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親子數學活動對幼兒數學能力的影響,本章共分成四節,第 一節研究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名詞釋義;第五節研 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生活現場之體悟

某個週六早晨直到十點才出門吃早餐,這時間早餐店用餐客人不多,我和孩 子用餐座位稍遠處一位媽媽帶著一個大約國小二、三年級的孩子在用餐,因為整 個早餐店座位較空,無意間聽到那她們親子兩人的對話,他們的對話實在很瑣碎,

但那位小孩一臉無奈,因為媽媽一直數落他,如:數學補習也補了為什麼考試還考 不好?數學作業為什麼都不寫?誰家的數學沒補習怎麼比你好?…等。突然女兒 說:還好我的媽媽不是她!我問為什麼?女兒回答說:媽媽你沒強迫我去補習,我 最喜歡和媽媽一起寫數學作業,媽媽你會在我不會的地方是和我畫圖或玩遊戲我 就會了,而且更奇怪的事,我們班上好多同學都怕數學,而且去補習數學的同學 數學大部分都還是考不好,為什麼他們還要花錢去補習呢?現場我不認識對方,

怕女兒的話引來不必要的衝突,當場請女兒安靜以免節外生枝。不過在他們離開 後,我還真的在思索「如果我是那位媽媽,我該如何幫忙自己的孩子喜歡數學呢?

孩子數學不好真的一定要補習嗎?數學真的像小孩說的大家都會怕嗎?」

何琦瑜(2005)天下雜誌進行「家庭教育大調查」中其調查顯示有近七成的國中 小中高年級的學生課後會上安親班或是補習班,研究者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二十年 多,因緣際會接觸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問題也是百百種,從幼兒園開始孩子面臨各 式各樣的心算、珠算、MPN 數學、奧林匹克數學等比賽,補習班自然而然反應商 業市場機制,由此可知家長對數學的重視,就國內教育現況在升學主義影響之下,

自小學到高中數學是門重要學科,家長對孩子的數學成績相對非常關切,紛紛為

2

孩子選擇數學補習班課程,目的則是期望孩子能考出理想的成績(林瑩惠,2011)。

在英國教育中當孩子數學能力較遜色於其他國家時,此話題就會受到熱烈討 論,而政府當局及企業雇主們會努力尋求其解決方法(詹勳國譯,2003)而美國於 2000 年美國數學教師協會(Nation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簡稱 NCTM)

強調培養幼兒未來學習能力基礎,須從數學溝通和推理與思考開始著手,因此學 校正式將數學標準與原則納入幼兒數學教育之中(陳彥廷、柳賢,2005)。

教育部(2011)幼兒園教保活動與課程大綱暫定版中第十二條法規提出了六大 領域包含:認知領域、語文領域、身體動作領域、社會領域與情緒領域和美感領 域,其中認知領域的課程目標裡,亦將數學納入認知領域當中,這代表幼兒數學 在認知領域站有重要地位,教育部國教司指出:「認知領域」重視幼兒「蒐集訊息」

「整理訊息」及「問題解決」等三項認知能力之運用,並強調非傳統課程中「認 知領域」知識,而是一種處理訊息的思考歷程,幼兒藉由常接觸到的「生活環境 中的數學」、「自然現象」與「文化產物」三個學習面向來學習認知能力(教育部,

2012)。

執筆期間受從事原住民族數學教育研究工作的郭李宗文教授諸多指導,從參 考文獻中發現更多很受用的理論基礎,從自己孩子的學習再到職場看看班上原住 民族孩子的學習狀況,發現身為父母在孩子的學習過程應該常常停下來想一想:

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的方法,並不在於搶先偷跑和依靠政策就好。在研究所期間因 為參加相關原住民族研習活動,和工作職場的接觸了解各族群多元文化和學習環 境有著不同背景和困境及無奈,全國教育發展會議中將「五歲幼兒納入國民教育 正規體制」之「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教育部從 94 學年度擴及全國 54 個原住民族鄉巿實施「國民教育幼兒班」(教育部,2004)。「原住民」一詞於民 國八十四年獲得正名,民國八十六年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規定指出:「國家應依民 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地位及政治參與,並對其教育文化應予扶助並促其發 展」,因此八十七年六月十七日諮請總統明令公布我國「原住民族教育法」,並於

3

八十八年九月一日發布實施以奠定原住民族教育實施之完整法源。可見,政府對 原住民族教育的重視與實現教育機會均等的決心。但大量經費投入之後,從 2010 年陳枝烈的研究發現原住民族學生,參加十二年國教國中基本能力測驗,其成績 與平地學生比較仍有相當大的落差,其中在政府積極的推動之下,仍發現認為大 部分原住民族孩子最不喜歡科目就是數學(劉佑彰,2002),那在政府大力推動的政 策下,台東縣原住民族幼兒的數能力會因此有所提昇嗎?

二、來自工作教學現場之困惑到尋獲研究目標

對原住民族孩子而言,由於文化差異與成長環境不同,在學習上就有不同的 結果嗎?研究者因任教於原住民族區的幼兒園,班上原住民族幼兒其數學學習能 力其能力為何呢?是否也像其他研究發現一樣呢?歷年來並非所有原住民族孩子 學習和發展都呈現低落現象,偶爾也會有能力強、反應快的孩子不太需要老師特 別指導,且進入小學後學習也可以一路順暢,但這些孩子畢竟是少數;因為大多 數原住民族幼兒仍如上述有相當大的落差,其幼兒進入小學後學習會呈現逐年下 滑情況,尤其是在數學領域上更為明顯,此發現如當頭棒喝重重敲醒我。因此改 善原住民族孩子對數學的學習表現,是研究者急需探究的議題。再者家庭是孕育 國家未來主人翁的主要場所,所以家庭教育肩負培育幼兒長才的重任,家庭也是 孩子出生第一個重要學習場所,父母親是孩子最初的老師,早期的家庭經驗對孩 子的各項學習發展是非常的重要。父母親也常是幼兒模仿學習的主要對象,所以 家庭教育的成敗影響著孩子的一生。依魏培容(2010)在幼教現場任教多年也和研究 者有相同的發現,幼兒在進入幼兒園以前,若家庭中父母給予較多的親子互動與 陪伴遊戲機會,即使不會讀寫算,孩子的語言、數學能力表現仍較親子互動少的 孩子佳,幼兒與父母親相處的機會最多,父母與孩子間的互動關係直接影響幼兒 的發展。另外,家長積極投入和引導能對數學低成就的孩子其數學能力會有顯著 的成果和成效。

4

因此,引發研究者擬以原住民族幼兒家庭作為研究對象,藉以探討原住民族 幼兒對數學能力表現之差異,探討不同親子家庭數學活動學習方法對幼兒數學能 力表現之效果,進而探究原住民族幼兒家庭在不同親子家庭數學活動學習方法之 間是否具體呈現原住民族幼兒學習程度的差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