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描述研究動機,提出研究之重要性與目的、研究範圍及待答 問題,以及名詞釋義,闡釋本研究之理論基礎,說明研究方法及程序,

最後提出本研究歷史分期之依據。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教會學校對我國家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我國最早設立女子學 校與實施家政教育均為外國傳教士開先河。外國傳教士引進新式教育,

提倡男女平等,認為女子也應該接受教育,教會學校率先開辦女子學 校並首開先例將縫紉、烹飪等原本在家學習的技能,改由學校教師來 教授。由開辦小學、中學乃至大學,使家政教育從起初培養賢妻良母 為目摽,逐漸演變成為專業化的學科,由此可知教會學校對我國家政 教育之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其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不容忽視。 

有關家政教育方面的研究,大多為碩士論文。在國內有 1967 年 張李玉霞之〈二十年來的台灣家政教育〉、1985 年周麗端所撰的〈我 國普通中學家政課程發展之研究〉、1991 年林淑滿的〈我國高等家政 教育發展之研究〉、2004 年謝依玲的〈二次戰後臺灣女子高等教育發 展之研究-以實踐家政專科學校與臺南家政專科學校為例(1958-

1985)〉等。張李玉霞的論文,主要是研究 1945 年台灣光復後的台灣 家政教育謝依玲以實踐家政專科學校與臺南家政專科學校為例的論 述,這兩篇論文都是以台灣的家政教育發展為主,並未涉獵教會學校 與家政教育的關係。周麗端的研究主要論述我國中學的家政教育課程,

是第一篇研究我國家政中等教育歷史的論文,其內容提及教會學校與 家政教育的關係,卻未探討兩者之關係。林淑滿論述我國高等家政教 育,內容雖有涉及教會學校與家政教育的發展,但受限於當時兩岸未 開放,無法取得相關的史料,無法再有進一步的論述。此外尚有歷史

2

學者王惠姬於 2006 年撰寫的〈廿世紀前期留美女生與中國家政學的 發展(1910s-1930s)〉。王惠姬的期刊論文主要在探討 20 世紀前期 的留美學習家政的女留學生對中國近代家政科學發展的貢獻,內容雖 有著墨教會學校與家政教育的關係,如寧波女學、燕京大學、華南女 子文理學院、金陵女子文學院等,但關於教會學校與家政教育的發展,

兩者之相關性,卻未有進一步深入的探討。在大陸方面的碩士論文,

2008 年華中師範大學張麗〈民國時期學校家政教育初探〉,內容敘述 我國從清末至民國的家政教育之發展,關於教會學校與我國家政教育 發展雖有著墨,但可能是初探的緣故,並未將教會學校與我國家政教 育兩者間的密切關系再深入分析。綜觀上述研究,發現關於教會學校 對我國家政教育發展的重要影響,缺乏全面性的探討與分析。 

近年來中外史學界開始重視基督教學校與中國教育的研究。例如 在台灣方面,由林治平擔任主編、收集相關論文目錄並邀請專家學者,

如王爾敏、李恩涵、王樹槐、趙天恩及查時傑等人,出版關於近代中 國與基督教的論文集。在大陸方面,中國在 1980 年代經濟改革開放之 後,中國的歷史學者進行關於基督教對中國近代教育貢獻之研究,例 如田正平主編《中國教育近代化研究》叢書,內容包括《留學生與中 國教育近代化》、何曉夏與史靜寰所著的《教會學校與中國教育近代化》

等;章開沅主編《教會大學在中國》一系列叢書、《中西文化與教會大 學》、《首屆中囯教會大學史學術硏討會論文集》、《文化傳播與教會大 學》等書;高時良則著有《中國教會學校史》;王忠欣著有基督教與中 國近現代教育;尹文涓主編的《基督教與中國近代中等教育》;黃新憲 的《基督教教育與中國社會變遷》、朱峰的《基督教與近代中國女子高 等教育:金陵女大與華南女大比較硏究》等。香港學者吳梓明則著有

《中國教會大學歷史文獻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教會大學文獻目錄及 基督教大學華人校長研究》等。此外,尚有史料彙編的專書如朱有瓛、

3

高時良主編的《中國近代學制史料》、陳元暉主編的《中國近代教育史 資料彙編》、陳學恂主編的《中國近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等。由上 述可知目前中國大陸在基督教教育與中國近代教育相關的研究,已擁 有豐碩的成果。兩岸對於教會學校的相關研究,有助於本研究取得相 關的史料,且研究者本身為大學歷史系畢業,並曾於中學擔任六年的 歷史教師,故嘗試將教會學校的歷史與家政教育發展史作一結合,以 深入瞭解教會學校對我國家政教育發展的影響。 

因此本研究擬使用歷史研究法,透過歷史檔案案、歷史資料、相 關研究論文、專著等資料蒐集,探討 1844 至 1949 年,外國傳教士在 中國所興辦教會中、小學到大學自成一系統的教會學校對我國家政教 育發展之影響。 

                             

4

第二節     研究的重要性與目的 

壹、 研究的重要性 

一、 歷史研究之鑑往知來的功能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說明歷史具有鑒往知來之功能。

歷史是人類留存的重要活動紀錄,提供後人瞭解過去、解釋現況、規 劃未來。參照以往所發生的事件,有助我們釐清問題之來龍去脈,更 可藉由瞭解過去措施的錯誤及其負面影響,記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進而前瞻未來之發展方向。 

本研究採歷史研究法來探討教會學校對我國家政教育發展之影 響,紀錄我國家政教育發展的歷史,藉由歷史鑒往知來的功能,以提 供學習家庭教育的人藉由瞭解過去,進而規劃未來。 

二、 以歷史研究法,瞭解教會學校對家政教育發展之影響。 

研究者嘗試回溯、整理外國傳教士在近代中國引進新式教育 

、開辦教會學校、首創教會女學等史料,以時間軸勾勒出教會學校由 初等教育至高等教育的演進過程,從中來瞭解我國家政教育發展之全 貌,提供各界瞭解教會學校與我國家政教育發展之關係,作為未來研 究家政教育歷史之參考資料。 

貳、 研究目的 

依據前面之論述,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討教會學校與我國家政教育發展之社會背景。 

二、 探討教會學校與我國家政教育發展之政治背景。 

三、 探討教會學校對我國家政教育發展之影響。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待答問題 

壹、 研究範圍 

一、 研究範圍: 

(一) 縱向範圍:時間 

自 1844 至 1949 年,計 106 年。起自 1844 年(道光二十四 年),英國女傳教士艾德絲於在寧波首設女學,開始教授家政教 育,終至 1949 年,乃因政權轉移,中共統治中國大陸後,不重 視家政教育,並取消大學的家政系,將所屬多項課程分設於其他 科系。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從清朝到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的家政教 育發展歷史,故以 1844 年教會學校在中國大陸首次出現的家政 教育作為研究之起點,並以 1949 年政權轉移作為終點。 

(二) 橫向範圍:教會學校 

1. 教會小學:19 世紀中至 20 世紀中葉(1840~1949)。 

2. 教會中學: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中葉(1880~1949)。 

3. 教會大學: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中葉(1890~1949)。 

貳、 待答問題  

根據本研究目的及研究範圍,提出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 教會學校與我國家政教育之發展如何受到社會背景影響? 

二、 教會學校與我國家政教育之發展如何受到政治背景影響? 

三、 教會學校體系如何影響我國家政教育之發展? 

       

6

第四節     名詞界定 

茲將本研究中有關的重要名詞,將其定義如下:

一、 家政學(Home Economics)

家政學係指 1924 年,美國各大學家政聯合會之定義,包括一切 有關家庭生活的安適與效率的因素,以自然、社會科學為基礎,

以解決理家及有關理家問題的綜合科學(葉霞翟,1998)。

二、 家政教育(Home Economics Education)

家政教育係指涵蓋所有教導「家政」知識與技能,以達改善生活 品質為目的的活動歷程(許美瑞,1981)。

三、 教會學校(Missionary school)

1840~1949 年由外國傳教士在中國大陸所設立的教會學校,

本研究主要是以基督教教會學校為主,以天主教教會學校為輔。

7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研究程序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目的乃在探討我國學校家政教育發展之情形,為達本研 究之目的,採歷史研究法(Historical Research),期透過歷史之研究,

以探求教會學校與我國學校家政教育發展之關聯性,藉此瞭解我國學 校家政教育發展之演變過程。 

壹、 歷史研究法 

一、歷史研究的定義與目的 

歷史研究是針對過去所發生的事件,作有系統的探討。研 

究者首先要蒐集史料,將這些錯綜複雜的史料加以整理,以嚴謹的方 法去分析事件的前因後果,對史料做客觀批判、鑑定與解釋(葉重新,

2001)。郭生玉(2001)亦提出類似的觀點,他認為歷史研究的目的 在研究過去所發生的事件,從錯綜複雜的歷史事件中,發現一些事件 的因果關係及發展規律,以便做為瞭解現在和預測將來的基礎。由此 可知,藉由歷史研究人類可記取過去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避免重蹈覆 轍,以達到歷史鑒往知來之功效。 

在早期的歷史研究中,研究目的在於重建過去,較偏重於發現和 敘述過去所發生的史實。近代的歷史研究中,研究目的則強調解釋現 在,即根據過去事件的研究,提供瞭解當今的制度、措施和問題的歷 史背景。史料的解釋在歷史研究法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有人 認為它較不科學,亦較主觀,然而任何類型的研究法均涉有主觀的解 釋。為達到研究客觀與科學,歷史研究應盡量避免個人偏見影響研究 成果(郭生玉,2001)。 

二、史料蒐集與鑑定 

8

(一)歷史資料種類 

一般可分為檔案(document)、數量紀錄(quantitative)、 

口頭紀錄(oral record)和遺物(relic)四種(郭生玉,2001)。 

1. 文件:是指書寫資料和印刷的物品,包括:日記、回 

1. 文件:是指書寫資料和印刷的物品,包括:日記、回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