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

一、 研究進行前

研究者在碩一必修一門有關「論文習作」課程所形成的論文計畫書,成了本 研究最初的研究基礎。在論文進行前,尋求指導教授的協助,討論有關研究主題、

敘說者、敘事研究方法、訪談大綱內容等。之後,研究者返回馬來西亞正式進行 研究訪談。

二、 進行前導性研究

本研究在正式研究前進行過前導性研究。前導性研究進行的目的為正式訪談 進行準備,了解正式訪談時該注意的細節,調整問話方式與修正問題內容。研究 者邀請了兩位同樣是國民教育背景,選擇在相關華人族群機構單位就職的青年 人。兩人年齡皆為30-35 歲之間。其實前導性研究進行之後,研究者感到挫折,覺 得自己問不出所以然來與看不到比較清楚文化認同輪廓。研究者反省自己問話的 方式,也反思了整個訪談部分。研究者認為前導性研究給予本身一個重要的啟示,

即是更確定年齡的距離與生命經驗的厚度所形成的文化認同的豐厚性與圓熟性的 確有所不同,因而更篤定自己對於敘說者的年齡界定。同時,也認為青年人這年 齡階段的相關文化認同研究是值得開發的主題之一。

三、 正式進行訪談程序

研究者採用半結構式的敘述訪談方式進行,以期能讓研究者在訪談過程能有

一個基本的脈絡可循,但不妨礙研究參與者自由的敘說其生命歷程中文化認同經 驗。本文特別說明所謂的敘述訪談意涵。Fritz Schutze 本人將其開展之敘述訪談定 義,即是:敘說訪談是一種作為社會科學資料採集資料的方法,它讓報導人在研 究命題範疇內,將個人的事件發展及相關的經歷濃縮、細節化的即興敘述(倪鳴 香,2004)。其進行的方式主要分為三個主敘述、回問與平衡整理三個階段。

首先,研究者透過主敘述(Haupterzalung)的方式,運用起始句展開問話,試 圖引導敘說者敘述潛能。問題的開始可能是對整個生命歷程的探問,例如:「請你 是否可以談談小時候的經驗?」。或者從某個生命階段的問話邀請開始,如:「請 你談談你的大學經驗」。在訪談期間,研究者為傾聽者,儘量不打斷敘說者的敘說,

以期敘說者自己檢選其生命歷程中的主軸線來敘述。這些檢選的結果與重要事件 是敘說者自身鋪成的。研究者記得有一次深刻的經驗,即是敘說者在兩個小時裡 不斷敘述其牢獄之災的經驗。整個訪談過程,研究這只問了兩個問題,即是請對 方敘述當時的經過,及最後做總結與回應及問敘說者是否有什麼還要補充的嗎?

當敘說者敘述到告一段落之後,研究者就會用回問(Nachfrage)的方式,希望 敘說者能擴充一些斷裂的內容,看起來不重要跳過的內容,或研究者不清楚或覺 得有矛盾的地方。這也許是敘說者對其要說的部分是涉及傷痛的部份,或敘說者 還無法連結與透視該事件。有時候時間有限,研究者會在訪談結束後,回去整理 出新的問題做下一次的回問。有時候是研究者忽略了一些細節與重要的訊息。因 此,透過研究者整理訪談稿與反思之後,期待接下來的訪談可以延展一些細節訊 息,從中能喚起敘說者深刻的記憶片段,帶領敘說者往前走與往深處探索。例如:

「你剛有說你在美國四年,曾經上過多元文化課程,給你不一樣的眼光,那是否 能請你分享對此課程的教學方式與學習的感受。」透過研究者協助問題的釐清與 深入的探問,促使敘說者有意識的回憶與澄清其主敘述階段的跳躍或模糊帶過處。

第三的階段,平衡整理階段(Bilanzierungs-phase)。此階段主要是要促進敘說 者對自我生命歷程或在某個階段做整體的評估與回顧。第一,研究者為了促進敘

說者對其所敘述的狀態、處境進行抽象性的說明,比如研究者會提問:「你剛講了

當敘說者出現幾次重複性內容的時候。第二,研究者經過整體的訪談內容與所擬 的訪談問題大綱都有收集完整的時候。當這兩個線索有達成,研究者與敘說者的 敘述訪談暫告一段落。而這宣告研究者即將邁進資料處理與分析的下一個階段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