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對象

在文檔中 摘 要 (頁 34-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在於探討高中生經過 GeoGebra 輔助教學之後,其數學學 習成就的改變,故對象的選取如下:

一、數學學習態度預試樣本

選取台中縣某學校高三學生四班共154位學生為預試樣本,接受數學學習 態度量表的預試。

二、GeoGebra 學習環境預試之樣本

為使得 GeoGebra 的學習環境能夠適應高中生的程度,故在正式進行實 驗之前,由台中縣某高中高三某班數學教師所推薦之高、中、低分組學生各 一名,進行 GeoGebra 輔助教學的預試樣本。

三、前後成就測驗預試樣本

選取台中縣某學校高三學生共37 名,接受成就測驗的預試。

四、正式樣本

取自台中縣某高中同一數學教師所教高三兩個班級學生共74人。由於這 所學校為常態分班,且因該校的電腦教室在學期開學前已經排定各班上課時 間,在此限制之下,隨機分派一班為實驗組,另一班為控制組。當中實驗組 原有 41 人,後有 4 位學生因故未參加前測,故參與實驗為37人;而控制組 原有 41 人,後因4名學生未參加前測,減為37人。之後,將成就測驗的前測 成績經過獨立樣本 T 檢定,其 T 值為-0.184(P=0.855>0.05),未達顯著 差異,顯示兩組學生在數學程度的結構上並無顯著的差異,亦即起點行為相 同,茲將結果列於表3-3。

表 3-3 實驗組及控制組函數成就測驗前測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差異的 95% 信賴區間 t 自由度 顯著性

(雙尾)

平均 差異

標準誤

差異 下界 上界

前測 -.184 72 .855 -.865 4.704 -10.242 8.513

- 30 -

而為了觀察不同層次學生的表現,將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的前測成績加 以分群,得到高、中、 低三個群組分別為25、24、25 人。

此一分群的方法經由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實驗組之高、中、低分群前測 成績的 F 值=105.407(P<0.05), 控制組之高、中、低分群前測成績的 F 值=99.177(P<0.05),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高、中、低分群的前測成績達 到統計上的顯著性。

再經過 Scheffe 法作事後比較,得知差異的部分在高、中,高、低,中、

低分群之間都有存在,故這樣的分群方式可以區分出高、中、低分群學生,

以作為控制組與實驗組配對比較的參考,茲將兩組分群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摘要列於表3-4、表3-5、表3-6、表3-7。

表 3-4 實驗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組間 15321.026 2 7660.513 105.407 .000 組內 2470.974 34 72.676

總和 17792.000 36

表 3-5 實驗組分組 Scheffe 法事後比較

95% 信賴區間 (I) 分

(J) 分 組

平均差異

(I-J) 標準誤 顯著性 下界 上界 中 28.564(*) 3.413 .000 19.83 37.30 高

低 49.231(*) 3.413 .000 40.50 57.97 高 -28.564(*) 3.413 .000 -37.30 -19.83 中

低 20.667(*) 3.480 .000 11.76 29.58 高 -49.231(*) 3.413 .000 -57.97 -40.50 低

中 -20.667(*) 3.480 .000 -29.58 -11.76

* 在 .05 水準上的平均差異很顯著

- 31 -

表 3-6 控制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組間 9974.581 2 4987.290 99.177 .000 組內 1709.744 34 50.287

總和 11684.324 36

表 3-7 控制組分組 Scheffe 法事後比較

95% 信賴區間 (I) 分

(J) 分 組

平均差異

(I-J) 標準誤 顯著性 下界 上界 中 25.333(*) 2.895 .000 17.92 32.74 高

低 39.615(*) 2.839 .000 32.35 46.88 高 -25.333(*) 2.895 .000 -32.74 -17.92 中

低 14.282(*) 2.839 .000 7.02 21.55 高 -39.615(*) 2.839 .000 -46.88 -32.35 低

中 -14.282(*) 2.839 .000 -21.55 -7.02

* 在 .05 水準上的平均差異很顯著

- 32 -

在文檔中 摘 要 (頁 34-3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