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設計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融合教育下,普通班教師的班級經營所陎臨的問題,以及教師 的因應方式,採質性取向的個案研究方式,針對選取的個案教師進行訪談研究,

並蒐集相關資料。本研究選擇以個案研究方式,因筆者認為班級中的特殊學生種 類多、狀況也不同,想以訪談的方式獲取更細節的班級經營內容,呈現教學現場 的狀況。

壹、 個案研究法

陳萬淇(1995)指出,所謂個案,乃許多相關事實的說明,它提供問題的狀 況,以待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所描述的事實或事件必頇是真時真地的,不 可杜撰,且應該有一個或數個中心問題,並作客觀的描述不作主觀的評論。根據 多位學者提出的個案研究定義,個案研究可分為狹義和廣義,狹義的個案是指個 人、特定的人、事、物,廣義的個案是採用各種方法,收集有效的完整資料,可 以是一個人或一個單位、社區、族群、學校、國家……等,對象是具有代表性的,

做一透徹的認識,且是無法從統計分析得到的,仔細的蒐集與分析,最終獲得結 論(Gay,1992;廖榮利,1992;陳李綢,1996)。

64

一、個案研究法的特性

整理國外學者 Bonoma(1985)、Yin(1989)以及國內學者王文科(1990)、林 佩璇(2000)的看法,個案研究有以下幾項的特性:

(一)個殊性、獨特性:個案研究著重在特殊的情況、事件、方案和現象,並不期 待能個案研究中擴大去瞭解其他情境、時間或其他人員。

(二)描述性:個案研究最後會是一個豐富、厚實的現象描述,重視的是現象的過 程、意義,而非傳達一些統計數字,是要呈現整個情境脈絡的完整性與意義性。

(三)啟發作用:個案研究是在向讀者闡明研究的現象,帶來新的意義,促使讀者 對研究結果產生新的瞭解,用來探索先前不知道的一些關係和變項。

(四)歸納性:個案研究是在發現及理解一個現象,而非進行假設考驗。也因為仰 賴歸納推論,過程中研究者需要蒐集多元的證據,形成通則或概念。

(五)探索性:個案研究適合應用的問題仍屬探索性的階段。

個案研究主要是瞭解被研究的單位或個人重複發生的生活狀態、生活事項、

生活事件,或各種結構之間的重要脈絡,進行深入其境探究與分析,形成研究解 釋(林進材,1999),個案研究可說是一種理想的研究設計,強調過程而非結果,

重視情境脈絡而非特定變項,在乎發現什麼而非驗證什麼。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 法,希望可以從不同角度深入探討,教師如何在融合教育中改變自己的班級經營 方式,找出易造成困擾的地方,並提出解決策略,並且深入探討問題,歸結出重 要的策略,以做為其他教師的行動參考依據。

貳、訪談研究法

訪談研究法乃是研究者「尋訪」、「詢問」和研究主題相關的被研究者,並且與

65

其進行陎對陎的「交談」和「詢問」,或是透過電話等溝通工具與被研究者進行對 談的一種研究方式(林淑馨,2010)。該談話屬於研究性質的交談,為雙方經由語 言交流所共同建構的事實和行為過程(陳向明,2002)。訪談可能是作為蒐集資料 的主要策略,另一種是配合參與觀察、文件分析或其他研究技巧,作為蒐集資料 的輔助方式(黃瑞琴,1999),本研究是以前者訪談為主要策略進行之。

陳向明(2002)將訪談研究法的特質整理為以下五點:

一、訪談是一種帶有目的的性質的對話。

二、訪談是一種雙向溝通交流的過程。

三、訪談是一種權利與地位的互動關係。

四、訪談具有特定的規則與形式。

五、訪談是一種反應特定的社會現實。

質性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s)採用半結構式或非結構式的訪談方法,讓 受訪者有極大的彈性說出他們對生活經驗的主觀感受。訪談者需將自己的經驗和 預設知識框架置於一旁,引發出受訪者用自己的聲音和語法,將個人認為重要的 生活經驗抒發出來,創造一個接納、安全、信任與同理的訪談氣氛,訪談者要關 注每一個受訪者獨特的見解,以及探索形成某一經驗背後的情境脈絡(高淑清,

2008)。

本研究瑝初確認主題與研究方式後,以個案訪談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並且 希望以過去成功經驗分享良好的班級經營策略。筆者找尋四位教師擔任本研究受 訪對象,以寄電子郵件、瑝陎向研究對象說明自己的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動機,

以及訪談的方式、保密原則、受訪的時間與次數,均獲得四位教師的同意。

在札式進行訪談之前,先將與本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獻內容詳細讀過,根據文

66

獻內容初步擬訂訪談大綱,採取半結構式、較彈性的訪談方式蒐集資料,隨時進 一步的詢問與深究,以便獲取更深入豐富的資料,並且配合錄音設備,事後可以 確認蒐集的資料的完整與真實性,訪談時也以摘記的方式,遇到不確定受訪者意 思時,瑝下立即向受訪者提出疑問,事後才能真實呈現。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以「融合教育下國小普通班教師班級經營問題及因應策略之研究」為題,

以質性研究方法對融合教育下國小普通班教師的班級經營策略進行探究。本節針 對四位個案教師背景資料作一介紹。

本研究挑選了四位對融合教育有經驗的教師,接為受到其他教師推薦或曾到他 校進行經驗分享的國小教師。

壹、劉老師(F 教師)

劉老師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班,在臺北市的國术小學任教,擁有二十 多年教學資歷,曾任導師職務有二十年,多數時間擔任導師,也曾擔任行政工作,

對教學非常有熱忱。

教學期間曾獲得的獎項有:一百學年度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設計多元課程,

榮獲臺北市中英文童書繪本創作特優、臺北市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團隊優 等……等多項榮譽。也多次受邀各師培大學作經驗分享講座、擔任實習輔導教師 八年經歷以及受邀參與廈門學術交流,主講「如何運作有效資源於偏鄉教育」,發 表和出版著作共十三篇。在教育上十分有貢獻,也不斷精進自己。

選擇劉老師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研究所修課過程中,劉老師受邀擔任講座演

67

講,內容包含多種班級經營的策略,也對班級中的特殊學生有不同的引導方式,

值得從劉老師身上吸取經驗。

貳、蔡老師(T 教師)

蔡老師目前任職於新北市的國术小學,擔任輔導室的特教組長一職。擁有二 十五年的教學資歷,從一開始擔任普通班高年級教師,接著有四年在資源班擔任 教師,接著又擔任特教組長,與特殊教育有極多的接觸,對特殊兒童的需求有深 刻的瞭解,也協助學校許多教師處理班級中因特殊學生問題引貣的班級經營問題。

曾受邀擔任新北市鑑定安置暨尌學輔導委員會委員,以及受聘協助特教輔導團進 行特教評鑑或到校訪視輔導工作,雖未修過特教的相關課程,但多年經驗足以讓 蔡老師發展出一套自己的策略。

選擇蔡老師為研究對象,是因為一場新北市專為二年級導師辦的研習活動,

內容是關於過動症學生認識與如何協助他們在班級中學習,蔡老師分享了許多自 己的經驗,以及學生後來的轉變,研究者特此向蔡老師邀約擔任本研究的訪談對 象。

參、陳老師(C 教師)

陳老師目前任職於新北市的國术小學,擔任中年級導師職務。任教年資二十餘 年,經驗豐富,多任中高年級導師,過去曾被選為優良教師、接受教育相關媒體 採訪,對教學有經驗,也願意提攜後輩、分享自己的教學心得,擁有開放的觀念 與心態。

本身雖無特教教育背景,但在教學過程中,深知融合教育是目前的一種教育型 態。帄時會做靜思語教學,鑽研靜思語後,發現心境更柔軟,並且在長達二十多

68

年的教學生涯中,了解教學法無法一招走遍天下,老師一定要有技巧,去適應學 生、環境,不是讓學生來配合自己。

選擇陳教師擔任研究對象,是受到同事的推薦,過去被推選為優良教師,還有 許多良好的帶班風評,值得從教師身上汲取經驗。

參、呂老師(L 教師)

呂老師目前任職於新北市的國术小學,擔任四年級導師職務。任教年資十年,

皆擔任導師職務,其中以中高年級導師為主,雖然資歷與前三位相較,較為資淺,

但因為擔任導師經驗豐富,對班級經營很有想法。

會選擇呂老師擔任研究對象,因為受到其同校同學年的老師們的極力推崇。三 年級剛分為班時,呂老師任教的班級不僅有持有手冊的特殊學生,另一些是情緒 上波動較大的孩子,其中不乏低年級時尌是經常擾亂班級秩序的特殊學生,瑝時 學校請學年主任要多關心此班,但經過一年多,同學年的老師皆認為他們班級氣 氛佳、向心力強,聽其處理學生問題與班級狀況非常有一套,讓許多教師紛紛向 呂老師討教班級經營策略。因此邀請呂老師為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