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圖 4‐2 93 年度臺灣地區主要水庫優養現況   

     

石門水庫

4.2 國內水庫問題及診斷方法 

4.2.1 藻類相之現況、問題及診斷方法  4.2.1.1 藻類相之現況 

國內水庫之藻類相資料並不齊全,環保署於 72‐76 年間進行過全國水庫之藻 類普查(莊進源等,1984~1987),之後就僅在少數水庫如翡翠水庫(吳俊宗等,

1986~2005)、曾文水庫(溫清光等,2003)、石門水庫(陳有祺等,2003~2005)、德 基水庫(陳秋楊等,1999~2005)、明德水庫(周昌弘等,1999)、牡丹水庫(郭振泰 等,2003)、永和山水庫、鯉魚潭水庫、仁義潭及烏山頭水庫(吳等,2001)等少數 水庫有較新的調查資料。整體而言,藻類相的資料並不完整,對於要釐訂政策或 進行生態工法等措施所需的資料顯得不足。 

在去年之環保署委辦計畫(郭振泰等,2005),曾對國內 11 座重要水庫(包括 新山、永和山、明德、鯉魚潭、仁義潭、蘭潭、白河、鏡面、鳳山、澄清湖、牡 丹等水庫)有較新的藻類資料。由研究成果顯示,微囊藻是目前水庫中較嚴重影 響水質的藻種,它會產生毒素,並經常形成藻華現象,且在所研究的 11 座水庫 都有它,因此是最優先要設法控制的藻類。其大量滋長的主因是有機污染所造 成,可用物理、化學或生物工法來削減微囊藻數量或防止其滋長。 

4.2.1.2 藻類相之問題 

根據郭振泰等  (2005)在國內 11 個主要水庫所做的調查發現,多數水庫已呈 優養化現象,多數水庫出現微囊藻(Microcystis)等可能產生毒素和異味的藍綠 藻,林財富(2005)的報告也證實這些問題存在於國內多數水庫中,雖然水公司及 水庫管理單位利用放流措施,將大部份這些藻類攔留於水庫,而未使它們進入自 來水的取水水源,但是這些藻毒和異味問題已使我們不得不重視。 

4.2.1.3 藻類相問題之診斷方法 

前述有關國內藻類問題主要係毒素和異味,此類問題主要由藍綠藻所引起,

而產生這類問題的藻種資料過去主持人(吳俊宗)已有一些研究和報告。因此,已 可以從鑑定藻種而作為診斷藻類問題之第一階段方法。 

第四章 國內水庫水質現況、

問題及診斷方法

前述會產生問題之藍綠藻有個共通性質,即除須有磷鹽外,都是喜好在有有 機污染的水域環境下快速。因此,可以從分析水質中的有機碳、有機氮和氨氮等 含量濃度,即可以用此類水質參數作為診斷之指標。 

4.2.2 浮游生物、節肢動物、魚貝類及其他水中生物相現況-以石門

水庫為例 

4.2.2.1 浮游動物 

石門水庫內與集水區的浮游動物的種類包括原生動物、輪形動物、甲殼動物 與環節動物(貧毛剛)等大類,其中又以輪形動物及甲殼動物居多。春季的浮游動 物種類以多枝輪蟲的數量最多,其次是橈腳類動物的無節幼蟲,夏季則以橈腳類 動物的無節幼蟲數量最高,且均分佈於表層及中層的水域。浮游動物的數量會在 春季明顯昇高,而夏秋兩季則大量減少。 

4.2.2.2 底棲生物 

2005 年調查結果,石門水庫內各點顯示有不同生物種類的組成,且亦有季 節性的變化,所得之結果為蝦蟹螺類計有 5 目 12 科 17 種,其中有田螺科的石田 螺及圓田螺,有錐實螺科的小錐實螺,有錐捲科的錐捲螺,有福壽螺科的福壽螺,

扁蜷科的圓口扁蜷,蜆科的花蜆,殼菜蛤科的湖殼菜蛤,有長臂蝦科的粗糙沼蝦、

南海沼蝦、貪食沼蝦、日本沼蝦與臺灣沼蝦,有匙指蝦科的擬多齒米蝦及多齒新 米蝦,有蝲蛄科的克氏原蝲蛄,有溪蟹科的黃綠澤蟹及日月潭澤蟹,與華溪蟹科 的拉氏清溪蟹等。水庫內主要以湖殼菜蛤(Limnoperna fortunei)出現較多且為廣,

而集水區則均有分佈。 

4.2.2.3 水生昆蟲 

石門水庫內計有水生昆蟲 8 目 35 科,每季與地點水生昆蟲分佈都不相同,

春季各點水生昆蟲達到最高,但秋季數量則下降,有明顯的季節變化。下游以雙 翅目的搖蚊科、大蚊科及呐科為優勢種,水質乾淨的水域則以毛翅目的流蠶科、

長鬚石蠶科與介石蠶科,浮游目的扁浮游科、四節浮游科及嘖翅目的短尾石蠅科

為優勢。 

4.2.2.4 魚類 

石門水庫內調查魚類以竿釣漁法、底延繩釣魚法、刺網魚法及蝦籠法,得知 全庫魚類種數計有 6 目 10 科 26 種,其包括鯉目鯉科的臺灣石魚賓、臺灣鏟頷魚、

粗首鱲、魚密、臺灣馬口魚、草魚、羅漢魚、高體魚旁魚皮、日本鯽、白魚喬、鯉,平 鰭鰍科的臺灣櫻口鰍、臺灣間爬岩鰍,鰍科的中華花鰍、泥鰍,胡瓜目胡瓜魚科 的香魚,鯰形目魚危科的臺灣魚危,鱸形目慈鯛科的吉利吳郭魚、鱧科的七星鱧、蝦 虎科的極樂吻蝦虎,合鰓魚亞目合鰓魚科的黃鱔,鰻鱺目鰻鱺科的日本鰻鱺。而 集水區以電魚器為主要的採樣法,並輔以竿釣、魚籠及蝦籠採樣及潛水觀察,得 知集水區魚類種數計有 5 目 8 科 27 種,並無季節性的變化,其包括鯉目鯉科的 臺灣石魚賓、臺灣鏟頷魚、粗首鱲、魚密、臺灣馬口魚、草魚、羅漢魚、高體魚旁魚皮、

日本鯽、白魚喬、鯉,平鰭鰍科的臺灣櫻口鰍、臺灣間爬岩鰍,鰍科的中華花鰍、

泥鰍,胡瓜目胡瓜魚科的香魚,鯰形目魚危科的臺灣魚危,鱸形目鱧科的斑鱧,慈 鯛科的吉利吳郭魚,蝦虎科的褐吻蝦虎、極樂吻蝦虎、明潭吻蝦虎、短吻褐斑蝦 虎及臺灣吻蝦虎。但艾莉颱風過後,因對庫區與集水區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土石 流、高濁度水體以及上游帶入的漂流物,導致水庫內與集水區魚類數量與種類急 劇的減少。 

第四章 國內水庫水質現況、

問題及診斷方法

第四章摘要

根據環保署近三年來對臺灣地區主要水庫之水質監測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已 有超過一半的水庫呈現優養化現象,包括石門水庫、新山水庫、寶山水庫、明德 水庫、永和山水庫、仁義潭水庫、蘭潭水庫、鯉魚潭水庫、白河水庫、鏡面水庫、

澄清湖水庫、鳳山水庫及牡丹水庫等。其中澄清湖與鳳山水庫之水質最差,呈現 嚴重優養化現象(卡爾森優養指數>60)。

在去年之環保署委辦計畫,曾對上述 11 座重要水庫進行內外部總磷負荷推 估。由研究結果顯示,內部營養源比例較高之水庫有新山、明德、鯉魚潭、仁義 潭、蘭潭、鏡面及牡丹水庫。欲降低內部營養源可在庫內保持底層有氧狀態,遮 斷庫底與水體間之傳輸,維持上層水穩定之分層,及提高生物質之沉降率。

水庫優養化的原因乃由於水庫承受過量的磷、氮等營養鹽,使得藻類有足夠 的養份,因而大量繁殖。而這些營養鹽的主要來源乃由於集水區內的農業、社區 及居民活動、觀光遊憩等各種污染。以上這些污染源,大部份屬於非點源污染物,

最顯著的非點源污染負荷,乃為暴雨初期的沖刷。這些污染物平日累積於集水 區,當暴雨發生後的初期逕流及沖蝕,將使得大量污染物被帶入承受水體,對水 庫造成相當大的衝擊。其中沖蝕的泥砂造成淤積、濁度、懸浮固體及磷、氮濃度 的增加,造成水庫優養化,進而影響水資源的分配與利用。 

第五章  先進國家以生物鏈方式淨化水庫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