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教學為教育之核心,教師在教學歷程中扮演靈魂角色,是影響教育成 敗的關鍵(簡紅珠、黃永和,1998)。良師得以興國,意即教師肩負教育 無數學子之重要責任,為使學生學有所長,進而貢獻己身,成為社會、國 家之人力資產。近年來,教師教學專業的建立普受重視,學者致力於探究 教師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Fennema 和 Franke (1992)指出,成功的教學 需具備三種知識:學科領域知識(Knowledge of subject matter)、學科 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及對學習者認知的知識 (Knowledge of learners’cognition);教師對學科教材的知識與將學科 內容教授給學生的做法,被視為教師「學科教學知識」之主要內涵(黃幸 美,2000)。Shulman (1987) 在其論述中具體提出教師應具備的數項教學 專業知識,其中,他認為「學科教學知識」最為重要,意指教師應針對學 習者的能力與興趣,將教學主題組織、表徵及調整以進行教學,這也是教 師知識的核心及有效教學的基礎。長久以來,師資培育之重點,大多強調 學科知識與一般的教學能力,認為只要具備這些能力即可從事教學,忽略 了任教某學科所需具備的核心知識領域,即是 Shulman 提出之學科教學知 識的概念,由此也才得以建立教學專業的基礎(簡紅珠、黃永和)。本研 究主要為探究國小資源班教師數學課程與教學調整的方式,即是探討教師 將數學教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教學行動之具體做法。

數學學業成就低落是特殊學生普遍的現象,特殊學生數學困難之成因 廣泛,包括訊息處理、認知歷程、後設認知、學習策略、語言或閱讀能力、

數學技巧、數學概念、學習態度等因素皆影響其學習成效(孟瑛如,1999;

何東墀、蕭金土,1995;詹士宜、李鴻亮,2005;Lerner,2003;Rivera,1997;

Miller & Mercer,1997)。此外,也會因生理限制而使數學學習倍增困難,

例如,因感官缺陷而影響接收學習刺激的能力,或因肢體障礙造成學習之 不便,成為學習上的弱勢者。再者,有些學習的困難是發展性的,未必隨 年級的增加而消失(陳美芳,2003)數學學習困難不只存在於小學、中學 階段,還會持續到高中畢業後的就業或升學,甚至影響其成人生活(邱上 真,2001Rivera,1997);由此可知對特殊學生而言,數學學習困難對其 學業、生活、就業等方面所產生的不利影響。而特殊教育領域中,數學教 育通常不若語文教育般受到重視,除了因學習時牽涉因素廣泛,也因數學 科邏輯性強,需要理解、習得概念後方能真正學會,學習成果往往不能立 即呈現所致;但數學為學科之母,尤其在現今的科技生活中,其重要性不 可言喻。九年一貫的數學教育,強調每個學生皆有權利受良好的數學訓 練,認識重要的數學概念、提升厚實的數學能力,並讓學生有「帶得走」

的能力(教育部,2003)。國科會 2006 年研究計畫書「從國小身心障礙資 源班教師數學專業成長構建特殊需求學生所需之數學學習支援系統」(洪 榮照,2006)指出,過去對身心障礙學生的教育重點多以其主要障礙與功 能缺失部份的補救教學為主,科學教育甚少受到應有的重視。所以,教師 能否確實針對學生在數學科的個別能力、特殊需求、學習優弱勢等給予合 適教導,即為本研究的動機之ㄧ。

受當前回歸主流及融合教育趨勢之影響,越來越多有特教需求的學生 就讀國小普通班,或接受部分時間的資源班個別化適性教育與服務(侯禎 塘,2004)。資源教室方案是為適合學習普通教育課程的身心障礙學生而 規畫,其教學成效,取決於資源教師的課程安排;其教學關鍵核心是為學 生做課程設計及教學介入(林素貞,2006)。Raymond(2004)研究發現:

決定學生安置環境的關鍵,是安置環境能否提供最適合學生的特殊教育課

程;Kirt、Gallagher 及 Anastasiow(2000)指出,要使特殊學生從隔離 的環境中真正脫離,並非單純的更換安置環境,更要輔以相關服務,包括 課程設計的改變、不同教學方式的因應等。實徵研究也發現,降低對身心 障礙學生的期待水準,對激發其學習潛能並無好處;若是普通課程不適合 其學習,應運用各種調整方式,讓身心障礙學生也能在普通教育的課程架 構下學習。再者,有特殊需求的學生通常無法完全適用普通班課程,身心 障礙資源班教師的工作首重於課程的設計與調整,教師必須先瞭解學生的 特質與能力界限,再設計課程與施行教學(王振德,1999)。修改、調整課 程的概念是以因應普通教育課程為出發點;Reisberg (1990)提出,課程 調整需從課程原有結構來調整(引自郭又方,2004);McLaughlin (1993) 認為選擇課程教材或調整課程時,需先考慮普通課程的調整,如果普通課 程無法調整,則依據特殊學生的需要設計另外的課程。Hoover 和 Patton (1997)提出,特殊學生的課程調整,可以從課程內容、教學策略、教學環 境及學生行為四方面來探討,研究者鑑於評量與課程、教學之相關性,及 評量調整對特殊學生之必要性,將本研究中教師所使用之課程與教學調整 方式分四方面來探討,即課程內容、教學策略、教學環境及教學評量。探 究資源班教師進行課程與教學調整時,對各種調整方式之實施程度與認知 上的重要程度,以及兩者之差距,即為本研究之研究目的。

教師的各項教學專業知識中除了學科教學知識外,學科領域知識及對 學習者認知之知識也很重要;在特教領域中,教師對特殊學生之發展特 徵、認知學習能力、學習需求等為其主要之專業所在,故本研究將另一探 究重點置於教師之學科領域知識上,即資源班教師之數學知識。數學專業 知識可由課程設計來觀察,教師要身歷教學情境,暸解並實際體驗學生發 展與學習需求(李肖梅,1998)。1994 年公布的師資培育法第 4 條指出,

師資及其他教育專業人員之培育,由師範校院、系、所或教育學程之大學 校院實施之。由此可知,目前服務於國小的資源班教師其學歷背景包含師

範校院及一般大學院校。由調查研究結果可得知,現今資源班教師之特教 專業背景包含特教研究所、特教系(組)、學士後特教師資班、特教學分 班,及其他不具特教資格之普通教師、代理教師等(張青紟,2006;陳燕 燕,2007;黃碧玲,2002;楊惠甄,1990)。其中,特教系(組)之教師 佔多數比例,其大學學歷背皆屬於文組;學歷背景為學士後特教師資班或 特教研究所之教師,才有部份比例其大學學歷背景為理工或數理類組。本 研究要探究擁有不同學歷背景之教師,其數學知識是否影響其數學課程與 教學調整之方式,故將教師之學歷背景納入教師的背景變項以進行研究。

而國內學者(鈕文英,2006;蔣明珊,2002、2004;秦麗花、顏瑩玫,2004)

之研究中,課程教學調整方案多由資源班與普通班教師以合作模式完成;

楊惠甄(2000)研究提出資深資源班教師認為資源班教師最好能具備普通 班教學經歷與特教專業訓練;葉秀香(2003)提出資源班教師不只要有特 教專業背景,最好也能教過普通班。故在本問卷中現職之資源班教師是否 曾任教普通班及其任教年資,也為探討之背景變項。此外,比較教師之性 別、任教資源班年資、教學領域數目及學生數學分組數也為本研究之背景 變項。

基於數學為資源班教學之重要教學科目、課程與教學調整更是資源班 教師一項重要能力,也鑑於國內少有針對資源班教師之數學教學做研究 者。因此,本研究以各項課程與教學調整方式為出發點,以課程內容調整、

教學策略調整、教學環境調整與教學評量調整等四個向度為主軸,探討資 源班教師對於各項調整方式的實施程度及認知重要程度,並輔以探討其兩 者之差距,期待能對資源班教師在數學課程與教學調整之方式及程度做一 探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