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討「流行音樂教學方案」對國中生情緒智能的影響。本章在說明研究問題 背景與動機,進而對本研究的相關名詞做界定。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提出本研 究進行之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提出本研究之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將本研究中所 涉及的重要名詞,以操作性定義界定,避免對研究結果之解釋發生歧義;第四節 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教育部校園安全通報處理中心,將學校校園安全事件分為八類,分別是:

意外、安全維護、暴力與偏差行為、管教衝突、兒童及少年保護、天然災害、疾 病及其他事件,此八類中以師長與學生間的衝突事件最高,顯示師生衝突仍為管 教最主要的問題。而暴力與偏差行為比例為次高(教育部各級學校校園安全事件 統計分析報告(摘要),2017 年 8 月 6 日)

研究者為偏遠國中的音樂專任老師,至今已第十三年,對於一週只有一節音 樂課,常常要上課,又要面臨班上學生行為失控,忤逆師長,無學習意願等問題,

這是教學現場的國中老師,幾乎都會遇到的頭痛且無力問題。

研究者亦兼任輔導老師九年,遇到的認輔學生可分成兩類,一類為具問題行 為包括目無尊長、打群架、抽菸、罵髒話、學習態度低落甚至中輟,學校的學務 處與輔導處也有介入處理,根本無法改善問題行為。至於另一類的認輔學生,是 學業不錯的學生,只因一點錯誤,就否定自己,造成它們在學業與同學互動上,

做出負面的解釋,不只影響他們的心情,也影響其人際關係。

Goleman(1995)認為青少年調節情緒,降低負面的情緒,忍受挫折,減少與 他人衝突,及放棄行為,試著表達自己的情緒,用合宜的方式解決。

學生的情緒智力與自我概念 (簡筠真,2012;張惠真,2016)、同儕關係(陳 秀娟,2008;李瑞萍,2013)、人際關係(張惠真2016;顏麗敏,2015)、利社會行 為(翁菱磯,2013)有顯著正相關。並提升生活適應的能力(江瓊美,2006;黃美桃,

2008;洪敏珍,2010;張麗瓶,2010;陳思縈,2011)。

青少年的情緒,因心理急速變化,常會出現矛盾、情緒上的困擾,是危機 也是轉機(黃惠惠,2002),應提升教師輔導技巧與情緒管理,並引導學生心理、

情緒教育,以降低青少年的犯罪事件,順利度過不安定的青春期(教育部各級學 校校園安全事件統計分析報告(摘要),2017年8月6日),此為動機一。

研究者從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畢業後,任教第二年,配課配到輔導活動,

想對課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當年暑假到國立政治大學修讀輔導第二專長,任教 過程中,一直想把音樂與輔導做某程度的結合,以增進教學技巧及班級經營能 力。

人類在成長過程,藉著音樂放鬆自己及發洩情緒(吳璇玉,2000)。音樂多元 功能的發現,例如低音或是緩慢的音樂,讓你感覺放鬆,音樂在學校教育已被應 用(吳佳璇,2002)。音樂除了穩定情緒外,更能集中注意力,使人的身體達到協 調,另外藉由音樂增加人際互動,參與團體活動及適應社會的能力(林貴美,1993)。

此為動機二。

流行音樂不同於古典音樂,流行音樂要通俗易懂,短時間被接受(林谷芳,

1995),更是是反映當下社會心理的音樂(簡曉瑩,2003),而且青少年對於流行音 樂,願意投入學習,學習態度積極,更可以提升學習成就。研究者認為可以透過 教育、運用流行音樂教學方案,讓國中生學習紓解情緒的方法,使學生建立正向 行為。此為動機三。

基於以上動機可知,情緒智能因應生活各方面的壓力,有其重要的功能,因 此將「流行音樂教學方案」實施於國中生。本研究以國中生為對象,參考相關的 研究文獻,設計學習內容,實施實驗教學。藉由量化與彙整輔助性的的資料,了 解「流行音樂教學方案」對國中生情緒智能提升成效及學生對於此活動的看法,

綜合討論後,提出適合的的建議以作為改進方向。並透過此研究之實驗教學方案 實施後,在學生情緒智能獲得提升,其正向行為亦隨之增強,更能適應國中生活。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