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觀察一個學校組織時,就會發現知識存在於學校的每個成員中,看著他們如 何支配時間,如何相互學習並交流觀點去改進工作,這對學校、教師的生存與活 力的保持是非常重要的(金周英、田克錄、侯世昌、陳勁譯,民 90)。教育是一個 充滿發展性的事業,學校是知識、文化的搖籃;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而生活在 一個變動不羈和發展迅速的社會,知識更新的周期愈來愈短,現職教師其專業進 修成為一個連續不斷和終身的過程(林海清,民 91)。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更 會慢慢的體認到知識就是權力、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安全網(宋文里譯,民 90)。在未來的知識社會中,學校是知識創造與修習的重要場所,教師更是一位典 型的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因此,如何提昇教師適應未來變動快速的 社會的能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知識管理就是因應知識經濟所做出的管理方案(黃麒祐,民 92)。知識經濟

(knowledge-based economy)一詞是由經濟開發暨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 OECD)在 1996 所提出的,係指以 知識與資訊的生產、傳遞、應用為主的經濟體系。然而,知識的主體以「人」為 主,知識透過人的運作才能發揮真正的價值,人也因知識的孕育而彰顯出人性的 可貴;當然,對人的期許與投入,捨教育別無他途。陳伯璋(民 90)即明確指出 學校或教育已經成為知識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產業。教育是傳承經驗,發揚文化,

創造知識最有效的途徑,把當代優質的習慣、制度、技術等文化遺產保留傳遞給 新生代,使新生代能夠順利地瞭解與適應社會,然後進一步創造新社會,並從而 使自身變成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的現代人,就是教育主要的功能和目的,由此可知 教育工作者就是典型的知識管理者;在以「人才」為主的新經濟時代裡,對人才 的培育,它扮演著舉足輕重的神聖任務,可說是責無旁貸(林海清,民 91)。知識 管理在教育界的應用,至今仍熱潮不斷,並廣泛引發教育界的討論,相關論文不 斷的對此主題加以探討。可見,知識管理的確有助於教師專業知能的發展,同時,

也可使教師不再那麼害怕或抗拒種種的教育改革或新政策的推行。因此,探討教 師知識管理的現況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Peter F. Drucker 指出在過去四、五十年裡,經濟是主導力量,然而未來二十 到三十年裡,社會問題變成主導力量,「下一個社會」很快地就會出現;未來的二、

三十年裡會出現很多新產業,科技的變化可能比電腦出現後數十年的變化還大,

而且產業結構、經濟領域、甚至社會形勢都會出現更重大的變化(劉真如譯,民 91)。而當人們感應到下一個社會的迫切與逼近時,人類的情緒機制即先行啟動。

因為,人類生下來便具備掌管情緒的神經基本構造,在面臨危險、痛失親人、遭 遇挫折、維繫夫妻關係、建立家庭等重要情境,便常仰賴著情緒的指引;每一種 情緒都是可立即付諸行為的明確指示,而且一再證明可充裕應付人生的挑戰,經 過進化過程的無數演練,這些情緒武器深印在神經系統中成為心靈的自發傾向(張 美惠譯,民 85)。處在現今變動不居的環境中,變動已是工作的常態,正殷切的需 要情緒智力來掌握局勢,與人合作,對隨時會出現的新組織型態、新技術、新規 則,適時反應;缺乏情緒智力注定要失敗,這也是每個人未來的前景(李瑞玲、

黃慧貞、張美慧譯,民 87)。

二十一世紀是一切變化更為快速的時代,透過各種媒介,人與人互動更為頻 繁,能夠在此大環境中有著最佳的適應狀況,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人,將是最大

贏家;而一個情緒智力高的人,能夠善於管理自己的情緒,生活各方面的適應能 力也較佳(莫麗珍,民 92)。國民教育的成敗,繫於中小學師資的良窳,教師的言 行舉止更是學生模仿的楷模。在教育改革的運動中,教師的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除了處理班級事務,親師溝通,參與社區活動,更要不斷的進修,這些種種的壓 力對教師產生了諸多的情緒困擾,此時教師若未能做好情緒管理,以致情緒失控,

不但影響教學的效果,也會影響學生身心健全的發展。因此,探討教師情緒管理 的現況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近年來,隨著學校社區化的推展,封建式的圍牆已漸漸式微,矮籬取代了高 牆;終身學習的觀念也使小學的校園也越來越開放,親職教育、讀書會、健身社 團、進修成長班……等,充分地在校園裡展現出學習的動能,社會活動與學校活 動漸漸地在校園裡調配出了一道道活潑、協調的色彩。而從師資培育機構的開放、

教師課徵所得稅、籌組教師會、教師上街遊行,以及學校的學科課程也須融入生 活應用等議題,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教師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也越來越融入了現 實社會。因此,教師的知識管理不再只是學術性、專業性的知識,更應是實踐性 的生活知識;而生活層面的柴、米、油、鹽,就如同個人喜、怒、哀、樂的情緒 表現,人身上的情緒,溢滿於我們的生活社會當中。尤其,現階段教師們面臨因 教改而來的的知識、省思與批判,更是強烈的衝擊著教師的情緒。

由於民眾知識水平的提昇以及知識傳輸的普及,而使得當教師親近於社區 時,卻常常感受到家長對教師專業知識的不信任,情緒因素的紛擾與激盪也就叢 生於教師與學生、家長、行政人員之間。在現今的教育改革當中,由於教育典範 知識尚未成型、批判反省能力仍未成熟,期間萌生的學校教育問題也就無端地都 歸罪道教改頭上,諸如資深教師的退休潮、教學與行政間的對立,級任教師對教 室情境的倦怠、工作輪調制度的要求與期待,以及因管教問題而衍生的親師衝突 等,但這些問題確實都顯現出了教師對當前實務工作的困惑與無力感。基於人類

知識與情緒的形成,除了個人因素外,也會受到地域、環境、文化的影響;而為 瞭解在面臨當今的知識變革與情緒衝擊的情境當中,不同性別、年齡、學歷、教 學年資、職務、學校地區、學校規模的教師,是否會有著不同的因應方式與表現?

因此,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知識管理與情緒管理上的差異情形,為本 研究動機之三。

教育是一份對「人」的志業,而一個人生命力的展現,就在於其個人所蘊涵 或散發的知識與情感。雖然,在這個知識日益重要的社會裡,專業知識當然顯得 重要;但是,生命的成就應不侷限於一條途徑,情緒能力有助於使人關注於自己 的生活,並維持積極的人生態度;反之,情感生活失控的人必須花加倍的心力與 內心交戰,從而消弱實際能力與清晰的思考力。我們每一次的決策都同時接受感 性與理性的指引,在感覺與思考互動之下,思考力可能被強化也可能被癱瘓。因 此,我們人類可以說都有兩個腦、兩顆心、兩種智力 — 理性與感性(張美惠譯,

民 85)。我們生活的世界再也不是「二者取一」的世界了,我們必須學會在事態之 間進行平衡:長期與短期、根源與未來、穩定與變革、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情緒。

未來的成功將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取決於互補能力的協調(金周英等譯,民 90)。

人為萬物之靈,兼具理性與感性兩種特質,理性屬於意識面的思考與判斷,

得以使人發揮聰明才智與創造人類文明;而感性則為豐沛的情感與情緒,得以使 生命多采多姿與充滿活力(李選,民 92)。理性與感性是自古以來的哲學思辯,因 此,探討現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與情緒管理之間是否有相關?則為本研究動機之 四。

貳、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動機,茲將本研究的目的分述如下:

一、 探討國小教師知識管理的現況。

二、 探討國小教師情緒管理的現況。

三、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知識管理上的差異情形。

四、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情緒管理上的差異情形。

五、 探討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與情緒管理之間的關係。

六、 根據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學校推動相關行政措施和教師 自我成長的參考。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解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