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之信度與效度

Bogdan與Biklen(1998)認為,質性研究者關心資料的正確性和可理解性,

「信度」是在研究者所記錄下來的資料和研究場域的實際發生情形二者之間的符 合程度,而不只在於不同觀察之間以及在文字上是否一致。質的研究很難避免偏 差,任何一個質的研究資料,會被研究者個人的觀點所影響,也因此,質的研究 常被批評為太過「主觀」。本研究依據質性研究的特性及目標發展出質性研究信 效度四個檢測指標,包括(陳向明,2002;潘淑滿,2003):

一、確實性(credibility)

即「內在效度」,指質化研究資料真實的程度,研究者觀察到真正想要觀察 到的。在本研究中,採取幾項方式來確保本研究之確實性:(一)根據研究目的、

文獻探討及早期療育基礎理論透過與指導教授與同儕的討論(peer

debriefing),以提高資料之真實性研擬訪談大綱;(二)在訪談過程中,有足夠 的輔助工具(referential analysis),包括錄音筆及訪談過後的訪談日誌,蒐集 與本研究目的相符合的資料,以確保資料的真實性;(三)盡可能使用訪談對象陳 述之原始資料,避免過度的推論並詳實的描述研究資料。

二、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

即「外在效度」,指經受訪者所陳述的感受與經驗,能有效的做資料性的描 述轉換成文字陳述,亦即研究資料可概推(generalization)、可轉換應用到其他 的情境。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在探討女性新住民陎對發展遲緩子女教養經驗時,

除了研究對象的心情轉折、行動付出外,也一併探討壓力與困境、早期療育的認 知與資源服務之使用等相關因素的現象、情境以及脈絡,作詳細的深厚描述 (thick description)於研究報告中,盡可能使資料完整呈現,以提升訪談資料 的可轉換性。

三、可靠性(dependability)

即「內在信度」,指研究工具及研究者本身之一致性、正確性與穩定性。質 性研究若沒有可靠性尌沒有確實性,所以此項工作是相瑝重要的。在本研究中,

採取幾項方式來確保本研究之可靠性:(一)研究者將研究的編碼過程、研究結果 等在研究中作詳盡的描述,以提供讀者了解研究者的思考脈絡;(二)運用重複性 的方法(overlapmethods),例如在訪談過程中適時運用澄清的技巧以及不同時機 問相同的問題以檢測一致性;(三)研究者本身與研究對象建立良好的關係是很重 要的。研究者目前擔任學前特教巡迴輔導一職,工作性質經常與遲緩兒家長有直 接的接觸,職場之便易與研究個案營造信任、沒有壓迫感的情境,並使溝通能力 較佳、語言隔閡較少的研究對象,在以閒話家常式的訪談方式下,願意據實表達 其內心感受及想法,以增進本研究之可靠性。

四、確認性(confirmability)

即「外在信度」,強調的是研究者的中立態度,避免研究者個人的批判與自 我的偏見,研究的結果針對於資料的本身,而非研究者自己的評斷與想法的涉 入。在本研究中,採取幾項方式來確保本研究之確認性:(一)運用確認性的審查

(coongimability audit)技巧,將資料蒐集的錄音檔、及統整分析過程等相關文 件保留,以作為日後審查的重要依據;(二)善用訪談日誌反思,作為下一次訪談 過程的參考,以及資料分析時的提醒;(三)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盡可能讓研究 對象自在的表達其所想要表達的,盡量不導引回答的方向,除了可以更加了解研 究對象的教養經驗脈絡,更可以保持本研究之確認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