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九節 研究倫理 68

由於行動研究其蒐集資料的方法是屬於質性研究的一環,涉及被研究者較隱私的 層面,是研究關注的焦點,故從事研究工作的倫理規範及研究者的個人道德操守在質 的研究中便成了一個重要的議題。在教學現場也不例外,而針對保護研究對象的原則 及研究倫理的維護,本研究由以下四方面說明。

一、徵求研究班級導師的同意

在開學前,將研究者要研究的整個歷程向該班導師告知,並詳盡的說明會蒐 集到研究對象哪些資料,如:錄影的方式、訪談的型式及內容、資料處理及保密 的方式,讓導師對研究者的研究有進一步的了解,徵求導師同意後,才在該班進 行研究。

二、在班親日徵求家長們的認同

徵求導師同意後,讓班導師認為這是對學生體適能很有幫助的教學模式,且 主動幫研究者,利用該校開學初的家長日和該班家長說明這一學期整體「健康與 體育」領域的上課規劃方式和家長配合事項,讓家長了解這一學期整體「健康與 體育」課程上課的內容,以徵求家長們對研究者的認同。

三、尊重個人隱私權與真實、客觀的撰寫研究內容

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如需錄音或錄影前都將知會該班導師,且獲得該班導師 同意後,再進行錄音與錄影之工作。另外,研究者將對研究對象的所有資料嚴密 保護,絕不讓無關的第三者知曉相關文字資料或錄音、錄影內容。最後,研究者 在資料的處理過程中,只要有涉及到該班學生的姓名或該校重要地標物,均以化

名的方式處理,以避免研究對象受到外界不必要的壓力。在撰寫研究報告時,研 究者將在不損及研究資料的真實性下作客觀的詮釋,避免為了達到自身研究目的 而傷害了研究對象。

四、持續有規劃的教學

在研究結束後,為避免研究中,所帶來的霍滳效應或為研究而準備的疑慮,

研究者會在教學上,持續的進行有系統、有規劃、整體的體育課教學,以表達對 研究對象的感謝。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就研究現場進行十五週的教學,蒐集相關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整理與討 論。第一節為體適能教育模式課程的應用對國小學童體適能改善之情形;第二節討論 體適能教育模式課程對國小學童養成規律運動之改善情形;第三節探討學生對體適能 教育模式整體課程應用接受度;第四節未來課程修正和改進方向。

第一節 體適能教育模式課程的應用對國小學童體適能改善之情形

本節旨在探討體適能教育模式課程應用在國小體育課程對國小學生體適能改善之 情形,透過我愛運動調查表、體適能檢測成績、健康管理表及學生訪談等資料,整 理、分析、歸納出下列結果,並討論之。

一、學童平時的運動生活

從學期初的我愛運動調查表中(附件五),就可以得知:

表 12:學童平時運動生活百分率表

順序 事件 百分率 課後參與補習班的活動和才藝班的活動 63.1%

附近運動場或公園運動 26.3%

1

參與運動團隊練習 7.8%

從事運動的天數:一天 26.3%

從事運動的天數:二天 23.7%

從事運動的天數:三天 23.7%

2

從事運動的天數:四天 23.7%

(續前頁)

特點,在課程設計上以他們興趣為主的田徑和舞蹈或讓他們自己去設計自己的運

女生有 13 人分佈在中等,由此分佈表可得知全班在坐姿體前彎的這個項目有 15 人需要再加強,且在這個項目女生的表現比男生還要顯眼。

在立定跳遠這個部份有男生 8 人,女生有 13 人,分佈在請加強這個部份;而 全班男女生有 7 人分佈在中等,由此分佈表可得知全班在立定跳遠的這個項目有 28 人需要再加強,且似乎該班在立定跳遠分佈在請家強的人數較多,且在這個項 目男生的表現比女生還要顯眼。在八百公尺跑走這個部份有男生 2 人,女生有 0 人,分佈在請加強這個部份;而全班男女生有 9 人分佈在中等,由此分佈表可得 知全班在八百公尺跑走的這個項目有 11 人需要再加強,且似乎該班在八百公尺跑 走上的表現上,是所有適能中表現最好的,在這個項目女生的表現比男生還要顯 眼。

在身體質量指數這個部份女生有 6 人,分佈在過瘦這個部份;而全班女生有 2 人分佈在過胖,由此分佈表可得知全班女生在身體質量指數的這個項目有 8 人 的飲食習慣和營養小知識需要再加強。在體適能檢測身體質量指數這個部份男生 有 3 人分佈在過瘦這個部份;而全班男生有 3 人分佈在過胖,由此分佈表可得知 全班男生在身體質量指數的這個項目有 6 人的飲食習慣和營養小知識需要再加 強。

三、針對學童體適分佈情形教師的課程設計方向

「教師在體適能檢測後,已大致了解個人的健康體適能狀況後,及整學期個 人要達到的目標後,教師設計活動要學生承諾過規律運動的生活。」(日誌三 01/01-03),在了解該班學生的體適能狀況後,研究者根據體適能前測中,男童

在柔軟度的能力表現及女童在立定跳遠的能力表現是最需要加強的,因各適能能 力間是相互牽引、相互成長,所以,研究者在課程設計上,除了針對學生的肌 力、柔軟度外,在肌耐力、心肺耐力及對體適能的認知和運動習慣的養成部份,

設計了一連串的課程單元。

在第一週教師先將整個學期的課程對學童做一完整的介紹,並介紹這學期的 體育課將實施健康管理課程,說明健康管理表的製作方式和注意事項,第二週實 施體適能檢測來了解學童整體的適能狀況以安排合適的課程內容,並講授體適能 的健康觀念,讓學童對體適能以及健康的觀念更有認識,第三週加強健康管理表 的製作及實施健康承諾誓師大會,讓學童承諾在日常生活中,過動態的活動,第 四週為田徑課程,主要加強學童的肌力和肌耐力,「蟹行走路練習+打招呼+擊 掌+誰是蟹王(猜拳),由最厲害的蟹王帶領大家走定點一圈。基本體能操作:俯 撐伸蹲、V字型、盤坐向後翻、拍手跳、跳躍互推。」(日誌四 01/07-11),連 續五週的課程,在第八週實施評量,藉以了解學童主要的田徑技能是否有成功的 學習。第九週為運動傷害防護課程,介紹「運動傷害防護器材及其功用、擦傷的 處理方式及注意事項,分組操作擦傷的處理方式介紹手腕貼紮處理方式及注意事 項,教師解說、示範完後,分組操作手腕的貼紮。教師各組指導貼紮完後,學生 貼紮的優、缺點及找出各組貼紮最棒的小防護員,給予口頭獎勵」(日誌九 1/04-13)。讓學童學習運動中擦傷的處理方式及運動前的保護觀念,並認識基本 的運動傷害防護器材。第九週的第二節課墊上運動主要是以肌力的訓練為要主要 方向,「操作墊上運動基本動作,如:鴨子走、兔跳、雞蛋滾、香腸滾。」(日 誌九 02/18-20)「教師講解前瀼翻、燕式平衡、二分之一跳轉、一週跳轉,學生

分組操作」,(日誌十 01/10-15)「分組操作踢轉+二分之一跳轉+Y 字型動作及 母雞倒立的動作。」(日誌十一 02/21-22),到第十二週實施評量,了解學生學 習的效果,第十三週開始有氧舞蹈課程,「動作講解示範,四個動作:踏步、V 字型、曼波、麻花步,帶領全班一起做動作,小組練習,教師在各組間巡視、指 導動作及觀察各小組的練習情形。」(日誌十三 01/09-13),主要是訓練學童的 心肺耐力,評量的方式以整組為主,包含小組創作。第十四週實施體適能後測,

藉以了解整個課程的實施後對學童整體體適能的改善情形,以做為下次檢討課程 實施的方向,「教師事前準備:得獎名單、獎狀數份及獎品,教師再次說明得獎 要點,頒獎及拍照。」在第十五週將整體課程表現優良的學童,做統一獎勵。

這三個運動單元除了其主要的訓練方向外,也加入柔軟度和平衡、協調、速 度、爆發力的訓練,設計了一連串的活動,如:墊上運動的 Y 字平衡、燕式平 衡、母雞倒立,就可以練習到柔軟度和平衡能力;踢轉、有氧舞蹈的舞步就練習 到協調能力;田徑運動中大隊接力的短距離接棒則以訓練速度能力及轉身起跑則 訓練其爆發力。其中藉由健康管理表的設計包括:自己喜愛運動項目、運動時間 的設計、基礎體能及體育課程的上課內容,都是以學生為主的設計方向,希望透 過這些課程活動來提升學生適能不足的地方,且因為板新國小的體育課程時間安 排為兩節連在一起,所以,針對運動時間這個部份要學生設計屬於自己的健康管 理表,加強學童的運動時間。

這和 Ignico(1995)研究指出體適能課程對學習者有幾項重要的含義,首先 可以增加功能性的能力,加強他們的健康和體能活動的參與,的理念不謀而合,

且除此外,許義雄(2000)指出,體適能有二大類別:競技體適能、健康體適能,

競技體適能包含:平衡、協調、敏捷、速度及瞬發力。所以教師在課程設計上不 應只有著重於健康體適能,透過體育課程來加強學生的這些方面的能力,歐宗明 (2004)強調,教師如能在課程設計時,適時加入家庭作業,來加強學生的運動時 間、學習效果及運動習慣,增進學生和家長體適能的概念,讓學童將健康生活融 入到生活中,這都是不錯的設計概念。

四、課程內容設計對學童體適能的幫助 (一)教學者體適能教育模式設計的方式

如第二章第一節所描述,體適能教育模式的課程在國小體育課程中的應 用,如 Jewett、Bain and Ennis 等人在 1995 年,所提出的體適能教育模式

如第二章第一節所描述,體適能教育模式的課程在國小體育課程中的應 用,如 Jewett、Bain and Ennis 等人在 1995 年,所提出的體適能教育模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