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綠色產品

本節探討綠色產品之相關研究。共分成綠色產品的定義與評估原 則、環保標章制度、環保產品的認定準則、產品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等五個部分。

一、 綠色產品的定義與評估原則

什麼是綠色產品?國內外的學者皆有論述,茲將其定義與評估原則 歸納如下:

Elkington & Hailes(1989)首先提出了評估綠色產品的原則:

1. 對人體和動物不造成傷害。

2. 不對動物造成不必要之傷害。

3. 不以瀕臨絕種動物做為生產之原料。

4. 在製造及處理其廢棄物過程中,不耗用過多其它能源。

5. 製造過程及最後廢棄物處理過程,造成環境傷害最小。

6. 不過度包裝且產品壽命不可太短,因而造成浪費。

7. 儘可能不比同類之「非綠色產品」貴太多。

Peattie(1992)將綠色產品定義為:「任何產品或服務,其對環境 及社會品質的表現,比傳統或競爭品牌明顯優異者稱之綠色產品。」

Simon(1992)提出十個綠色產品的構成要件:減少原料,高回收 性質;無污染製造、無毒的原料;不以動物為測詴對象;不對保育類 動物造成傷害;在生產、使用以及處理過程中為低能源的消耗;無包 裝或者減量包裝;可重複使用;耐用年限長以及高度效能;追蹤、收 集使用後的產品,實施回收制度;以及資源再生的可能性。

Elkington(1993)提出綠色產品標準需包含:對人體、動物的健 康無害;產品在生產、使用、廢棄的過程中對環境的危害最小;產品 在 生產、使用、廢棄的過程中不會使用過度的資源或能源;不因產品的 過度包裝或極短的產品生命週期,導致不必要的浪費;不會對動物進 行不必要的實驗或殘害;以及不使用稀有且需保護的資源作為製造原 料等原則。

Ottman (1993) 以產品生命週期提出了發展綠色產品的要點:

1. 在原料的取得及加工過程中,需注意維護自然資源、保護自然動物 的棲息地及瀕臨絕種的物種、減少廢棄物並預防污染、在運送過程 中減少能源的浪費、使用可更新或可持續使用的資源、使用可回收 的材料。

2. 在製造及配送的過程中,需注意減少材料的使用、有毒物質的使用 及排放、廢棄物的產生及處理、能量的消耗、水的使用、排放至水

中空氣中及土壤中的物體。

3. 在產品的使用及包裝方面,需注意能量的消耗、維護自然資源、消 費者的健康及環境的安全。

4. 使用後的處理方面,需注意是否可回收、再使用、再製造、是否耐 久堅固、是否可被分解、焚化或掩埋處理時是否安全。

Wagner (1997)認為一個綠色產品是從搖籃到墳墓皆對環境衝擊減 到最小的程度。

我國相關機構與研究,也分別針對綠色產品闡述以下定義:

行政院環保署綠色生產力研討會(1993)所提出之綠色產品設計,

主張應從產品、包裝與印刷著手做全面性的考量。

鄭源錦(1994)綠色產品10個參考原則:現代、未來的設計;健 康、安全的設計;易於操作使用;零件易於取代及重覆使用;簡潔 而 易於清洗;易分離與組合;易回收、低污染且省能源;優美且適 合生活環境;材料類別及零件;以及整體性之設計等原則。

洪振凱(1995)評估綠色產品的原則可由四個方向來思考,包括:

以關懷環境、尊重萬物生命為前提的產品;耗用最低能源的商品;對 環境造成最低污染的商品;以及可回收且重複使用的商品。

我國行政院環保署(1995)對綠色產品(環保產品)所下的定義 為:「產品於原料的取得、產品的製造、銷售、使用及廢棄處理過程 中,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等功能或理念的產品。」即說 明了綠色產品是從產品生命週期的開始到結束,都要能夠儘量有效地 利用資源且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在1999 年的綠色消費指南中提出了幾點選購

「綠色產品」的考量:

(一)、購物前:

1. 此產品有「環保標章」嗎?

2. 這個產品確有消費的必要嗎?

3. 這個產品是否可用其他品代替?

4. 這個產品是否可重複使用?

5. 這個產品是否天然、健康?

6. 這個產品是否會釋出有害物?

7. 這個產品是否過度包裝?

8. 不為一次使用而購買。

9. 不因裝飾而購買。

10.不因為打折便宜而購買。

11.不為免費或方便而索取。

12.不因是新產品而購買。

(二)、購買使用後:

1. 做好垃圾分類。

2. 做好垃圾減量。

3. 做好資源回收。

4. 做好再利用規劃。

綜合以上文獻,本研究將綠色產品定義為:「從原料的取得、製 造、銷售、使用及廢棄處理過程中,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

並且降低對環境汙染』等功能或理念的產品」。

二、 環保標章制度

無論綠色產品的辨認條件為何,若是有一套公帄、公正、公開且 合理的評量標準,得以讓消費者在採購時快速的辨識、便捷的消費,

那麼綠色消費行動便容易推廣,因此各國的環保人士與政府便陸續規 劃出環保標章制度。

環保標誌制度於1977年由德國首創執行,推出了「藍天使標章」

(Blue Angle Mark)(圖2-1),到了90年代在全世界蓬勃發展,相繼有 日本、加拿大、美國等約50餘國紛紛建立此一制度。我國於1992年頒

佈,1993年開始推動,並在1994年與各國代表成立了全球環保標章網 路組織(Global Ecolabelling Network,簡稱GEN),會員國之間經常做經 驗交流以及整合團隊力量參與國際性組織,以協助推動國際間之環保 標章活動。(綠色消費指南,2007)

環保標章制度是一套辨識系統,指引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從事綠 色消費行為,將環境的衝擊及傷害降到最低。此制度亦可督促廠商從 事清潔生產,減少使用對環境有害的原料及生產方式,研發綠色產品 取代以往對環境危害較重的商品。而我國環保標章圖樣為「一片綠色 樹葉包裹著地球」(圖2-2),該圖樣涵義係以綠色樹葉代表綠色消費觀 念,綠色圓形圖樣代表乾淨、不受污染的地球,而綠色樹葉包裹地球 的整個圖案,則象徵綠色消費是普及於全球,是全世界的趨勢。因此,

整個圖像代表著「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的環保理念。

圖 2-1 德國環保標章─藍天使 圖 2-2 我國環保標章

三、 環保產品的認定準則

在各國推動綠色消費時,所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如何認定產品是 否為環保產品。例如布尿布可以重複使用,減少廢棄物產生量,清洗 時卻會製造許多汙水;紙尿布可以減少用水量,但是直接丟棄卻會占 用掩埋場容積。因此究竟布尿布或是紙尿布才算是環保產品,有時會 引起各界爭議。為解決這個爭議,尌必頇先決定環保產品的認定準則。

利用簡單但精確的各種說明、符號或圖形將某種產品(含服務)

的環保特性充分表達出來,並訴諸於消費大眾,便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這些說明、符號或圖形便是「環境標誌與宣告」。因而「環境標誌與宣 告」可視為一種廣告的行為,藉由爭取消費者之認同,引發其採購較 環保的產品而達到環保之目的,而它也是推廣綠色消費運動的一種重 要手段。(行政院環保署綠色生活資訊網,2010)

依據我國政府的規定,環保產品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產品,即 環保標章產品;第二類產品是除環保標章產品以外,經環保署認定符 合再生材質、可回收、低污染或省能源條件的產品,也尌是廠商自行 宣告環境訴求之產品;第三類產品需通過國內已實施之環保驗證項 目,因此諸如節能標章、省水標章及綠建築標章等均屬之。 (行政院 環保署綠色生活資訊網,2010)

四、 產品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根據我國行政院環保署對綠色產品所下的定義為:「產品於原料 的取得、產品的製造、銷售、使用及廢棄處理過程中,具有『可回收、

低污染、省資源』等功能或理念的產品。」即是說明了綠色產品從產 品生命週期的開始到結束,都要能夠儘量有效地利用資源且減少對環 境的破壞。

何謂產品生命週期?一項產品的整個消費過程包括許多不同的階 段。以 100%再生紙產品為例,第一階段是原料的取得,包括廢紙回收,

以取得再生紙原料,以及取得各項造紙用化學品。第二個階段是製造 階段,由造紙廠把這些回收紙經過程序製造成再生紙。第三階段市運 輸銷售階段,由銷售廠商把出廠的再生紙運送至各存貨倉庫或使用地 點。第五階段是廢棄處理階段,這時再生紙面臨進入掩埋場/焚化爐的 命運,或是再度進入廢紙回收系統製成再生紙。這五個不同的階段,

稱為一個產品的「生命週期階段」(圖 2-3)。進行生命週期評估的工作,

尌是分別計算在這五個階段中各項能源/資源使用與污染物的排放的 數量,估計這些污染對於環境造成的衝擊,並對這些結果加以闡釋來 找到改善的方法,此種方法稱之為「生命週期評估技術」 (life cycle assessment,LCA)。

圖 2-3 產品生命週期示意圖

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屬於系統分析方法之 一,其為「對產品系統自原物料的取得到最終處置的生命週期中,投 入和產出及潛在環境衝擊之彙整與評估。」(ISO14040,2006)在這所 謂「產品系統」,不僅包括實體產品,亦包括服務系統。而需考量之 環境衝擊通常包括資源使用、人體健康及生態影響等。

生命週期評估的概念應用於環境管理上,可追溯至 1969 年,美國 可口可樂公司委託中西部研究所(Midwest research institute, MRI)對其 飲料容器材質之能源耗用量進行評估。1973 年起隨著美國省能及回收 等環保意識的高漲,MRI、富蘭克林公司(Franklin associates Ltd.)及美 國環保署,針對飲料容器、尿布、毛巾等日常用品,進行資源及環境 的剖面分析(Profile analysis)。而 80 年代起,美國能源部則開始分析各 產業製程的能源流與物質流(Energy and Material Flows),此即生命

生命週期評估的概念應用於環境管理上,可追溯至 1969 年,美國 可口可樂公司委託中西部研究所(Midwest research institute, MRI)對其 飲料容器材質之能源耗用量進行評估。1973 年起隨著美國省能及回收 等環保意識的高漲,MRI、富蘭克林公司(Franklin associates Ltd.)及美 國環保署,針對飲料容器、尿布、毛巾等日常用品,進行資源及環境 的剖面分析(Profile analysis)。而 80 年代起,美國能源部則開始分析各 產業製程的能源流與物質流(Energy and Material Flows),此即生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