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和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和

為瞭解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基本學力測驗成績是否因 社會人口學變項之不同水準而有差異,將社會人口學變項之性別、身 體質量指數、疾病史、家庭社經地位、智力測驗成績,進行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當發現有顯著差異時,若各組之變異數同質,就進行薛費 氏(Scheffe’s)事後比較;若各組之變異數不同質,則進行 Dunnett’s T3 事後比較,以瞭解組別間差異的顯著來源。

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關係 為瞭解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關 係,將性別、身體質量指數、疾病史、家庭社經地位、智力測驗成 績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六個面向,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且依健 康促進生活型態各面向分析如下。

(一)營養

由表 4-6 得知,研究對象的營養得分,會因「智力測 驗成績」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其統計值為:F=3.12,

P<.05),而再進行薛費氏事後比較,並未發現是哪兩組之 間的差異。

(二)運動

由表 4-7 得知,研究對象的運動得分,會因「性別」、

「智力測驗成績」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其統計值分 別為:F=39.12,P<.05;F=3.30,P<.05),其中女生運動 優於男生。而智力測驗成績在進行薛費氏事後比較,並未 發現是哪兩組之間的差異。

(三)壓力處理

由表 4-8 得知,研究對象的壓力處理得分,會因「性 別」、「身體質量指數」、「家庭社經地位」之不同水準而有 顯著差異(其統計值分別為:F=13.50,P<.05;F=2.81,

P<.05;F=4.89,P<.05),而在進行薛費氏事後比較,身 體質量指數與家庭社經地位均未發現是哪兩組間的差異。

(四)健康責任

由表 4-9 得知,研究對象之健康責任得分,會因「家 庭社經地位」、「智力測驗成績」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 (其統計值分別為:F=5.95,P<.05;F=2.26,P<.05),而 在進行薛費氏事後比較發現,在家庭社經地位方面,高社 經地位者的健康責任優於低社經地位者;而在智力測驗成 績方面並未發現是哪兩組間有差異。

(五)自我實現

由表 4-10 得知,研究對象之自我實現得分,會因「家 庭社經地位」、「智力測驗成績」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 (其統計值分別為:F=5.09,P<.05;F=5.64,P<.05),而 在進行薛費氏事後比較發現,在家庭社經地位方面,高社 經地位者的自我實現優於低社經地位者;而在智力測驗成 績方面,「優等」者的自我實現優於「劣或最劣」者。

(六)人際支持

由表 4-11 得知,研究對象之人際支持得分,會因「家 庭社經地位」、「智力測驗成績」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 (其統計值分別為:F=4.04,P<.05;F=3.25,P<.05),而 在進行薛費氏事後比較,家庭社經地位與智力測驗成績均 未發現是哪兩組間的差異。

(七)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分

由表 4-12 得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分,會因研究 對象之「家庭社經地位」、「智力測驗成績」之不同水準而 有顯著差異(其統計值分別為:F=5.69,P<.05;F=4.28,

P<.05),而在進行薛費氏事後比較,在家庭社經地位方 面,高社經地位者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優於低社經地位 者;而在智力測驗成績方面,「優等」者的健康促進生活 型態優於「劣或最劣」者。

表 4-6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營養」得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變 項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F 值 事後比較 性別 1男 193 20.60 4.37 0.23 -

2女 153 20.80 3.65

身體質量指數 1過輕 68 20.16 3.93 2.01 - 2正常 180 20.47 4.24

3過重 41 21.90 3.47 4肥胖 57 21.12 3.92

疾病史 1有 17 20.47 1.10 0.05 - 2無 329 20.70 0.22

家庭社經地位 1低 285 20.50 4.06 2.34 - 2中 38 21.11 4.11

3高 23 22.30 3.75

智力測驗成績 1最優 25 21.64 3.26 3.12 NS a 2優 65 21.42 3.94

3中等 151 20.86 4.05 4劣或最劣 105 19.76 4.20 註:1.P<.05

2. NS: no significance 3. a-薛費氏事後比較法

表 4-7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運動」得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 4-9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責任」得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 4-11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人際支持」得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二、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之關係 為瞭解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的關係,以研究 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基本學力測驗總分來進行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由表 4-13 得知,研究對象的基本學力測驗成績,會因「家 庭社經地位」、「智力測驗成績」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異(其統 計值分別為:F=24.30,P<.05;F=154.32,P<.05),但因變異 數不同質,再經由Dunnett’s T3 事後比較發現:在家庭社經地位方 面,高社經地位者之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優於低家庭社經地位者;

而在智力測驗成績部分,「最優」者之基本學力測驗成績依序優於

「優」、「中等」、「劣與最劣」者。

表 4-13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 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變 項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F 值 事後比較 性別 1男 193 225.35 105.75 2.13 -

2女 153 241.30 94.49

身體質量指數 1過輕 68 250.49 99.37 1.98 - 2正常 180 227.12 101.34

3過重 41 250.90 103.21 4肥胖 57 214.21 98.19

疾病史 1有 17 265.94 101.96 1.97 - 2無 329 230.67 101.91

家庭社經地位 1低 285 218.37 97.27 24.30 3>1 b 2中 38 278.08 96.11 2>1 b 3高 23 330.83 79.57

智力測驗成績 1最優 25 376.96 29.67 154.32 1>2b 2優 65 318.22 66.88 2>3b 3中等 151 233.17 81.37 3>4b 4劣或最劣 105 143.77 62.00

註:1.P<.05

2. b- Dunnett’s T3 事後比較法

三、 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之關係 為瞭解研究對象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各面向與基本學力測驗 成績之關係,由於兩變項均為連續變項,以皮爾森積差相關方法 求兩者之相關程度。由表 4-14 得知,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各面向得分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之關係如下:

(一)營養

營養得分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呈顯著正相關(r=.332,

P<.01),顯示研究對象營養愈佳,基本學力測驗成績愈好。

(二)運動

運動得分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呈顯著正相關(r=.239,

P<.01),顯示研究對象運動愈佳,基本學力測驗成績愈好。

(三)壓力處理

壓力處理得分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呈顯著正相關(r=.192,

P<.01),顯示研究對象壓力處理愈佳,基本學力測驗成績愈 好。

(四)健康責任

健康責任得分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呈顯著正相關(r=.240,

P<.01),顯示研究對象健康責任愈佳,基本學力測驗成績愈 好。

(五)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得分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呈顯著正相關(r=.230,

P<.01),顯示研究對象自我實現愈佳,基本學力測驗成績愈

好。

第五節 研究對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對其國中基本學力 測驗成績之預測

由於在前述研究假設,本研究是在探討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 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能否有效的預測其基本學力測驗成績,所以採強 迫進入法之多元迴歸分析,其所得的迴歸模式為一種解釋型迴歸分 析,用以了解每個變項對基本學力測驗成績的解釋力。

在進入多元迴歸分析之前,預測變項中屬於類別變項者,應先轉換 成虛擬變項(dummy variable),所以本研究在「性別」方面,轉編碼男 生為0、女生為 1,在「疾病史」方面,轉編碼為無罹患過問卷所述之 疾病者為0、有則為 1。另外,「身體質量指數原始分數」、「家庭社經 地位指數」、「智力測驗原始成績」、「營養得分」、「運動得分」、「壓力 處理得分」、「健康責任得分」、「自我實現得分」、「人際支持得分」、「健 康促進生活型態」等變項為等距變項,所以直接納入多元迴歸分析。

為了減少迴歸係數估計之誤差,了解預測變項間有無共線性 (collinearity),先檢驗其變異數膨脹因素(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 及容忍度(tolerance),當 VIF>10 或 tolerance<0.1 時,表示有共線性。

由表 4-15 得知,VIF 皆小於 10,容忍度(tolerance)介於.347~.983,表 示各預測變項間無共線性之問題。在多元迴歸分析中,由於自變項的 個數很多,以樣本的 R2估計母群體,常會有高估傾向(吳明隆,2000),

未避免高估之偏誤情形發生,本研究採用調整後的 R2值。

由表 4-16 可知,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各面向之健康促進生 活型態可有效的預測基本學力測驗成績,並可以解釋其總變異量的 62.2% ( R2=.622,F=52.638,P<.001),其中「家庭社經地位」(β=.084,

t=2.437,P<.001) 、「智力測驗成績」(β=.707,t=20.254,P<.001)、

「營養」(β=.224,t=5.307,P<.001)為主要預測變項,且以「智力測 驗成績」對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影響最大,「營養」次之。由上所述,表 示研究對象「智力測驗成績」愈高、「家庭社經地位」愈佳、「營養」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越佳者,其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就越好。

表 4-15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各變項 共線性診斷結果

變項名稱 容忍度(tolerance) 變異數膨脹係數(VIF)

性別(女/男) .803 1.246

身體質量指數 .933 1.072

疾病史(有/無) .983 1.017

家庭社經地位 .916 1.092

智力測驗成績 .898 1.114

營養 .616 1.624

運動 .387 2.581

壓力處理 .442 2.262

健康責任 .347 2.882

自我實現 .403 2.481

人際支持 .494 2.025

表 4-16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各面向對基本學力測驗成績之多元迴歸分析

變項 未標準化迴歸係

數(b)

標準化迴歸係

數(β) t R2 F

(常數) -184.256 -6.384 .622 52.638***

性別(女/男) 14.195 .070 1.891 身體質量指數 -1.024 -.042 -1.213 疾病史(有/無) 10.705 -.023 .687 家庭社經地位 .777 .084 2.437***

智力測驗成績 4.041 .707 20.254***

營養 5.571 .224 5.307***

運動 -.550 -.021 -.451

壓力處理 2.034 .097 1.943 健康責任 -.310 -.018 -.021 自我實現 -.178 -.011 -.214 人際支持 -1.221 -.062 -1.322 註:1.性別、疾病史採虛擬變項轉換

2.***P<.001

第六節 綜合討論

本章將依據研究目的、研究假設及研究結果與其他研究結果做 比較,並進一步的討論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基本學力測驗成績之分布情形 (一)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現況

1.營養

「營養面向」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各面向中排名第二。研 究對象在「營養」面向單題得分最高為「每天吃早餐」,研究 結果顯示78.3%的學生有吃早餐的習慣,尤秀菁(2008)、李秀

珍(2007)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大部分學生已有吃早餐的習慣。單 題得分最低是「每天選擇清淡不油膩的食物」,結果顯示只有 23.4%的國中生選擇清淡不油膩的食物,與我國在 1993-1996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中有 92.3%(13-18 歲),每天都有吃 早餐,喜歡吃高油脂、含糖食物、點心的飲食習慣的結果雷同 (行政院衛生署,1998)。

2.運動

「運動面向」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各面向中排名第一,此 排序結果與國內多項研究不同(楊瑞珍、蘇秀娟、黃秀麗 2001;陳昭伶,2004;李秀珍,2007)。此可能原因是該校落 實課間操活動、球類競賽、健康操比賽等,養成學生運動的風 氣,進而促使該校運動面向的得分較好。

3.壓力處理

「壓力處理面向」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各分量表中排名第 四,此排序在黃毓華、邱啟潤(1997)與葉琇珠(2000)針對大學 生、鄭淑芬(2004)針對高中職生、李秀珍(2007)針對國中生,

皆排第四順位相同。單題得分最高的是「每天找一些時間放鬆 自己」、最低是「對於不合理的要求,會以適當的態度去反應」。 青少年如果在面臨壓力而處理不當時,可能造成憂鬱、失望,

甚至有自殺的行為產生。因此,教導國中生如何正確面對自己

甚至有自殺的行為產生。因此,教導國中生如何正確面對自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