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壹、價值、使命與承諾─投入自我的社會工作

人們一生在工作裡打轉的日子佔據生命許多時光,也是生活的重心之一。在 華人社會當中,當我們彼此問候「在哪裡高就?」時,無非也就此衡量了一個人 的生活狀況與社會地位。因此工作不僅僅是一份溫飽的需要,也使我們產生社會 互動與社交發展,同時也影響了自我概念與自我認同。而社工這份與人群高度接 觸的助人工作,是以「自己」做為工具,透過互動、經驗與態度來影響服務對象。

故甘炳光(2010)認為社工是一門十分著重價值取向的專業,除了要有扎實的理論 基礎及純熟的技巧外,更著重培養清晰的社工價值觀(Values),這些價值觀指引 了社工實踐的背後理念及工作原則。宋人豪(2014)亦認為作為推動與實踐社福政 策的靈魂人物,社會工作者個人對專業的使命感,與積極投入的精神與態度與否,

關係社工在各項工作上的實際表現與成效,而社會工作者若缺乏積極的專業承諾,

自然無法於工作場域中專心致力,為社福單位與服務對象提供適切服務,進一步 影響社會工作的專業定位。

承諾是個人產生行動方針背後的力量,能使個人與目標之間產生連結,以致 願意付出並擁有責任,其根基於哲學與心理,涉及個人深沉的行為、觀點、意義 與目的性(Klein, Molloy, & Brinsfield, 2012; Meyer, & Herscovitch, 2001;Thompson, 1992)。而專業承諾可視為承諾現象的具體化,是承諾延伸至專業的領域當中,具 有專業承諾的人,會相信並接受其專業的目標,並願意為了專業的利益盡最大的 心力(高瑞新,2011)。在此背景下,具有強烈專業承諾的社會工作者將傾向於內 化與社會工作相關的價值與行動,同時投入更多的努力來執行對專業重要的行為 (Boehm, & Cohen, 2013)。因此承諾對社會工作者而言是重要的,因為其與專業價 值、工作投入以及留任意願具有密切關聯,並牽涉到專業、組織與個人內在深沉 的連結,進一步願意在衝突與壓力中作出改變,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予服務使用者

2

(Clements, Kinman, & Guppy, 2014; Collins, 2016; Landsman, 2001; Weaver, Chang, Clark, & Rhee, 2007; Westbrook, Ellis, & Ellett, 2006)。

社會工作師法於 1997 年正式頒定後,意味開啟了社會工作在臺灣社會福利 體系的專業制度發展,並且也確立了社會工作的專業地位(邱瑞文,2013)。然而 在這一條道路上,我們仍有許多挑戰:從全球經濟與社會結構的快速變遷、社會 問題的多樣化與複雜化、到不同類型的服務對象日漸增加,無疑是從個人、家庭 到社會層面都在變動;此外,社工師法頒定至今雖已餘 20 年,但社會工作的專 業定位、未來發展仍是議題,如何增強社工專業人員在環境中的機會、資源、能 力,進一步提升福祉、辨明專業價值,整個社群還須進一步爭取、邁進。教課書 上總闡述著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科學和藝術,這一份專業主要是幫助個人、團 體、社區增強或恢復其能力。在精緻華麗的語言背後,所面對的現實是社會福利 制度的轉變、社會服務所要應付的議題、以及社會問題日趨複雜化,從個人層面 到整體環境都有循環、交織不斷出現的挑戰,這些困境往往也是社會工作者難以 持續維持工作的重要因素。然而社會工作者是社會工作專業的基礎,若人員因困 境流失進而無法延續、傳遞經驗,更遑論健全發展社工專業。因此,甘炳光(2010) 與 Fors (2017) 指出,將焦點回歸到社會工作者本身是重要的,在社工教育中,

價值觀的灌輸、培育和反思是不可或缺的範疇,與學習理論和掌握技巧並列為專 業訓練中的三大重要元素,其中,專業承諾在社會工作養成中具有其特殊意義,

此項知能能減少社會工作者的耗損,讓社工遇到現實職涯的挫折及迷失時,能夠 回歸基本信念,尋求疏解之道。

綜上所述,在社會工作這份人力密集的專業中,除了本身擁有專業能力外,

尚須依靠對社會工作的高度承諾與投入意願,方能在高度挑戰的社會工作環境長 期任職,和服務使用者一同面對其生命的困境,甚至透過自身或社群力量改變整 個社會處境。作為尚未踏入社會工作實務的新手,研究者回顧求學生涯,對於社 會工作專業所欲實踐的關懷、正義、助人等理念總是讓人嚮往,然而在熱血澎湃 之後,不免想了解真實的社會工作者身上,專業理念要如何被落實?而承諾又會

3

以何種面貌展演?是否在書中華麗的辭彙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使實務工作 者不只是生存下來、還能堅持與信守對專業的承諾?

貳、超越一甲子的專業─醫務社會工作

臺灣醫務社工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自 1949 年省立臺北醫院(現在的市立聯合 醫院中興院區)社會服務部的設立(溫信學,2017),至今已超過一甲子的歷史,許 多前輩們皆為社會工作的發展奔走,在整個社會工作的專業化發展上,扮演了舉 足輕重的角色,可謂為臺灣社會工作持續前進的重要領域。在高度專業的醫療服 務體系之中工作,其高度分工與專業化的脈絡讓醫務社會工作者(以下簡稱醫務 社工)能佔有一席之地,且在醫院日趨重視以病人為中心理念之下,醫務社工的 角色逐漸被重視、甚至更加多元。

然而非醫療的學習背景,也讓醫務社會工作者在工作崗位上產生不少挫敗,

例如:行政與專業業務劃分不清、團隊中的角色未被凸顯……等等,在醫職仍為 大的不成文規定與運作模式下,必須花更多時間潛心學習、溝通,搭起病人與醫 療端的橋樑(呂佳蓉、蕭至邦,2016;林秋瑩,2014;黃少甫,2015)。在這樣的 背景下,卻也促使醫務社工持續尋求突破,不斷精進專業成長、激勵專業形象,

無論是社會工作的專業本質、抑或與其他專業合作所需的經驗知識,逐漸磨練出 許多屬於醫務社工生存的法則。進一步而言,不僅僅是「求生」,社會工作這份 與人緊密連結的專業更需持續經營,這樣的「承諾」需具備專業的意識、倫理,

並且肯定工作價值,方能持續投入、認同專業,充分了解自我定位以達成專業目 標。

至今,仍有許多資深社工前輩們在醫務領域當中持續投身,這些歷經時代變 遷的一線工作者,猶然是一部社會工作專業的活字典。因此,研究者好奇,在醫 院強調跨專業合作的氛圍下,社會工作者如何發揮自我專業?在醫院中又會發展 出怎樣的社工專業樣貌?而在此長期工作的社會工作者又會如何看待自己所走過 的這條路?其中又有哪些影響前輩的重要事件值得我們參考?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作為一名尚未進入職場的研究生,研究者欲探討醫務社工在職場中如何與工 作環境互動,並從這個互動過程中了解其對醫務社工所造成的影響及意義。研究 者期待藉由社會工作者對於其工作故事分享,瞭解整體服務經驗全貌,從資深醫 務社工的專業生涯發展中,探究其所堅持為何?如何將社會工作專業深化為己身 的一部分?進而提供給未來有志進入醫務社工領域的社會工作者們一些參考與心 理的準備,協助其在專業的道路上能走的更穩更長。因此研究者由此發想,進一 步地將醫務社會工作者作為主體,羅列出以下研究目的及問題:

壹、研究目的

藉由深度訪談,以了解身處醫務場域的社會工作者其專業承諾內涵,並探索 其在工作過程中的自我成長、及其專業生涯發展。研究題目中「我是誰」的發想 意旨在討論社會工作者在服務過程中的自我定位與專業認同;「我在哪」則是想 討論實務工作者對於專業的投入,以及在此體系中對專業承諾的追尋與堅持。研 究者將透過資深醫務社會工作者對於其專業生涯的回顧,進一步統整其對於專業 的投身,以提供社會工作者後進指引方向,並對專業制度與發展提出建議。

貳、研究問題

一、資深醫務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發展歷程為何?

二、在多元專業的醫療場域中,資深醫務社會工作者如何投入、實踐社工專業,

並持續精進?

三、資深醫務社會工作者如何將專業承諾反映在工作上,其專業承諾樣貌為何?

四、資深醫務社工對於新手社工與社工專業發展的有哪些建議?

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