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 敘說文本轉謄程序

訪談結束後,敘說文本經過逐字謄稿方式轉成文本。這個過程也表示詮釋歷 程的展開,因為謄稿的方式會呈現詮釋的方式,比如透過謄稿裡所注記的語調、

停頓、情緒感受等。接下來,研究者將逐字稿內容進行開放性編碼,以便能更清 楚尋找與整理文本。編碼方式方式如下表3-5-1:

3-5-1 編碼方式

編碼方式 第一組編碼 第二組編碼 第三組編碼

涵義 敘說者 訪談次數 敘說段落序號

代碼 A、B、C 1-4 001-999

例如,A-1-051 即是敘說者 A 的第一次訪談的第 52 句段落敘說內容。

二、 敘事研究分析方式與步驟

本研究採用Lieblich et.al.主張的敘事研究方式為文本分析的方式。根據他們在 思考如何閱讀、詮釋和分析故事及其他敘事素材的多種可能性時,發現了兩個獨 立的向度,分別為整體(holistic)VS 類別(categorical)與內容(content)VS 形 式(form),兩個向度相互貫穿交錯,反映閱讀敘事的四種模式(吳芝儀譯,2008):

(一)「整體-內容」的閱讀模式,係以一個人完整的生命故事所呈現的內容為焦 點。當使用這個故事的個別段落時,諸如故事的開展句或結束句,研究者 仍根據從敘事其餘部分所顯示的內容或故事的整體脈絡,來分析這個部份 的意義。此種閱讀方式,類似於臨床的「個案研究」。

(二)「整體-形式」為基礎的分析模式,是藉由省視整個生命故事的劇情或結構,

發展在敘說者的生命中是漸入佳境,或者是每況愈下呢?研究者可能要在

(二)敘說者的生命敘說撰寫

整理完畢後,研究者一樣反覆審視這些文本資料,組織與架構整個故事型態 與脈絡,形成整體的生命敘說。研究者運用剪貼的方式進行排版,在確認了整體 故事脈絡的鋪成後,開始著手進行敘說者生命故事撰寫,盡可能的貼近整體脈絡 的真實性。

研究者的書寫方式,決定以第三人稱的方式書寫。故事的書寫方式是依循敘 說者的生命階段序列開始鋪排的。它橫跨過去的生命經驗、現在的敘說者的敘說 建構與未來的開展可能性部分。此外,研究者選擇用標楷體與新明細體兩種不同 的字體來區分研究者與敘說者的部份。研究者對敘說者故事的整理與闡述,接下 來即是擷取敘說者相關的關鍵引言,引用進來故事文本。這樣的參照方式,研究 者認為更能貼近敘說者的真實與實際情況。

(三)個別分析,找出並歸納各人的生命主題及主題形塑來源

生命故事撰寫完畢後,開始著手進行個別分析。研究者確認貫穿於整個生命 故事所形成的生命主題後為它命名,判准的方式為特定的焦點經常重複被敘說、

敘說者提供更多相關的細節與線索、文本中特別凸顯的議題。此外,還有敘說者 在故事中省略的一些面向,或輕描淡寫的帶過某個課題,也很有可能可以被詮釋 為隱含著重要的意涵。此外,還有研究者對於敘說者的整體印象,也記錄下來。

這個整體印象包含了跟研究者一般印象有出入的例外情況、故事有自相矛盾、未 完成描述的課題。甚至是困擾著敘說者或故事前後不一致的部份。

接下來,研究者結合對敘說者所形成的主題與整體印象,開始分析與詮釋形 塑敘說者生命歷程中的文化認同來源內涵。此部份的個別分析撰寫是以Lieblich et al. 的「整體-內容」分析實例的參考、反覆閱讀與專研他們的分析方式進行。

在撰寫敘說者各別故事與分析結束後,研究者將資料先寄給敘說者過目、檢 核與修正,後親至會面亲自一起修正以尋求資料符合程度與同意故事與分析撰寫 內容。

(四)跨敘說者分析方式與步驟

本研究參考Miles & Huberman 1995 年(引至張芬芬譯,2006)撰寫的《質性 研究資料分析》一書中的跨個案分析內容。研究者進行跨敘說者分析的主要原因 即是提高類推性及加深理解與解釋。Miles & Huberman 引述 Sliverstein(1988)論 述:我們面對的是特殊與共通的對立問題,也就是說一方面要了解敘說者的特殊 性,另一方面又想了解跨敘說者的通則,這兩者應該給予調和,即是把個殊性保 留在該敘說者的發展中,但還是把此特殊性融入所發展的通則之中。因此,研究 者透過Miles & Huberman 書裡提及 Ragin 所強調的個案取向分析法,即是把個案 當作一個整體,去探究此個案內的結構(configurations)、關聯性、原因與結果,

之後才會去比較幾個敘說者(通常是少數敘說者)。

研究者先尋找主題形塑來源潛藏的相似處,以及不斷出現的關連性部分。例 如三位敘說者的個別分析中,會去尋找家庭成長背景對他們在文化認同造成的影 響是什麼。研究者找出七個主題型塑來源,分別為1. 家庭成長環境、2. 居所成長 環境經驗、3. 語言學習經驗與認同歸屬、4. 族群之間與國家政策制度面的正面經 驗與負面經驗、5. 人格特質展現與價值觀、6. 自我認同與標籤、7. 參與相關族群 活動。

這七個主題型塑來源歸納方式的步驟如下:

1. 初步歸納分析:研究者歸納線索的方式主要來自敘說者個別分析裡,找出 主題形塑來源的標題與副標題,分類與歸納。這個初步分析歸納的部份。

如果將它比喻陶瓷製作過程,它即是最原始的粗胚,有待放入窯燒的過 程。此初步分析歸納的範例,呈現於表3-5-3,如下:

3-5-3 敘說者生命主題形塑來源的初步歸納

生命主題的形塑來源 共通性

1. 家庭成長背景

家庭與父母角色(移民家庭文化 的傳遞、父母教育觀點及父母職 業結構)

1.移民家庭文化的傳遞(理杏、正育、毅仁) 2.父母教育觀點(理杏、正育、毅仁)

3.父母職業結構(理杏、正育、毅仁)

2. 居所成長環境經驗

成長環境深刻意象(居所與學 校)

特殊:*族內同儕學習(正育)

1.錫米山新村生活圖像,形塑我族自覺意識(正育)

(1) 新村壓迫的生活圖像,埋伏正義種子 (2) 兩個世界來回游移中的內在掙扎與適應 (3) 左翼書籍思想的薰陶,社會正義的啟蒙 2. 家庭與垃圾山貧困匱乏生活與階級歧視的圖像

鮮明,形成初始化的正義平等觀(毅仁)

3. 家庭經營咖啡店的影響(理杏)

2. 再次分類與比較不同結果,找出共通性與特殊性的生命主題形塑要素內 涵:研究者針對初步形成的歸納,做分類,比較不同的結果。例如,強調 成長環境深刻意象的敘說者或家有經營咖啡店生意者等。這個的歸納主要 讓研究者更清楚仔細的看出生命主題形塑來源裡核心要點是什麼,以期作 進一步三人共通性與特殊性的比較。這個轉介歷程有如已經做了第一次窯 燒的素胚,等待上釉的過程。以下為研究者進一步規納兩個要點的範例,

呈現如表3-5-4:

3-5-4 敘說者生命故事個別分析主題形塑來源的歸納

最後形成完整的跨個案分析圖表:粗胚經過第一次素燒後,形成的素胚,即表 示可以上釉了。研究者進一步形成跨個案分析的圖表來涵蓋三位敘說者整體敘 說裡的共通性與特殊性,並說明解釋,以期能找出更具普遍性的解釋。此圖表 範例呈現如以下的表八3-5-5:

共通性與特殊性 生命主題形塑來源歸納要素內涵

理杏 正育 毅仁

1.家庭成長背景

家庭與父母角色(移民家庭文化的傳遞) ˇ ˇ ˇ

父母教育觀點 ˇ ˇ ˇ

父母職業結構 ˇ ˇ ˇ

2.居所成長環境經驗

成長環境深刻意象 N/A ˇ ˇ

與他人互動情形 ˇ ˇ ˇ

咖啡店週遭環境 ˇ N/A ˇ

族內同儕學習 N/A ˇ N/A

備註 ˇ:表示有資料 N/A:表示沒有資料

3-5-5 三位敘說者在家庭成長背景的共通性與特殊性一覽表

第六節 文本的分析與判準

本研究文本分析的判准,盡可能依循Lieblich et.al.(1998)與Riessman(1993)

的觀點來進行文本分析的判準。

首先,Lieblich et.al.(1998)根據其生命故事上的研究經驗,他們發現有四個 規準可用於評估敘事研究,即是(吳芝儀譯,2008):

(一)廣度(Width):證據的綜合全面性。此一面向指的是訪談或觀察的品質,

以及其分析和詮釋的品質。在敘事研究報告中引述受訪者的言詞,且提供 可選替的解釋,可讓讀者自行判斷和詮釋這些證據。

(二)一致性(Coherence):對不同部分的闡述,組成了一個完整且有意義的圖 像。一致性可從內在和外在來評估,內在指的是故事的各個部份如何整合 在一起,外在指的是現存的理論和先前的研究來加以檢驗。

(三)洞察力(Insightfulness):在呈現故事與分析時,有革新性與原創性。與這 個規準相近的問題是,當閱讀「另一個人」的生命故事分析時,是否能引 起讀者對自身生命有更大的理解與洞察。

(四)精簡性(Parsimony):以少量概念來提供分析的能力,且能展現優雅的美 學吸引力。

研究者嘗試根據Lieblich et.al.(1998)的文本分析判準,回應本文所進行的方 式。首先,廣度的部份。研究者在整體的分析過程中,是謹慎且詳細的了解的。

研究者透過閱覽自身不熟悉的歷史政治、請教他者、個人生命連結,希望能貼近 分析現場,試圖呈現敘說者故事與分析的廣泛性與豐富性。這部份具體展現在故 事撰寫與個別分析中,引用敘說者的話語,是有力的判斷證據與研究證明。

有關一致性的部分。研究者試圖針對敘說者的故事,透過不同層面的資料蒐 集,期望能創造一個完整的圖象。對於內在部分,透過反覆閱讀文本資料,進行 故事的鋪成與安排,希望能將敘說者片段、零散的併圖併湊成一個連貫性強的整 體內容。對外在情形,研究者也儘可能的依據現有的理論文獻與先前的研究來進

行對照。尤其是研究者大量運用美國少數族群相關族群認同、文化認同等資料。

此外,參照的觸角也延伸至有關東南亞華人,尤其是馬來西亞華人相關認同的理 論資料。

有關洞察力的部分,故事撰寫的確是研究者本身展現個人寫作的風格,期待

有關洞察力的部分,故事撰寫的確是研究者本身展現個人寫作的風格,期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