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本節依據研究架構,建立研究假設。分別以學習風格、知識創造活動、數位 平台品質為研究變數,推導各變數對數位學習成效之間的關係,建構以下三項假 設:

一、學習風格與數位學習成效

學習風格是指學生在變化的環境中,從事學習活動時,經由其知覺、記憶、

思維等心理歷程,在外顯行為上表現出帶有個別差異的學習偏好(張春興,1995)。 Dunn and Dunn (1994) 研究發現,當教學與資源皆符合學習者的學習風格與特性,

便能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成就。Bostrom et al. (1990) 對資訊系統上的教育訓練提出 理論架構,架構中認為影響資訊系統的教育訓練因素包括三項:目標系統 (Target System)、個人差異 (Individual Differences) 與訓練方式 (Training Method),並定義 個人差異有使用者特質 (User Characteristics) 和使用者經驗(User’S Priorex periences),Bostrome在該研究中引用Kolb (1976) 的學習特性類型 (Learning Style Type),本研究亦是使用Kolb學者的進行學習者學習風格分類。

國內學者研究學習風格與數位學習成效的關係,張晉昌等(2008)提到在不 同學習風格對數位學習成效影響的研究發現,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接受數位學習 教學法,其課程之學習成效會有顯著差異,調適者與聚合者學習風格的學生,其 學習成效會因傳統教學或數位教學的學習方法不同,數位學習會優於傳統教學的 成效,這兩種學習風格在Kolb (1984) 分類是屬於主動實驗的學習者,研究結果發 現,具有該特質的學生,較能接受數位學習的方式,更容易達到預期的教果。晁 瑞明等(2006)在Wiki協同音樂創作的學習滿意度及成效研究結果驗證學習風格 與學習績效獲得正向支持,影響學習績效的原因變數中,學習滿意度為最大的影 響效果,影響排序大小分別為:學習滿意度、系統品質、教學策略、學習風格。

黃敬仁等(2008)針對數位學習平台環境中的學習者的探究學習績效影響,將學 習者之學習風格分為主動者和被動者,研究結果為當學習者愈主動,對學習滿意 度與學習績效都會有較佳的成果,若學習者傾向被動,則學習滿意度與學習績效 的成果則較不明顯。依據以上之文獻之研究,本研究提出假設H1:

H1: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對數位學習成效的影響。

二、知識創造活動與數位學習成效

社會化是新進員工接受組織文化「社會化」的過程,或師徒制、母雞帶小雞 般的「潛移默化」。外在化是指如經驗、技能、心智模式等,轉換為可定義、訴 諸文字的知識之過程。例如程式設計師設計程式、建築師繪製藍圖、經理人製作 建議書提案、記者撰寫報導文章、專家建構專家系統。組合化是例如一個企管顧 問由知識庫內擷取各種知識創造、分享、儲存的知識,再重新分類、整理、整合 成一個新的知識管理專案報告。組合化的主要機制則包括:「資料庫」、「最佳 實務庫」與「教訓學習庫」等知識的擷取,以及 Internet 上各種網頁知識的擷取。

內隱化主要機制包括:「做中學」、「現場訓練」,「由觀察中學習」及「面對 面討論」(林東清,2003)。Fahey and Prusak (1998) 提到在隱性知識的作用和重 要性表示,隱性的知識是捕獲、吸收、創造和散播顯性知識。

王思峰等(2002)認為每個人具有不同的知識轉換能力,藉由彼此間差異,

團隊成員在團隊運作的過程中,共同化、外化、結合以及內化等過程能夠有助於 知識分享與創造之進行的,亦即透過此四個過程,知識得以在內隱與外顯層面間 進行轉換發展,對於知識創造將有正面助益。王惠茹(2008)將Nonaka的知識創 造理論套用於E-learning網路情境,發現若學習者進行知識創造行為愈頻繁且程度 愈深入,就愈能促進學習成效。本研究以上述學者提出假設,若學習者在進行知

之文獻之研究,本研究提出假設H2:

H2:不同的知識創造活動對數位學習成效的影響。

三、數位平台品質與數位學習成效

Davis (1989) 提出科技接受模式,其中「知覺易用性」與「知覺有用性」會影 響使用者對該科技的使用態度。DeLong and McLean (2003) 建立資訊系統成功模 式 (IS Success Model),模式中表示「系統品質」以及「資訊品質」對使用者滿意 度有正向的關係,不只影響個人使用者,也會影響整個組織。DeLone and McLean (1992) 在系統品質的特性有系統正確性,系統可靠性,回應時間反應,以及系統 穩定性,在資訊品質因素提出資訊的特性有時效性、範疇、關連性、明確性、可 讀性等等。越來越大量的數位學習族群的需求,有賴良好品質的數位材料或學習 環境(宋曜廷等,2009)。余鑑等(2011)提到,如同傳統課室學習一般,教材 的品質是學習者滿意度及網路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他在對特定公司做個案研究 數位學習知覺與使用意圖間影響,結果指出,資訊品質沒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原 因為教材品質及內容未讓學習者眼睛為之一亮則將會影響日後使用的意願。依據 以上之文獻之研究,本研究提出假設H3:

H3:數位學習平台的品質對數位學習成效的影響。

四、數位學習成效

訓練評鑑是許多組織用以衡量成效的基準,可以反應訓練目標得以滿足的程 度,以及組織對訓練的投資與收益,作為下次訓練的依據和參考(吳瓊治,2006)。

林進財等(2007)以 Kirkpatrick (1975) 提出之四階層評估模型加以模糊積分實行 E-learning 之學習績效評估,研究結果在學習過程中之反應、學習、行為等三個階 段可有效評估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藉由 E-learning 之學習績效評估。本研究針對 Kirkpatrick 學習層次代表的「學習成效」做為數位學習成效的評估指標,另外三個 層次是反應層次、行為層次與結果層次,由於反應層次代表的是「學習滿意度」,

不在本研究探討的範圍,行為層次意思是在「工作場所之行為」,結果層次是「工 作結果績效表現」較不與數位學習課程有直接關聯,並且,行為層次與結果層次 缺乏衡量工作與技術之指引,因此在本研究反應層次、行為層次與結果層次就不 列入數位學習成效構面的衡量項目中。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