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近年來,台灣為提升國家競爭力與國民素質,紛紛提出許多教育改革,以提 升教育品質,而基層教師有效的班級經營則為達成此目標重要的基礎,有效的班 級經營乃是有效教學的先決條件(郭明德,1999)。

班級是一個微型的社會組織系統(張廣義,2005),是學生學習成長的主要場 所,而班級經營是教師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也是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班級經營 的良寙不僅影響教師的教學效能,更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身心、人格發展,如 何建立一個積極正向的學習環境,以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習成效,是教 師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一連串的教改後,教學走向多元化,老師的班級工作也更加繁瑣,新的班 級經營面臨的許多挑戰,有時「教師為難」─學生的常規無法掌握,學生學習意 願低落,師生間關係不良,家長干涉教學等,這些阻力常使教師所付出的卻得不 到正向的回饋,這些問題均是因為教師未掌握班級經營所造成(吳明隆,2003)。一 位老師的班級經營不僅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影響力,更是教育目標達成與否的重要

因素,因此班級經營的議題日趨重要。

學習是學生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吳清山(2000)認為學校教育的成效在達成教 育目標,因此學校的活動應以增進學生學習為目標。蔣恩芬(1999)的研究指出,

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歸納為四點:父母、師長、同儕、及個人因素,其中除父母 因素外皆與學校教育息息相關。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是各種學習活動進 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情境,而教師與學生是教學情境兩大主體,其中教師可說 是學生學習的推動者,且與學生的學習息息相關。良好的班級經營能激發學生的 學習動機(吳文榮,2002;劉素倫,2005),學習的動機與學習的成果是有密切關係 的,學生的學習會受到個人目標、信念、自我概念、別人期望、社會價值等因素 影響,如果一個學生對學習興致缺缺,則有可能成為教室中的「客人」,不僅影響 其學習成果,更有可能影響其人格與價值觀;因此導師如何運用班級經營,營造 出一個有利學習的環境,造就學生的品德,是每一位教師都需關切的問題。

但有許多研究卻顯示出越升上高年級,學習動機卻越低(洪鳳美,2005;陳雅 雯,2003;劉素倫,2005;劉靜宜,2003;賴香如,2004),也有研究指出,女學生 對自我的學習信心較低(劉素倫,2005;賴香如,2004),但女生的學習動機則偏向 內在的動機層面,會為學習而學習,相反的,男學生卻偏向外在動機,會為他人 期望、外在獎勵等而學習(洪鳳美,2005;劉素倫,2005;賴香如,2004),這些現 象值得教育工作者重視。

貳、研究動機

「老師,我覺得我們越來越厲害了,很多國字我們都認得了!」「老師可不可 以不要寫國字,注音筆劃比較簡單!」「這次月考我只不對了兩題!」「唉!我又 錯了兩題!」

在從事教學後,發現到一班中有積極學習的學生,以及被動學習的學生;當 你走進一個班級時,會感受到這個班上的學生很有秩序、很溫馨,很有學習意願 及正向的學習態度,班上的學習風氣很濃厚;也或許一走進這個班級,會感受到 氣氛沉悶,學生是被動學習,老師有獎勵或處罰才勉強學習。

在所修的「比較教育」一門課中,教授曾經問我們,在改完學生的考卷後,

會先看什麼?所有的老師回答的都是:一是分數二是錯的地方,所以教授再問,

改考卷時你會用扣分還是用加分,老師再回答:「當然是扣分,因為比較快算出分 數。」就只為了方便,而忽略了學生對學習的觀感。教授的這兩個問題頗令人有 很深的感觸,原來教師在塑造自己的班級經營模式中,竟深深的影響著學生的學 習態度、自我觀點,難怪常有人說:「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會教出什麼樣的學生。」

因此教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外,還需身兼伯樂的角色,須有敏銳的觀察 力,發現學生的潛能與鼓勵。

在學生的學習歷程中,學習動機是決定學生成就水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會發現,同一教學情境下時常並存著有努力不懈、自發學 習的學生,以及對學習毫無興趣的學生。為何學習環境相同下,學習效果卻有良 窳之別?其中因素很多,而學習動機卻是智力因素外,重要的因素之一(葉和滿,

2002)。

動機高的學生比動機低的學生學得更好,有許多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學習動 機與學業成就呈正相關(吳國業,2002;陳雅雯,2003;郭秀緞,2002;黃淑娟,

2002;劉靜宜,2003)。林建平(2003)亦認為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源頭活水、

學業成敗的關鍵,由此可知學習動機對學習的重要。

學校教育的目標既在幫助學生有效學習,激勵學生較高的學習動機則成為教 育工作者重要的任務(葉和滿,2002)。此外,學習動機除影響學習成就外,也可 能間接影響學生的身心適應,所以有關學生學習動機之研究實為重要議題。此為 研究的動機之一。

班級經營是透過師生互動、交互影響,處理班级中相關的一切人、事、物,

以實施教學、達成教育目標,而教師是班級文化的塑造者,教師的信念與價值觀 及一切行為,無不潛移默化影響著學生,包括學生的成長、人格發展、學習行為、

學習態度與學習動機等。由此可知,教師不僅是決定班級氣氛的主要力量,其對 學生的態度和行為表現,更可能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及和班上同學的人際關係;

能善用方法建立良好班級經營的教師,不僅能提供學生適應社會的機會,亦能為 認知、技能的學習,提供有利的先決條件,建立學習者的學習動機。Pintrich 與 Schunk

(1996)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教師會透過教學計畫、進度、教室組織與管理以及師 生互動去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不過卻有許多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興趣及學習 動機,最後卻被教室所使用的教學過程給澆滅了。由此可見班級經營影響著學生 的學習動機,因此誘發學習動機是教師最重要的責任。

而國內的研究多以高職、國中學生為對象,但國民小學是孩童接受義務教育 的第一階段,由於國小學生的年齡尚幼,依賴性與可塑性相當高,亦較容易受教

師的影響。然而國內有研究顯示,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動機反而下降的趨 勢(陳雅雯,2003;劉素倫,2005),亦即受教育的時間越久,反而越不喜歡讀書。

就台灣教育現況而言,目前國小是採包班制,因此導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很長,

加上導師在班級教學活動中具有的特殊地位,可說是對學生影響重大的關鍵人 物;而國小五、六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學習習慣定型的階段,導師的班級經營對學 生學習的影響力更是不容小覷。因此本文試圖瞭解國小教師班級經營及學生學習 動機的情形,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目前台灣有關教師班級經營對學生影響的相關研究,多止於學業成就的探 討,鮮少將班級經營結果變項延伸至學生學業成就之外的因素,如學生學習態度 與學習動機,此外與本研究直接有相關的,大多僅就班級經營之單一指標,如班 級氣氛、師生互動與學習動機的關係進行研究,未能以班級經營的整體觀點進行 研究,在國內針對班級經營與學生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只有吳文榮(2002)、劉 素倫(2005)分別以高職實用技能班、國中生為對象,發現班級經營品質與學生學 習動機呈正相關,因此激發研究者作為此一研究的動機之三,探討國小教師班級 經營和學生學習動機的相關情形,藉以提供國小教育工作者教學之參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