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根據本研究之目的,本章將針對軍校高中生的生活適應、休閒滿意度及生活 滿意之相關理論與研究進行文獻探討,內容共分為三節:第一節名詞解釋,主要 是在界定何謂軍校高中生,及生活適應、休閒滿意度、生活滿意度等名詞作概述,

以及對本研究所列之背景變項作一一說明。第二節相關理論,係針對生活適應、

休閒滿意度、生活滿意度等相關理論作探討。第三節相關研究,則是針對生活適 應、休閒滿意度、生活滿意度等相關研究作探討。

第一節 名詞解譯

一、軍校高中生:

本研究所稱之「軍校高中生」,係指國中畢業通過高中基測,依個人的 成績符合該校錄取門檻而登記入學(自2012年3月起,為因應政府未來將推行 12年國教,首次實施自辦招生考試,設定入學門檻,若招生員額不足者,則 開放第二階段招生,即以基測成績登記入學),年齡概略介於15至18歲,經 過在校三年的認真求學(課程內容與一般高中沒甚麼兩樣,都是根據教育部 所律定的課綱執行),及接受基本的軍事化管理要求與教育訓練,俾於日後 順利考取陸、海、空軍官校及國防大學政戰學院等校,以利將來擔任國軍部 隊各層級指揮職之領導幹部,因此,該校可稱係國家培養未來國軍儲備領導 幹部的重要搖籃。

二、生活適應:

「適應」是指個人與環境的互動歷程,也可視為是成功的渡過發展危機、達 成發展任務的歷程,這個歷程是動態的且不斷改變的。所以,一個適應良好的個 體是指:能夠調適自己與環境間的差異,達成彼此間和諧與平衡的狀態。因此,

「適應」是個體面對環境變動特有的一種能力。

4

本研究所稱之「生活適應」,是指受測者在研究者在參考施夙真(2006) 自編 之「軍校生生活適應量表」上之得分來表示。其中包含個人生活適應、學習生活 適應、軍事生活適應等三個層面。在這些層面上得分愈高者,表示其生活適應程 度愈差;反之,得分愈低者表示其生活適應程度愈佳。爲使研究分析便利,本研 究將生活適應情形分成二組,得分高於總量表平均數者為低生活適應組、得分低 於總量表平均數者為為高生活適應組。

三、休閒滿意度:

休閒是人類行為中最能給予自我滿足的觀念(Iso-Ahola & Weieeiger, 1984;

Kelly, 1983),能於休閒中獲得放鬆的體驗,Godbey (1994)認為休閒是現代人生 活很重要的部分,不僅會提高個人生活滿意度,同時也可以降低生活中的壓力,

幫助維持身心健康。當個人因從事休閒活動所引導出及獲得的正向看法或感受情 形,也就是個人知覺到目前的休閒經驗及情境感到滿意或滿足的程度,這種正向 的滿足感來自個體自身所察覺到的,或為察覺到的需求滿足(吳珩潔,2001;

Beard & Ragheb, 1980)。Beard & Ragheb (1980)也強調須發展出客觀評量休閒滿 意的工具,以界定休閒在滿足個人需求方面所扮演的角色,進一步了解個人由休 閒當中所得到的滿意程度,以及參與休閒的滿意度是否影響個人社會適應、心理 健康及整體生活滿意度,進而改善個人的生活品質。因此提出休閒滿意的概念包 含了心理、教育、社會、放鬆、生理、美感等六個層面之知覺體驗。

(一)心理層面:個人於休閒活動中挑戰自我能力,以及才智的運用,使個人 從中獲得成就感、參與感,提升自信心,尋求表達自我的機會而讓需求獲得 滿足。

(二)教育層面:個人於休閒中尋求智力刺激,追求新的學習體驗以滿足好奇 心,透過學習新事物使視野更寬闊。

(三)社會層面:個人自願參與團體或組織,以維持或發展自由選擇的社會關 係,有助於社會適應,並有機會認識新朋友,或更加鞏固情誼,有助個人獲 得社會及他人的尊重。

5

(四)放鬆層面:在休閒中可以獲得放鬆,以紓解平時生活或工作中的壓力及 緊張。

(五)生理層面:個人參與某些休閒活動可幫助增進體力,能夠強化肌力及心 臟功能,並且恢復或維持健康。

(六)美感層面:個人參與休閒的環境或場地經過良好規劃,且風景優美,使 得休閒體驗更加輕鬆及愉悅。

本研究將以上述六項定義層面,來評量受施測者的休閒滿意度狀況。

四、生活滿意度:

王治平(2005)認為生活滿意度是指個人對整體主觀評估的結果,包含食、

衣、住、行、育、樂等六大方面滿意的情況,和現況及生活憂慮的高低程度,來 反應出自我期待所追求的目標之間不一致的自我認知;另有國外學者提出,

Brandmeyer(1987)則認為生活滿意應是個人主觀看待自己生活中的一種態度,

以及朝向期望目標過程中的一種認知性評估或判斷性,也同時是適應老化的一種 過程,藉由此過程,來瞭解個人內在感受及真實情形間所產生的差距感,來界定 個人適應情形;而Hollis(1998)則認為生活滿意度是指個人對其心理和社會因 素、經濟、體力、情緒等層面,是否適應良好的主觀判斷;林麗惠 (2001) 則認 為高齡者對生活滿意度意為目前生活主觀的評估過程,包括整體的生活適應是否 感到滿足及快樂之程度,以及生命的過程期望目標與實際成就間的一致性程度。

Edginton et al. ( 1995) 認為生活滿意度是指個人對自我實際生活情形與理想 中的生活是否達成一致的認知與評價,屬於主觀且較為複雜的概念,如以客觀的 調查所測量的只是個人對顯現於外在生活情形的評價,生活的滿意程度包含內在 的感受,例如:有良好的生活適應或提昇心靈上的滿足等;林佳蓉 (2001) 則認 為生活滿意度是指個人對目前生活狀況與追求期望的目標,是否有達成一致評估 的過程,仍是一種長期評估下的結果;簡素枝 (2004) 認為生活滿意度不只是一 種綜合的概念,應包含對目前生活感受如快樂及滿足的程度,並藉由主觀的評估 及內在的感受,來瞭解個人期望目標和真實情況間的差距。

6 五、背景變項:

(一)年級:

本研究所稱的年級,係即與一般高中學制相同,區分一、二、三等三個 年級。

(二)居住地:

本研究所稱的居住地,指的是該校的校址位於高雄市鳳山區,而學生們 卻是來自全台灣各地區(北、中、南、東、離、外島等)。

(三)父母婚姻狀況:

本研究所指的父母婚姻狀況,講的是目前父母的婚姻維繫情形,包括:

結婚且同住、結婚但分居、離婚、失親(父母一方過世或父母雙亡)、單親 等類別。

(四)個人就讀意願:

本研究所說的個人就讀意願,即每位學生到該校就讀的原因不盡相同,

主要分為兩種:有自願來的、有的則是被家人逼來的(非自願的)。

(五)入學成績:

本研究所稱之入學成績,是指學生當初被錄取時的成績總分。

(六)家庭經濟狀況:

本研究所稱的家庭經濟狀況,概分為富裕、普通、小康、清寒等狀況。

(七)家長的職業:

本研究所稱家長的職業,係指每位學生家長所從事的行業別。

(八)家中排行或獨子:

本研究所指之排行是指學生在家庭兄弟姊妹間的排行,由於該校學生均 為男生,所以本變項概可分為:獨生子、長子、中間子、么子。

(九)家長的管教風格:

本研究所稱之家長的管教風格,概略區分為嚴厲且權威式的、嚴厲但可 講理的、民主且可溝通的、自由放任的、可允許允求的等。

7 (十)學校教育暨管理政策:

本研究所稱之學校教育暨管理政策,係指學生在校期間的所有規範,舉 凡生活常規與紀律要求、課業要求、各項活動參與、體能訓練等方面。

第二節 相關理論

生活適應:

心理學者從心理學的層面探討人與環境間的適應問題時,因其所持的角度之 不同,對於生活適應自有其論點與看法,以下分別從精神分析論、人本論、特質 論、行為學派、認知論、社會學習論來探討這六個理論對生活適應的觀點如何。

(一)心理分析論:

Freud 的心理分析論從人格的結構、人格的動力、人格的發展及人格的 層次來解釋適應的內涵。本我、自我、超我三者間,若能和諧統整,個體即 是處在一種最佳的適應狀態;如果三者失卻平衡,或彼此長期衝突,就難免 導致個體過度運用防衛機轉,出現適應困難情形甚至演變成為心理異常。心 理分析論者相當重視早期經驗,認為人生愈早期的困難對日後生活適應的影 響力愈大。Freud 認為所謂適應良好的人,就是沒有嚴重心理症狀的人,是 有能力去愛和工作的人。

Adler 則認為個體適應的本質是在處理自卑感,因此適應意味著以真實 的態度勇於面對問題,力爭優越感,終極目標在達致社會興趣。

Erickson 以人生八個階段的發展任務來說明適應的本質。每一個階段皆 有其發展任務與危機,若該心理危機能解決則個體可稱為適應而能順利進入 下一階段之發展任務。因此心理分析論者對適應的判斷是:適應良好的人是 擁有健全的人格,堅定的自我,彈性的超我與得到滿足的本我的,能夠面對 現實,勇於面對發展危機並達成它。

(二)人本論:

8

人本學派相信,個體天生即具有從適應不良轉向心理健康發展的潛能。

人本心理學者視適應為有機體與生俱來的生長目標,適應的本質在於個體的 主觀知覺與追求自我的成長、實現的歷程。人類的行為受到外在環境及社會 文化的影響,有很大的可變性,因此只要提供適宜的環境,給予無條件的接 納與關懷,個體就能夠導向自我實現;個體愈能夠自我實現,適應自然就愈 好。

Maslow 以需求階層來探討有關適應的問題,這些需求是有順序性的,

Maslow 以需求階層來探討有關適應的問題,這些需求是有順序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