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主要探討彰化縣國小教師教學信念及班級氣氛之關係。在本章,第一 節說明本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其次在第二節敘述研究目的;第三節則是對本研 究之重要名詞加以釐清,便於分析與討論;最後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問題背景

唐朝有名的作家韓愈,在其進學解中寫下「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說明教師的職責與重要性。在中華文化的傳統觀念裡,教師是學生知識的來源,

而教師的言行舉止更是學生學習的典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肩負著此 項神聖的任務,主導教育活動的發展。在國內,傳統的師生關係被視為倫理之ㄧ,

老師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有人說:「什麼樣的老師教出什麼 樣的學生」,目前國小採取包班制,導師與學生的相處時間很多,師生互動的頻 率與機會非常密切,再加上導師在班級教學活動中所具的特殊地位,以及其在學 生心目中所佔有的重要性,可說是對學生影響重大的關鍵人物(黃鈺雯,2003)。

尤其在國小階段裡,學生對於老師的一切,都奉為圭臬。老師所規定的事項,絕 對比家中的父母親更有成效。因此,教師角色的重要性,不言可喻。而 Pajares (1992) 認為:「也許一個人在教育上成功或失敗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對於自己,他相信 了什麼。」可以見得教師在教學上,必然輔以信念,而良好的教師,必然擁信念 以支持和影響其個人價值觀和行為。既然信念能夠支配和影響個人價值觀和行 為,因此,教師對個人信念有所瞭解,將有助個人在專業領域的發揮。教師教學 信念的研究相當多,最終的原因不外乎研究教師的教學信念會影響教師的思考歷 程、教學的決定策略、以及教學行為,而這些決定,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因此,

研究教師的教學信念在學術上有其重要性 (莊婷禎,2007)。

過去(1960年代)的教學研究盛行「過程—結果」模式,重點在有效教師的觀 察行為,探討教師行為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但是每個有效教師的教學行為卻有很 大的差異,其中差異造成的因素,包括了其信念與態度(Clerk 與 Peterson,1986)。

這種看法隨著認知心理學的興起,使得研究重點正式轉移到教師的認知與思考層 面。1980年以後,ERIC上便有超過一千篇的相關研究。此外,目前已有40篇以上 的文獻證實教師信念與其行為是密切相關的(蘇冠榮,1998)。國際教育評鑑協會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Achievement)所主導的 班級情境研究計畫,聯合九個國家,歷經十多年研究,將班級情境相關因素歸納 出十五項(許淑華,2001)。其中有七項和教師本身有關,即教師本身會影響班級 氣氛。可以推論得知,教師信念與班級氣氛可能存有一定的影響力。

然而, Munby(1981)則認為信念的研究與探討中,並不容易看出其與日常教室 行為的關連,因為教師的信念是隱含在內在的想法、價值觀、態度裡,而且是隨 時在修正的。故本研究試圖以班級氣氛為依據,檢核信念與教室行為的關係。若 我們能夠瞭解該名級任教師所屬班級之氣氛,則不難看出:「信念和日常教室行 為的關連」。亦即在教室氣氛中,我們可以查看出信念是否確切的表現在日常生 活中。

而相關於班級氣氛的研究中,自1927 年至1932 年間,美國所進行的霍桑實 驗,證明了團體氣氛的重要性。隨著團體動力學、社會測量技術、班級社會體系 模式的提出以及人本主義思想的盛行,近數十年來,在教育界班級氣氛的研究已 成為新興且熱門的研究領域。爾後的的班級氣氛研究眾多,且均是從Lewin 的「場 地論」;Murry 的「需求-壓力論」及Getzels 與Thelen 的「班級社會體系論」…

等理論作為研究基礎(吳福源,1999)。因此,班級氣氛研究層面多樣化,工具的 發展也漸趨完善。而本研究期望由學生之知覺探討班級氣氛,原因是若沒有確實

則認為學生知覺學習環境的測量,有其超越觀察技術的優點,即認為學生知覺較 為經濟、乃是基於多堂課的經驗、能夠得到學生共同的判斷、能夠決定學生行為 和比觀察資料更能說明學生的學習結果…等。換言之,學生知覺班級氣氛,能夠 提供更加詳實的訊息與資料(引自郭秀緞,2001)。

貳、研究動機

信念是個人做決定時的最好指標(Pajares ,1992);是導引導師決定經營班級,與 輔導學生方式的主要內在因素(黃淑苓,1999)。教師對於達成自己教學、安排教學實 務與班級經營,有自己的知覺與信念;對於自己有不同的任務界定與期許,進而 影響教師在教學實務中的表現。例如班級經營中的行動與決策、處理學生問題、

安排教學活動等等,都受到教師對事物的看法與價值觀的影響(引自黃夢涵,

2006)。可見教師的信念會影響教師在教室中的決定與行動。

相關研究指出:教師信念不僅會影響教師覺知與處理班級中訊息與問題的方 式,而且教師信念也在教師形成目標以及定義教學任教的方式上,扮演重要的角 色。此外它還影響教師的行為方式,更和教師效能有密切的關係,甚至是課程革 新能否落實到班級教學的重要關鍵(方吉正,1998)。教師信念是指教師對教育、教 學、學習及學生相關概念的看法,這些觀點會影響教師評估、計劃,甚至決定教 學過程。雖然學者們對於教師信念的定義和內涵之認定或有不同,但大都指出:

教師信念會影響班級經營方式及教學行為表現(引自黃夢涵,2006)。

Nespor(1987)的研究指出:教師對學生的信念會影響教學管理學生的態度,當 教師認為學生本質上是相當懶惰的,則會採用強迫的方式要求學生多練習、多做 功課;而相對的,若教師認為學生能自動自發,則教師可能會採取自由、開放的 態度來管理學生(引自楊士賢,1997;陳馨蘭,1998)。因此教師對學生行為的信念,

可能影響教師的班級經營效能與氣氛,國小級任教師信念實在是一值得研究的議 題。許多研究均指出信念和行為的關係密切,吾人不僅要知道教師的外顯行為,

更要深入去瞭解導致外顯行為的內在因素(引自李秀鶯,2005)。因此欲探討級任教 師之班級經營效能與氣氛,必先瞭解級任教師之信念內涵。因此目前彰化縣國小 級任教師的教師信念為何,受到教師的哪些背景影響?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影響班級氣氛的因素是由該班組成成員(學生與教師)共同交互影響,因此 在探討班級氣氛時,不論是教師背景與學生背景,皆為需要關注的焦點。而本研 究以教師為主要探討對象,學生性別變項則加以控制。因此,目前彰化縣國小六 年級學童知覺的班級氣氛現況為何?不同性別的彰化縣六年級學童在知覺班級氣 氛上是否有差異?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導師是班級經營的靈魂,班級經營成果影響學校教育成效,而班級經營的問 題一直是國內外教師面臨的最大問題(張秀敏,2003)。班級導師管理方式往往影響 學生的學習態度與班級氣氛,而良好的班級氣氛能使學生得到更好的學業成就、

自我概念、學習方式等(引自劉雅鈞,2002)。許多研究(陳韻羽,2002、劉雅鈞,

2004、李秀鶯,2005 及黃夢涵,2006)發現教師信念及班級氣氛會因性別、學校規 模、任教年資的差異而有所差異。因此,彰化縣國小級任教師背景變項的不同,

在學生知覺班級氣氛的差異情形為何?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依據 Clark 與 Peterson(1986)所發表的教師思維與行動模式,可知氣氛與信念 乃是交互影響的,氣氛可能促使教師個人信念改變、信念亦可能引領不同氣氛的 形成(轉引自劉雅鈞,2002)。換言之,若能發現某種信念對於某種班級氣氛的高預 測力,則可協助教師省思進而改善,必然對教育界也能夠有所啟示。若能夠藉由 瞭解教師之信念與班級氣氛,除了可協助教師明晰自我與環境、也能對於學生個 人人際或學業有所幫助。而歸納國內相關實證研究中,目前僅有陳韻羽(2002)、劉 雅鈞(2004)、李秀鶯(2005)及黃夢涵(2006)等四篇相關的研究。陳韻羽(2002)的研究 對象為高職,與國小包班制的情況並不同。李秀鶯(2005)及黃夢涵(2006)的研究對 象為國中,亦與國小的情況不同。僅有劉雅鈞(2004)一篇研究國小級任教師教學信

於國小教育而言,是缺乏也有研究必要的。因此國小級任教師教學信念與學生知 覺班級氣氛是否有相關?相關情形是如何?為本研究動機之四。

綜合以上所述,研究者希望透過彰化縣國小級任教師教學信念及學生知覺班 級氣氛之研究的結果,能對教學上有具體貢獻並作為教育行政機關、教師、家長 及未來研究者的參考,以期有教學相長之效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