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1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以部落格輔助生涯發展課程教學對國三學生 生涯成熟度之影響-以台中縣某國中為例 The Effect of Career Development Instruction

with Blog on Improving Career Maturity of Ninth-grade Students in Taichung County

系 所 別: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09810012 徐維隆 指導教授:應鳴雄博士

中 華 民 國 九十九 年 七 月

(2)

摘 摘 摘 摘 要 要 要

生涯發展輔導一直是國中教育的重要議題,通常藉由生涯發展課程與生涯學習檔 案提昇學生生涯成熟度,但因傳統課室教學情境與以紙本為主的生涯學習檔案對學生 幫助有限,故本研究期望以部落格輔助實施國中生涯發展課程,並在課程中協助學生 建置電子化生涯學習檔案,以探討生涯發展課程對學生生涯成熟度的影響,及網路自 我效能對生涯發展課程成效之影響。

本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以台中縣某國中 68 位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 象,分為網路課程組 31 人與一般課程組 37 人,進行八週生涯發展課程,於實施課程 前以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與網路自我效能量表進行學習初始狀態資料之蒐集;在實施 課程後以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蒐集學習結束資料,並透過課程問卷收集網路課程組學 生質性資料,以做為學習歷程之補充。

研究結果顯示,生涯發展課程能提昇學生生涯成熟度,且網路自我效能並不會影 響生涯課程學習成效,網路課程組學生的生涯發展量表後測成績在扣除網路自我效能 的干擾後顯著高於一般課程組,由此可知網路自我效能的影響對於部落格輔助實施生 涯發展課程之成效並不顯著。此外,部落格輔助課程相較於一般課程,更能增進學生 生涯成熟度,並能增進學習動機與同儕互動,建立電子化生涯學習檔案時也能提供更 多資源與資訊。

本研究建議未來教育機關可建立以部落格形式的生涯課程互動平台,研究人員可 以嘗試以其他媒體平台做為輔助工具,或增加樣本數、來源及研究時間以深入了解部 落格輔助生涯發展課程的影響。

關鍵詞 關鍵詞關鍵詞

關鍵詞:生涯發展、生涯輔導課程、部落格、生涯學習檔案、電子化學習檔案

(3)

ABSTRACT

Career development guidance has been one important issue for junior high education, as students’ career maturity will be increased through career development curriculum and career learning portfolio. In view of the limited facilitation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scenarios and paper-based learning portfolio to students, this research aims to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junior high career development curriculum with blog. This study further expects to assist students to build E-career learning portfolio in curriculum to delve into the effects of career development curriculum on students’ career matur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self-efficacy on the effects of career development curriculum.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non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experimental designs, and the researcher takes 68 ninth-graders at one Taichung County-based junior high school as subjects who were divided into online curriculum group consisting of 31 students and general curriculum group consisting of 37 students. The two groups underwent an 8-week career development curriculum, using juvenile career development scale and Internet self-efficacy scale to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n the initial state in learning prior to implementing the curriculum; the juvenile career development scale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learning information on completion of this curriculum up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web-based curriculum group was collected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of curriculum that serves as the supplement to history portfolio.

Research findings have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career maturity, which Internet self-efficacy may not affect, will be increased through career development curriculum, and post-test of career development scale for students of web-based curriculum group after deducting the interference of Internet self-efficacy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eneral curriculum group. This finding thus indicates the effects of Internet self-efficacy are not significant on the efficacy embodied by the blog which assis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eer development curriculum. Besides, in comparison to general curriculum, blog-assisted curriculum will further increase students’ career maturity, boost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eer interactions, and offer more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when building E-career learning portfolio.

This research sets forth the suggestion fo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build the blog featuring career curriculum as the interactive platform, as researchers are suggested to adopt other media platforms as the assistive tools or increase the sample size, source and

(4)

research time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ffects of blog-assisted instruction on career development curriculum.

Key Words: career development, career counseling curriculum, blog, career learning portfolio, e-Learning portfolio

(5)

誌謝

自從進入教職以來,發展某種結合科技實施的生涯發展課程一直是我在專業上的 目標,在這段漫長研究路上,首先要感謝感謝張榮庭老師與施雅月老師給予論文上的 指正與建議,讓我的論文能更臻完善,更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應鳴雄博士,在漫長的研 究所路途中,他卓越的專業素養、源源不絕的耐心,敏銳而俐落的觀點,在在引導我 看見研究中的盲點,引領我對於研究主題有深入的瞭解。

感謝給予輔導相關專業意見與支持的廖裕星老師,希望我們能一直在輔導這條漫 長的戰線上堅持下去。感謝學務處同事這段時間的陪伴、接納、與包容,總在我需要 的時候提供重要建議與協助;還有那些在學校常出包的小毛頭,謝謝你們為我的生活 增添許多笑聲與色彩。

感謝我的老婆,妳的溫柔與體貼是我的能量來源,我們跟徐小寶每天晚上的禱告 都讓我第二天有加倍的力量往前邁進。

謝謝我的家人與為我禱告的天使,你們的關心與代禱,讓我感受到天父是垂聽禱 告且有慈悲憐憫的神,在生活中施展恩典,謝謝你們。

(6)

目 錄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誌謝 ...iv

目 錄 ...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 viii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 2

1.3 研究範圍 ... 3

1.4 研究流程 ... 3

1.5 研究限制 ... 4

1.6 論文架構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2.1 國中學生生涯發展與規劃 ... 7

2.1.1 國中學生生涯發展相關理論 ... 7

2.1.2 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生涯發展輔導之目標與設計實施 ... 8

2.1.3 網路輔助教學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生涯教學上之應用 ... 12

2.2 國中學生生涯成熟的意義與評量 ... 17

2.2.1 Super 的生涯成熟概念... 17

2.2.2 Crites 的生涯成熟概念 ... 18

2.2.3 生涯成熟的評量工具 ... 19

2.3 部落格 ... 21

2.3.1 部落格的定義與特性 ... 22

2.3.2 部落格的相關研究... 23

2.4 網路自我效能... 25

2.4.1 網路自我效能與相關研究 ... 25

2.4.2 網路自我效能量表... 26

(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3.1 研究架構 ... 27

3.2 研究設計 ... 27

3.3 研究假設 ... 29

3.4 研究對象 ... 29

3.5 研究工具 ... 29

3.5.1 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 ... 30

3.5.2 網路自我效能量表... 30

3.5.3 生涯發展課程 ... 31

3.5.4 課程回饋問卷 ... 33

3.6 資料分析方法... 33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35

4.1 描述性統計資料... 35

4.2 生涯發展課程對生涯成熟度的影響 ... 38

4.3 不同教學策略之生涯發展課程對生涯成熟度的影響 ... 40

4.4 兩組學生於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各題項間的差異... 45

4.5 課程實施過程與討論 ... 5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7

5.1 研究原始假設與實驗結果 ... 57

5.2 研究結論 ... 58

5.3 建議 ... 60

參考文獻...62

附錄一 生涯發展課程教案...76

附錄二 研究問卷 ...113

附錄三 網路組生涯發展課程問卷 ...117

(8)

表目錄

表 2-1 NOICC 規劃之國中階段生涯發展之能力指標...10

表 2-2 九年一貫生涯發展教育之核心內涵與能力指標 ... 11

表 3-1 教學目標與實施時間對照表 ...32

表 4-1 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前測各分量表與總分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36

表 4-2 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後測各分量表與總分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37

表 4-3 網路自我效能量表的平均數與標準差...37

表 4-4 網路組學生於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前、後測之成對樣本 T 檢定結果摘要...38

表 4-5 ㄧ般組學生於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前、後測之成對樣本 T 檢定結果摘要...39

表 4-6 生涯發展量表前測與網路自我效能分數的 Kolmogorov-Smirnov 檢定 ...40

表 4-7 生涯成熟量表前測分數的 Levene 檢定等式...41

表 4-8 生涯成熟量表前測的迴歸數同質性分析摘要表 ...41

表 4-9 生涯成熟量表前測的多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42

表 4-10 生涯發展量表後測分數 Kolmogorov-Smirnov 檢定 ...42

表 4-11 生涯成熟量表後測的 Levene 檢定等式 ...43

表 4-12 生涯成熟量表後測的迴歸數同質性分析摘要表...43

表 4-13 網路自我效能對生涯成熟度影響效果之多變量共變數檢驗結果摘要表 ...44

表 4-14 網路自我效能對生涯成熟度影響效果之多變量共變數檢驗結果摘要表 ...44

表 4-15 生涯成熟量表後測的多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45

表 4-16 國三學生於生涯感受分量表後測分數之獨立樣本 T 檢定結果摘要 ...45

表 4-17 國三學生於生涯信念分量表後測分數之獨立樣本 T 檢定結果摘要 ...47

表 4-18 國三學生於生涯探索分量表後測分數之獨立樣本 T 檢定結果摘要 ...48

表 4-19- 國三學生於生涯規劃分量表後測分數之獨立樣本 T 檢定結果摘要 ...49

表 4-20 網路組學生於問題一的回答摘要...50

表 4-21 網路組學生於問題二的回答摘要...51

表 4-22 網路組學生於問題三的回答摘要...52

表 4- 23 網路組學生於問題四的回答摘要一...54

表 4-24 網路組學生於問題四的回答摘要二...55

表 5-1 研究原始假設 H1 ~H1g、H2 與實驗結果 ...57

(9)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4

圖 1-2 論文架構圖...6

圖 2-1 網路輔助學習概念圖 ...13

圖 2-2 生涯規畫步驟之決策循環過程圖. ...16

圖 2-3 生涯成熟階層結構圖 ...18

圖 2-4 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階層結構圖 ...20

圖 3-1 研究架構圖...27

圖 3-2 實驗流程設計...28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以台中縣某國中三年級學生為對象,實施以部落格輔助之生涯發展課程並 協助學生建置電子化生涯學習檔案,期盼利用網路特有的無限資源、超連結與互動特 色,有效促進學生生涯成熟度,並做為日後教師實施生涯發展課程及協助學生建置電 子化生涯學習檔案的參考。本章共分六節,依序就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 範圍、研究流程、研究限制與論文架構加以說明。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教育一直以來是政府施政的重心,為了加強國家競爭力能與世界接軌,教育改革 運動近年來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改革過程中,除了調整國民教育的教學內容外,升 學管道也有所變革,因此國中生涯輔導與生涯發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增高,教育部

(1998)於民國八十七年公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將生涯規劃與終 身學習列為國民十大基本能力之一,並將生涯發展(career development)教育列為重 要議題,強調須將現有課程融入生涯概念與理念,使學生更了解職業選擇並與學校所 學連結,進一步協助發展學術與職業之基本技巧。除了於傳統課室情境中實施的生涯 輔導課程,教育部更引入學習檔案的理念,期盼能讓學生在生活中讓學生進行自我與 外在世界的探索,累積多元多樣的個人資料,進一步能統整為對自己未來生涯規劃有 益之具體參考指標,進而達成生涯發展的階段性目標(教育部,2001)。

國中生涯發展課程與生涯學習檔案的內容及建置方式隨著年級的不同各有其著 重的主題:一年級著重自我覺察與探索,旨在幫助同學了解個人的能力、特質、興趣、

性向及價值觀,藉由自我探索過程來評估自己生涯發展的基本能力;二年級重點在生 涯覺察與試探,協助同學認識工作世界,激發對工作世界的好奇心,增進對職業類群 及外在世界的瞭解;三年級則以培養生涯規劃能力為主,透過各項目標訂定與行動方 案,來適應社會環境的變遷,並架構生涯發展適合之方向(教育部,2001)。

為了增加學生的生涯成熟度,學界相關理論與教學方案多不勝數,各有其強調的 重點與領域,但傳統生涯發展課程常受限於課室情境,只能提供學生有限的資源與資 訊,且生涯學習檔案的建置也以紙本為主,內容多為文字、圖片等書面資料,易流於 雜亂,或不知如何統整資訊的局面,這些不足限制了學生對自我與真實世界的探索。

(11)

為彌補傳統教學方法之不足,開始有教師在教學中加入網路資源甚至以網路工具輔助 教學或進行研究,但是受限於當時的網路技術與使用者的習慣,網站還是以網頁與討 論區為主,能提供的功能也有所限制。

隨著科技的發展,部落格(blog)開始改變人們使用網路的習慣,此項科技擁有 許多優勢,包含:容易上手、易被搜尋、容許網友回應與引用,加上可嵌入影音媒體 與相片等強大多媒體功能,使得使用者的數量日趨增加,在教育領域的相關的應用也 順勢而起,許多研究學者也開始發展電子化學習檔案在教育領域應用的可能性(張基 成、童宜慧,1996),學生可將學習檔案(或生涯學習檔案)電子化,使原本死板的 生涯學習檔案開始收納聲音、影像、動畫等多媒體,讓內容更豐富多樣,且更容易管 理保存。

在我國以部落格建立電子化學習檔案的研究日漸增多,但是在生涯發展的教育應 用與生涯學習檔案的製作上卻相當缺乏,本研究希望能利用部落格影音、檔案分享、

及網路超連結的功能,讓學生在學習生涯發展課程的同時,能利用網路無遠弗屆的功 能,更有效率的把課程與真實世界結合,經由自身的整理與展現,同儕的討論與資訊 分享,更有效能地探索生涯與職業世界。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探討之個案學校多年來均由教育部生涯發展教育經費支應學校生涯發展 教育,內容為辦理演講及協助學生建置生涯學習檔案,目前該校採用方法是,發下活 頁夾與教師自製的生涯教材集,以生涯發展課程配合生涯學習檔案帶領學生探索生涯 概念,並指導學生蒐集、整理生涯相關資訊。生涯學習檔案夾與教材集均為一年級下 學期發放,學生需保留至畢業,期間配合學生年級與需求的不同,由綜合領域任課教 師安排實施生涯教材集的某些課程,或要求學生放入某些生涯相關資訊,如心理測驗 分數、相關作業單等。但因收集時間橫跨整個國中三年,常遇到學生反應不知如何管 理、蒐集、解讀資料,甚至無法將資料保存至畢業的困境。

因此本研究自編生涯發展教材,輔以部落格為媒介,進行一系列的生涯發展課 程,期望能讓學生藉由部落格的介入,讓課堂中資訊與互動更加多樣化,也能建置更 豐富、更方便保存的電子化生涯學習檔案,輔以網路無限資訊,讓學生得到更多元且 接近真實世界的體驗,進而提升生涯成熟度。因此,本研究目的可歸納如下:

(12)

1. 探討使用部落格輔助生涯發展課程教學,對於國三學生生涯成熟度的影響。

2. 探討網路自我效能對生涯發展課程效果的影響。

3. 了解以部落格輔助實施生涯發展課程並建構電子化生涯學習檔案的過程中,國三 學生的學習歷程質性資料。

1.3 研究範圍

本研究擬定探討的範圍如下:

1. 考量實驗資料的可取得性與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對象是以 98 學年度就讀於台中 縣某國中三年級的兩個班級,共 78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他地區學生未包含在 本研究之範圍中。

2. 本研究實施之課程內容以國中綜合活動教學領域中之生涯發展教育為範疇,內容 包括自我探索、職業世界探索、了解升學管道與生涯規劃,其他生涯發展主題不 在本研究範圍之內。

3. 本研究使用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與網路自我效能量表以了解學生之生涯成熟度 與網路自我效能程度,並以紙本施測以確保信度與效度。

1.4 研究流程

本研究實施流程可分為九個階段,完成時間共十二個月。實施流程如圖 1-1,詳 細說明如下:

1. 擬定研究計劃:決定研究題目,並確定探討的問題與目的。

2. 文獻蒐集與擬定研究計劃:與指導教授確定研究題目後開始著手收集文獻,利用 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 與國家圖書館資源查閱中外博碩士論 文、書籍雜誌與期刊等文獻,以獲得相關主題概念,擬定本研究計劃。

3. 設計生涯發展課程與課程回饋問卷:根據實驗目的與相關文獻設計生涯發展課程 與課程回饋問卷。

4. 篩選研究對象:因為研究過程橫跨八週,有可能會因為學校活動或考試中斷實 驗,故根據研究目的與需求挑選適合的班級實施實驗。

5. 實驗處理前的前測:本階段重要工作在於對參與實驗的班級進行青少年生涯發展 量表與網路自我效能量表,以蒐集實驗處理前的前測量表分數。

(13)

圖 1-1 研究流程圖

6. 實驗處理:本研究針對台中縣某國中三年級網路課程組和一般課程組的學生實施 八週生涯課程,藉此課程的實施,探討以部落格輔助之生涯發展課程對國中生生 涯成熟度之影響。

7. 實驗處理完的後測:學生接受完八週生涯發展課程後,對所有參與實驗之學生進 行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之施測,以得到後測的分數。

8. 統計分析:在得到後測分數後,與前測資料一起以 SPSS 套裝軟體進行前後測資 料之各項統計分析。

9. 撰寫論文總結階段:針對收回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進一步根據分析結果,逐一撰 寫第四章結果與討論及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1.5 研究限制

茲將本研究在研究對象、實驗設計與研究者方面之可能限制說明如下:

1. 受限於實驗對象與研究方法,本研究僅針對台中縣某國中三年級學生進行研究,

而各縣市之文化差異與教育資源不同,因此研究結論可能無法完全推論至其他縣 市之學生。

2. 本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故不適合推論實施不同研究法之研究。

3. 本研究並未增設課程觀察員,雖有針對網路課程組設計課程回饋問卷,但質性資 料收集較少,對於學生間之互動與學習歷程觀察均有待加強。

擬定研究計劃

篩選研究對象

實驗處理完的後測

撰寫論文總結階段 統計分析 文獻蒐集

與擬訂研究計劃

設計生涯發展課程與 課程回饋問卷

實驗處理 實驗處理前的前測

(14)

1.6 論文架構

本論文的架構如圖 1-2 所示,主要共分為六個章節,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此章共分六節,描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

研究流程、研究限制以及論文架構。

第二章「文獻探討」:根據本研究目的整理與探討相關文獻,內容共分四節,包 括國中學生生涯發展與規劃、國中學生生涯成熟的意義與評量、部落格與網路自我效 能,最後綜合文獻結果做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

第三章「研究方法」:此章詳細敘述本研究之研究方法與設計,內容共分六節,

包含研究架構、研究設計、研究假設、研究對象、研究工具與資料分析方法。

第四章「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內容詳細敘述本研究所蒐集之資料與結果,共 分五節,包括描述性統計資料、生涯發展課程對生涯成熟度的影響、以部落格輔助生 涯發展課程對生涯成熟度的影響、兩組學生於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各題項間的差異以 及課程實施過程與討論。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總結本研究所蒐集之質量成果並做出結論,並針對未來 可能研究方向提出建議,內容共分三節,包含研究原始假設與結果、研究結論與建議。

(15)

圖 1-2 論文架構圖 論文

緒論 文獻探討 研究方法 資料分析與

研究結果

結論與建議

研究背景 與動機

研究流程 研究目的

研究範圍

國中學生生涯 發展與規劃

網路自我效能 部落格 國中學生生涯 成熟的意義與

評量

研究設計

研究工具 研究假設

資料分析 方法

前、後測描 述性統計

資料

研究原始 假設與實 驗結果

研究結論

課程實 施過程 與討論 研究限制

論文架構

研究對象 研究架構

建議

以部落格 輔助生涯 發展課程 對生涯成 熟度的影

響 生涯發展 課程對生 涯成熟的 影響

兩組學生 於青少年 生涯發展 量表各題 項間的差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設計以部落格輔助實施生涯發展課程並協助學生建置電子化 生涯學習檔案,以台中縣某國中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以部落格輔助生涯發展 課程教學後,對於生涯成熟度的影響。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章共分四節,以下就國 中學生生涯發展與規劃、國中學生生涯成熟的意義與評量、部落格、網路自我效能等 加以探討。

2.1 國中學生生涯發展與規劃

本節將介紹國中學生生涯發展相關理論、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生涯發展課程之 目標與設計實施及網路輔助教學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生涯教學上之應用。

2.1.1 國中學生生涯發展相關理論

關於國中學生生涯發展相關理論眾多,以下介紹Ginzberg的職業選擇發展歷程、

Super的生涯發展理論、Holland的生涯類型論。

ㄧ、Ginzberg 的職業選擇發展歷程

Ginzberg(1984)提出了「職業選擇發展論點」,認為職業選擇是終其一生連續 的決定歷程,每個選擇與決策均與前後階段之發展關係密切,個體在與工作世界互動 的時候,需不斷評估與修正其生涯目標,才能在現實世界中適應良好。而Ginzberg依 照個體發展之年齡特性,將職業選擇歷程劃分為三個時期:從出生至十一歲為幻想期

(fantasy)、十一歲到十七歲為試驗期(tentative)及十七歲後的實際期(realistic)。

於此理論中,國中階段的學生正處於試驗期,本時期有四大特徵:(1)個人開始對 特定領域感到興趣;(2)能覺察個人能力狀況與個人價值觀;(3)能與個人能力統 合;(4)逐漸由生涯試探轉換到實際選擇(黃德祥,1994)。

由此可知,國中學生剛脫離幻想期的階段,隨著周遭人物與特定職業的接觸和了 解增加,擴大了未來選擇職業的範疇,此時他們正開始對自我興趣、能力及外在職業 世界進行探索,經由活動了解與評估自我各方面的興趣與能力,開始探索個人與不同 職業間的適配程度,進一步開始規劃未來職業方向,將生涯的探索與試探轉換成實際 選擇。因此若在此關鍵時期提供青少年所需的探索經驗與工作世界資訊,既能助其瞭

(17)

解自我與工作世界中可能的生涯選擇,更能妥善評估個人特質與職業選擇的適配性,

以做出有效的生涯決定,並奠定未來基礎。

二、Super的生涯發展理論

Super(1984)延續Ginzberg的職業選擇發展論點,進一步提出「生活-生涯發展 理論」(life-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將生涯發展劃分為五個階段,分別為成長 期(growth)、探索期(exploration)、建立期(establishment)、維持期(maintenance)

與衰退期(decline),認為每一個生涯發展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生涯發展任務,前一個 發展任務達成與否,關係著後一個階段的發展狀況,生涯發展工作就是為了協助個體 達成階段性的生涯發展任務,並為下一階段的發展做好預先規劃與準備。

國中學習階段橫跨成長期與探索期,Super(1984)針對中學生提出四項生涯發 展任務:(1)進一步發展其能力與特殊才能;(2)選擇就讀學校或就業之領域;(3)

選擇學校課程;(4)發展其獨立性。在此階段中,國中學生一方面在學習活動與課 外活動間進行自我、角色與職業探索,一方面了解自我的興趣、能力、需要與職業世 界的關係,對自身的能力、條件與升學就業的各項知識開始成形,開始整合生活資訊 以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領域與工作層級(吳芝儀,2000b)。由此可知,國中階段是 生涯發展中重要的關鍵期,不但延續少年階段的各項發展任務,還要學習從自我和職 業的試探中漸漸成熟獨立,並為成人階段的發展做準備與接軌(Super & Overstreet,

1960)。

Super(1990)強調生涯階段中的發展是可以被引導的,一方面促進個人能力和 興趣的成熟,一方面協助其進行現實的考驗和自我概念的發展。國中階段發展對個人 日後整個生涯發展的影響十分深遠,學校生涯輔導有必要協助國中階段的學生對自我 有充分的了解,探索自我的能力、興趣與價值觀,並發展正向的生涯自我概念,獲得 充足的升學及職業訊息,以做為未來生涯決定的基礎。

2.1.2 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生涯發展輔導之目標與設計實施

教育部在九年一貫國民中小學新課程中規劃以學習領域為學生學習之主要內容

(教育部,2000),將以往的童軍、家政、輔導活動統整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生涯 發展教育除融入各領域教學外,綜合領域也排入此主題課程,內容包含生命教育、人 際關係、性別教育、學習輔導、生涯輔導等議題。本研究主要探討其中生涯輔導輔導

(18)

主題課程,茲就國中生涯發展課程之目標與實施進行探討如下。

由以上幾種生涯發展理論中可得知,生涯發展是一個連續漸進的歷程,國中生正 面臨自我認同與困惑的重要階段(吳芝儀,2000b),國中生在此階段除開始探索自 我與接觸現實世界外,也正面臨他們的第一個生涯抉擇,而此抉擇會影響到他們未來 工作領域與教育機會,甚至之後的人生發展(Herr & Cramer,1992)。故國中階段生 涯輔導之重點為協助學生深入探索自我的興趣與能力,讓學生了解未來升學與職業的 資訊,以及提供機會讓學生試探現在與未來的生涯抉擇。

Herr(1976)認為在此階段的生涯輔導工作重點在於提供國中學生試探與規劃的 機會,除增進學生自我了解,提供相關升學與生涯的資訊外,並協助學生擬定個人生 涯計劃,並開始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故此階段的重要目標為:(1)協助學生了 解自己;(2)培養運用生涯資訊之能力;(3)瞭解教育選擇之性質與機會;(4)

瞭解不同的職業種類;(5)有效時間管理;(6)承擔個人生涯選擇;(7)評估個 人教育抱負水準;(8)規劃個人升學進路;(9)做好實施決策所需之計劃。

Herr(1991)因應時代變遷與需要,更進一步提出10項國中階段的生涯發展目標,

內容加入生涯抱負、自我效能等新概念,以更有效的協助學生生涯探索、選擇與計劃,

說明如下:(1)檢視和修正生涯抱負;(2)維持學習動機;(3)檢視個人對社會 現實、身體狀況與技能等實際狀況的知識;(4)學習與同儕團體互助合作;(5)投 入於學科、生涯、個人範疇的經驗和機會;(6)能運用個人所習得之技能;(7)習 得與學科課程及生涯選擇有關之生活技能;(8)能將個人的教育選擇與未來可能從 事的工作產生連結;(9)使自我認定和自我效能更為具體明確;(10)探索和瞭解 個人的職業技能和偏好。

1992年美國職業資訊協調委員會(National Occupational Information Coordinating Committee, NOICC)以三個生涯領域為綱要,制定國中階段生涯發展之能力指標,

其內容如表2-2(Zunker,1998)。由表可知,NOICC所規劃之目標加入性別的議題,

讓學生更能省思自身的性別刻板印象及其對自己生涯的影響。此目標清楚規劃國中生 涯輔導之重點,並由此可看出NOICC重視培養學生生涯選擇所需知識及技能,以滿足 學生在此階段之生涯需求。

(19)

表2-1 NOICC規劃之國中階段生涯發展之能力指標

領域 自我認知 教育與職業探索 生涯規劃

能 力 指標

1. 認 識 正 向 自 我 概 念 對個人的影響。

2. 學 習 和 他 人 互 動 的 技巧。

3. 認 識 成 長 與 變 化 的 重要性。

1. 認識教育成就對生涯 機會的利益。

2. 瞭解工作與學習間的 關係。

3. 認識使用生涯資訊的 技巧。

4. 認識尋找和獲得工作 所需之技能。

5. 瞭解工作與經濟、社 會需求的關連。

1. 學得做決定之技巧。

2. 認識生 活角 色 相互 間的關係。

3. 認識不 同職 業 中男 女性別角色的變化。

4. 瞭解生 涯規 劃 的歷 程。

資料來源:Zunker(1998)

在我國國中生涯輔導目標之擬定,方紫薇(1991)運用訪問調查法整理出受訪者 對於國中學校生涯輔導具體措施之看法,並據以架構國中生涯輔導目標,其目標架構 清晰明瞭,頗具參考性與可行性,其架構共分三項:

1. 自我探索: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性向、價值觀及性格等。

2. 環境探索:升學資訊探索、工作資訊探索及探索社會、家庭、經濟因素對自己未 來生涯可能有的影響。

3. 生涯決策:分析自己生涯進路之阻力與助力,並學習進行決策之技巧。

劉滿珍(1998)綜合許多生涯理論,設計生涯發展團體方案,以協助國中學生達 成下列四項生涯目標:

1. 瞭解個人的興趣、性向、價值觀及三者之間的區別,並以興趣做為探索其生涯發 展之基礎,選擇暫時性的生涯發展目標。

2. 瞭解家庭背景、社經地位、與早年學習經驗對個人興趣、能力及價值觀的影響,

同時負起自我抉擇的責任。

3. 認識當前社會體制、工作世界、學校系統,及有關生涯發展的資料來源,並藉工 讀、義務服務、課外活動等方式獲取工作經驗,增進對現實狀況的瞭解。

(20)

4. 增進個人抉擇、計劃、溝通與解決問題之能力。

教育部(2000)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規劃的生涯發展議題方面,強調國中生涯 輔導工作在使學生注重自我探索、生涯覺察和生涯規劃,訂定五大目標:

1. 瞭解自己,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及良好的品德與價值觀。

2. 認識工作世界,並學習如何增進生涯發展基本能力。

3. 認識工作世界所需一般知能,培養獨立思考及自我反省,以擴展生涯發展信心。

4. 瞭解教育、社會及工作間的關係,學習各種開展生涯之方法與途徑。

5. 運用社會資源與個人潛能,培養組織、規劃生涯發展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環境的 變遷。

為達上述目標,由表2-3可知教育部(2000)規劃之能力指標,生涯發展課程的 重點分成自我覺察、生涯覺察與生涯規劃。自我覺察指引導學生探索自己的興趣、能 力、特質,進而自我了解;生涯覺察是指認識生涯環境、進行教育機會與工作世界的 探索;生涯規劃則在讓學生統整及運用不同的能力,包含問題解決、生涯決策、團體 合作與資料搜尋等。

本研究以教育部編擬之生涯能力核心內涵為中心,綜合上述文獻與相關生涯輔導 實務工作經驗,以統整規劃本生涯發展課程之教學目標與方案,課程內容詳見第三章。

表2-2 九年一貫生涯發展教育之核心內涵與能力指標 核 心

內涵 自我覺察 生涯覺察 生涯規劃

能 力 指標

1. 發 現 自 己 的 長 處 及優點。

2. 認 識 有 關 自 我 的 觀念。

3. 瞭 解 工 作 對 個 人 的重要性。

4. 探 索 自 我 的 興 趣、性向、價值 觀及人格特質。

5. 瞭 解 自 己 的 能 力、興趣、特質 所適合發展的方 向。

1.激發對工作世界的好 奇心。

2.認識不同類型的工作 角色。

3.瞭解工作世界的分類 及工作類型。

4.瞭解教育的機會、特性 與工作間的關係。

5.瞭解社會發展、國家經 濟及科技進步與工作 的關係。

1. 覺察自我應負的責任。

2. 發展尊敬他人工作的意識。

3. 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4. 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

5. 培養規劃及運用時間的能力。

6. 培養工作時人際互動的能力。

7. 學習如何尋找並運用職業世界 的資料。

8. 培養正確工作態度及價值觀。

9. 發展生涯規劃的能力。

10.培養解決生涯問題的自信與能 力。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0)

(21)

2.1.3 網路輔助教學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生涯教學上之應用

本研究以部落格此項網路工具輔助實施生涯發展課程,希望能結合學者與教育部 規劃的理論與目標,結合網路資源與互動討論,以有效提昇學生的生涯成熟度,以下 介紹網路輔助教學之理論基礎、相關研究、與網路輔助教學在生涯發展課程上的應用。

一、網路輔助教學(Web-assisted Instruction,WAI)之理論基礎

網路輔助教學是將全球資訊網之特性與資源融入於課程、教材與教學中,此教學 模式整合了傳統教學情境及網路虛擬環境,改變教學內容制式化、學習路徑單一化,

以及學生被動學習之缺點。在此模式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學習,藉由網路的學 習情境與資源,跨越教室空間與時間的限制,獲得全球學習資源,並進行知識分享、

討論與學習,協助學生主動學習與建構知識,以彌補傳統課堂教學情境之不足(林平 勺,2003,林奇賢,1998,蕭宜綾,2003)。以下將針對全球資訊網的學習理論基礎 進行探討:

1.行為學派的學習理論

行為學派將操作制約理論應用至教學層面,將教學媒體與學習理論密切結合,提 出編序教學 (Programmed instruction),在此理論中教學經由詳細而有系統的教學計 劃,將教材內容分析、編排與設計後,運用適當的增強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 到增強與回饋,產生教師期待的反應與行為。由於電腦網路工具在經過教學規劃與設 計後,可提供符號、文字與影音之刺激,再加上程式的設計與演算,根據學生的反應 給予立即的增強回饋(邱俊宏,1997)。此理論強調教師對學生學習所提供的刺激與 教學設計,強調外顯的行為表現,故較適合於技能方面的學習,而學生的心理層面的 學習成長,如認知策略、如問題解決等,則無法提供適切的說明與解釋。

2.認知學派的學習理論

認知學派中的語意網路 (semantic network)的相關理論影響網路超媒體甚巨(顏榮 泉,1996),語意網路主張人類的記憶是一種網狀結構,包含無數的認知基模

(schema),利用相互連接的概念節點 (nodes)及鏈結 (links)結構來表徵知識 (尹玫君、

劉蓁蓁,1997;Collins, &Quillin, 1969),圖2-1表示藉由語意網路的節點與鏈結圖來 說明網路輔助學習的概念(徐新逸,2001)。在網際網路中,資訊以網頁的方式儲存,

透過超連結的技術連結各網頁。故網頁中的文字、圖片、影音內容都可視為語意網路 中的節點,而超連結可視為是語意網路中的鏈結(郭伯銓,2001)。此架構突破原本線

(22)

性的資料架構,改變人們循序接受資訊的習慣,並可以藉由其鏈結的特性,自主架構 學習路徑,讓學生依據個人需求選取所需的知識,可在各知識節點間做跳躍式的瀏覽 與檢索。

圖 2-1 網路輔助學習概念圖(資料來源:徐新逸,2001)

3.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種認知建構的過程,學生調整內在認知建構以選擇與決定 吸收哪些資訊,進而組織或重整個人的認知結構 (Woolfork, 1993)。故此理論強調學 生在認知過程中的主動性與建構性,認為學習的重心在於學生,目的是要讓學生利用 自身知識與經驗,主動建構知識 (詹志禹,2002),故教學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促 進學生建構知識。故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輔助者,而學生從被動的接 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

網際網路的學習環境符合建構以論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且擁有擁有豐富的資 訊,是讓學生建構知識的良好環境(黃孟元,1999),在此環境中,學生可依自身需 求與經驗選擇學習路徑,並進行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以建立更豐富的知識基模,更

同步

視訊會議 電子郵件

線上交談

網路

非同步

線上教學 公佈欄

線上測驗 網路資源

Internet 資料庫 WWW

溝通 討論區

查詢

溝通

連結 連結

連結 利用

利用

利用

利用

利用 利用

利用

(23)

可透過超連結的特性與適當的教學策略加強認知結構的重組(吳明隆,1999;顏榮泉,

1996)。因此,運用網際網路作為教學輔助工具能讓學生依據個人的學習需求進行知 識的探索與建構。

4.情境學習的理論

情境學習理論主要強調以擬真的學習情境,讓學習經驗與真實情境貼近,以降低 學習遷移的困難 (Brown等,1989;Young,1993)。故情境學習理論除了強調情境對 學習的重要性,亦主張學習是學生透過與實際情境的互動,對知識建立意義的過程。

故在此過程中,學生藉由與學習情境的互動發現知識之間的連結和結構,以建構新的 知識和技能,並據此解決問題,進一步賦予知識意義 (Brown et al., 1989)。

網際網路的虛擬實境功能、互動式的介面與網路溝通媒介,並結合結合影音、動 畫的多媒體功能,連結了教室情境與真實世界,達到模擬真實情境的效能 (鄭晉昌,

1993),進一歩建構出比傳統的教育情境更多元的虛擬教育實體 (林奇賢,1998)。而 網路的互動與分享機制讓具備不同專長及知識的網路參與者,進行知識的分享與交 流,不僅豐富了討論的內容與觀點,也讓學生對於學習的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賦予 知識實際應用的意義。由此可見,網際網路的多媒體功能與網路互動媒介,提供學生 擬真情境、並能擴展社會互動之學習空間,不僅符合情境學習的理論基礎,亦能幫助 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綜合上述理論可發現,網際網路中多媒體之刺激與立即回饋,可引發學習興趣與 增強學習行為;超連結功能能滿足個別學生的學習需求,提供自主性的學習路徑;網 路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源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而虛擬實境與網路溝通媒介,有利於進 行情境學習。故網路科技不再只是一種新興的教學媒體或工具,只要結合適當的理 論,教師可利用網路創造有學習意義與知識內涵之教學環境。

二、網路輔助教學之相關研究

雖然學者對運用網路進行教學之實施成效或對整個網路教學脈絡的影響仍在審 慎的評估中,但也認為,將網際網路等高科技應用於教育上可提供更多元化教學的可 能性,是時勢之所趨 (王智弘等,2001)。目前也有許多文獻探討有關網路輔助教學 之實施,以下介紹相關研究。

Bonk & King (1995)發現,藉由網路溝通媒介,能促進班級討論、改變學習者與 教學者間之互動方式,將學習從孤立性轉為主動性及社會性,並能增加合作學習機

(24)

會。蔡勝雄 (2001)運用網際網路融入國二數學科教學,發現學生對於網際網路融入 數學科教學多持正面的態度,不僅提昇學習興趣,並增進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有助於 減少學生對數學的恐懼感,提昇學習動機與信心。

張建邦 (2000)針對網路資源應用於國中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之利用方式、可行性 及學生學習成效等問題進行探討,發現傳統講授式教學法與網頁教學法的學生在學習 後測成績有顯著差異,尤其對低成就學生更加顯著。由此可知,應用網頁教學法能提 高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而達到教學目標。

張惠芬(2001)以戒煙課程加入網路輔助教學以探討戒菸課程之成效,其結果發現 以網路輔助教學之實驗組青少年在菸害認知、吸菸態度、吸菸行為及自我效能皆有顯 著之成效。且實驗組學生對「網路輔助教學」大都持肯定的態度,認為可加強學習的 印象,且同學互相討論可凝聚對戒菸班的向心力。蕭慧雯(2003)以網路輔助教學融 入問題導向生涯發展課程,發現學習者間有良好的同儕與師生互動,增進學習者問題 解決能力,與提昇面對問題、自我控制之問題解決態度。並可增進學習者的生涯信念、

生涯計畫的學習效果。學生也肯定此課程在促進自我探索、環境探索,以及生涯資訊、

生涯決策的助益。

由以上研究結果可了解,網路輔助教學可促進學生交流與互動,並能提升學習成 效,而如何針對不同的學習主題,融合傳統教學與網路輔助工具的的優點,提昇學生 的學習成效,則是各領域的教育專業人士不斷努力的目標。

三、網路輔助教學在生涯發展課程上的應用

網際網路在生涯發展課程教學上的應用,主要是將網際網路的資源引入生涯發展 課程,以協助學生進行生涯探索、規劃與決定,Joann et al. (1998)即強調網路資源可 提供學生豐富龐大的生涯資料庫,以培養組織、規劃生涯發展的能力。Joann等人並 提出之生涯規畫步驟 (career planning process)決策循環過程,如圖2-2所示,此循環過 程共有六個步驟,分別為覺察生涯決定的需要、學習自我評估、形成初步的生涯選擇、

蒐集生涯相關資訊、形成生涯決定、實施生涯計畫。

(25)

圖 2-2 生涯規畫步驟之決策循環過程圖(資料來源:Joann et al.,1998).

Joann et al. (1998)指出教師可利用網路資源對學生於各步驟的發展提供支援,如 在第二步驟,網路可提供有關自我評估的學習活動或資料;在第三、六步驟,網路可 提供不同搜尋管道以確認選擇;在第四步驟則協助學生取得生涯資訊;在第五步驟可 藉由網路與他人溝通或互動,以獲得支持進而形成決定。因此教師可於各階段評估學 生生涯發展需要,善用網路資源以協助學生進行生涯規劃。

教育部在九年一貫的課程規劃中,希望培養學生運用網路資訊的能力和主動探索 研究的精神,讓學生能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進而發展生涯規畫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而網路輔助教學能培養學生運用電腦及網路進行生涯探索,教師則在學習過程中引導 學生整合生涯資訊,進行生涯的試探與培養生涯計畫的能力。

故本研究希望能結合資訊教育的網路學習環境應用於生涯教學,培養學生善用生 涯網路資源進而擴展學習、認識各種開展生涯的方法與途徑,以促進學生的生涯發展。

1 覺察生涯 決定的需要

2 學習自 我評估

3 形成初步的生

涯抉擇

4 蒐集生涯 相關資訊 5

形成生 涯決定

6 實施生 涯計畫

資料庫

(26)

2.2 國中學生生涯成熟的意義與評量

生涯成熟是指個體生涯發展的程度與進行生涯選擇的準備度,而不同階段的生涯 發展有其成熟的指標,許多學者對於評量青少年階段之成熟指標提出不同的模式與看 法,本節介紹Super 所主持之生涯型態研究小組(Career Pattern Study,CPS)與 Crites 的生涯成熟階層結構。

2.2.1 Super的生涯成熟概念

Super是最早將生涯成熟(career maturity)的測量變項予以定義並概念化的學者,

他於1955年首次提出生涯成熟的先驗模式,並於1960年帶領生涯型態研究小組以長期 的文獻及實證性的研究建立生涯成熟的概念(Super & Overstreet,1960)

Super(1990)認為生涯成熟是指個體能成功因應生涯發展任務的情形,是種生 理、心理與社會特質所組成的整體情形。Super提出兩方面的指標(Super& Overstreet,

1960)建構生涯成熟的意義:

1. 生涯成熟-I:強調個體的生涯發展任務,指個體在職業生活歷程中,是否達到該 年齡階段社會所期望之標準,以六個指標評估生涯成熟的程度:職業選擇的取向

(orientation to vocational choice)、資料與計劃能力(information and planning)、

職業 偏好 的一致 性(consistency of vocational preferences)、 特質 的具體 化

(crystallization of trait)、職業的獨立性(vocational independence)、職業偏好 的智慧(wisdom of vocational preferences)。

2. 生涯成熟-II:強調個人的任務因應(task coping)狀態,主要以各階段之發展任 務做為衡量生涯成熟的標準,用以評量個人因應生涯發展任務的準備度。以個體 在其生涯發展階段的任務因應方式,與同儕團體在面對相同任務時的行為做比 較,用以評量個體在面對生涯發展任務時的所具備的因應行為程度。

生涯成熟度決定個體是否可以在其生涯階段成功因應環境與個人需求,生涯發展 成熟的個體可以表現出符合社會期待的生涯發展行為,並做好投入下一階段生涯發展 任務的準備。

針對處於生涯探索階段之青少年,CPS研究小組提出了六項青少年達成生涯成熟 所應具備之條件,以具體說明生涯成熟的內涵(Super,1974)。

1. 職業選擇的定向性:個體能關切未來職業選擇的相關議題。

(27)

2. 職業資訊的蒐集與規劃:對自己感興趣的職業能進行相關資料的搜尋,有計劃的 逐步執行與規劃。

3. 職業偏好具有一致性:個人對自己所偏好、感興趣的職業具持續的一致性。

4. 個人特質的具體化:個人自我概念更加具體明確,對自己的特質更加瞭解。

5. 職業選擇的獨立性:個人可根據自己的意願做出職業選擇的決定,具有自主性與 獨立性。

6. 職業偏好上的智慧:即個人的職業選擇與個人的能力、興趣、所獲得的資訊…等 之間具有關聯性。

根據Super提出的觀點,國中學校教育可藉由生涯相關課程規劃,協助學生發展 生涯知覺與進行生涯探索,進而獲得更多生涯相關資訊及培養生涯決策技巧以促進學 生生涯成熟,奠定下一階段生涯發展基礎。

2.2.2 Crites 的生涯成熟概念

Crites(1961)參考Super的觀點,認為生涯成熟包括兩個獨立可測量的構念,即 個體在職業事件方面發展的程度與速率。Crites(1969)並依照 Super生涯成熟層面 之觀點,建構一階層式的生涯成熟結構體系,如圖2-2所示。

圖 2-3 生涯成熟階層結構圖(資料來源:修改自薛宗煌,1995)

此結構圖中,最上層為生涯發展成熟程度,中層有四個次級因素:一致性、智慧、

能力、態度,其中生涯發展的一致性與智慧屬於生涯選擇的內容,生涯發展的能力與 態度屬於生涯選擇的過程。次級因素底下表現出來的就是職業行為,各次級因素又有

生涯發展的程度

ㄧ致性 智慧 能力 態度

時間 領域 層次 才能 興趣 人格 問題解決 計劃 職業訊息 投入 工作取向 獨立職系 社經地位 自我評估 目標選擇 概念偏好

(28)

四到五個變項,底下共有十八個變項。Crites(1974)依此設計出生涯成熟量表(Career Maturity Inventory, 簡稱CMI),包括生涯選擇的能力與態度兩方面,用以衡量青少 年發展的成熟情形。

綜上所言,生涯成熟指個體在生涯發展歷程中面對生涯發展任務之能力與準備 度,以及表現於職業選擇與決定的程度。本研究希望藉由部落格輔助實施生涯發展課 程,協助國中學生增進生涯成熟。

2.2.3 生涯成熟的評量工具

國內外許多學者均編製過相關測驗,以測量不同階段的生涯成熟度,其中生涯發 展量表(Career Development Inventory,簡稱 CDI)與生涯成熟量表(Career Maturity Inventory,簡稱 CMI),為國外研究生涯成熟常使用的研究工具。而國內評估青少 年生涯成熟之相關量表有新編生涯發展量表與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等,茲分項說明如 下。

ㄧ、CDI 生涯發展量表

Thompson et al.(1981)於1981年編製完成生涯發展量表(CDI)分為中學、大 學、成人三種版本,量表內容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共含四個分量表、80個題項,評 量受試者生涯成熟的四個向度:生涯計劃、生涯試探、生涯決策、工作世界的認識。

第二部分由一個分量表單獨構成評量受試者對偏好職業的認識,共40個題項。生涯計 劃與生涯試探二分量表組合構成生涯發展態度量表;生涯決策與工作世界的認識二分 量表組合成生涯發展認知量表;五個分量表組合構成生涯發展取向總分(蘇鈺婷,

2002)。國內亦有多位學者皆曾致力於修訂或編製適合我國國情之生涯發展量表(牛 格正等,1990;林幸台等,1996;林幸台、林清文,1987;蘇萍,1984)。

二、CMI 生涯成熟量表

生涯成熟量表(CMI)由Crites(1974)發展,為使用於評量生涯成熟的標準化 測驗,適用對象為高中和大學學生。量表內容包括態度量表(CMI-Attitude Scale,簡 稱CMI-AS)和能力測驗(CMI-Competence Test,簡稱CMI-CT)兩部分。

態度量表(CMI-AS)有50道是非題,以測量個體在投入選擇過程、工作取向、

決策的獨立性、職業選擇的偏好、生涯決定過程的概念等五個向度的態度,而後加總 合為一個整體分數。能力測驗(CMI-CT),有 100 道題項,包含五個選擇題形式的

(29)

分量表,分成個別的與整體的分數。五個分量表分別為:自我評估、職業訊息、目標 選擇、計劃及問題解決。國內有多位學者都曾依據 CMI加以編訂,做為評量生涯成 熟的工具(林幸台,1976;高玉蓉,1994;夏林清、李黛蒂,1983a, 1983b;陳麗 娟,1982;黃淑芬,1982;董倫河,1997;楊國樞等,1989;蘇鈺婷,2002)。

三、新編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

新編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為林幸台、吳天方、林清文與劉淑慧(1996)所編製,

以六個分量表、三個向度結合成整體之生涯成熟指標,適用對象涵蓋國中三年級至高 中職階段之學生。六個分量表分別為生涯感受、生涯信念、生涯認識、思考廣度、生 涯試探與生涯計劃;生涯態度向度包含生涯感受、生涯信念兩量尺,生涯認知向度包 含生涯認識、思考廣度兩量尺,生涯行動度包含生涯試探與生涯計劃兩量尺,最後再 將分數加總,量表總分則為中學生生涯成熟的估計量數。

四、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

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由蘇鈺婷(2002)參考CMI之觀點編製,其適用對象為涵蓋 國中一年級至高中職三年級之青少年學生,著重個體在青少年階段生涯發展表現程度 與速率,以了解其生涯發展狀況及影響因素。該量表將生涯發展向度區分為生涯態度 與生涯行動,以利全面性的瞭解青少年的生涯發展。而生涯態度再細分成生涯感受與 生涯信念;生涯行動再細分成生涯探索與生涯計劃,共含四個分量表,本量表分層結 構圖整理如表2-4。

圖 2-4 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階層結構圖(資料來源:修改自蘇鈺婷,2002)

本研究亦採用本量表評估國中學生生涯成熟程度,茲就各分量表意義說明如下。

1. 生涯感受:指青少年面對生涯發展的想法與感受,包括對生涯抉擇、個人方向與 未來生涯型態的感受期待,分數越高表示生涯感受越成熟。

生涯成熟

生涯態度 生涯行動

生涯計劃 生涯探索

生涯感受 生涯信念

(30)

2. 生涯信念:指青少年對生涯發展的觀念與想法,其中包括生涯任務的覺察、性別 刻板印象、社會聲望影響等。分數越高表示生涯信念越成熟。

3. 生涯探索:指青少年面對生涯發展時,探索自我與外在工作世界的主動性,其中 包含探索自我特質、能力,向外探索工作環境與升學管道,可利用週遭資源如家 人、同學、師長與媒體以達成探索活動。分數越高表示生涯探索越成熟。

4. 生涯計劃:指青少年面對生涯探索時所採取的生涯具體行動,其中包括規劃生涯 發展方向、擬定生涯行動計劃與備用方案,分數越高表示生涯計劃越成熟。

5. 生涯態度:指青少年對其生涯發展任務的心態與關切程度。此層面含生涯感受與 生涯信念兩細項,故此分量表得分為生涯感受與生涯信念兩分量表分數相加,分 數越高表示生涯態度越成熟。

6. 生涯行動:表示青少年在面對其生涯發展任務的實際作為,此層面含生涯探索與 生涯計劃兩細項,故此分量表得分為生涯探索與生涯計劃兩分量表分數相加,分 數越高代表其生涯行動越成熟。

7. 生涯發展:指青少年在生涯階段的成熟度,發展成熟的青少年在面對生涯發展時,

能保持樂觀、篤定、期待的態度,能多元探索自我與外在世界、並能設定目標、

詳細計劃,含生涯態度與生涯行動二層面,故分數為生涯態度與生涯行動二分量 表相加,或生涯感受、生涯信念、生涯探索、生涯計劃四分量表相加,分數越高 表示生涯發展越成熟。

2.3 部落格

在部落格還未風行的年代,由於管理網站的技術門檻較高,網頁多是由相關專業 人員架設或維護,使用者要架設網站要克服許多問題,而部落格一出現就帶著極具親 和力的使用者介面與低技術門檻等優勢橫掃市場,成為網路世界中的主流媒體之ㄧ,

部落格的使用人數近年來快速增長,現在除了許多免費應用程式供使用者與各單位自 行設置外,各種ISP服務商與許多入口網站也可架設免費的個人部落格,並爭相提供 新的服務與功能以吸引使用者的目光,如:早期Pchome的明日報個人新聞臺、Google 提供的blogger.com、無名小站與Yahoo奇摩等,本節將依序介紹部落格的定義、特性、

及相關研究。

(31)

2.3.1 部落格的定義與特性

「Blog」國內中文譯名以部落格或是網誌為主,中國大陸則將 Blog 翻譯為博 客,本研究則採用部落格為譯名。1997年Jorn Barger提出「Weblog」詞彙,1999年Peter Merholz 將「Weblog」拆開唸成「We Blog」(Blood, R,2000),而後延伸成現今 我們所使用的「Blog」,當時Jorn Barger對Weblog的定義是網路使用者將認為有趣的 網站連結記錄在網頁,在網頁格式的上方則呈現最新的文章,方便重覆到訪者看到最 新的內容(Du & Wagner,2006)。韋氏字典(2010)解釋部落格是ㄧ種線上個人日誌,

包含作者本身的反思、評論與提供超連結的網站。維基百科(2010)資料顯示部落格 是一種通常由個人管理、不定期張貼新的文章、圖片或影片的網站。部落格上的文章 通常根據張貼時間,以倒序方式由新到舊排列。

Todoroki et al.(2006)認為部落格具備有幾項基本功能:

1. 依時間順序顯示文章內容;依據使用者的要求顯示特定文章,如日期、主題或關 鍵字。

2. 標示出最近被編輯的內容,包括平面藝術、多媒體檔案或其它資源的連結。

3. 不需先備知識,所有功能的使用只需使用瀏覽器即可完成。

林克寰(2004)與莊雪華等人(2006)認為,部落格的迴響(comment)與引用

(trackback)的功能也十分重要。所謂的迴響,就像是個人網頁中每篇文章區隔的留 言板,但以各篇文章為區隔,較一般留言板有秩序也方便管理。大多數的部落格都開 放自由發表回應,允許其他使用者發表意見與感想,並能直接與作者互動,如此可讓 部落格的內容更加豐富,也吸引更多的人瀏覽與回應,成為一個良性的循環,讓部落 格成為一個活躍的社群。引用的功能則允許其他的網路使用者在自己的部落格,針對 其他部落格的文章發表感想與回應,也就是說,當你在A部落格看了某篇文章有感,

回到自己部落格撰寫相關文章時,可以引用原本A部落格的那篇文章,這樣一來,你 的文章在自己的部落格中被儲存、顯示,而A部落格也會接受到一個通告,通知A部 落格的某篇文章被你引用,並且告知A部落格的原作者你的文章標題、文摘、靜態連 結與部落格名稱等資訊,這些資訊會被顯示在原本文章所在部落格上。

Du & Wagner(2006)從部落格的表現形式與功能觀點出發,認為部落格可包含 以下四個特性:

1. 個人化:部落格是設計為個人使用(一些部落格服務網站,如www.blogger.com有

(32)

提供多人共用部落格),其風格為個人化的且不受限制。

2. 網路化:部落格需經常更新,部落客可輕易透過瀏覽器來維護文章內容。

3. 社群支援:部落格可以連結其它部落格或網站,部落客之間因理念與想法的連結,

進而分享因連結所激發產生的知識。

4. 自動化:部落格工具可協助部落客不必學習 HTML 語法或寫程式就能表達他們的 想法,只需專注文章內容。

故部落格可視為線上的個人日誌,內容包羅萬象,自由度高,許多人用其分享個 人的日記與心得(Todoroki et al.,2006)。所發表的文章由新到舊的時間順序呈現,

以利網友的閱讀,並可加入影、音媒體以豐富內容的多樣性,使用者更可透過引用

(trackback)和迴響(comment)的功能與讀者或其他部落格交流,或利用RSS技術 來通知訂閱者最近的文章更新(周立軒,2005)。這些特性使得部落格影響力超越了 傳統媒體(希瑞爾、愛蜜莉,2004),儼然變成多種型式的網路書寫工具(Lankshear

& Knobel,2003)。

2.3.2 部落格的相關研究

隨著部落格的廣泛使用,與部落格相關的學術研究也逐漸成為國內外學者的研究 題目。Todoroki等人(2006)利用部落格為電子化研究筆記本(research notebook),

記錄實驗所得資料,研究結果發現部落格非常適合做為個人化的資訊平台。他認為部 落格提供一個容易操作並以瀏覽器為主的使用者介面,藉由簡易的書寫工具及全文檢 索的功能,可做為一個提供與所有可追蹤與回覆資訊需求的入口。

Wu(2005)與Poling(2005)都認為可用部落格建立合作學習社群、增加學生對 課程理解與學生交流,有助學生在閱讀、寫作上的能力。

Brando(2003)在數位學習領域應用部落格與RSS技術後,從三個不同的向度觀 察在教育上的應用:

1. 教師間的交流:教師與許多專業人士利用部落格記錄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術的最新 發展,也可以利用RSS來訂閱與追蹤有興趣的部落格以獲得最新的發展訊息。

2. 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部落格簡單易用的特性可作為良好的寫作學習工具,學生 在部落格上完成寫作作業,教師可直接發表回應,教師也可將相關作業與補充說 明張貼於部落格,供學生閱讀或回應、討論,以充實教學內容。

(33)

3. 學生間的交流:部落格可以做為小組研究及知識交換的平台,超越學生間時空的 限制。

國內相關學術研究部分,林淑美(2004)利用部落格回應功能,提升高中職學生 學習意願。藉此方式,可於學生課後輔導時,在網路上進行題目解答的腦力激盪,一 方面使學生有自學的機會及獲得討論夥伴,另ㄧ方面則有助於教師教學,並達到教學 相長的目的。

戴良育(2005)讓高中職學生利用部落格來記錄學習歷程檔案,並讓同學以此平 台互相交流。在此研究中,參與的學生可藉由部落格觀察學生的學習檔案,並回應其 他同學的學習筆記,結果發現部落格可更有效率協助學生進行更有意義與具有成效的 學習。

就使用方法來看,部落格因為不需安裝其他程式,學生只要利用網頁瀏覽器將學 習相關檔案建立於網路空間中,老師也只要連上網路就可以在網頁上進行批改作業、

回應等工作,可以快速瞭解學生學習過程與成果,這些特點使得部落格比其他的數位 學習平台方便許多。陳順孝(2006)認為部落格在教學上可於以下三個層面中發揮效 能:

1. 教師專業發展的記錄平台:教師可於此編輯、儲存個人的教學研究檔案、記錄自 己的教學經驗,並與其他教師或使用者交流教材和經驗,形成一個社群,推動社 會改革。

2. 做為課程管理平台:教師在此儲存授課綱要和補充教材及匯集課程相關網站,以 部落格做為知識管理系統。

3. 對話交流:學生與家長隨時在此提問或回應,讓教室裡的討論得以延伸、深化,

讓沒時間或不敢問問題的學生有機會在網路上匿名發言。

由上可知,部落格能夠即時記錄、發佈與分享功能,隨著累積部落格的內容,學 習者可以進行回顧過去所寫的內容以瞭解自己的改變,並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與學習 過程,進而修正自己先前學習的偏差。部落格除了提供學習者自主學習空間,也提供 學習者間的交流與互動,加速學習者的成長、增強學習者的學習意願與學習成果,讓 學習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而所有互動的過程與討論也可以成為學習歷程的紀錄與未 來相關議題的參考,成為一個不斷成長的社群與個人知識管理的系統。

(34)

2.4 網路自我效能

Joo et al(2000)的研究中指出,用不同的自我效能來探討不同領域和範圍的內 容,會更具有預測力。目前網路自我效能的相關研究,大都討論電腦多媒體教學、或 網路教學上的學習成效、自我調節(self-regulating)等之關係研究(林佳蓉,2003),

故以部落格為工具的生涯發展課程是否會因為網路自我效能的高低而影響學生的生 涯成熟度,也是本研究想探究的問題,茲就網路自我效能與相關研究以及網路自我效 能量表分項說明如下:

2.4.1 網路自我效能與相關研究

網路自我效能(Internet Self-efficacy)是指個人對自己在電腦網路使用上主觀能 力的判斷(Tsai,2004)。有許多研究指出,越高的網路自我效能,可以使學習者的 學習成效到越佳的效果(Joo et al.,2000 ;Tsai & Tsai,2003)。Tsai & Tsai(2003)

探討網際網路自我效能與以網路為基礎的科學學習資訊搜尋策略間的關係,結果顯示 高網路自我效能學生有較佳的資訊搜尋策略,如:嘗試錯誤和問題自我解決策略,並 能在過程增加後設認知的技巧、搜尋策略,且在網路為基礎的學習任務中表現也較 佳。另一項以大學生網路教學的個案研究中發現,提供網路自我效能低的人一些必要 的技能訓練,給予鼓勵與回饋後,自我效能會因而提高,而在自我效能提高後,上網 學習的意願與次數也會提升,學習上的成就表現也會有明顯的進步,表示提昇網路自 我效能可以帶動學習動機與上網意願的提昇(Lin,1999; Lin et al.,1999)。

WBI(Web-Based Instruction)和 e-Learning 均屬於以網路上的教學和學習為主題 相關研究,其主要方式為參酌國內外相關研究,研發合適的資訊化與網路化的學習環 境及師資培育課程,並協助職前與在職教師有效提升學科教學能力,並落實於課程中

(王國華,2003)。Casey(1997)與劉士華(1998)指出網路的學習環境可以訓練教 師的電腦技能,透過促進教師利用網路環境來學習電腦及網路的知識及蒐集有關的教 學資源,冀望教師可以運用網路環境資源來輔助教學。另外也有學者運用 e-Learning 環境的特性發展同步與非同步的教學與評量策略。胡國偉(2003)探討國中一年級學 生利用自然與生活科技的網路學習(e-Learning)環境,並試行不同的形成性評量策 略,以了解學習者自我效能的差異性,及其對學習成效的影響情形。其研究結果顯示

(35)

高自我效能學生的後測成績優於中自我效能及低自我效能學生;中自我效能學生與低 自我效能學生間則無顯著差異。另外在 e-Learning 環境中,使用 FAM- WATA 形成性 評量策略,不同自我效能的學生其學習成效有顯著差異。胡國偉(2003)亦透過 ACALE 問卷調查發現,不同自我效能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習慣顯著差異;透過 WFASS 問卷調查發現,不同自我效能的學生針對 FAM-WATA 的「不提供答案」、「查 詢其他同學成績」、「查詢個人學習歷程」及「過關動畫」策略有顯著差異,顯示不同 自我效能學生在網路學習環境有不同的學習偏好。

2.4.2 網路自我效能量表

Joo et al.(2000)根據Murpy等人的電腦自我效能問卷以及Ertmer等人的電腦自我 效能問卷,修訂為網路自我效能量表,並用Likert五等量表,針對152名高中生進行研 究,其信度Cronbach’s α值為0.95。

國內學者 Tsai & Tsai(2003)首度提出經過網路科技專家與科技教育者審閱的網 路自我效能量表,因內容主要量測使用者利用網路進行資料閱讀與搜索,以及利用網路 平台互動的自我效能,故本研究採用此量表作為了解國三學生網路自我效能的工具。本 量表採用李克特氏 4 等第,分別為非常有信心到非常沒有信心,分數越高則代表網路 自我效能越高,該研究以台灣地區 814 名高中生施測,對 781 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其 問卷根據網路主要應用功能,如資訊搜尋和線上談話等,發展出 13 個預試題項,包 括兩個子量表,為網路探索功能以及溝通功能,總信度 Cronbach’s α 值為 0.92。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不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探討以部落格輔助實施生涯發展課程並建立 電子化生涯學習檔案,在扣除網路自我效能的干擾後,對台中縣某國中三年級學生學 生生涯成熟度的影響。本章共分六節,茲就本研究之研究架構、研究設計、研究假設、

研究對象、研究工具與資料分析方法詳細敘述如下。

3.1 研究架構

本研究希望探討以部落格輔助生涯發展課程對國三學生生涯成熟度之影響,並探 討網路自我效能對生涯發展課程效果的影響。由上述研究目的形成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如圖3-1: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2 研究設計

實驗流程設計詳見圖 3-2,本研究之實驗設計採用不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謝廣 全,1990),以台中縣某國中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本研究運用量化研究中的問卷 調查法,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由於學校行政條件上的限制,不能因應研究需要而 重新編班,無法對研究對象使用實驗控制的方法進行隨機編派,故將學生以班級為單 位分為一般課程組和網路課程組。

本研究自變項為生涯發展課程教學輔助工具,屬於實驗操弄變項,依變項是生涯 成熟度,以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蘇鈺婷,2002)的後測得分為依據,共變項則為學

生涯成熟度

 生涯態度

(生涯感受、生涯信念)

 生涯行動

(生涯探索、生涯計劃) 網路自我效能

H2 教學策略

 一般課程組

(實施一般生涯發展 課程)

 網路課程組 (實施以部落格輔助

之生涯發展課程)

H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   OL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the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consists of five areas, i.e. Moral and Civic Education, Community Service, Career-related Experiences,

1 The five components of OLE are: Aesthetic Development, Physical Development, Moral and Civic Education, Community Services, and Career-related Experiences.. learning

(1)領有社會工作師、心理師證書或取得 GCDF(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 tator)全球職涯發展師證書、CDFI(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

(1)領有社會工作師、心理師證書或取得 GCDF(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全球職涯發展師證書、CDFI(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

(1)領有社會工作師、心理師證書或取得 GCDF(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全球職涯發展師證書、CDFI(Career Development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Literacy Skills and Positive Values is a resource package produced by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Sec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the 19th Annual Inte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pp.298-306..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Using Supervised