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 緒論

一、 研究動機

回顧次級房貸所造成嚴重的損失,投資人為賺取報酬,放款於無法負擔房貸 的客戶,包裝後販售於投資人將風險分散出去,進一步造成 2008 年全球金融海 嘯。造成雷曼兄弟倒閉,重創全球經濟,台灣大盤指數由原先的 9300 點跌破 5000 點,不管是公司法人、散戶投資人損失皆相當慘重。令人省思,於金融市場中,

透過承擔股票風險賺取報酬或透過證券化分散風險、操作期貨選擇權等各種財務 工具操作潛藏的風險,是否會對整體社會造成難以填補的損失。

因此,當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不管是基金操盤手、經理人,甚至一般大眾都 希望可以承擔較少的風險而獲得穩定不錯的獲利,尤其經理人面臨更多的績效壓 力,須維持穩定且足夠的績效水準,達成委託契約擬訂之績效要求,並期望成為 首屈一指的經理人。高報酬也意味著高風險,如何在一定的風險控制下,採取最 好的決策,獲得最好的獲利,為每位投資人皆須面對的課題。面對市場快速變化,

如何創造出穩定的獲利為現今棘手的問題。

註:2006 年 1 月底至 2013 年 12 月底政府 10 年公債殖利率。

圖 1-1 2006 年-2013 年政府 10 年公債殖利率

【資料來源: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2

投資對於壽險業是相當重要的,壽險業收取保費,除了保障保戶的權益、資 金之外,亦透過資產配置為公司創造收益,獲取獲利1。但由於早期台灣壽險業 發展初期,整體環境利率高(6%-10%);隨著台灣發展利率逐漸走低,由[圖 1-1]

可以看出台灣 2008 年後政府 10 年公債殖利率皆不到 2%。且壽險保單多為長年 期契約,使得壽險業現今面臨棘手的利差損問題,越早年保單銷售越好的公司,

虧損也越大;對於壽險業克服利差損為一大挑戰,如何在低利率環境下創造利潤 使得公司獲利。

註:2009 年底至 2013 年底壽險業可運用資金配置情形。

圖 1-2 2009 年-2013 年壽險業資產配置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保險發展中心】

另外,壽險業投資需長年期且為波動度小之標的,但台灣的債券發行量並 不足以供給壽險業固定收益投資部位,加上台灣債券市場活絡性不高。因此壽險

1 黃雅文、張士傑 (2011)。

3

業為求得穩定的固定收益,進而轉向國外投資,購買國外債券。由[圖 1-2]可得,

壽險業投資於國外的比例日趨升高。由於全球的變化快速,投資人難以全盤掌握,

像是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景氣逐漸復甦,卻又在 2011 年 8 月爆發的歐債風暴,

全球景氣再度陷入低迷。

壽險業為金融特許事業,受到政府高度監管,其經營狀況關係著成千上萬保 戶的未來;而退休金經理人也掌握著勞工後半輩子未來的經濟狀況,這些相關機 構勢必得找尋更穩定、有效率的投資策略。藉由前人研究的方法,希望能加以應 用於現今台灣市場能交易的標的,創造穩定且又獲利的資產配置。透過投資組合 保險的方法將能減少下檔風險的發生,降低損失。投資組合保險的方法基本上可 分為靜態及動態兩種,靜態的策略主要原則為在一定期間內配置好投資於不同資 產的投資部位,期間不再修改其策略,例如:歐式保護性買權策略(European Protective Put)、 歐 式信託性買權(European Fiduciary Call) 、買入持有 (Buy-and-Hold)2

動態的策略因在實務上現行的選擇權不一定能滿足投資人的需求,因此有了 動態投資組合保險策略,透過在投資期間動態的調整資產配置來達到保本的效果,

動態策略中有:複製性買權(Synthetic Put Option)、固定比例投資組合保險 (Constant Proportion Portfolio Insurance,以下簡稱 CPPI)、固定組合 (Constant Mix)、時間不變投資組合保險(Time-Invariant Portfolio Protection,以下簡稱 TIPP)3

本研究延續 Cai et al. (2013)中的保護下檔風險之最適投資策略,研究如 何使經理人進行資產配置時可達到最大利潤及效益,且委託契約制定投資績效標 準,對於整體投資績效的影響相當顯著,直接影響經理人的投資行為。因此將延

2 蔡惠名 (2003)。

3 朱新炎 (2007)。

4

伸分析(1)於不同利率市場下,保護下檔風險之最適投資策略與實務上常用:

CPPI 及 TIPP,比較三種方法績效及穩定度。本研究亦考慮(2)訂定不同最低績效 標準,即不同下檔風險容忍度。(3)面對市場快速的變化,於不同風險權益市場 下,經理人如何改變其投資決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