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具的編制

1. 前導研究

前導研究研究⼯具為「⼀個好的科技融⼊數學教學活動所具特徵之探測問 卷」A、B 版,經數學教育學者專家以及碩博⼠班學⽣組成⼩組,進⾏多次的 焦點團體討論後⽣成。A、B 版問卷皆為開放式問卷,分表為「⼼⽬中的⼀好 的科技融⼊的數學課」及「我⽼師的⼀堂科技融⼊的數學課」。

這兩份問卷採取開放式的問法,並沒有直接列出研究者⾃⼰認為的優秀的 科技融⼊數學教學活動所具特徵讓學⽣勾選,⽽是透過⼀些問題讓學⽣填寫,

藉此可以更了解學⽣的想法,並以此作為本研究中的問項,使得在探討本研究 之研究問題時得以更貼近教學現場。

2. 正式研究

正式研究的研究⽬的,在探討中學數學職前教師對於科技融⼊數學教學活 動的觀點,以及對前述觀點的辨識情形。為達此⽬的,編制出⼀份符合中學數 學教學科技融⼊特徵的問卷,即為本研究最重要的部分之⼀,因此藉由前導研 究探討學⽣觀點中好的科技融⼊數學教學所具之特徵。

以學⽣的觀點出發,探詢學⽣⼼⽬中優秀科技融⼊數學課程的特徵,並利

⽤前導研究問結果做為基礎。參考謝豐瑞教授在『中學教師數學教學能⼒專業 發展研究』計畫中所發展出的 20 個數學教學元素當作架構(如表 參-3),再經 多次的焦點團體討論整理、歸納且補充不⾜之處後,⽣成正式研究問卷中封閉 式問卷之問項。

表 參-3 20 個數學教學能⼒元素(Mathematics Teaching Competence)

1. 數學知能 (MTC-C, Mathematics competence)

2. 數學思考 (MTC-T, Mathematical Thinking)

3. 數學語⾔ (MTC-L, Mathematics Language)

4. 數學迷思概念 (MTC-M, Mathematics Misconception)

5. 數學表徵 (MTC-R, Mathematical Representation)

6. 數學學習動機 (MTC-LM, Mathematics Learning Motivation)

7. 數學評量 (MTC-E, Mathematics Evaluation)

8. 數學教材 (MTC-TM, Mathematics Teaching Material)

9. 數學課程 (MTC-CR, Mathematics Curriculum)

10. 數學教學法 (MTC-TD,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hod)

11. 數學課堂經營 (MTC-CM, Mathematics Classroom Management)

12. 數學價值 (MTC-V, Mathematics Value)

13. 數學態度 (MTC-A, Mathematics Attitude)

14. 數學學習態度 (MTC-LA, Mathematics Learning Attitude)

15. 數學教學過程 (MTC-TP,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cess)

16. 數學媒體教具 (MTC-MA, Mathematics Media and Teaching Aids)

17. 數學解題 (MTC-PS,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18. 數學認知理解 (MTC-CU, Mathematics 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19. 學⽣能⼒與狀況 (MTC-SAS, Student Ability and Situation)

20. 數學專業知識 (MTC-KFT, Mathematics Knowledge for Teaching)

在「情境下問卷」中,為探尋中學數學職前教師對特徵的辨識情形,經數 學教育學者專家,以及碩博⼠班學⽣組成⼩組,進⾏多次的焦點團體討論後,

參考泰宇出版⾼中數學第⼀冊之教學活動,⽣成兩個科技融⼊數學教學活動情 境:情境⼀為使⽤科學型計算機融⼊數學教學的教學流程,⽽情境⼆則是使⽤

Desmos軟體融⼊數學教學的教學流程。

⼆、研究⼯具的內容與資料處理

表 參-5 A2 關鍵字提取⽰例

表 參-9 B2 關鍵字提取⽰例

表 參-12 正向 82 類關鍵字對應教學⾯向⽰例

表 參-14 依關鍵字整併資料⽰例

2. 正式研究

(1) 研究⼯具的內容

正式研究之研究問卷有「⼀般性問卷」與「情境下問卷」兩種,兩份問卷 中之封閉性問項皆從前導研究所發展。情境下問卷之教學情境,在與焦點團體 討論後(由數學教育學者專家,以及碩博⼠班學⽣組成⼩組),因考慮封閉式問 項內容,⽽設定情境⼀為科學型計算機融⼊數學教學之教學流程 ; 情境⼆為 Desmos軟體融⼊數學教學之教學流程。教學情境係參考泰宇出版之⾼中數學

(⼀)中教學活動,兩教學情境之特點茲分述如下。

兩情境的設計皆為傳統教學中達到的創新教學⽅法,在情境⼀(如圖 參-2 所⽰)的設計中有四⼤特點:

(1) 起始活動讓學⽣猜測與感受 10 的冪次下,數值的成⾧關係。學⽣對於數值 的趨勢較無數感,特別是當指數介於 0 和 1 之間時,因此設計「與 5 的 差」

(2) 學⽣藉由探索計算機按鍵功能時,經歷觀察、歸納後,得以臆測 log 按鍵 的意義以及和 10 的冪次之間的關聯,再驗證後得以強化與鞏固概念⼼像 (3) 在探索過程中對數的⾃然條件可能不會明確出現,但透過實驗和與組員討

論的過程中,學⽣可以⾃⾏反思⾃然條件的意義

(4) 在⼀系列探索活動後,⾃然的建⽴了⼀個指對數觀念中的重要概念⼼像:

「(底數相同時)對數值就是指數」,並在教學後讓學⽣再次操作,鞏固建

⽴好的概念也藉此檢核學⽣對科技使⽤的能⼒。

圖 參-2 情境⼀之科技融⼊教學流程(計算機融⼊)

在情境⼆(如圖 參-3 所⽰)的設計則有兩個特點:(1)透過數值滑桿的變 動及輪流點選函數圖形,取代過去繁複代數操弄,讓學⽣以具象物件理解換底

公式 𝑙𝑜𝑔!𝑥 ="#$%"#$!(𝑥為任意數),可視為另類無字證明 ;(2)在經歷過探索、

實驗、臆測及驗證類似形式的函數 𝑓&(𝑥) = 𝑙𝑜𝑔!

"𝑥 後,學⽣可透過同樣思維延

伸出新的性質:𝑙𝑜𝑔!

"𝑥 ="#$%

"#$!"= −"#$%"#$! = −𝑙𝑜𝑔!𝑥,或由圖形觀察得知 "#$%"#$!

"

=

"#$!"#$% 後推論𝑙𝑜𝑔'!= −𝑙𝑜𝑔𝑎。

圖 參-3 情境⼆之科技融⼊教學流程(科技軟體 Desmos 融⼊)

(5) 資料處理與分析

正式研究之研究資料有兩部分:「⼀般性問卷資料」與「情境下問卷資 料」,在處理資料時先計算「⼀般性問卷」中各問項的「認同度」與「認同⽐

例」,以及「情境下問卷」中問項的「認同⽐例」與「得分」。

「認同度」係以 1 ⾄ 6 六等第分別代表「⾮常不同意」、「不同意」、「有點 不同意」、「還算同意」、「同意」及「⾮常同意」,再計算其平均等第作為認同 度 ; ⽽「認同⽐例」的計算⽅式為合併「還算同意」、「同意」及「⾮常同意」

三個選項所得之勾選⽐例 ;「答對率」的計算⽅式則為:若職前教師勾選與答 案2相符則計 1 分,反之則計 0 分,再以所有⼈的分數平均為答對率。

分數計算後,針對職前教師在⼀般性問卷中各問項的「認同度」與中⽴分 數 3.5 進⾏單⼀樣本 t 檢定,⽤以了解該「認同度」與中⽴分數 3.5 差異是否顯 著進⾏分析,⽽封閉式問項之詳細分析結果請參閱第肆章 研究結果。

透過 68.26%的信賴區間探討「認同度」的⼀致性與變異性,以此分析情境 下問卷中的封閉性問項,最後再以⽪爾森(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類別 T(使

⽤時機)與其他類別 H, C, S(「如何使⽤才會好」、「特質」及「是否該使⽤」)

的相關程度,以探尋影響職前教師判斷科技融⼊數學教學活動之使⽤時機的因 素為何。

2 此處答案意指情境下是否符合該問項的標準答案,⽽答案由焦點團體(數學教育專家學者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