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國外研究女性選民政治態度、政治參與及政治行為等文獻已相當豐碩 , 反觀台灣的相關研究與論述中,對女性選民的政治態度、政治參與及政治行 為等研究較為鮮見。女性選民在傳統政治研究中常被認為隱性或非政治性,

往往將女性排除在政治活動之外。因此,産生所謂「性別盲」、「性別歧視」(楊 婉瑩、劉嘉薇 2006,118)。相對女大學生的政治態度在台灣民主改革開放後,

政黨形態發展快速,經濟的發展及教育程度的提升,政治資訊經由媒體傳播 政治知識的增加,政治參與及政治興趣的提昇,女性投票率逐漸增加。

由表 1-2-1 觀察,2008 年第十二任總統大選投票統計結果,女性投票率 除在桃園縣投票率較男性投票率低,其他區域皆已較男性投票率高。台灣女 性在政治態度、政治參與及政治行為,是否為學者所認為較冷漠,及較不參 與政治,值得研究之。

國內外學者對於研究政治態度最多的即為政黨認同,而個人態度中政治 信任感及施政滿意度,是學者研究政治態度時不容忽視的重要變數。對於「政 黨認同」的相關研究裡,多將其列為中介變項,探討政黨認同對政治參與及

投票行為之影響。本論文試著探討家庭、學校社會化機制對女大學生的政黨 認同影響,另探討分析女大學生本身對執政者政治信任感、施政滿意度等政 治態度對政黨認同的影響。

政黨認同在各類政治態度中是一項重要的面向,「政黨認同」不僅是左右 選民投票抉擇的關鍵因素,亦是個人價值觀念與信仰系統中關鍵的一環,具 有長期穩定的性質(吳重禮、許文賓 2003,101-102)。就整體效應而言,政黨 認同對於政黨體系的穩定與否影響甚鉅。

政黨認同是選民對一個政黨所存在的一個歸屬感及心理認同,形成於社 會化的過程中,它是政治態度與選舉投票研究中,學者重視的焦點之一。一 個人的政治取向和行為模式,乃後天之學習並非與生俱來。政治社會化,亦 與各種之學習有差異,乃學習人與其所處的人群與環境之要素不同影響的過 程而産生差異,即一般所稱的「社會化」過程。在這些社會化過程之中,被 政 治 學 家 們 所 最 注 意 的 是 家 庭 、 學 校 、 朋 儕 團 體 和 大 眾 媒 體 ( 彭 懷 恩 1990,83)。

學者亦研究發現政黨認同形成於社會化過程,家庭社會化過程政黨認同 具有「遞移性」,父母親的政黨認同將會影響子女的政黨認同。另政治社會化 是解釋個人政治信任感重要的理論,政治信任感亦是研究台灣民眾政治態度 及政治行為重要的變數之一。

國內外對女性政治相關研究,傳統學者觀點認為,女性選民的政治態度、

政治參與及政治行為,呈較少參與且較不感興趣。但在社會環境變遷的過程,

女性生活形態的改變,教育、社會地位、就業率的提升及家庭型態的改變,

台灣女性的政治態度是否因而發生變化。

表 1-2-1 台灣第十二任總統大選性別統計投票結果

資料來源:中央選舉委員會網站(http://www.cec.gov.tw/?Menu_id=698,瀏覽日期:2009/8/19)

本研究擬以國立政治大學女大學生為對象,依據社會化理論中家庭關 係、學校教育、師生關係、選修課程及參與學校政治社團等為考量,釐清各 因素對女大學生政黨認同的影響,亦進一步納入個人因素政治信任感及施政 滿意度對女大學生有何影響,提出解釋女大學生政黨認同的模型。

本論文依據陳義彦、陳陸輝二位教授共同主持的「我國大學生政治價值

與態度的持續與變遷-大學四年社會化過程之研究」資料作研究分析。預期達 到下列研究目的:

一、瞭解家庭社會化過程父母的政黨認同,對女大學生政黨認同的形成與變 化的影響。

二、探究女大學生高中時期及進入大學後,學校環境對政黨認同的影響與變 遷。

三、個人政治態度中政治信任感及對陳水扁任職期間的施政滿意度,對政黨 認同的持續與變遷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