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矩陣組織

矩陣式結構的提出是對於韋伯(Max Weber)所主張且盛行的傳統層級式 組織結構的一次突破。在品質系統以客戶滿意為前提之下,產品的製造除了 需要各種不同的功能專業以外,也需要對於不同的客戶需求做出快速而且有 效的回應,如此ㄧ來,就需要矩陣式結構來加以管理。

傳統的功能式結構可以有專業化的優點,而事業部式結構則雖然可以更 專注於專案績效之上,但是會產生資源運用與經營活動重複的問題。因此,

矩陣式結構的概念便是要結合功能式部門專業化的優點,以及事業部式設計 專注於產品績效的優點。如此ㄧ來,擁有專注於產品績效的組織單位,卻不 致造成資源重置的浪費。

在矩陣式結構的設計概念之下,產生了雙重指揮鏈的情形(參下圖 2-3),

打破了 Henri Fayol 所提出的十四點管理原則中的「指揮統一原則」。在實際 操作中,這種雙重管理的結構建立和維持起來都很困難,因為有權力的一方 常常占據支配地位。因此比較成熟的矩陣式管理模式為帶有專案 產品小組 性質的功能型組織。功能部門照常行使著管理職能,但公司的業務活動是以 專案的形式存在的。專案由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全權負責,他向職能經 理調度適合的人力資源,在專案期間,這些員工歸專案經理管理。而功能經 理的責任也包含確保人力資源合理有效的利用。

資料來源:本研究

採購

乙專案

生產技術

甲專案

丙專案

製造

業務 生管 倉管

圖表 3:矩陣式結構的權力隸屬關係

與傳統的功能式結構與事業部式結構不同,矩陣式結構很少能從組織結 構圖中判斷出來,需要根據企業具體的管理行為加以判斷。而企業是否應該 實行矩陣式管理,應該依據下面三個條件加以判斷(Richard L. Daft,2004):

條件一:各產品線必須分擔稀少資源的壓力,當組織特別是中等規模與具有 相當數量的產品線,將感到各產品之間分擔及彈性運用人員與設備的 壓力。例如,組織規模不夠大,以至於不能在每條產品線中設置專任 的工程師,因此工程師被要求兼任數個產品或專案。

條件二:兩者或以上關鍵產品的環境壓力。例如技術的品質(功能結構)和開發 新產品(事業部結構),這雙重的壓力指出在組織中功能部門和產品部 門之間必須要求權力平衡,並且雙重的職權結構必須維持均衡。

條件三:組織的環境定義包含複雜和不確定性。經常性的外部變動和部門間 高程度的交互影響需要大量的水平和垂直及水平方向的資訊處理。

在這三個條件之下,垂直和水平職權將被給予同樣的承認,因為他們之間 是相等的,因此為了平衡他們之間的權力,再創造出雙重職權結構。

矩陣式結構的優勢在于它能使人力、設備等資源在不同的產品 服務之間 靈活分配,組織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外界要求。這種結構也給員工提供了獲 得職能和一般管理的兩方面技能。在矩陣式組織裏,關鍵組織成員的角色定 位非常重要。這些關鍵組織成員包括:高層領導者、矩陣主管和員工。

高層領導者的主要職責是維持職能經理和產品經理之間的權力平衡。高層 領導者也必須愿意進行決策委托,鼓勵職能經理和產品經理直接接觸,共同 解決問題,這將有助于信息共享和協調。

矩陣式結構最早應用于飛機制造和航天器械的生產項目中。職能部門包括 研發、工程、安裝、測試等等。每一個項目都需要全新的產品,例如新型飛 機、宇宙火箭等。現在,矩陣式結構已經在跨國公司裏普遍使用,以美國的 全球鋼鐵公司(Worldwide Steel Company)為例,該公司雇用了 2,500 位員 工,ㄧ年生產 300,000 噸的鋼鐵,公司也已經成立了 170 年之久,在之前的 160 年,功能式結構營運的很好,然而一但環境變得更不穩定而且競爭時,全 球鋼鐵公司的管理者相信他們無法再保持不變了,全球公司的訂單落後報表

百分之五十,利潤都被勞動和能源的增加成本所侵蝕,市場佔有率下降。 的爭奪(Stephen P. Robbins,1994)。矩陣主管的問題在於如何控制他們的下 屬。由於下屬接受兩個主管同時領導,不自覺的員工會利用這個機會鉆空子,

造成主管對他的管理真空化。因此,職能和產品主管必須一起工作,解決問題。

職能主管主要解決下屬的技術水平問題,而項目主管則具體管理下屬在這個項

目上的行為、工作結果和績效。這些活動需要大量的時間、溝通、耐心以及和 別人共同工作的技巧,這些都是矩陣管理的一部分。

員工接受雙重領導,經常能體會到焦慮與壓力。他的兩個直接經理的命令 經常會發生衝突。這時雙重主管的員工必須能夠面對產品經理和職能經理的指 令,形成一個綜合決策來確定如何分配他的時間。員工們必須和他的兩個主管 保持良好關系,他們應該顯示出對這兩個主管的雙重忠誠。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