數學文字題閱讀理解和數學文字題 解題表現較男生為佳,而國語文學業成就佳的國小學童,其數學文字題閱讀理解 和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亦較佳。

在探討圖像辨認的知覺處理需求如何影響學習時,汪曼穎、王林宇(2006)表 示,圖畫式表徵對於數學解題能力的幫助,在閱讀能力較低的學生身上較明顯;

輔助圖形對於認知風格偏重影像者的輔助教大,而文字輔助對於偏重文字者的幫 助較大;林淑菁(2002)在設計圖示協助資源班學生數學解題的研究中也發現,學 習效果的個別差異可能與學生圖形空間知覺能力好壞有關,圖形知覺能力好的學 生有更明顯的圖示輔助學習效果,雖然圖示常被認為是特別有助於閱讀能力或先 備知識較弱者的學習補充,然而如果學習者本身在視覺智識或視覺/空間智慧方面 的能力也不足,或者傾向以文字進行思考,即使提供了輔助圖形,也很可能無法

正確登錄圖像中的關鍵知覺屬性,因此建議教師其實需要外在教導圖像的運用方 式,方能發揮其輔助學習效果,特別是低能力的學生。

另外,探討空間能力和性別的關係,部分研究顯示男生的空間能力較佳。例 如左台益、梁勇能(2001)認為幾何學習與解題過程中,學習者經常需要在腦海中 建構及操作相關的心像,這種建構和操作心像的能力可視為是一種空間能力。一 般空間能力可分為兩種主要成分:空間方位(spatial orientation)與空間視覺化 (spatial visualization)。並以臺北地區國二學生為研究對象,施予空間能力測驗和 van Hiele幾何學測驗試題的前四個層次後,探討其結果與幾何思考層次的交互影 響,其中的空間能力測驗為自編工具,內容有「空間方位」,包含平面的旋轉、

積木旋轉(3D旋轉);「空間視覺化」,指展開圖及三視圖的運用。統計分析後發 現男生的空間能力有部分比女生來的好,例如男生明顯的在「切割問題」(解讀3D 圖形的平面表徵)的表現比女生好;再者,各層次學生在空間能力測驗的表現顯著 不同,van Hiele層次高的學生在空間測驗的表現大致比層次低的學生來的好。而 張麗芬(1988)利用Siegel & White的方法研究兒童大空間內的空間表徵能力時,發 現在路標辨認、排列、距離估計方面,三、五年級間有很大的差異,且男生的空 間表徵能力比女生為佳。

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同的研究結果,顯示性別在空間能力上的表現並沒有差 別。例如馮雅惠(2006)的空間能力與數學幾何成就相關之探究中,藉由文獻分析 而編製空間能力量表,以及參考坊間教材書籍修正彙編後,形成數學幾何成就測 驗。而空間能力量表包含立體圖旋轉和方位景象兩項分量表,其中「立體圖旋 轉」,意指空間視覺化,指在心理操作旋轉或扭轉以視覺呈現的刺激物的能力;

「方位景象」即空間方位,能察覺及回想特定的空間方位或能定位己身於空間中 的方位的能力。研究後發現,空間能力與數學幾何成就具有中度相關;性別之間,

雖然男生在幾何成就或空間量表上的表現略優於女生,但統計上未達顯著差異;

數學幾何成就越高的學生,其空間能力的表現越佳;再者,空間能力越好的學生,

在幾何成就中的表現也越佳。張秋雁(2008)編擬空間測驗中,將範疇界定為三類,

ㄧ是「空間方位」(立體轉動圖),在心智上操弄物體,並能在物體的方位改變 後,依然能辨識出物體的特性;二是「空間視角」(立體側面圖、平面重組圖),

觀察者在心智上移動本身方位,並能從特定的方位辨別出物體在該視角的成象與 特徵;三為「空間結構」(立體剖面圖、立體方塊圖),能夠在心智上察覺物體 的內部結構,其中包括整體性和局部性之結構,施測後發現不同性別學童在整體 空間能力表現沒有差異。林浚傑(2005)的研究也與此相同,其在國小學童之平面 視覺空間能力研究中,提到國小學童在不同年級間的平面視覺空間能力有顯著差 異存在,而且會隨著年級的增加而越來越高;國小學童平面視覺空間能力分別與 數學、國語學業成就均呈現正相關;而國小學童平面視覺空間能力之表現沒有顯 著性別差異存在。許民陽等人(1994)在國小學童對方向及位置兩空間的認知發展 研究中指出,男女學童在空間認知能力上互有出入,在較簡單的基本空間概念的 認知上,如前後、東西南北、座標應用等方面,女生高於男生,可能是女生較細 心觀察之故;但在較複雜或須轉換的複合空間概念、相對位置、空間推理應用的 能力上,男生顯著優於女生;另外,城鄉學童在空間認知發展上有明顯差異存在,

在各項空間認知能力上都市學童明顯地較鄉村學童為優,尤其在較複雜的相對空 間位置、座標應用、三度空間概念方面。

除了紙筆測驗外,也有研究者以電腦介面來呈現空間概念,例如陳怡君(2003) 認為空間視覺化指的是視覺訊息的表徵、轉化、產生、溝通、記錄與反思等的運 作,對於重要訊息的全觀化,或問題解決時的分析性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並發展 及選用共四種研究工具,以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生的空間感表現,其中數學能力適 性測驗及工作記憶測驗選用其他學者之工具,而電腦化空間感測驗以及電腦化空 間感模擬實作評量為自行編製的研究工具。「電腦化空間感測驗」的介面為Flash 版本,施測時間約為一節四十分鐘,將全部題庫共29題的試題分成甲乙兩式分別 進行施測,每式各有20題,其中共同試題有11題,而個別試題有9題,測驗中包

含地圖座標、空間距離判斷、旋轉角度、及立體透視四個層面的題目;「電腦化 空間感模擬實作評量」,採用七巧板拼圖理念進行電腦化的模擬實作,該設計使 用滑鼠及方向鍵操作七塊板子排成指定圖形。經過施測後,發現不同年級的空間 感略有差異,其中六年級些微高於五年級,顯示數學學習經驗可能對空間運思能 力有正向影響;而不同性別的空間感差異則未達到顯著;空間能力和數學成就有 顯著相關。晚近視覺教育側重協助個體能有效且正確地與圖形互動,覺察圖形之 間的關係,進行圖形轉換,及掌握圖形和其他實體之關係等,而視覺方式的思考 和推理能力唯有透過設計適切的視覺課程才有可能循序進展,研究顯示視覺輔具 可降低試題難度,因此視覺輔具學習遷移效益的探討將是非常令人期待的教學研 究進展方向。

綜觀各家學者之研究,可得知其研究工具多以幾何圖形的翻轉或視角的移動 來探究受試者的空間能力,而本研究對象是小六學童,研究者參考了各家學者在 空間測驗方面的相關文獻及其題型後,以陳怡君(2003),左台益、梁勇能(2001)

的空間能力試題為本測驗的主要參考範本,而較以往空間能力測驗所不同之處在 於,本研究工具除了以圖形、圖像呈現空間試題外,並加入文字來表徵相關的空 間問題,將所欲測量的空間能力分為空間方位和空間視覺化兩大範疇,採自編的 測驗的方式,欲了解小六學童在不同表徵問題中的表現情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