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特殊軍政環境下的眷村
第四節 眷村的命名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眷村的命名
每個眷村的命名都有其一定的原因和背景,雖無一定的法定規範,通常會以 建村的實際情況來命名,故從村名就可以判斷出眷村的隸屬軍種、眷戶成員、地 理位置、興建財源等等,即可略知眷戶的組成。因此整個國軍眷村的命名通常有 以下幾種:
一、以軍種命名:以與軍種相關的名稱來命名,通常代表是原由該軍種列管,住 戶也是該軍種眷屬,如命名上以軍種簡稱冠上「光」字,簡單明瞭地標示軍 種,如「陸光」、「海光」、「憲光」等,同時也有「軍種之光」意涵。而不同 軍種的命名也有所不同,如下分述。
(一) 陸軍:如「陸光」、「干城」、「陸裝」、「莒光」、「黃埔」、「裝甲」、「忠誠」
等,陸軍軍風為忠誠。
(二) 海軍:如「海光」、「海空」、「海強」、「定海」等,海軍軍風為忠義,但 卻未見以「忠義」為名的海軍軍眷村,以「忠義」為名,反而是軍情局 軍眷村。113
(三) 空軍:如「凌雲」、「藍天」、「大鵬」、「飛雁」、「忠勇」等,空軍軍風為 忠勇。因抗戰時期的空軍飛虎隊,虎成為空軍象徵,如「虎風」、「虎嘯」
等。
(四) 憲兵:如「憲光」、「衛民」等,憲兵軍風為忠貞,然而以「忠貞」為名 的眷村「忠貞新村」卻不是憲兵眷村,反而是陸軍所列管使用之軍眷村。
(五) 聯勤:如「明駝」、「忠駝」、「群駝」、「飛駝」,聯勤軍徽以帶翅駱駝為 圖騰,代表聯勤任務任重道遠,使命必達,故聯勤軍眷村取其軍徽圖騰 命名,聯勤軍風為忠勤;114此外「四知」意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藉以提醒同袍經理軍中財務時有清廉之自我期許。115
(六) 後備:現今後備司令部,前身為臺灣警備總司令部,以「警新」、「警信」、
「警德」、「警智」為名,或是以「警南」(警備總部臺南眷舍)、「警東」
(警備總部臺東眷舍)等命名,強調單位駐防區。花蓮的「開發新村」
則是警備總部為安置當時「開發總隊」成員及眷屬,所興建而成的軍眷
113 莊勝傑,〈戰後台北市軍眷村之形成與變遷〉,頁 50。
114 莊勝傑,〈戰後台北市軍眷村之形成與變遷〉,頁 50。
115 楊昇展,《南瀛眷村誌》,頁 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村。116
眷村命名依照軍種職別、兵種、軍風、軍徽圖騰、或是代表軍歌中擷取 名稱。以軍種命名一方面利於識別,另一方面便於管理,同時也反映當時反 共愛國動員戡亂的時空背景。
二、以捐建經費來源命名:
婦聯會的捐建發起是眷村發展重要歷程,因初期興建經費有限,婦聯會 發起募款活動,號召各界捐資作為眷村興建經費來源。許多眷村村名以這時 期捐建的經費來源命名。以捐建單位舉例,如婦聯會→「婦聯」;臺灣省進 出口貿易商公會→「貿商」、「台貿」、「貿易」等;銀行聯合公會→「銀聯」; 影劇公會→「影劇」;華僑團體→「僑愛」;青果合作社→「果貿」;公立學 校教職員→「公學」;工業協會、商業協會→「工協」、「商協」等。以捐款 單位的名稱命名,一方面是感謝捐贈單位的協助,在另一方面也呈現當時政 府財政上的困難,因此需要從不同的工商團體募款興建眷村。117
此外 1970 年起,國防部亦開辦「華夏貸款」業務,提供低利貸款給眷 戶進行改建。以「華夏貸款」所新建的軍眷村,多以「華夏」、「居安」為名,
並以貸款期別命名華夏一、二、三、四村。118
三、感念長官恩澤、紀念英雄人物:
此類命名以紀念婦聯會蔣宋美齡女士募款之德澤為最多,以其「慈母般 光輝恩澤」照映眷村,如各縣的「慈光」、「慈恩」、「慈暉」、「慈仁」、「慈德」、
「銘德」、「懷德」、「懷仁」等;新北市的「壽德新村」為感念陸軍總司令劉 安祺(字壽如)之德政;新店市的「炎明」新村,即以情報局長張炎元先生 之「炎」字,加以頌揚其開「明」作風,命名「炎明」。119台南市「崇誨國 宅」、「志開新村」為紀念空軍沈崇誨、周志開,此類命名特別是以壯烈犧牲 的三軍英雄人物為名。120
116 莊勝傑,〈戰後台北市軍眷村之形成與變遷〉,頁 50。
117 黃承令主持,《中壢龍岡地區眷村調查—桃園縣傳統聚落調查建檔計畫》,頁 2-19。
118 莊勝傑,〈戰後台北市軍眷村之形成與變遷〉,頁 50。
119 郭冠麟主編,《國軍眷村發展史:從竹籬笆到高樓大廈的故事》,頁 28。
120 楊昇展,《南瀛眷村誌》,頁 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以原部隊駐地來命名:
如台南市「湯山新村」原部隊在中國南京湯山,湯山新村的眷民主要是 炮兵部隊和其眷屬,因砲兵學校始於南京湯山,故以湯山命名;121新北市「太 武山莊」是因眷戶曾於金門駐軍,同時妻子多數為金門籍而取名;新北市「雲 台新村」是因全村均為上校級以上之主管,並曾駐軍於馬祖雲台山;中和的
「一江新村」是為紀念一江山戰役,並安頓其遺眷。
五、以部隊名稱來命名:
少數眷村的存在是在安置整批撤退來台的部隊,因此部隊名稱就成為眷 村名稱,譬如:黃杰將軍的部隊稱為富台部隊,安置其眷屬的的社區稱為「富 台新村」;李彌將軍自緬甸撤回的部隊稱為忠貞部隊,安置其眷屬的社區稱 為「忠貞新村」。122
六、以所在地方命名:
眷村所在鄉鎮市區命名,如「三重」、「梧棲」、「松山」、「龍潭」、「北屯」、 苗栗縣「大湖新村」、永和區「永和眷舍」、中和區「南勢角新村」因地處於 南勢角而得名、新店區江陵里「江陵新村」、泰山的「泰安新村」等等。或 是所在聚落地名如「賴厝」(臺中市賴厝里)、「水湳」(台中市)、「仙洞」(基 隆市)、「美崙山」(花蓮縣美崙山)、「大屯」(位於大屯山地區)。或是所在 街名,此常見於臺北市區軍眷村,如台北市「永吉新村」位於永吉路而命名、
「敦化新村」位於敦化北路、「南京新城」位居南京東路上、「軍功新村」於 軍功路上等。123此外也有結合周遭地景命名,如新店的「碧園新村」因鄰近 碧潭而得名。124如台北市士林區「梅林新村」在籌建命名,為冬天梅花盛開 之期,故以梅林稱之。這些直接以台灣所在地之名稱作為眷村命名者之比例 較低,但卻有較清楚的地緣關係。
七、眷戶自行命名:
台北市「愛士四村」即因全村皆為士官,期望承蒙長官垂「愛」而命名。
121 黃承令主持,《中壢龍岡地區眷村調查—桃園縣傳統聚落調查建檔計畫》,頁 2-19。
122 黃承令主持,《中壢龍岡地區眷村調查—桃園縣傳統聚落調查建檔計畫》,頁 2-19。
123 莊勝傑,〈戰後台北市軍眷村之形成與變遷〉,頁 51。
124 臺北縣擎天青年協會,《眷村 2008 臺北縣地方文史研究一眷村篇》,頁 2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而軍方講求階級倫理,因此自行命名之眷村並不多見。125
八、勵精圖治、復興中華之期許:
這類命名表現出自我勉勵、督促,如「自立」、「自強」、「篤行」、「力行」
或是愛國為國的精神標語,如「克難」、「勤奮」、「克勤」、「建國」、「復興」、
「光復」、「中興」、「光華」、「安邦」、「安華」、「精忠」。或是對軍中同袍敬 意「愛士」、「敬軍」、「袍澤」等。也有以八德條目「忠孝」、「仁愛」、「信義」、
「和平」為名,只是後兩種命名少見,幾乎僅有孤立。126如台南市「精忠」
二村、九村,高雄市的「光復新村」、台中市的「光華新村」,三重的「行健 新村」是根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命名之,期許為眷舍勉勵,新店 的「安華二村」名稱由軍方取「安定中華」之意涵等。
上述關於軍眷村命名之整理,只是大略歸納整裡,並非有一定的定則。而眷 村數量龐大,當初命名之際並沒有明定命名原則,而是依據實際情形來決定。眷 村並非由政府統一同時設置,而是以各軍種屬性自行分配,因此命名重複現象難 免出現。127各地軍眷村的興建的原因、軍種單位、資金來源等背景的不同,同時 居住眷戶成員身分、軍階也不一樣,因此從眷村的命名,除了可以先大致看出上 述相關訊息,一方面呈現當時的時空背景,在另一方面則清楚的呈現眷村興建過 程和軌跡,同時看到當時之軍政思維,甚至為凝聚軍眷村住戶對政府的向心力,
眷村的命名也表現軍人精神教育上的期許。近年來,眷村逐漸遷建,許多眷村均 已改建為國宅,稟持著「遷小村,建大村」的原則,同一區域的眷村集體分配到 新建國宅,原來村名多已變更,如合併以後的「陸光新城」住戶不全是原陸光二 村的眷民,還包括了其他十四個眷村的居民遷入,因此也不是只有陸軍眷屬,在 這樣的原則下,單一軍種眷戶住在同一村落的情況也逐漸消失了。128
125 楊昇展,《南瀛眷村誌》,頁 49。
126 莊勝傑,〈戰後台北市軍眷村之形成與變遷〉,頁 52。
127 莊勝傑,〈戰後台北市軍眷村之形成與變遷〉,頁 52。
128 郭冠麟主編,《國軍眷村發展史:從竹籬笆到高樓大廈的故事》,頁 2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小結
「眷村」是把軍人的眷屬集結成村,原因主要有二:動員集結方便迅速、眷 屬照護,同時也意味著雙方戰役是場持久戰,形成時間也是在非常時期國家戰略 部署下,短時間所營造出來的聚落型態,並非自然所形成的。國軍眷村的源起期 早在民國 21 年至 34 年國民黨為對抗共產黨時,便已開始相關軍眷服務工作。國 民政府到台灣來後,眷村的形成約有三種方式:接收日遺宿舍、官兵自建、民間 捐建等。但後來政府逐漸發現,因為台灣的地理環境、時空背景不同於中國,因 此到臺灣的部隊與軍眷,與抗戰時期在大陸的情況不一樣,加上也較無戰事,少 有大規模的調動移防,而反攻大陸軍事行動並非來臺近期內發動,因此部隊在臺 灣定置駐防,跟隨部隊的軍眷也逐漸在地定居。
眷村的分期,可分為創建期(民國 38-45 年)、成長期(民國 46-55 年)、轉 型期(民國 56-69 年)、改建期舊制(民國 70-85 年)、回春期新制(民國 86 年至 今),每一時期眷村的發展,在外在情勢、國家政策、建築特色、法源依據等等,
皆有不同之特質。可看出政府從一開始,創建期時的反攻大陸、短暫停留台灣,
並未有計畫性的建設眷村;到成長期時,蔣宋美齡女士指示「婦聯會」為「為軍 眷籌建住宅」構想,開始向民間機關團體募款籌建眷村,有計劃的興建大批的眷 舍;轉型期時國防部實施華夏專案,眷村逐漸走向私有化及立體化;改建期舊制
並未有計畫性的建設眷村;到成長期時,蔣宋美齡女士指示「婦聯會」為「為軍 眷籌建住宅」構想,開始向民間機關團體募款籌建眷村,有計劃的興建大批的眷 舍;轉型期時國防部實施華夏專案,眷村逐漸走向私有化及立體化;改建期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