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工具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8-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研究工具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及研究假設,本研究採用之工具有以下幾種:

1. 本研究為瞭解生涯發展課程對台中縣某國中學生生涯發展概念之影響,採用青少 年生涯發展量表(蘇鈺婷,2002)進行前、後測。

2. 為了解網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課程效果間關係,採用網路自我效能量表(Tsai,

2004),於課程開始前施測。

3. 為探討生涯發展系列課程對學生生涯發展概念之影響,本研究自編生涯發展課程 為研究工具。

4. 為了解網路課程組學生的學習歷程及對電子化生涯檔案的感想,本研究自編課程

回饋問卷以蒐集質性的資料。

5. 為處理研究資料與數據,採用 SPSS12.0 統計分析軟體進行統計方法分析。

以下將針對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工具加以詳述如下:

3.5.1 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

蘇鈺婷(2002)參考 Crites(1978)的 CMI(Career Maturity Inventory)觀點編 製而成。本量表包括生涯感受、生涯信念、生涯探索、生涯計劃四個基本量尺和生涯 態度(生涯感受與生涯信念二個分量表相加)、生涯行動(生涯探索與生涯計劃二個 分量表相加)二個總分量表,以及生涯發展總分量表。得分愈高,代表受試者在該類 生涯發展愈成熟。四個基本量尺各有 10 題,生涯感受為第 1-10 題,生涯信念為第 11-20 題,生涯探索為第 21-30 題,生涯計劃為第 31-40 題,全量表共計 40 題。本量 表為自評量表,內含正向記分題與反向記分題,受試者依照題目的敘述衡量自己的實 際狀況是否符合,依照符合的程度勾選答案,正向記分題記分方式為:「完全符合」

得四分,「大部分符合」得三分,「有些符合」得二分,「完全不符合」得一分,反向 記分題則顛倒過來計算,反向題有 1、2、3、4、5、6、7、8、9、11、12、14、15、

16、17、18、19、20,以上各題需反向記分,其餘均為正向記分題。四個分量表得分 之總分即為生涯發展之總分,分數越高者,則生涯發展概念越成熟。

此量表採用因素分析法來探討其建構效度,以 Cronbach’s α 係數分析其內部一致 性(interitem consistency),並考驗其信度。量表編製者以斜交轉軸法得到的生涯感受、

生涯信念、生涯探索、生涯計劃等四個因素可解釋總變異量為 34%。進而報告量表各 分量表間的相關係數,具有明顯的區分性,支持量表的架構。各分量表的信度如下,

生涯感受信度為 0 .84,生涯信念信度為 0 .78,生涯探索信度為 0.82,生涯計劃信度 為 0 .83,生涯態度信度為 0.83,生涯行動信度為 0 .88,生涯發展全量表信度為 0 .87。

3.5.2 網路自我效能量表

本研究採用 Tsai(2004)發表之網路自我效能量表(Internet Self-Efficacy Scale,

ISES),共有 13 題問題,是根據受試者本身從事網路任務之信心程度而定,其中有兩 個分量表分別為探索(exploration)與溝通(communication)兩個層次,等級量表採 李克特式四等第量表,選項中非常沒有信心以 1 表示、沒有信心以 2 表示、有信心以

3 表示、非常有信心以 4 表示,總分從 13 分到 52 分。得分越高者,表示其網路自我 效能越高,得分越低者,顯示其網路自我效能越低。

3.5.3 生涯發展課程

本研究採用自行整合開發之生涯發展系列課程,現將本研究之教學內容、教學方 式、教學目標與教學時間說明如下:

一、教學內容

本研究依根據相關理論與教育部編撰之能力指標,結合團體輔導相關專業訓練與 經驗,開發適合國三學生之生涯發展系列課程,內容有關自我探索、認識職業世界、

瞭解高中職五專進路、生涯規劃初探等四大主題,希望藉由作業單與蒐集生涯學習檔 案的方式,輔以討論、教師解說等方式,促進學生生涯發展,共設計八週的實驗教學 課程,教學目標與實施時間詳見表 3-1,教學方案與作業單詳見附錄一。

二、教學方式

一般課程組以傳統的課室教學討論為主,除了老師講述課程外,再融入團體活動 及同儕間的相互討論。網路課程組的教學流程則希望學生回家在網路上填寫作業單並 發表於個人網誌上(流程詳見圖 3-2),再回到課堂中,在教師引導下利用電腦與投影 機上網觀摩同學部落格並進行討論分享。主要教學活動與作業單並無二致,只有因應 網路部落格平台將同學的回應、分享與尋找相關資料,更改為在部落格留言或張貼超 連結以提供相關資料。

在課程硬體需求方面,一般課程組以傳統課室情境進行教學,教學媒體以紙本作 業單為主,而網路課程組課程部分,在教室進行上課時需借用投影機與可上網的電 腦,以介紹同學的部落格與作業單,另外因課程設計的關係,學生需利用課餘時間上 網填寫作業單,為接近同學使用網路習慣,本研究未硬性規定上網時間與場所,若實 在無法上網的同學可利用課餘時間到辦公室借用電腦完成作業。

網路服務平台方面,本研究並無規定學生需使用哪個平台的部落格,因所有學生 都擁有無名小站帳號,或使用過無名小站的經驗,故使用無名小站做為課程的公告部 落格。

三、教學時間與教學目標

生涯發展課程利用每週一次的綜合課程時間,每次 45 分鐘,為期八週,課程教

學目標與實施時間對照表如表 3-1,教學方案詳見附錄一。一般組第一次課程主要為 課程說明與自我探索,第二次課程為自我探索,第三、四次課程為 Holland 生涯特質 心理測驗與解釋,第五次課程為探索職業世界、第六次課程為高中職、五專升學管道 說明,第七次課程為生涯規劃初探,第八次為回顧與展望。網路組課程因作業單均需 回家填寫,而在課程安排上有些許變動,第一次課程為網路課程實施說明,介紹網路 課程實施流程、網路禮儀、相關注意事項與法律規範,以避免網路課程組學生在參與 課程活動時無意洩漏個人資料,侵害隱私權與個人權益,或在發表文章、引用文字、

圖片或影音資料時造成侵害智慧財產權或其他法律問題。

而一般組原訂三、四次課程為心理測驗與解釋,因為網路組已於部落格實施測 驗,故只安排一次課程,其餘課程實施順序與內容均與一般組相同。

表 3-1 教學目標與實施時間對照表 教學

主題 教 學 目 標 一般課程組

實施時間

網路課程組 實施時間

1 課程 說明

1. 藉由教學活動能讓同學了解如何參與以部落格輔助 之生涯發展課程。

2. 藉由教學活動能讓同學了解參與課程時的注意事項。

第一次課程

2 自我 探索

1. 藉由教學活動與同學的回饋瞭解本系列課程。

2. 藉由教學活動開始思考自己所具備的條件與相配特 質。

3. 藉由教學活動能進一步思考自己的特質與未來職業 間的關係。

第一次課程 第二次課程

3 自我 探索

1. 藉由教學活動瞭解自己的優點與特質。

2. 藉由教學活動開始思考社會中各項職業所需的條件 與相配特質。

3. 藉由教學活動能進一步思考自己的特質與未來職業 間的關係。

第二次課程 第三次課程

4 自我 探索

1. 瞭解 Holland 的特質論內容與自己所屬的類型。

2. 藉由教學活動瞭解各種職業類型與自己適合的職業。

3. 藉由教學活動能進一步思考自己的特質與未來職業 間的關係。

第三次課程

第四次課程 第四次課程

5

認識 職業 世界

1. 藉由教學活動能讓學生瞭解自己與同學父母親的職 業內容。

2. 藉由教學活動能進一步瞭解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內容。

3. 上完課程後,同學更能瞭解與體會父母工作的辛苦,

也能給予相對的尊重。

第五次課程 第五次課程

表 3-1(續) 教學目標與實施時間對照表 教學

主題 教 學 目 標 一般課程組

實施時間

網路課程組 實施時間

6

瞭解 高中 職、

五專 進路

1. 藉由教學活動能瞭解高中職、五專的不同。

2. 藉由教學活動能瞭解三種多元入學方式,並思考自己 所適合的升學管道。

3. 藉由教學活動能進一步思考自己人生的規劃與升學 途徑。

第六次課程 第六次課程

7

生涯 規劃 初探

1. 藉由教學活動能了解如何從事自己想要的職業。

2. 藉由教學活動能進一步思考自己人生的規劃與升學 途徑。

第七次課程 第七次課程

8

生涯 規劃 初探

1. 藉由教學活動與同學的回顧本系列課程。

2. 藉由教學活動與回饋讓同學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生涯 發展的方向。

第八次課程 第八次課程

3.5.4 課程回饋問卷

本研究為了解網路組受試者對於本課程之意見與感受等質性資料,自行設計課程 回饋問卷,內容均為開放性問題,共含四個問題,詳列如下:

問題ㄧ:國一下學期時,我們曾發下生涯學習檔案(藍色封面),你還記得裡面內容 有哪些嗎?其他時間(三年級除外)是否有上過類似主題的課程。

問題二:你的生涯學習檔案還保存完好嗎?你會常翻閱你的生涯學習檔案嗎?

問題三:我們的系列課程目的之ㄧ是建立線上的生涯學習檔案,你覺得這些課程跟之 前的生涯相關課程有什麼差別。

問題四:本系列課程,最吸引你的部份是哪些?你覺得此系列課程有何優點或缺點?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8-4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