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教育部於民國 95 年訂頒「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並 於民國 98 年修改為「教育部補助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辦法」,從試辦階段迄 今,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已經推展了 6 年,這項以教師專業為導向的評鑑不涉及教 師績效考核與教師分級,鼓勵國中小教師主動參加,期能達到良好的教師專業發 展。教育當局雖立意良好,但是依據研究者在教育現場所聽聞與接觸到的教師反 應,發現教師們仍然是抱持著「聞評色變」的態度,對於評鑑政策有不少的質疑 聲,包含「自認自己有做好職責與本分,不需要多做無謂的工作來證明自己」、「教 師本就是已具備專業度的人員,何需多此一舉擾民」、「我無法相信評鑑方法的公 正性」、「學生的學習有太多因素,不是單靠教師可以改變的」、「先請家長做好應 盡的家庭教育責任再來談要提升教師專業」以及「教育的失敗不是教師的責任,

評鑑的產生是將教育責任推到老師身上」。上述的教學現場聲音反應了教師內在 的抗拒,除此之外,也有教師認為「教師的能力與專業包含太多項目,要能夠確 實的評斷是有困難的」、「教師所在的團體文化有前後輩的倫理,若是要進行評鑑 難以做到真正的客觀」,以上的質疑多來自未參加甚至曾經參加過評鑑的教師,

其中不乏認真、主動與積極學習成長的教師。從上述的質疑聲浪發現有些是對評 鑑目的的質疑、有些是不信任評鑑的公正性、有些是不認同評鑑成效,但因研究 者僅是從教育現場中聽聞小部分教師意見,因此未參加評鑑之教師對教師專業發 展評鑑的認同程度為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目前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相關的研究多以已參加的教師為研究對象,因此從 未參加專業發展評鑑教師的角度來探討影響評鑑推動的因素,應能提供評鑑政策 更切中要點的調整策略參考,以利確實提高參與度。從統計資料來看,民國 95 學年度推行試辦之初到民國 100 學年,全國小學參與校數比例由 4.63%上升至 21.38%,國中參與校數比例也由 3.57%上升至 22.43%,若以教師比例來看,全 國小學參加教師比例由 0.88%上升至 7.62%,國中由 1.83%上升至 9.44%(教育 部,2011)。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與度雖有顯著的提升,但是仍有很多未參加評 鑑之教師。全國教師會認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政策形成是在對教師不友善的社 會氛圍之下形成,雖美其名是要幫助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育品質,但是卻未檢 討現今很多的教育問題還有許多其他重大的影響因素,如:家庭失能、社會環境 複雜等,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教師將專業發展評鑑視為毀壞師道的不友善政策(詹 政道,2010)。教師們對評鑑的形成、政策內容甚至施行方式都還有疑慮,若將 學校參加比例與教師比例對照之下也會發現,教師比例低於學校比例,從這項統 計資料中可以看出,在已辦理評鑑學校中仍有教師無法被說服參加,但這類教師 是在教學現場中看著同儕執行評鑑,對評鑑的內容瞭解程度應會大於未參加評鑑 學校中的教師,這樣的環境背景差異是否會使教師未參加專業發展評鑑的因素與 其他教師有所差異?

民國 99 年臺中市面臨行政體制上的重大變化—縣市合併升級,原臺中市與 臺中縣為兩個不同的行政機關,合併後的大臺中的學校模式更形多元,原本的臺 中市是以都會型學校為主,現今則納入偏遠地區學校及郊區型學校,再加上民國 99 年縣市合併至今雖已超過一年,但教育相關政策在各級學校的推動情形仍然 受到合併前之原行政主管單位之影響,造成雖然已合併,但是許多政策仍是雙頭 馬車並行的型態。以合併前的 99 學年度來看,原臺中市的整體參加率為 18%、

國小 26%、國中為 4%,原臺中縣的參加率為 14%、國小 14%、國中 4%,從統 計數據上來看,合併前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在兩縣市的推行情形略有不同,這樣 的差異在剛合併後的一年裡是否有造成影響,合併後的 100 學年度臺中市整體教

師專業發展評鑑參加率僅達 21.53%,國中小參與度也有頗大的懸殊,國小 20.85

%,但國中僅有 6.94%,國中小參與情形有失衡現象。綜合上述,合併後的多元 類型學校、橫跨縣市合併後的主管單位磨合與政策推動之調整對教師的影響以及 臺中市國中與國小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有失衡現象,依據以上三點理由,本研 究以大臺中市作為研究範圍。

有些國中教師會以升學壓力以及國中生的生活管教較為困難為由作為拒絕 參加的原因,教師全心投入教學與升學輔導,認為沒有多餘心力再去參與評鑑計 畫,另一方面也質疑評鑑無法直接提升學生的升學率(吳俊憲,2010)。張素貞、

林和春(2006)的研究也發現國中教師認為教學好不等於學生的升學率就會提 升。但是若依據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本意,評鑑應能協助教師提升學生學習及管 理學生之成效,教師評鑑會帶給教師最直接的影響,能提升教學的信心、增進省 思並達到提高教學效能(Natriello,1990)。根據上述所列因素,評鑑是有利於升 學與班級經營。依據教育部民國 100 學年的統計結果發現,臺中市的整體參與度 本已不高,臺中市國中教師的參與度又更低,僅佔了 6.94%,與國小的 20.85%

相比是頗為懸殊的差異。國中與國小教師雖為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教師,但是教 師培訓的過程以及體制都有頗大的差異,國小教師是以合科包班的模式進行教 學,國中因為各科目的深化是採分科教學:國小有週三下午的共同進修對話時 間,國中的共同對話時間以各領域的領域時間為主;從上述兩個體制上的差異可 以發現,國小和國中對於研習內容的需求不盡相同,國中若要進行專業對話還需 考量科目屬性以及難度更高的時間整合。根據上述情形,研究者將國中與國小同 時納入研究對象的範圍,欲探知國小與國中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認同與未 參加因素是否有差異。綜合本段與上述兩段,從未參加評鑑之教師角度探討教師 專業發展評鑑推展之困境,並且以合併後之大臺中市作為研究目標,同時探討國 中和國小教師對評鑑看法之差異,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從政策推行的結果來看,實際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教師仍未達理想中的 狀態,以民國 100 學年度的參與校數總計,全國參與評鑑學校的比例僅佔總校數

之 26.43%,教師僅佔 10.38%(教育部,2011)。而有趣的是,根據相關研究學 校教師對專業成長的重要性是抱持著認同的態度但是卻不願意參加評鑑(吳俊 憲,2010:陳麗宜,2010),所以教師是對評鑑政策的形成與執行過程有所疑慮。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展至今各方團體也尚未達良好共識,行政機關和參與學者大 部分是採贊成的態度;家長雖表贊同但是仍希望可以利用評鑑結果來淘汰不適任 教師,也希望可以看到立即性的結果,對於形成性評鑑的緩慢、循環過程有意見;

而教師團體則是持反對意見,認為配套措施未臻完善,也認為這將是為教師分級 做準備(顏國樑,2009)。政策的規劃、決定與推行之初教師團體與基層教師的 參與就不足,當時就忽略了基層教師的想法(張德銳,2004),一如既往的是一 個由上而下的政策決定,教師團體與教育當局的信任溝通並未建立出良好的基 礎,這也是教師團體迄今仍是採取較為消極和保留態度的原因之一(張德銳,

2009)。現今面對推行上的困難若是還未能重視評鑑執行者--教師本身,勢必無 法順利推展,因此找出突破困境的具體作為,如何提升教師的參加意願成為重要 課題,教育當局必須體認到,若是未能調整政策內容或推行方式,將會使評鑑流 於形式化,瞭解基層教師的心聲才能對症下藥,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的形成過 程已經缺乏與各方團體的充分溝通協商,如何重建行政機關與教師的互信基礎,

如何提高臺中市國中小教師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意願,從教師的角度探討促 進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加度之作法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