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用以蒐集資料的工具除了研究者之外,尚有:「訪談」、「學習興趣回 饋表」、「教學札記」、「學生作品評分表」、「單元學習單」、「課程回饋單」等研 究工具,目的用於分析低年級學童創造力、科學興趣上的轉變。

一、 訪談

本研究之訪談過程採用半結構式晤談,利用半開放式的問題,先提問引導 學生回答,然後請學生回答原因。本研究訪談的目的一方面在於取得深入而正 確的資料,另一方面可與其他收集資料交叉比對,做為三角校正。

在每個教學單元結束後,根據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興趣回饋表、單元學習 單、課程回饋單的學習表現和記錄,做個人或小組團隊的訪談,以了解學生對 科學創意遊戲教學的反應、表現與感受。

二、 教學札記

教師以教學札記(附錄八)來記述顯著的教學成果、發現、困難或感受,

這類資料可提供教師反省本身的工作與理念,若為長時間的記錄可提供教師有 關教學進展與改變的證據(張賴妙理,1998)。因此研究者在課後將自己的想法 與心得記錄下來。每次教學結束即寫下自己的經驗及上課觀察情形,同時記下 錄影資料觀察結果,作為反省、分析和自我檢討的工具,藉此改善或調整下次 單元的教學活動設計。

三、 學生作品評分表

根據 Guilford 的研究,認為創造力具有擴散式思考的能力,對於問題往往 會產生豐富的概念(流暢性),並且能擺脫傳統的思考,而產生新的思考方向(變 通性),甚至對問題產生與眾不同的解決方式(獨創性),且對問題的解決方式

能精益求精(精密性)。因此在每次的教學單元主題,都會請學生討論、實驗,

做出一個作品後,請 1 位老師與 1 位自然科相關領域的老師填寫評分表(附錄 九),就作品的創意表現,包括獨創性、變通性、流暢性及精密性加以評分及質 性描述與評述,以了解進行科學創意遊戲教學後學生科學創意表現的改變情 形。其創意表現說明如表 3-2。

表 3-2 創意表現參考指標

創意表現向度 參考指標

能夠想到別人所想不到的想法、意見,甚至新奇、獨 特之觀念,也就是見解與其他人不同。

獨創性

改變思考的方式,突破思考的限制,而能從別的方式 思考,以另一種方式去思考問題。

變通性

點子源源不斷想出很多可能性或答案,也就是說在討 論的主題上提出許多構想和想法。

流暢性

精密性 發展或修飾原來的想法,能精益求精。

為使本評分的參考指標更具信度與效度,研究者採下列作法:

(一)於初稿完成時,請二位老師和一位自然科相關專業老師提供意見,

再請專家學者指導修正。

(二)從第一次科學創意遊戲教學後所完成的作品,請研究者、二位老師 和一位自然科相關專業老師先參考創意表現參考指標,進行評述與 討論,以檢驗評分者的信度。

四、 學習興趣回饋表

本研究使用之「學習興趣回饋表」係研究者參考李嘉鈴(2006)的「數學

學習興趣評量表」後自編,以了解科學創意遊戲教學對提昇科學之學習興趣的 成效。

因研究對象是低年級,因此「學習興趣回饋表」的選答方式是採去二分法,

用五點量表對於低年級學生太過於抽象、籠統。「學習興趣回饋表」總共二十題,

答「是」的得一分,答「不是」者得不計分,最高為二十分。分析結果以百分 比之方式呈現,得分百分比越高,代表科學學習興趣越高。

在效度方面,研究者將科學學習興趣回饋表的內容請學校2位老師和自然科 資深教師修改,以建立專家效度。其中建議如下:

(三)因研究對象是低年級學生,所以在問題的敘述方式要簡單、具體,

避免抽象和冗長的敘述。

(四)問題除了反應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成效外,也需反應出學生的學習感 受。

根據以上的建議,研究者將學習興趣回饋表做了修改,以作為正式的學習 興趣回饋表,詳見附錄十。

五、 課程回饋單

在科學創意遊戲全部教學結束後,發給學生填寫「課程回饋單」(附錄十 一),了解學生對於科學創意遊戲教學後,其學習興趣、喜愛情形。課程回饋單 可和學習興趣回饋表、單元學習單,相互比較與驗證,進行科學創意遊戲教學 後,學生的科學興趣改變情形

六、 單元學習單

在每次科學創意遊戲教學單元結束後,發給學生本次單元課程的學習單(附 錄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以了解學生對於這次教學的 表現、反應,並且作為學習記錄,除做為下次教學修正的參考外,也可比較每 次單元教學後,學生的反應與表現。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於 97 年 5 月擬定研究方向之前,即展開相關科學遊戲的資料蒐 集,並不斷地嘗試將科學遊戲內容運用於教學上。同年 7 月確定主題與研 究問題後,並著手蒐集相關於教學的科學遊戲。研究者參閱蒐集的科學遊 戲或科學實驗相關資料,針對二年某班的學生,進行七個單元科學創意遊 戲。正式實施於 97 年 9 月進行行動研究,98 年 1 月底退出研究現場。研 究者蒐集科學遊戲,再加以修編,期使內容能適合班上學生學習,發揮教 學與學習的功能。

本節欲從大量資料的蒐集中解決研究的問題。為使得理解所蒐集得到 的資料,尋找組型將某些所呈現的資料與另一些相似資料做歸納或分析,

且統整個別完成作品的資料,研究者將所蒐集到的資料加以適當的整理與 編碼。此外,並根據編碼資料建立適當的類目或主題,以利重複的校正組 合以及考驗資料。茲分述如下:

壹、資料的整理 一、資料蒐集類別

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分別有:「教學札記」、「視聽科技器材紀錄 之轉錄資料」、「單元學習單」、「課程回饋單」、「學生作品評分表」、

「訪談」六個部分。

二、資料的編碼

建立一套編碼系統,包含幾個步驟:蒐集資料以找出規律性

(regularities)和組型(patterns),以及資料所涵蓋的課題(吳芝儀、李 奉儒,民 88)。其中,找出具有課題與組型的代表性字詞或短語,以進行 資料的編碼、分析和歸納。

(一)資料類別代碼

在本研究中, 研究者將蒐集得到的「教學札記」、「視聽科技器材 紀錄之轉錄資料」、「課程學習單」、「課程回饋單」、「學生作品評分 表」、「訪談」六個部分之資料,分別統一編碼,方式如表 3-3 資料分類 類別代碼。

表 3-3 資料分類類別代碼

資料類別 類別代碼

教學札記 札

視聽科技器材紀錄之轉錄資料 錄

單元學習單 單

課程回饋單 回

學生作品評分表 評

訪談 訪

日記 記

(二)編碼規格

日期資料類別例如:97 年 5 月 31 日教學札記之碼為:札 970531。

(三)「視聽科技器材紀錄之轉錄資料」、與「訪談資料」轉錄時的意義 代碼如表 3-4 資料轉錄的意義代碼。

表 3-4 資料轉錄的意義代碼

符號 意義 說明範例

研 即是研究者 科學遊戲設計暨教學者

所有學生 研:清楚嗎?S:嗯!不清楚。

S

座號 12 的學生 研:你覺得?S12:不知道。

S12

研:請提出問題。OS:怎樣才能讓冰塊被 吊起來?

某位學生 OS

一些學生 研:好玩嗎?SS:好玩。

SS

… 省略話語 研:…這個遊戲的困難是在哪裡?

…(?) 聽不清楚的話語 OS:水上芭蕾是…(?)

研:請 15 號說一說為什麼?\\OS:老師,

洪搓我屁股。

\\ 插話

研:20 號,冰塊為什麼會被吊起來?20 號:因為、、、有鹽。

、、、 停頓語氣

20 號:【他看一看四周同學, 抓一抓頭 髮。】

【】 非語言動作描述

研:(拿起試管),小朋友 注意看這是什 麼?

() 現場狀況說明

貳、資料的分析 一、三角校正

質的研究目的在於發現,蒐集資料的過程本身並非終極目的,其終 極活動是分析、詮釋以及呈現發現結果(Patton,1995),因此如何使用合

適的分析處理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資料分析主要採用三角校正法,

Denzin(1978)認為所謂的三角校正是指「在研究中多採用不同的理論、

方法、質料與觀察者」,也就是研究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蒐集多元的資料加 以分析,以減低研究者的偏見。Patton(1995)指出在質的分析之檢驗和 實證過程中發生作用的三角校正,其基本有四種形式:

(一) 資料三角校正:以不同來源的資料,檢驗研究發現的一致性。

(二) 研究者三角校正:用不同的研究人員或評鑑人員。

(三) 理論三角校正:使用多種角度去詮釋一組資料。

(四) 方法論三角校正:以多種方法去研究一個問題或一個方案。

本研究的資料分析主要以質性的方式進行,為求研究能趨於客觀,資料 分析會使用不同的資料來源做三角校正,以「厚實的描述」提升研究可轉 換性。

二、形成範疇、主題及模式

研究者將教學札記、學習回饋單、訪談結果等所有紀錄,反覆閱讀,

尋找出科學創意遊戲教學對創造力、學習興趣的影響,在尋找的過程中,

先列出暫時性的假設,以便進一步探索資料。

三、檢驗假設的適切性

此一階段的資料分析,著手於評鑑新形成的假設之合理性,並考驗此 等假設與資料是否相呼應。本研究室將所蒐集到的資料與所形成之假設之 間持續的對照、以確定假設的合理性。在三角測定法上,研究者利用不同 的資料來源,來考驗研究者所形成之假設。

四、尋找變通的解釋

對於從資料中所形成之「暫時性」的範疇與模式,研究者再進行各種

不同角度的批判思考,以尋求變通性的解釋,如此反覆進行以得到最合理 的解釋。

五、撰寫研究報告

最後進行報告撰寫工作,這是資料分析的關鍵階段,研究者根據所蒐 集到的資料分析來詮釋反省事件的意義。在此過程中當根據整體情境脈絡

最後進行報告撰寫工作,這是資料分析的關鍵階段,研究者根據所蒐 集到的資料分析來詮釋反省事件的意義。在此過程中當根據整體情境脈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