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嚴謹性

Lincoln 與 Guba 於 1985 年使用「信賴度」來表示一個研究的品質,並指出 信賴度是指一個研究值得讀者信賴的程度,傳統上會使用真實性(True Value)、應 用性(Applicability)、一致性(Consistency)和中立性(Neutrality)這四項標準來評估 研究的信賴度,其中量化研究分別使用內在效度、外在效度、信度和客觀來表示 這四項標準,然而質性研究相信實體是多元而複雜的,並強調研究者和研究參與 者間的密切關係,因此應使用不同的指標來評估信賴度,亦即可信性(Credibility)、

遷移性(Transferability)、可靠性(Dependability)和可確認性(Confirm ability)來回答 四個問題(引自鈕文英,2006;廖珮妏,2015)。為講求研究過程對研究現象或行 為能產生精確的測量,本研究亦將依循 Lincoln & Guba(1985)所提出之四項質性 研究評估指標確認研究之嚴謹性,以下分別說明之(姚美華、胡幼慧,2008;廖珮 妏,2015;潘淑滿,2003):

壹、可信性(Credibility)

質性研究關心的是研究者是否能充分而適當地呈現研究參與者的多元觀點,

故可信性所闡述的便是研究者蒐集資料的真實與正確程度。以本研究而言,在情 境的設計上,係挑選受訪者自在的場域,並有充裕的訪談時間,讓受訪者可以充 分的表達看法與感受。研究者亦在訪談進行前詳盡告知受訪者本研究之目的與進 行方式,並透過錄音與訪談筆記的記錄方式輔助,使得所得之資訊能夠更完整的 被記錄下來,避免誤差。在訪談過程無法完全理解受訪者欲傳達之意思,研究者 當下會與進行釐清,或將疑問註記於訪談筆記中,以在訪談進行後與受訪者做確 認,並詢問有無疏漏之處或額外資料欲補充。

此外,研究者定期與指導教授進行討論,除了閱讀與整理文獻、釐清研究目 的與問題、形成訪談大綱進行研究之外,也會在訪談後進行概念和意義詮釋的澄 清與修正,確保資料蒐集之完整性。

貳、遷移性(Transferability)

30

質性研究的遷移性意旨研究參與者所表達之經驗、感受是否能有效地轉換成 文字描述,以讓讀者能有效了解研究並類推相似情境。以本研究而言,研究者在 訪談過程中將觀察研究參與者之情緒與非語言訊息,並註記在研究筆記之中,以 補充研究參與者口述之外的行為,了解研究參與者所表達之意念。此外,在訪談 結束後,研究者透過逐字稿謹慎且具體地呈現受訪者訪談時所說的內容,以及其 想法與觀點,還原受訪者當時所描述的狀況,以確保原意沒有產生誤差。另在資 料分析和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研究者亦不斷地檢視原始資料以確保遷移性。

參、可靠性(Dependability)

質化研究認為現象是瞬息萬變的,不太可能複製同樣的結果,故強調的是尋 求方法來發現和解釋造成不穩定或改變的因素。因此可靠性是指研究者如何利用 有效的資料蒐集策略,蒐集到可靠的資料。由於訪談大綱為本研究重要之資料蒐 集工具,故在發展訪談大綱之際,研究者協請指導教授與同儕檢視,給予回饋與 指正。此外為了能夠確保本研究的資料具有可靠性,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亦仔細 交代研究細節,清楚說明研究設計、研究過程,並適時與研究參與者對話,達到 資料內容的釐清與無誤。最後在結果分析與書寫的過程中,研究者也盡可能完整 呈現資料蒐集方式,並反覆與指導教授討論資料分析內容,避免片段詮釋資料或 放入過多個人主觀意識,以確保內容免於偏誤、失真之風險。

肆、可確認性(Confirmability)

量化研究強調價值中立,使用標準化的程序是希望達到研究對象之間的一致 性以求客觀。而質化研究屏棄量化研究所謂研究者保持中立的看法,強調研究者 和研究參與者的互動影響,並承認社會、文化等因素是值得探討的問題之一,因 此可確認性係指研究的重心在研究倫理的重建,從研究過程獲得值得信賴的資料。

以本研究而言,研究者將採取同理的中立,亦即在資料收集過程中,以同理的態 度去聆聽,站在研究參與者的角度來了解他們的觀點,並不給予評價和批判,保 持中立的立場,不阻礙研究參與者的理解。同時研究者在資料分析過程中,亦將

31

隨時反覆省思、讓資料和理論不斷對話,從研究參與者的立場與觀點了解資料之 意義,並透過和指導教授多次討論來確認研究者對資料的詮釋是否適當,使分析 過程對資料的解釋能符合受訪者的背景脈絡,而避免研究者過度詮釋的可能。

3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