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究臺東縣國小補救教學師資培育的培訓滿意度、訓練移轉成效 兩者的現況與其之間的相關情形,以 Kirkpatrick(2006)四層次教育訓練評估模 式(Four Level Evaluation Model)來評估師資培訓的移轉成效情形。本章共分成 三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壹、 協助低成就學童,教師需要專業職能

臺灣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修訂及《國民小學及國民中 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頒布,國民中小學校需要專業的補救教學人員,期能舒緩 學校補救教學人力不足問題,提供學生更多適性協助。因為補救教學的教學者需 要比普通教育的教師更了解學習低落學生的特性外,還要能運用有效多元的教學 策略進行教學,故須具備的職能值得重視。

為使補救教學教師在工作現場,具備足夠知能以適任教學工作。教育部 2014 年通過《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第二條第二項便明定:「從 102 年起現職教師需取得教育部規劃之 8 小時研習證明,現職教師以外需取得 18 小 時之研習證明,才能擔任補救教學師資,以確保補救教學品質」(教育部,2014)。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期待透過研習課程的規畫,能讓 補救教學教師能關注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會遇到的困難,在課堂上能有效的施予 差異化教學及補救教學,藉由補救教學師資培訓課程以精進教師教學品質,為了 提高教學品質為其規畫了一系列的培訓課程(教育部,2014),以強化臺灣的師 資培育中,從未有以補教教學為主的養成教育知能(張裕程,2016)。

以鑑定學障的流程來說,學生被提報為疑似學障後,還需要經過一學年普通 班老師的學習輔導(補救教學)後仍對其學習狀況沒有進展,補救教學對學生的作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用,不僅是判斷學生是否為學障的判斷依據,且在教育支援的系統上,補救教學 和特殊教育之間,有部分的學生是重疊的(曾柏瑜、陳淑麗,2010)。

許多研究者認為撇除學童本身領有手冊或有特殊生理、心理狀況者,教師本 身的專業知能影響其學習成效最甚(曾柏瑜,2008;蔡方婷,2018)。從教育部 挹注大量經費與人力投入辦理補救教學課程規劃與補救教學師資培訓,為了就是 要協助教師精進補救教學能力,而規劃了專業的增能課程,期待能提升補救教學 師資的知識與技能(甄曉蘭、洪儷瑜,2012)。

貳、 研究者參與培訓之經驗

研究者於 2017 年參加臺東縣舉辦的補救教學師資培訓研習,學校的業務承 辦人除了盡責的告知每一位上補救教學的老師們都要參加相關培訓研習,也鼓勵 每一位都參加。那年暑假我剛好就讀臺東大學國語文補救教學碩士班,第一學期 才剛結束。我問她:「請問我這樣的背景需要參加嗎?」,她肯定的回答:「只要 有妳上補救教學的課,就要去參加補救教學師資培訓的研習喔!」。研習當天,

會場內人聲鼎沸,來參加培訓的人很多,講師案例分享的內容不僅生動又貼近現 場教學狀況,研習結束後,研究者回家後拿出之前曾經閱讀過與補救教學相關的 書籍來溫故知新,回到教學現場中,更時常提醒自己要掌握好有效的補救教學策 略以及等待學童的學習,對於研究者來說這次參與培訓的經驗是好的,不僅讓研 究者重溫了有效的教學策略,還從講師的分享看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帶回滿滿 的電力回到教學現場和學童一起學習、成長。Malcolm Knowles(1999)曾提出成 人的學習有以下五個特性:成人知道自己學習的需求、有自我引導的需求、會把 工作經驗帶進學習情境裡、學習時以問題導向來吸收他人經驗、會因內在與外在 的激勵因子而引發學習動機,參加培訓除了是一種個人學習,還可以縮短專業知 能成長的時間!

參、 臺東縣低成就學生比例高程度落差大

學校教育的主體與動力在於實際負責教學的教師(翁福元、廖昌珺,2017)。 教師要能在工作上不斷學習,教師的教學策略與學生學習的品質才會提升(羅寶 鳳,2017)。尤其臺東縣每一年都會考成績幾乎敬陪末座,是全國學業成就最低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落的縣市(陳淑麗,2011),低成就學生比例不僅比其他縣市高且學業的程度落 差大(自由時報,2016),所以研究者認為臺東的學童更需要有效與專業的補救 教學教師來協助低成就的學生學習,因此本研究以臺東縣為研究場域。

肆、 補救教學師資培訓成效文獻少

目前政府一直想透過額外的時間針對低成就學生進行教學補救,來解決學童 的學業問題,但卻鮮少協助從教學的執行者培訓著力,教師參加培訓後的成效分 析也很少,相關學術資料僅有四件,黃靖文(2016)指出教師教育訓練參與補救 教學的專業成長方式大多以參加研習為主,是提升補救教學師資能力的重要途徑,

但是除非受過訓的老師能將夠所學的知識、技能運用在教學場域內,否則政府投 入再多的培訓經費也是白費。

國內在教育培訓方面,僅有兩篇探討補救教學師資培育為主題,但從相關文 獻來看,教育培訓內容的重要性受到重視(吳國珗、蕭嘉惠、張瑜庭,2010;李 淑卿、李景美、張鳳琴、苗迺芳,2017),教育培訓內容會影響到受訓者的培訓 滿意度(陳建伶,2014;黃靖文,2016),而其他議題之研究顯示,例:金融、

鋼鐵、台糖業,教育培訓內容與培訓滿意度是具有相關性的(黃靖文,2016),

教育培訓內容對於培訓滿意度與訓練轉成效有正向顯著的影響,訓練滿意度對訓 練移轉成效有正向顯著的影響(葉上葆,2012;黃靖文,2016)。

近十年來,有關補教教學相關的研究數量雖然暴增,但大多探討教師使用的 教學策略或學生的學習成效,鮮少關注到實際在教學現場替學生進行補救教學師 資的專業知能,是否在參與補救教學師資培訓後有所助益,此為研究者想探究臺 東縣補救教學師資培育狀況為本研究目的之一,因而從培訓者觀點探究目前補救 教學師資培育的實施狀況及其滿意度來蒐集資料,以評估其培訓是否達成目標,

有助於後續培訓規劃精進,並強化培訓成效展現(Kirkpatrick & Kirkpatrick,2006), 故本研究旨在評估臺東縣補救教學師資培訓之移轉成效為何?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