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對於數學能力不好的學生,數學一直是他們心中的夢魘,雖然教育部積 極推行數學教育改革,可是到目前為止不少的小學數學教學法,都是停留在 要求學生記住許多會考的數學知識,不要求他們理解這些知識,學生拼命的 背公式,只求能有快速且正確的基本計算能力及家長看了會開心的分數。時 間一久,學生只知道公式如何運用,但不知道為何如此?就像學生只知道按 照公式計算,一旦忘記公式時,由於不了解公式的由來,所以不管再怎麼想,

就是想不起來。這樣的因果循環下,學生面對越來越多來自數學的壓力,漸 漸厭惡起數學領域的學科知識,也許有一半因素是在於教學法。

研究者在小學任教的六年低年級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都認為文字題的 解題部分比其他類型的解題困難。數學文字題是以日常生活的事件為材料,

且用語文型態來敘述數學問題,因此比一般的演算涉及更多的認知歷程,學 生面對文字題解題時不只是運算過程而已,而是需先經由「語文的理解」轉 換成「形式數學」,而在轉換的過程中常常牽涉到解題者的語文能力及文字 敘述的複雜程度,因而影響到解題的難度(古明峰,1996)。當學生在學習數 學概念時,一開始學生會運用具體物的表徵來幫助自己瞭解知識的意義,等 他們能夠掌握這些知識的意義之後,表徵不管是以其他符號或抽象的形式出 現,學生依然可以在這些表徵之間自由選擇、運用和轉譯,以達成解題的目 的(洪郁雯、楊德清,2006)。

進而隨著科技化、民主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時代來臨,「國民中小學

標,其中即提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部,2003)。在數 學學習領域中更強調學習者能力的開拓,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解題是數學 學習的核心之一,文字題可以讓學生透過情境學習解題,在傳統上,文字題 的解題教學,是小學生培養抽象能力的好方法。雖然,這些文字題在進入國 中後,都可以運用代數方法來解答,但在小學文字題的教學,是利用兒童的 生活經驗、直觀和抽象思考方法揉合在一起的活動,這是兒童在國中學習抽 象的代數以及其它學科時,很好的前置經驗,如同在能力主軸裡所強調的,

這種直觀的培養,將是兒童在國中學習好壞的基礎,而在小學教育中,適當 的文字解題的題材教學是奠定好國中數學學習的基礎(教育部,2003 b)。此 外,在有關數學學習的研究方面雖然包含了(一)計算能力,(二)學前「數」

能力,(三)「數」的內在表徵,(四)解題策略,(五)文字算術問題等五類的研 究,但其中以「文字算術問題」受到最多的注意,而成為數學學習研究的一 個相當重要的主題(翁嘉英,1988)。因為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台灣的教育 也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九年一貫課程目標與以往課程目標最大的差異就在 於強調學生基本能力的開拓(教育部,2003),而不是著重學科知識的灌輸。

因此,所有課程設計都必需將「如何協助學生發展基本能力」視為第一要素。

但是,要如何在課程設計中讓學生能學得能力還愛上學習,卻是更為重要。

而數學思考的歷程和創意思考的歷程相似,如何在學童學習數學的同時加強 他們創意思考能力,是一個有趣又具有挑戰性的課題。數學可能是許多學童 害怕的一個領域,而遊戲卻是學童所喜愛的。對學童而言,遊戲代表了「歡 樂與愉悅」。因此若能將數學與遊戲結合起來,將遊戲融入數學教學之中,

應該可以改變學童對於數學的觀感。若學生從愉悅的活動中學習數學,可以 加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不再害怕它。因此進而喜歡數學,這樣就達到數學 遊戲的主要目標了。除此之外,還期待能在不一樣的學習環境下,看見學生

要學的好,首要的因素在於對它有沒有興趣,自八十五學年度開始,台灣的 教育開始倡導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建構主義為教學的精神目標,在數學方面 要與生活作連結,達到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但這卻不表示學生學習數 學的興趣也日益提高。新的課程實施至今,如今教數學「不一定是只教會學 生算出正確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理解如何思考及解決數學問題」(黃 敏晃,1996),而在小學的數學來講,已經算是生動活潑了,教科書上面有 很多五花八門的卡通圖案,在教學時也多半讓學生實際操作,讓學生親自體 驗,與過去只有老師主宰的課程完全不同。甚至有些老師的教學理念是讓學 生「動手玩遊戲」(曾志華,1996) 。雖然現在的數學教育是培養學生帶著走 的能力,有效的應用數學方法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但還是有 很多家長甚至於老師,因為想讓學童的數學成績漂亮呈現,而逼學童數學的 題目一而再、再而三的練習,使原本有趣的數學變得枯燥乏味,因此學生的 學習興趣自然就降低。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生活中最快樂的事就是”

玩”,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童會使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學習及探索,若是在 教材及教法上,採用遊戲的方式去「玩」數學,就可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 學習,並且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動機是指引起學生學習活動,並導使該學習活動趨向教師所設定目 標的 內在心理歷程(張春興,1996) 。由此可知,若要達到所設定的教學目 標,必須在教學時引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近年來已有許多學者 認為遊戲比傳統教學更具吸引力,更能讓學習者全心全意的投入學習當中。

具勝負的遊戲如對奕性遊戲,更能提高參與者解決難題之能力,以及從種種 觀察與分析中運用不同策略之能力(饒見維,1996) 。Froebel(1887) 「在人 的教育」一書中有提到,遊戲是一種自我表徵的活動,可以將內心世界的衝 動和需要表現出來。Maslow(1970)的需求層次論中提到,學童在遊戲的同時

動機,並且讓學生覺得在生活中處處皆有數學(林嘉玲,2000)。

在九年一貫數學課程領域中分為五大主題:數與量、幾何、統計與機率、

代數、連結,由此可知「計算」是數學學習的基礎能力,也是其他領域的基 本入門與最實用的一種數學工具,在過去的傳統數學教育中,為了加強計算 能力與速度,培養算的快且算的正確的學生,而過於著重在背誦公式及計算 快速,經常要求學生做機械式的練習,無形中忽略了學生是否真正了解數字 所代表的意義,算的快又正確並不保證對數的概念也是正確的,因此除了核 對學生最後的答案之外,其在解題的過程與想法也是需要深入探討的。在數 與計算的方面,其運算過程中仍然存有許多的迷思概念,但是這些迷思概念 往往都被忽略,認為一定是不夠熟練所導致,許多的系統性的錯誤就會一直 發生在運算的過程中,因而影響到後續學習的成效。

數學表現低落的學童,是因為討厭數學本身,還是因為教學的方式呢?

本研究基於這些理由,以數學遊戲做為背景來進行加減法單元的教學,希望 能夠藉由數學遊戲教學的方式,以提升學童對數學的學習動機與

興趣,進而達到數學遊戲融入教學的目的,從中也一併加強學童的加減概 念。許多高深的知識都要經過累積而成,而加減概念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 之一,孩子的加減能力若穩固了,往後中、高年級在學數學的時候,自然而 然會學的比較得心應手。所以,本研究針對國小整數的加減單元,以數學遊 戲融入教學方式來進行探討學童在加減問題運算上的能力,以期待增加成 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