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 、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貳 貳

貳、 、 、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由於本研究採整班教學,實施教學的對象包含研究者班級的本地子女與新移民子 女,因為班級文化影響個人學習,因此有必要對班級學生特質和新移民子女的特質加以 說明,再歸納本研究的焦點對象─新移民子女的學習狀況與需求。

一、班級學生特質

本研究以樂樂國小四年級黑皮班學生為研究樣本,共有三十三位,全部學生智力正 常,其中一位學生為情緒障礙特教生;多數學生活潑開朗,喜愛發表,熱衷爭取上台表 現的機會,因此學習動機強,平時老師重視閱讀教學,推行讀報教育、借閱愛的書庫書 籍,藉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不過仍有少數學生在學習方面處 於被動,自習時間寧願發呆不會主動閱讀。黑皮班學生大多活潑好動,上課時發言熱烈,

但是容易不經允許就發言,下課男女生喜歡玩紅綠燈、鬼抓人、吊單槓等遊戲,部分男 生受電視節目、電玩影響,最愛看三國演義,對戰爭、武器等十分喜愛,課餘時間會傳 畫本畫戰爭場面、戰馬、兵器等,另外本班有八位合唱團團員、三位樂隊團員,因此下 課時歌聲、直笛聲不絕於耳,尤其本學期學校舉辦學年合唱比賽,學生更是奮力練習。

班上新移民子女有三位,其中母親國籍為中國大陸者有二位,印尼籍一位,族群多 元,適合發展多元文化的相關課程。因此本行動研究之焦點對象為班上的新移民子女三 位,母親國籍為中國大陸者有一男一女共二位,印尼籍男生一位,其中小元(化名)為 一位女生,看似文靜,但個性倔強,對課業較謹慎,深思熟慮,較喜歡安靜的環境,也 是個愛打扮的小女生,對自己的課業要求高;小文(化名)平日學習態度被動,自我要 求不高,但是聽話,所以會配合家長和老師的要求,在家和在校都不愛說話,但會察言 觀色,說話謹慎,喜歡看他人說話時配合肢體動作,會吸引注意力;小化(化名)個性 活潑,肢體靈活,喜歡運動和繪畫,文字的理解與表達能力較弱,常有誤用詞彙的情形。

二、學生家庭背景

黑皮班學生於一年級入學時皆經由電腦隨機分配,因此學生家庭社經背景多元,包

含家境富裕、普通與低收入戶各階層;班親會於一年級即成立,每二學年重新遴選幹部,

運作良好,對於班級事務多支持與配合。社經背景不錯的家長多不吝提供家庭資本,課 後送子女就讀安親班、才藝班的現象普遍,家中也多有藏書,提供孩子豐富的閱讀環境。

而社經地位弱勢的家庭,能提供的家庭資本有限,父母常忙於家計,對孩子的學習心有 餘而力不足。

本班的新移民子女家庭背景也不一,小元(化名)的家庭是小家庭,父親任職於工 廠,母親則在便當店幫忙,小元排行老大,還有一個弟弟就讀二年級,母親過午就下班,

方便照顧子女起居;小文(化名)的家庭是大家庭,與伯父一家人同住,父母任職同一 間工廠,下班時間晚,平時由伯母接送放學,小文還有一位姐姐就讀高年級;小化(化 名)的家庭是小家庭,但是親戚就住附近,小化有一兄一姐,父親任職於伯父經營的工 廠,母親任職於小吃店,下午二點下班,因為阿姨也嫁到臺灣,住在附近,所以半天課 時間會先到阿姨家做功課。

三、研究對象之學習狀況和需求分析

研究者擔任黑皮班的級任老師已三個學期,對學生家庭和學習狀況熟悉,進行研究 前,以下分析研究對象的學習狀況如下:

(一)小元:母親為大陸籍,幼年曾住在大陸二年,才回台灣就讀幼稚園,後來三年 級結束後的暑假才又回到大陸探親。個性看似文靜,但下課與同學互動活潑,喜歡跑跳、

玩鬼抓人等遊戲,三年級曾獲得班際跳遠比賽優勝;喜歡數學,但思慮較慢,考卷常是 班上最後交的,寫功課動作較慢,在家也因寫功課佔用大部分時間。父母為了能盯緊其 功課,三年級以前送她上安親班,後來因為買房子,四年級開始申請免費校外課輔(因 校內已無名額),學業成績中等。

(二)小文:母親為大陸籍,一年級結束後的暑假曾回到媽媽故鄉,但印象不深,在 課堂上從不主動說母親是大陸籍身分。在班上屬於上課靜默的學生,下課與同學互動活 潑,喜歡跑跳、玩鬼抓人等遊戲;對課業較沒自信,口語表達能力較弱,但擅長跑步,

也對這項運動特別有自信。不會的功課主要問母親和姐姐,爸爸因學歷較低,教養角色

較弱。平日學習態度被動,自我要求不高,四年級上學期申請課後班,但下學期因小文

論、教學理論、行動研究、質性研究等相關課程,接觸多元文化教育理論,方知覺文化 差異對學生學習的影響,請益多元文化專長的教授後,思考若能透過課程發展提升弱勢 低成就新移民子女的學習能力,也許能扶助這些學生跨過社經弱勢和文化差異的「邊 界」,成為樂於學習的教室主人翁,因此開啟本研究之旅程。

由於研究者是在教學現場發現問題,研擬解決策略,並透過觀察與訪談等方法,修 正策略以解決問題。因此在行動研究過程中,本研究的教師角色既是研究者,也是課程 設計者、教學者、觀察者、訪談者,只能憑藉不斷的學習,期許自己勝任每個角色,為 了避免研究者主觀意識影響,研究者於教學後寫教學省思日誌,持續自我覺察,不斷反 省本身的價值觀、態度與信念,遇到教學瓶頸時向多元文化專家和同儕教師取經,改進 自己的教學。主要的研究諍友為本校中年級同儕教師共三名,皆有從事社會領域的教學 經驗。T1 老師的教學年資為 10 年,現就讀心理研究所博士班,教學經驗豐富,且教室 就在隔壁班,方便觀察,給予許多的協助。T2 教師教學年資為 9 年,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畢業,對於社會領域教學方面頗有研究,研究者在編寫教學方案時,也會向他請益。T3 老師的教學年資為 7 年,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對於教學中的問題給予提醒,有 助提升研究者的文化敏覺度。另外,本班級的科任教師和家長,也時常會給研究者學生 方面的回饋,研究者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時時透過學生、家長、研究諍友來檢證自己 的研究歷程。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資料蒐集透過教師觀察資料、學生文件資料、訪談、省思札記及學生在社會 領域學月考試所測的分數各項資料內容以瞭解師生互動與學生的學習狀況,作為教師修 正教學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