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研究者之教師專業成長

研究者綜合教學札記、協同教師訪談、學生訪談等相關研究資料,針 對三個階段的教學活動,提出教師專業成長的歷程。本節分為教學活動設 計能力之提升、教學策略應用之成長、建立教學研究能力等三方面,討論 在研究歷程中教師之專業成長。

一、 教學活動設計能力之提升

(一)能善用參考各項資料進行篩選、規劃適合校內課程的活動

在聚焦本研究科學遊戲教學活動歷程中,研究者從琳瑯滿目的坊間科 學遊戲書籍裡,體會到除了本活動「光」的教學活動之外,還有許多其他 有趣的科學遊戲可以搭配校內的課程活動,篩選適合的教材以配合該年段 學童概念的發展,帶領小朋友進行有趣生動的學習,讓自然與生活科技這 門課不再只是按課本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

(二)教具設計能力之精進

研究者從協同教師給予的意見中學到教具設計,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 任務時應該考量斟酌的地方,例如「火影特級任務」,原本讓學生自由創 作建立迷宮,但協同教師建議應該用規格化的模型,讓學生競賽的基準點 一致,才不會影響競賽成績,另外「變身魔法秀」的教具材料較容易破裂,

會影響學生的觀察。因此,研究者根據協同教師回饋進行改良,發現經過 修正改良的教具確實能減少學生摸索時間、讓現象更利於觀察,使教學活 動進行更加順暢。

牛奶盒畫線及迷宮格格式固定,讓學生減少摸索時間。

(觀察乙­3­2­980612)

塑膠袋材質變厚不滲水了(無漏),更利於觀察。

(觀察乙­3­1­980605)

二、 教學策略應用之成長

(一)提升在教學中解決問題之即時性

研究者發現小組合作進行任務時,常會發生意想不到的狀況,有的學 生是對操作過程有疑慮,有的學生是對任務還不瞭解,有的時候是小組成 員之間起爭執等。協同教師在這方面給予研究者諸多的建議與協助,讓研 究者較以往更注意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活動時的秩序與安全問題,不僅隨時 巡視各組進行任務發展的狀況,更即時的給學生提供支援與指導。

教學課程流暢,說明清晰易懂,善用獎勵措施,讓小組間能分工合作爭取 榮譽;此外,老師能注意小組間的個別差異,給予適切的導引,增進學童 解決問題的信心與能力。

(觀察丁­2­1­980604)

(二)精進對教材內容深度範圍取捨以及時間掌控之能力

研究者進行光的科學遊戲教學時,面臨到科學原理的說明與講解,需 讓學生瞭解到什麼程度之問題,例如做一台照相機是利用凸透鏡製成上下 顛倒左右相反的實像,而學生在討論時會提到近視眼鏡、老花眼鏡、望遠 鏡的運用等,研究者因為上課時間有限,無法在兩節課內完整將凹凸透鏡 的應用歸納出給學生,只能點到為止,有協同教師建議研究者需全面通盤 解說透鏡成像原理,也有協同教師認為將這門課運用到的科學遊戲原理點 到即可,不需提到凹凸透鏡的成像方式,那些留待國中課程再上。研究者 最後考量到自己上課時間有限以及學生現階段能理解的科學概念有一定 的程度,所以決定將科學原理以學生在活動中能觀察到、可理解的現象,

呈現、解釋給他們瞭解。

研:到底要給他們到什麼程度?像戊老師也是認為希望要給學生一個全部、

全面性的概念,可是我覺得全面性要花很多時間。

丁:就是這個如果是凸透鏡,會造成上下左右顛倒相反這樣一個基本的概念 就可以,至於說為什麼,那就是以後再去探討學習,因為只是國小階段 而已。那如果你覺得時間還充足還夠,你就後續可以再做補充說明。

112 

研究者體會到課程的設計,除了必須在教學前先評估學生現有的知識 狀況,周詳的考慮到學生的先備經驗有哪些,以及他們能接受的範圍可以 到哪裡,另外,要引發他們的興趣又能帶給他們能理解的科學原理,對課 程研究設計者是一項很大的考驗。

三、 教學研究能力之提升

(一)提高察覺學生問題之敏銳度

研究者發現,在教學活動歷程中為達成教學成效,以教學單元目標為 指標,不僅掌握活動流程的方向,也能提高進度的完成,對察覺學生問題 的敏銳度也相對提高,尤其和五位協同教師討論溝通後,更意識到教學者 要提升察覺問題的敏銳度,必須時時留意自己多觀察、多接觸、多瞭解學 生,多站在學生的立場去看問題,才能掌握問題的根源。

教師在每個步驟操作之前皆能加以說明描述並注意巡視各組瞭解實驗情 形,在適時給予提醒或指導以增加其學習效果,皆能順利地製作完成實驗 器具和學習單。

(觀察丁­2­3­9806025)

(二)找尋解決問題管道能力之提升

研究者為了設計科學遊戲教學,並使教學能達到預期成效,需針對教 學活動設計主題光,進行資料蒐集,以充實學科相關知識為基礎。因此,

研究者本身也扮演學習者的角色,積極透過網路、書籍及自然科教學經驗 豐富的同事尋求學科相關知識的擷取與經驗傳承,以回應學生提出的各式 問題及提供延伸補充教材,或澄清學生的迷思概念。

(三)資料分析與整合能力之提升

研究者在教學前擬定蒐集資料計畫以求讓教學行動更加完善,資料收 集包括單元學習問卷、參與科學遊戲意見心得單、活動學習單、教學錄影、

教學札記、協同教師觀察記錄表、協同研究教師訪談記錄、學生訪談記錄 等。在教學後,透過以上資料的分析,知道教學內容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 方。另外,進行不同資料的編碼與整理核對後,發現竟有共同的問題,需 要去解決。研究者尤其在整理協同教師與學生訪談資料中,更獲得許多重 要的資訊,這些都提供給研究者寶貴的經驗。

(四)教師專業自主之自覺

研究者從訪談學生的資料中,瞭解教師一成不變的按課本教學,雖然 減輕許多備課的壓力,但若不知變通的按表抄課,容易讓學生早就預期到 教學結果而感到枯燥乏味,長期下來,教師也容易依賴教學指引及課本所 編寫的內容,未經思考篩選而造成教學僵化。反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他 們的教學通常是運用生動活潑的帶動方式吸引學生的目光,並不侷限於制 式的課程裡。因此,研究者體會到教師需有專業自主的選擇、組合搭配、

及創新課程的自覺,這也是日後研究者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研:你覺得上科學遊戲的課和平常上的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有什麼不同? 

S7:因為平常自然課能教學用到的東西比較有限。科學遊戲能動到的東西 也比較多,而且很多都是現在課本比較學不到的。

(生訪談 2-2-7-980612)  S5:自然課我們比較少做實驗,而且實驗的過程範例已經給我們看了,然

後做了就比較簡單,比較容易搞懂,就沒有感覺有那種要做出來才可 以求證的那種感覺。

(生訪談 2-1-5-980606)

11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